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称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782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名称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穴位名称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穴位名称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穴位名称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穴位名称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穴位名称解释.docx

《穴位名称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名称解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穴位名称解释.docx

穴位名称解释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径图

中府(募穴)

〔穴名解释〕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

〔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

(1)患者仰卧,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在距胸骨正中线6寸(指同身寸,下同)处取穴。

(2)乳头直线向上交三根肋骨处,再向外横开2寸为本穴。

本法较简便,但只限于男性。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

尺泽(合穴)

〔穴名解释〕尺为尸(人)与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

泽指浅水低凹处。

这是根据它的位置特点命名的。

〔取穴方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即凸起的肌腱外侧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肘臂疼痛麻木。

孔最(郄穴)

〔穴名解释〕孔,指孔穴;最,是极或聚的意思。

本穴是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孔穴,故名。

〔取穴方法〕在前臂屈侧部,太渊与尺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病症〕咯血、咳嗽、哮喘、扁桃体炎。

列缺(络穴)

〔穴名解释〕列,分解;缺,破裂。

因为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由此分别走入手阳明经;而其部位又在二条肌健(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故名。

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闪电,闪电的形状,好似裂隙。

〔取穴方法〕有二法:

(1)侧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

(2)患者两手虎口相交,一手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即为穴区。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头痛。

太渊(原穴,脉会)

〔穴名解释〕太,大的意思;渊,指水深处。

本穴为手太阴经的原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脉会,当寸口动脉处,血气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咽喉痛、咯血。

鱼际(荥穴)

〔穴名解释〕鱼是指拇指球肌群隆起形如鱼肚腹;际,边缘。

穴在肌群隆起部之边缘,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在掌骨的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症〕哮喘、咳嗽、咽干咽痛、婴幼儿腹泻。

少商(井穴)

〔穴名解释〕少,小的意思;商,为五音(宫、商、角、征、羽)之一。

据?

内经?

载,肺音为商。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脉气初出十分细小。

故名。

〔取穴方法〕在大拇指桡侧缘,距指甲角约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发热、咽喉肿痛、咳喘、气喘。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径图

商阳(井穴)

〔穴名解释〕商,五音之一,意思和少商的商相类似,因为大肠经和肺经表里;阳,本穴在少商穴的外侧,又属于阳经的穴位,所以称阳。

〔取穴方法〕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约1分处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咽喉肿痛、牙痛、昏厥。

二间(荥穴)

〔穴名解释〕二,指此穴为本经的第二个穴位;间,间隙,因穴位在隙陷处,所以称二间。

〔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即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约在食指指掌横纹端。

〔主治病症〕咽喉肿痛、牙痛、鼻出血。

合谷(原穴)

〔穴名解释〕合,会合;谷,山谷。

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形如山谷之中间,故称合谷。

〔取穴方法〕有三法:

(1)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拇食二指合并,虎口部隆起最高点为穴。

(3)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

〔主治病症〕感冒、颜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

阳溪(经穴)

〔穴名解释〕阳,阴阳的阳,该穴在手背属阳;溪,山溪,穴在筋骨之间的凹陷处,类似山间小溪。

故称为阳溪。

〔取穴方法〕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在二肌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头痛、牙痛、腱鞘炎、急性结膜炎。

手三里

〔穴名解释〕里,此作寸解释。

因为该穴在手部,又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三寸处,故名手三里。

〔取穴方法〕在前臂反面桡侧,阳溪和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病症〕中风偏瘫、肘臂痛、溃疡病。

曲池(合穴)

〔穴名解释〕曲,屈曲;池,水池。

屈曲肘部,横纹端处出现凹陷,形似浅浅的水池,所以称为曲池。

池,尚有另外一个涵义,因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气血集合之处,似水流汇入池中。

〔取穴方法〕

有二法:

(1)屈肘部,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2)屈肘部,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偏瘫、高热、荨麻疹、感冒、高血压、肋骨外上髁炎、扁桃体炎。

臂臑

〔穴名解释〕臑,原意牲畜的前肢,此指上臂内侧处。

因穴在上臂肱骨内侧(桡侧),故名臂臑。

〔取穴方法〕

有二法:

(1)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7寸,在三角肌止点处取穴。

(2)举臂平至肩,在三角肌下端上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眼病。

肩髃

〔穴位解释〕肩,肩部;,骨,肩胛骨肩峰端。

穴在肩峰的前下方,所以名为肩髃。

〔取穴方法〕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者向前平伸时,肩峰下会出现两个凹陷,其中前下方凹陷处就是本穴。

〔主治病症〕中风偏瘫、肩关节周围炎、高血压、荨麻疹。

天鼎

〔穴名解释〕天,指上部、高部;鼎,古代炊具,它的形状特征为有三足。

该穴在颈部,又位于头、颈椎及胸锁乳突肌三者之间,故名天鼎。

〔取穴方法〕正坐,微仰头,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在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取穴。

〔主治病症〕上肢瘫痪麻木、肩关节周围炎、扁桃体炎。

扶突

〔穴名解释〕扶,为两旁相搀;突,指高处。

该穴位于二筋(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高突相合之处,二筋相合形同搀扶,故名扶突。

〔取穴方法〕正坐,微仰头,喉结旁,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即在与结喉同一水平的胸锁乳突肌的肌腹上取穴。

〔主治病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咳嗽、哮喘、咽喉肿痛以及甲状腺手术针刺麻醉。

迎香

〔穴名解释〕迎,迎接;香,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

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

〔取穴方法〕在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上面取穴。

〔主治病症〕鼻炎、鼻窦炎、颜面神经麻痹、胆道蛔虫症。

足阳明胃经循行路径图

承泣

〔穴名解释〕承,承受;泣,流泪。

本穴的意思是,当流泪时,穴处可以承受。

〔取穴方法〕正坐,双目向前正视,瞳孔直下,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慢性青光眼。

四白

〔穴名解释〕四,广阔的意思;白,光明清澈。

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

〔取穴方法〕正坐,向前正视,瞳孔直下,在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结膜炎、鼻炎、胆道蛔虫病、角膜炎。

地仓

〔穴名解释〕地,指下部;仓,收藏粮食的地方。

本穴位于面的下部,又近口腔,口腔为容纳水谷食物的地方,所以取名地仓。

〔取穴方法〕面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相对处取穴。

〔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流涎。

颊车

〔穴名解释〕颊指面旁;车,此指牙关。

下颌骨古代称为颊车骨,穴位在其处,所以也称为颊车。

〔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

(1)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处取穴。

(2)上下牙齿咬紧,在隆起的咬肌最高点,按压有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腮腺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下关

〔穴名解释〕下,下方;关,这里指牙关,即下颌关节前牙关。

穴在此处,与上关相对,故称下关。

〔取穴方法〕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时取穴。

〔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耳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人迎

〔穴名解释〕本穴在喉结两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这一区域古人称为人迎脉,认为是迎候五脏六腑之气来滋养人体的地方。

穴在此处,所以也称为人迎。

〔取穴方法〕在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取穴。

〔主治病症〕高血压、低血压、急慢性喉炎、扁桃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

梁门

〔穴名解释〕粱,古代和粱字相通,意为谷物食品;门,门户。

本穴在胃部,粱门的意思即指食物出入的门户。

〔取穴方法〕在上腹部,脐直上4寸,距正中线2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阑尾炎、便秘。

天枢

〔穴名解释〕枢,枢纽。

本穴在上下腹的中间,具有转运中下焦气机的功能,恰如枢纽一样,所以称为天枢。

〔取穴方法〕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阑尾炎、便秘。

水道

〔穴名解释〕水,水流;道,通道。

本穴具有利水作用,所以称为水道。

〔取穴方法〕下腹部,脐直下3寸,在距正中线2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膀胱炎、尿潴留、遗尿、腹水、睪丸炎。

归来

〔穴名解释〕归和来都含有恢复、复原的意思,本穴能使妇女子宫脱垂等回复原位,故称归来。

〔取穴方法〕在下腹部,脐直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即水道穴下1寸取穴。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睪丸炎、子宫脱垂、不孕症。

髀关

〔穴名解释〕髀,指股部;关,转动处,此指关节。

穴在股部而靠近股骨关节处,故称髀关。

〔取穴方法〕有两种取穴法。

(1)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2)仰卧,在髂前上棘直下,平臀横纹,与承扶穴(臀横纹中点)相对处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偏瘫、风湿病、下肢疼痛麻木。

伏兔

〔穴名解释〕伏,伏卧;兔,兔子。

该穴位于大腿前面肌肉隆起处,形状像潜伏的兔子,故称伏兔。

〔取穴方法〕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的连线上,髌骨上6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偏瘫、截瘫、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炎。

梁丘(郄穴)

〔穴名解释〕梁,山梁;丘,高处。

该穴位于膝梁上肌肉隆起如丘处,所以称梁丘。

〔取穴方法〕屈膝,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连线上,髌骨上2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下肢瘫痪疼痛、乳腺炎、膝关节痛。

犊鼻

〔穴名解释〕犊,小牛;鼻,鼻孔。

该穴在膝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形如牛犊的鼻孔。

〔取穴方法〕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膝关节病、中风偏瘫。

足三里(合穴)

〔穴名解释〕足,足部;里,寸。

因本穴在膝下3寸,所以称足三里。

与手三里相对应。

〔取穴方法〕有两种取穴法。

(1)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

(2)以掌心按膝盖,大指抵住内膝眼,次指抵住胫骨前脊,于中指止处定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肠炎、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高脂血症、中风偏瘫、阑尾炎、膝关节痛。

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

〔穴名解释〕上,上部,与下部相对;巨虚,巨大空虚,此指胫腓骨间大的空隙。

本穴位于此,又在下巨虚穴上方,故称为上巨虚。

〔取穴方法〕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或在足三里直下3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下肢瘫痪疼痛。

丰隆(络穴)

〔穴名解释〕有两种解释。

(1)丰,饱满;隆,隆起。

该穴所在的部位,肌肉饱满而又隆起,所以名丰隆。

(2)丰隆,原来指雷声,为雷神的名宇,和列缺原指闪电一样,均用来命名络穴。

〔取穴方法〕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在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痰多、支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下肢瘫痪。

解溪(经穴)

〔穴名解释〕解,指骨解(骱),即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溪,溪流,此指凹陷处。

该穴位于踝关节前两筋凹陷处,故称解溪。

〔取穴方法〕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在两筋(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踝部疼痛肿胀、头痛、肾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庭

〔穴名解释〕内,进入的意思;庭,门庭。

该穴在趾缝之间,两趾好似两扇门,比喻进入门庭,故称为内庭。

〔取穴方法〕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前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症〕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胃痛、足部麻木疼痛。

厉兑

〔穴名解释〕厉指足部;兑和锐字相通,意为尖端。

本穴位于足趾的最前端,所以称为厉兑。

〔取穴方法〕在足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约寸(指寸)处取穴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径图

隐白(井穴)

〔穴名解释〕隐,隐藏;白,白色,这里指赤白肉际部位。

该穴位于大趾末节内侧,好似隐藏于赤白肉际中,所以称隐白。

〔取穴方法〕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寸(指同身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腹痛、小儿惊风。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穴名解释〕公孙,原为古代黄帝轩辕氏的姓。

这里是与该穴相通的络脉分支叫公孙,所以将它也称为公孙。

〔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取穴。

〔刺灸方法〕有二种针刺法。

(1)直刺:

深0.5"l寸,局部酸胀感。

(2)透刺:

针尖向涌泉方向,深1.5"2寸,针感可扩散至足底。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急慢性肠炎、痛经、心烦失眠。

商丘(经穴)

〔穴名解释〕商,古代五音之一,属于五行中金的音;丘,土山。

本穴是经穴,它的五行属性为金,穴位的位置又在高突如丘的内踝下面,所以称商丘。

〔取穴方法〕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在内踝尖与舟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取穴。

〔主治病症〕踝部肿胀疼痛、胃肠炎、消化不良。

三阴交

〔穴名解释〕三阴,指足部三条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交,交会。

该穴是足部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所以称三阴交。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肠炎、子宫出血、尿潴留、遗尿、阳痿、失眠、高血压、滞产、中风偏瘫。

地机(郄穴)

〔穴名解释〕地,土地,这里指脾经,因为脾在五行中属土;机,机要,关键的地方,本穴是脾经的郄穴,是气血聚集的关键之地,所以称地机。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在阴陵泉和内踝尖的连线上取穴。

〔主治病症〕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痛腹胀。

阴陵泉(合穴)

〔穴名解释〕阴,指小腿内侧;陵,高突的山丘,指胫骨内侧髁;泉,此指凹陷。

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中,所以称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水肿、尿潴留、肠炎、肾炎、膝及小腿肿胀疼痛。

血海

〔穴名解释〕血,血液;海,海洋。

中医认为脾统率血液,该穴是脾血归聚的地方,如海洋一样深广,所以称血海。

〔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

(1)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取穴。

(2)患者屈膝,E者以手掌心按于患者的膝部髌骨上,食、中、无名及小指伸直向上,拇指约成45度角斜置,在大腿内上方,拇指尖下取穴。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大横

〔穴名解释〕横,纵横的横,意思是旁侧,该穴横对脐中,且距离较天枢等穴为大,所以称大横。

〔取穴方法〕腹中部,距离脐中4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胆道及肠道蛔虫症、腹泻、便秘。

手少阴心经循行路径图

极泉

〔穴名解释〕尽头称为极,这里指深凹处;泉,指水始出的地方。

手少阴心经起自心中,由本穴出体表,好似泉水涌出,又为腋窝深凹之处,故名。

〔取穴方法〕上臂外展,暴露腋窝,在其中间,当腋动脉的前方或前方取之。

〔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心痛。

少海(合穴)

〔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海,为百川之会聚处,因本穴是合穴,为脉气会聚之处,所以比喻为海。

〔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凹陷中取穴,穴在肱骨内上髁与骯动脉之间。

〔主治病症〕心痛、精神分裂症、淋巴结炎、前臂麻木疼痛。

通里(络穴)

〔穴名解释〕通,指通路;里,指里外之里。

穴为手少阴经之络穴,络脉从本穴分出走向手太阳经,而其支脉循本经循环心中入里,所以称为通里。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神经衰弱、症。

神门(原穴)

〔穴名解释〕神,神明,心藏神;门,门户。

本穴为心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即尺侧腕屈肌腱附着于腕豆骨的桡侧缘取穴。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心悸、意症、精神分裂症。

少府(荥穴)

〔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府,指神气所属的地方。

〔取穴方法〕有二法。

(1)掌侧,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前方,与劳宫穴相平。

(2)仰掌,屈小指,在小指尖所指处。

〔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手小指拘挛。

少冲(井穴)

〔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冲,要冲。

本穴属手少阴,又是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相交之处,为经气交通的要冲,所以称少冲。

〔取穴方法〕在小指指甲角桡侧根部,约离指甲寸处。

〔主治病症〕心悸心痛、昏厥、喉炎。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径图

少泽(井穴)

〔穴名解释〕少,小的意思,穴在小指,与少冲并列,故称少;泽,水泽,即凹陷处,意指穴位。

〔取穴方法〕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约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产后缺乳、中风昏迷、乳腺炎。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穴名解释〕后,后面,指穴位在小指本节的前方;溪,沟溪,握拳时,穴位所在的尺侧横纹头处,形如沟溪。

所以称为后溪。

〔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掌尺侧的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处可见二条横纹,在后一条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症〕疟疾、癫痫、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

腕骨(原穴)

〔穴名解释〕腕骨,原为骨名,因穴在腕骨附近,故名腕骨。

〔取穴方法〕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在赤白肉际取穴。

〔主治病症〕腕关节肿痛、糖尿病、胆囊炎。

养老(郄穴)

〔穴名解释〕养,供养;老,老人,此指老年病,古代医家认为本穴具有治疗目视不明等老年病的成效,故名养老。

〔取穴方法〕穴在前臂反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穴时,应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桡侧的缝隙中定穴。

〔主治病症〕落枕、呃逆、前臂疼痛麻木、腰扭伤、目视不明。

小海(合穴)

〔穴名解释〕小,此指小肠经脉;海,海洋,此指脉气会聚的地方。

本穴为小肠经的合穴,故名。

〔取穴方法〕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肘臂疼痛麻木、精神分裂症、头痛。

肩贞

〔穴名解释〕肩,肩部;贞,是正的意思。

古人认为,本穴在肩后缝端,是肩的正处,所以称肩贞。

〔取穴方法〕在肩关节的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纵纹头上1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腋部多汗。

天宗

〔穴名解释〕天,上部,高部;宗,宗仰。

古代以日月星辰为天宗,本穴在肩胛的高部,故名天宗。

〔取穴方法〕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取穴,该穴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病症〕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肩关节周围炎

天容

〔穴名解释〕上部称天,咽喉部能容物,本穴在颈部而靠近咽喉,故名。

〔取穴方法〕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前方,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咽喉肿痛、中心性视网膜病变、中风偏瘫。

颧髎

〔穴名解释〕颧,颧骨;髎,孔穴。

本穴在颧骨下凹陷处,故名。

〔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牙痛。

尚可用于颅脑手术及拔牙的针刺麻醉。

听宫

〔穴名解释〕听,听觉;宫,宫殿,这里是指居于中间的意思。

因为本穴有改善听觉的功能,又居于耳前中间,故名。

〔取穴方法〕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在张口时呈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耳聋、中耳炎、内耳性眩晕症。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径图

睛明

〔穴名解释〕睛,眼睛;明,明亮。

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

〔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内眦角(即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近视、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早期轻度白内障。

攒竹

〔穴名解释〕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毛。

穴位在眉头,皱眉时此处好似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取穴方法〕在面部,眉头凹陷中(这里也称眶上切迹)取穴。

〔主治病症〕头痛、急性结膜炎、颜面神经麻痹、视神经萎缩。

天柱

〔穴名解释〕天,指头部;柱,柱子,项肌隆起就像柱子一般,好似擎天之柱,穴位在它的上面,所以称为天柱。

〔取穴方法〕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大约在后发际正中旁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后头痛、落枕、咽喉炎、神经衰弱。

风门

〔穴名解释〕风,指风邪;门,门户,古人认为此处是风邪出入的门户,所以称为风门。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

肺俞(背俞)

〔穴名解释〕肺,肺脏;俞指背俞穴(下同),即脏气转输之处。

本穴为肺脏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肺俞。

〔取穴方法〕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炎。

厥阴俞(背俞)

〔穴名解释〕厥阴,指手厥阴心包,意为本穴和心包相对应(心包是心脏的外围局部),是心包气血输注的地方,所以称为厥阴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心脏病。

心俞(背俞)

〔穴名解释〕心,心脏,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作心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

膈俞(背俞,血会)

〔穴名解释〕膈,横膈膜,本穴与横膈相对应,所以称为膈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

〔主治病症〕呃逆(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咯血。

肝俞(背俞)

〔穴名解释〕肝,肝脏,本穴为肝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肝俞。

〔取穴方法〕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眼病、神经衰弱。

胆俞(背俞)

〔穴名解释〕胆,胆腑,本穴为胆的背俞穴,故称胆俞。

〔取穴方法〕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胆囊炎、肝炎、胆道蛔虫症。

脾俞(背俞)

〔穴名解释〕脾,脾脏,本穴为脾脏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脾俞。

〔取穴方法〕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在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下垂、子宫脱垂、肢体乏力。

胃俞(背俞)

〔穴名解释〕胃,胃腑,本穴为胃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胃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胃痛、消化性溃疡病、胰腺炎、胃炎。

肾俞(背俞)

〔穴名解释〕肾,肾脏,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俞。

〔取穴方法〕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小儿遗尿、腰部扭伤、腰腿痛。

大肠俞(背俞)

〔穴名解释〕大肠,大肠腑,本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大肠俞。

〔取穴方法〕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遗尿、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次髎

〔穴名解释〕次,第二;髎,孔穴,这里指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