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89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docx

届二轮12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卷

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0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颗星27题

考点20“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颗星26题

考点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颗星

考点5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颗星1到6题25题

考点5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颗星7到10题

考点52宋明理学4颗星11到18题26题

考点5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3颗星19到24题27题

考点5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颗星25题

考点7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颗星26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

1.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

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2.孟子说: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则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3.战国时期,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庄子

4.《老子》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

A.同情人民的疾苦                    B.倡导“无为而治”

C.提倡辩证法思想                    D.主张“道法自然”

5.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

(孟子)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7.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8.下表是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

正史名称

人数

《南史》

13

《北史》

12

新旧《唐书》

38

《宋史》

50

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                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

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9.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B.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C.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11.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

“(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12.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

学,天下之公学也。

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

A.重建儒学的信仰                     B.否定孔子的权威

C.完善心学体系                      D.批判专制思想

1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

“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新学论题。

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6.“天地生意,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分?

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

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该主张(  )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

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

17.李贽有句话:

“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

A.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18.(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

刘蓉意在强调(  )

A.经世致用思想观念                   B.两汉经学专事考据

C.儒者都是圣贤君子                   D.宋明理学高明广大

19.黄宗羲在《原君》中说: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这一思想根源在于(  )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20.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

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

这表明(  )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2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22.在中国古代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明清之际被学界冠以“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

其积极意义在于(  )

A.以世卿世禄制解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端

B.以地方分权制约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权力

C.解决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出现的利益纷争

D.仿效西方建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

二、材料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

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

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守仁,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守仁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

  材料一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

……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

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

……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

……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

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

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并分析材料一、二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2.相较于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说明。

3.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依据材料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对比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

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

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

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

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被应用到君臣关系上,这说明孔子的儒学思想在政治领域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故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社会的影响;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材料要传达的含义。

2.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董仲舒“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利用“天”来约束“天子”(君主),但主要还是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因此B、C两项说法错误;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而不是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

孟子主张君主是可以被质疑、撤换的,而董仲舒则强调绝对尊重君主,因此对君臣关系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

3.答案:

D

解析:

4.答案:

B

解析: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应的是老子的治国思想,A.同情人民的疾苦,与材料含义不符;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是其哲学思想,可以排除,故此题应选B项。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

①哲学思想(世界观):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政治思想: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③辩证法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5.答案:

A

解析: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据材料“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以父母论君民关系,故A项正确;作为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且材料阐释了君民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阐释了君民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

6.答案:

D

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

7.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同时,他主张制约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儒法合流,是独尊儒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经走向结合,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学生可以结合董仲舒思想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正确理解,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答案:

D

解析:

9.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的意味,这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与本题无关;C选项错误,本题与司法程序无关;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10.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A项发生在汉景帝时;B项中的“刚刚建立”不符合史实;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于东汉末年兴起,D项错误。

故C项正确。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影响。

从材料中看,葛兆光认为理学从原则变为规则再转变为常识,这是一种世俗化的过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教的内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悖;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2.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可知,王阳明认为有些话就算是孔子说的,也不一定正确,可见这是对孔子权威的一种冲击,所以选B项。

A项与题干无关;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不符合王阳明的思想。

13.答案:

A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B项强调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处理社会关系,材料无法体现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人的态度要行善积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忧国忧民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心即理”和“致良知”,可见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选C;心学没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主导的历史背景,排除B;材料没有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排除D。

15.答案:

C

解析:

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中对儒家经典解读的标准答案,孟子地位快速提高,“孔孟之道”成为儒学精神的核心表达,答案选C,A项表述错误,B项是孟子地位提高的重要条件,但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发生在汉代之后,D项与题意无关。

16.答案:

B

解析:

本句话是摘录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别?

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

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

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可知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B正确。

A是朱熹的思想,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排除。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洛学的创立者,他们建立了一套以理本体论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体系,奠定了以后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排除C。

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是程朱理学,排除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王阳明是把实践看成是头脑中的实践,他认为意念发动之处便是行,这里显然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或意识先于物质),所以是唯心主义;而“意念”是人的主观意念,所以王阳明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同于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

17.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是在反对孔子的“礼”,是在对“礼”这个正统思想进行挑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贽是反正统的,他不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道学家虚伪本质方面的内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是顾炎武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8.答案:

A

解析:

材料批评汉学家经学家的考据没有针对具体的目标,主张义理之学的具体目标“善人君子”和“至于圣贤”,可见讲求学问的具体效果,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批评两汉经学,排除B;不能以学术确定人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宋明理学问题,排除D。

19.答案:

C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个人私利的主张,这一思想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

20.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

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

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

因此B项正确。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

所以A项错误。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

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D项错误。

2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共同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即代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他们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表现在反传统反教条和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所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A。

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22.答案:

B

解析:

“封建”在我国上古时代原指分封制度,即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王把爵位、土地、人民分赐宗亲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诸侯邦国,这在西周时比较典型。

“封建”可谓是与专制集权背道而驰的具有地方分权性质的政治制度,故答案选B。

A是选官制度,题干没有体现;题干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西方的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中国古代的地方分权性质有根本的区别,排除D。

二、材料题

23.答案:

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

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

治国、平天下。

原因:

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