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95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docx

券商设置据点与其资讯网络营造之探讨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學士論文研究計畫書

 

券商設置據點與其資訊網絡營造之探討

指導教授周素卿博士

助教林冠慧

學生賈魯道

關鍵字

證券經紀人dealer

散戶herd

資訊行為informationbehavior

資訊網絡informationweb

代理人agent

證券經紀公司commissionhouse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學理論指出:

「股票市場」是衡量一國經濟是否繁榮興盛的指標之一。

台灣歷經開發中國家建設階段,股票市場開通交易,有助於市場資金流通,鼓勵資本企業發展。

台灣今日的經濟成就可以顯示,台灣股票市場扮演的交易機能與貢獻不容忽視。

各國股市的性質大多不相同,台灣的股票市場也一直保持特殊的市場特性;而台灣股市投資人的投資行為以及證券商的互動,更勾勒出台灣社會在股票市場資訊交換網絡的一幅圖像。

從民國七十年代開始,房地產興盛之後,股票市場亦漸漸為大眾重視。

由於當時以錢滾錢的投資理財觀的傳遞,台灣股市歷經一波快速成長的蛻變。

在當時,證券商與在號子裡面殺進殺出的投資人則是台灣股市的主要行為者。

歷經數十年的變化發展,國內經濟越趨繁榮,股票市場的管制措施也一一鬆綁。

外資的進入造成台灣股市行為者的一波洗盤效應。

以致於今日台灣股市資金流動快速、交易總量龐大、股市規模與市值都較以往倍數成長。

現今台灣股市行為者除了散戶投資人之外,尚有三大法人包括外資、自營商、投信法人。

散戶投資人的投資比例及開戶數雖然遠多過於法人,但是由於法人投資決策分析專業、集中大量資金快速進出股市等特性,散戶投資人的投資效益與資訊取得之間的關係顯得更加重要。

因此,散戶投資人之間以及投資人與證券商之間的資訊互動過程,成為本研究最想瞭解的主要問題。

證券商是如何取得投資資訊的?

證券商又是如何提供投資情報給散戶投資人?

證券商設立營業據點與其居於資訊網絡的代理人地位對於投資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投資人之間又是如何交換情報、有效取得資訊?

在股票市場的資訊管制逐漸開放的過程中,資訊網絡的變遷將深入影響投資人與證券商的各種商業行為。

股票市場的資訊網絡解構與再建構,亦將成為未來投資行為人必須關照的層面之一。

證券商與投資人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在有形的營業據點,更在無形的資訊網絡之中,不間斷的持續交換訊息與投資情報。

因此,更引起本研究強烈的研究動機,希望去探討瞭解真正影響國內散戶投資人投資行為的各項因素,以及投資人投資行為究竟植基於何種經驗意義之上。

本研究希冀藉由分析資訊交流系統,以窺見真正的股票市場運作場域及其分佈,並且瞭解其對我國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

本研究透過瞭解股市投資資訊交流系統,更可作為提供金融交易資訊的改善建議。

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能夠深入瞭解台灣股票市場中資訊網絡的建構與功能,並且透過分析資訊網絡之植基,俾能更深入探討台灣證券商與散戶投資人在資訊網絡所扮演的角色。

過去,台灣股市更特別的現象,在股票市場繁榮時,證券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

投資人紛紛開戶,在號子裡頭忙著看盤、討論、分析情報、交換投資心得,建構了台灣社會的特殊經濟現象。

散戶投資人資訊交換的場域亦即受到證券商設置營業據點的影響。

證券商商業決策影響資訊網絡節點的設置,使得每一位投資人便利即時取得投資資訊,也因此台灣城鄉樣貌不只是銀行林立,證券公司的營業據點也隨處可見。

證券商在營業據點提供各式各樣的資訊給散戶投資人,除了公開即時交易資訊之外,亦提供各種不同的投資標的讓投資人選擇投資工具。

作為一個資訊提供者,證券商在提供資訊時的主觀意識就相當令人注意。

本研究希望透過代理人理論的分析,以瞭解證券商在蒐集資訊、管理資訊及提供資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代理人問題。

散戶投資人在資訊行為過程中,所揀選取得的「有效」資訊,是否皆來自於證券商的提供,或甚至是投資人之間在號子裡交換投資心得與經驗,才是其之所以投資成功的有效投資情報。

這些都必須環繞投資資訊交換的場域加以探討。

因此,本研究不僅僅是研究有形的營業據點設置,更聚焦在無形的資訊網絡上,希望能透過資訊行為過程的分析瞭解,建構出一個有效的資訊交流系統。

證券商與散戶投資人在台灣股市所扮演的一直是台灣政治經濟環境中的重要角色。

研究台灣的人文環境,必須兼顧政治經濟等各種層次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亦嘗試探討政府-公部門,在金融秩序與股市交易資訊管制的變遷與發展。

透過分析公、私部門之間互動的影響,兼顧台灣政治蛻變威權體制瓦解、資本企業要求以及股民選票考量等各種政治因素,探討金融發展的方向以及建構未來股市的藍圖。

因此,本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建構具有解釋力的資訊網絡(資訊交流系統)。

探討證券商(資訊代理人)與散戶投資人(資訊被代理人)之間的關係,並且透過各種相關理論,綜合分析政治經濟等因素,以得出符合實際的台灣股市資訊網絡全貌。

 

研究方法

1、文獻回顧

1、證券經紀商發展歷史脈絡

我國證券商早期的發展,大抵是以經紀業務為主,但近年隨著網路下單及電話交易的普及,投資大眾往往可以不必像以前一樣躬親前往號子親自完成手續,號子隨著個別投資人交易習慣的改變,也有了角色上的轉變,雖然散戶交易的比例隨著國內法人、外資的投入升高而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其中亦存在著法規政令的鬆綁,外資對國內市場的興趣逐漸提高等因素。

但是細究表

(一),證券經紀商廣設交易所的趨勢似乎仍有增無減,這除了與我國證券商的主要營收仍以經紀商業務收入為主有關,例如以八十七年十月底觀之,其占整體經紀商收入之32.33﹪,究其因素,除了業務能力外,營業據點亦是重要原因。

自民國75年起我國證券商規模統計

年份

證券商家數

經紀商

自營商

承銷商

投資信託

投資顧問

總公司

分公司

75

28

29

10

23

4

9

76

28

29

10

22

4

15

77

102

29

18

30

4

33

78

247

28

32

41

4

50

79

373

30

50

60

4

73

80

347

68

55

61

4

80

81

277

131

68

59

15

78

82

252

155

68

57

15

87

83

246

200

72

57

15

95

84

233

288

73

55

15

101

85

227

382

76

55

19

112

86

221

663

95

71

21

122

(一)資料來源:

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證券市場重要指標」,民國87年4月

各個營業據點所辦理的主要經紀業務主要分為收託為客戶買賣有價證券、辦理交割、股票集中保管、有價證券之融資融券業務。

在營業處所內,證券商亦會佐以理財專員在其中,對投資個人從事投資行為給予建議或引導其從事消費。

投資人通常可在證券營業所獲得下列資訊服務,獲得即時交易資訊,提供投資人交易情報交換的場域,得到營業員或理財專員推銷或推薦之交易產品資訊,投資觀念灌輸。

因此交易處所理所當然成為一個資訊交換的代理人,成為其在資訊交換網絡中的特殊節點。

因此在財務考量之後,選擇實際適切的地點開設營業據點,便是其要考量的重點。

對於營業所的主要客戶來說,資訊的方便取得,以及是否具有情報力便成為最主要的考量,而這又與代理人是否能發揮其資訊節點的作用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因為散戶的資訊常是藉由日常生活中的口耳相傳,所以其如何在散戶的日常生活空間中,架構出一個社會網絡,其理論的應用就變得相形重要。

2、代理人理論-證券交易商作為一資訊傳播交流的代理人

關於代理人:

Collins(1987:

28)在代理人的議題上提出他的看法,認為代理人在商務上,應該被定義為一法之「僱傭關係」,代表付費業主處理委託他人的事務。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1988:

180-181)對代理人之詮釋含1.外部關係-委託人或代理人對第三者的關係2.內部關係-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關係3.他在近代法制中被認為是為維持社會秩序所不可或缺之制度。

另外大美百科全書(1990:

195-196)認為,代理就是透過他人來做事,此種新型的法律相對關係是由18世紀主僕規定的舊法演進而來。

牛津百科全書(1991:

24)對代理人一詞有下列之說明1.為了他人的商業或策略而行動的人或是間諜2.某種人或事,對於他人可發揮力量或可產生影響力,上述之力量及影響力是自然發生的,如媒介代理人(Oxidizing)。

因此,根據洪啟東在1993「全球文化再結構中台北代理人空間活動現象之初探」中採用較接近牛津百科全書的看法認為代理人有以下特徵:

1.他們握有優勢之社會及政治經濟資源及受人尊敬之社會職位2.對於知識及資訊的接觸管道是多元化的(有型或無形的媒體)3.相對地,對於上述知識及資訊之再產生及擴散管道亦是多元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代理人的影響力是自然發生在本土社會的脈絡中。

作為一個資訊流通及投資消費的代理人,其對於空間的影響力應是可預見的,其如何利用作為一個資訊守門人的資源來形成資訊流通的網絡,這樣形塑空間的過程是令我所感興趣的。

3、散戶的資訊行為

T.D.Wilson(1999)對資訊行為所下的定義為人確認自己的資訊需求,用各種方式搜尋資訊,及使用,或傳播資訊的活動,也可說是人類與資訊來源及管道有關的所有行為之總稱。

而廣義的資訊行為模式,至少需包含三個部分:

資訊需求與觸發的因素、回應需求的歷程與行動、及影響回應需求的因素(Wilson,1997)

資訊尋求行為意指個人為了想滿足資訊需求而採取的解決途徑,簡言之,即利用資訊來滿足個人資訊需求的行為,主要包括幾個特色:

(一)為做決策、解決問題、蒐集資源等過程中的一部分;

(二)本身是一種過程,而此過程充滿變動性,尋找資源等過程中的一部分;

(三)查找過程中所尋找求的資源必須是有價值的(Chen,1993,p.38)。

影響各項資訊搜尋行為的因素可參考Wilson(1997)所界定的三項變數:

(一)個人特徵:

情緒變數、教育變數、人口變數(年齡、性別等);

(二)社會/人際變數;

(三)環境變數(時間、地區、國家文化);

(四)經濟變數(經濟花費、時間)、資源特徵(取得性、可信度、傳播管道)。

資訊需求(散戶)

資訊搜尋行為

資訊系統(代理人)

資訊蒐集行為

資訊資源

資訊評估

資訊使用

圖:

資訊行為過程

資料來源:

林珊如(2001),資訊行為。

賴鼎銘、黃慕萱、吳美美、林珊如等編著,圖書資訊學概論p.224,台北縣蘆洲市:

國中空中大學。

Banerjee從序列決策模型,也就是每個決策者也就是散戶的決策中都會回顧前面決策者的決策,這個「理性」是植基於每個決策者認為前面決策者可能每個都有一些對於他很重要的資訊,個體將會藉由效用最適化(Optimizing)來挑選他決策的規則,藉此構成散戶行為。

透過散戶資訊行為的了解,我們可以建構出散戶資訊流通的空間型態,其與代理人-證券經紀商的交互作用,進而形成整個資訊網的空間配置。

貳、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以叢集抽樣的方式,在筆者可及度高的證券營業所內對散戶投資人及營業員進行問卷調查。

從而了解投資人與投資人間,甚或營業員與投資人間情報交流,與資訊溝通的情形,證券商的交易所對於投資人具有如何資訊上獲取的必要性,是否對投資人已造成了吸力。

並輔以深度訪談法,針對營業員及證券商之管理階層進行深度訪談。

以探究其對個別投資人資訊的影響力是否足以改變投資人的投資行為,券商本身是否明白其對當地的資訊交流空間結構的營力如何形塑了社區的資訊網絡。

訪談其實是訪談者與受訪者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不是藉著事先已決定的標準化刺激以引起反應,也不是在訪談之前就已經存在受訪者腦中的意義的再現過程,訪談是一個尋求彼此都能理解的共享意義的循環過程(Reinharz,1992)。

因此,將以編舞者、舞者為主要訪談對象,也是分析的主要依據,而觀者或是其他參與者,則是以討論的方式作為參考。

 

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架構及流程如下圖:

文獻蒐集與分析

研究理論初探

第一階段:

擬定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設計研究工具

問卷調查深度訪談

第二階段:

問卷資料編碼

訪談資料分析

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討論

第三階段:

撰寫研究結果

 

研究限制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台灣股市之資訊網絡建構。

在過去的文獻當中,資訊網絡一向被視為無形的空間分佈,欲針對其加以探討將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本文預期研究將遭逢的限制有以下幾點:

1、投資人對於問卷調查資訊隱藏度可能很高,即投資人不願意告知其投資行為所依據的資訊來源,或投資人根本拒絕參與本研究問卷調查。

2、投資人不確定其投資行為所參考的有效資訊為何,亦無法回答本研究問卷所欲調查的資訊來源。

3、證券商營業據點設置與其商業策略雖易於經由訪問高階主管得知,但對於證券商本身蒐集、處理及提供資訊等業務,證券商可能仍有所保留。

4、投資人之間以及投資人與證券商的互動所形成的資訊網絡為自然形成,有形的活動場域仍為營業據點。

而其餘如電腦網際網路、電話資訊、PDA資訊等資訊行為則較難取得有效資料,為本研究最大限制之一。

預期成果

本研究希望透過分析台灣股市資訊交換的情形,能讓吾人更加瞭解金融市場運作的隱藏性資訊交流網絡。

對於台灣金融市場各種交易資訊的管制及流通有更為深入的瞭解。

本研究希望能夠在一可及性較高的證券商營業據點,進行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

透過上述的研究方法,試圖建立一個資訊網絡模型。

本研究預期將可建立一符合實際營業據點的資訊交流網絡,並且透過統計分析,瞭解究竟有多少的散戶投資人在資訊網絡上擷取資訊,並且達成交易行為。

股市投資者三大法人有其專業分析團隊,應較不需透過證券商提供資訊。

雖然如此,法人仍然需要市場即時公開的各項資訊。

因此,本研究所建構的資訊網絡仍然可以解釋部分法人投資行為。

資訊網絡模型建構之後,本研究將可對其進行分析探討,以瞭解台灣股市是否為一資訊透明、訊息流通快速的效率市場。

本研究將透過資訊網絡的正確性分析,提出相關建議給予金融主管機關以改善金融資訊的正確傳遞,以加強交易安全,保障投資人權益。

另外,本研究亦可透過資訊網絡模型的發展與變遷,對於台灣社會樣貌及各營業證券商營業據點分佈提出討論與建議。

因此本研究預期成果只對台灣金融秩序有所助益,亦可加強對於台灣社會經濟及人文環境發展的分析研究深度。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李郁雅,2000,「博士論文研究歷程中情境與資訊行為之探索:

以植物分類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義郎,1995,「專營證券經紀商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珊如,2001,「資訊行為」,賴鼎銘、黃慕萱、吳美美、林珊如等編著,圖書資訊學概論p.224,台北縣蘆洲市:

國中空中大學。

4.邱淑珍,1997,「股票公開推薦資訊有效性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洪啟東,1993,「全球文化再結構中台北代理人空間活動現象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6.胡瑞芝,2003,「企業主管資訊取得行為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喬嘉,1998,「高階管理者資訊行為之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高崇真,2004,「資通訊網路的空間建構-台北市寬頻網路發展之制度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9.張嘉桓,1998,「證券商推薦資訊實用性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曾麗慧,1993,「台灣股票市場主力推薦資訊對市場價量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游怡芳,2001,「以自然語言為基礎的交通路網通阻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12.蔡建國,1998,「都市發展過程中權力結構之研究:

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劉瑄儀,2001,「我國綜合證券商研究人員資訊尋求行為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4.簡瓊雯,2003,「我國國小教師網路資訊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羅振雲,1998,「我國上櫃證券商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文獻

16.Banerjee,A.1992.Asimplemodelofherdbehavior.Quarterlyournalof Economics107:

797-817.

17.Chen,Shu-Hsien(1993).Astudyofhighschoolstudents’onlinecatalogsearchingbehavior.SchoolLibraryMediaQuarterly,22

(1),p.33-39

18.Chatman,E.&HuotariM.L.(2001)UsingEverydayLifeInformationSeekingtoExplainOrganizationalBehavior.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Research,23:

P.351-366

19.Collins,R.(1986),MediaCultureandSociety,London:

SAGE

20.Reinharz,Shulamit(1992)Feministactionresearch(BookChapterinFeministmethodsinsocialresearch),Feministmethodsinsocialresearch(1992)New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

21.Wilson,T.D.(1997),Informationbehavior:

ainterdisciplinaryperspec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Management,33(4)p.551-572.

22.Wilson,T.D.(1999),Modelsininformationbehaviorresearch.JournalofDocumentation,55(3),p.267-2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