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764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docx

谈谈阳台种菜中的几个理念纠结

向左,还是向右

——侃侃阳台种菜实践中一些纠结都市绿农

随着都市的飞快扩张,都市人不仅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还被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诸问题所困扰。

人们在寻求突围,于是阳台菜园便悄然兴起,并以方兴未艾之势蔓延。

“有人是为了它的那份绿,也有人是为了它的那份味。

”那么有诗意的一句话,很形象地道出了居民们热衷于阳台种菜的主要动因。

但自行摸索阳台种菜的成功者寥若晨星,究其原因是在阳台上种菜的是居民而非农民,由于种植经验的缺乏,因此在种菜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困惑。

以下就阳台种菜中的一些困惑展开讨论,求正于同好,并试图寻找出一种可行的而又简便易学的阳台种植模式。

一、菜籽还是菜苗

许多阳台种菜的初学者,刚着手时都想从播种育苗开始,独立完成蔬菜生长的全过程。

但在蔬菜生长的全周期内,育苗恰恰是难度最高的环节。

因此居民自行育苗,除了少数比较容易育苗的菜种(如十字花科的小型叶菜)外,很少有育苗成功的。

这也正是很多尝试过种菜的居民而至今依然没有种菜的原因。

育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即使是农民,也未必能育好每个品种的苗。

现在市郊蔬菜基地的蔬菜生产合作社或菜农所生产的蔬菜中,大多数品种都是委托专业的育苗场育苗,然后再移植到大田去。

专业菜农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业余种菜的居民。

所以居民在种菜的起步就想通过自行育苗来种菜,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

想要规避育苗难题,可行的途径应该是“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去做”,育苗环节由专业的育苗场去做,居民只要做好菜苗后面生长环节的栽培,就是将菜苗简单定植后,晒晒太阳浇浇水,再施点肥,就能享受蔬菜的成长过程,收获品尝自己种的菜了。

这样就降低了种菜的难度,能大大提高阳台种菜的成功率。

从都市绿农·阳台种菜的公益项目的推广实践来看,初学者从菜苗开始栽培的阳台种菜成功率达九成以上。

因此阳台种菜的起步应该是从菜苗开始。

从菜苗开始种菜突破了居民不会育苗的门槛,将阳台种菜从只有极少数园艺高手才能从事的小众行为中解脱出来,让其成为一般居民都能普遍参与的大众行为。

二、有土还是无土

在居家绿化中历来都采用土壤栽培,当人们还不了解有机基质之前,栽培基质只能采用传统的土壤,别无他选。

但土壤中可能会存在病菌、害虫卵以及重金属、农药、化肥、激素等污染,若是种植观赏花卉自是不成问题,用来栽培无公害的绿色蔬菜,那就不合适了。

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的成果,有机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有机基质是采用经发酵消毒后的植物秸秆、自然界存在的草炭等有机物以及少量蛭石、珍珠岩等惰性矿物单独或混合配制而成。

作为栽培基质,有机基质具有优良的蓄水保肥性和疏松透气性,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土壤中常见的病虫害源及污染物。

有机基质中的“椰糠”,上述优点更为突出,其极为良好的吸水性(约为土壤的8~10倍)、疏松透气性(完全吸水后的透气孔隙率依然可达23~28%)及对植物根系的亲和性,配合理想的种植环境和精确的水肥管理能使蔬菜良种的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

有机基质除了上述的特点外,还具备质轻、清洁、容易消毒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其成本略高的缺点也由于使用量不是很多而影响不大,因此有机基质是阳台种菜首选的栽培基质。

要想居家栽培无公害的绿色蔬菜,采用优质洁净的有机基质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三、有机还是无机

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基本上满足了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如果没有化肥农药恐怕人类至今还笼罩在饥饿的阴影下。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让人们几成惊弓之鸟。

食用农产品是“不可一日或缺”的刚性需求,尤其是蔬菜。

在食用农产品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有一些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不规范使用造成的,使得人们提起化肥农药就联想到食品安全。

因为大家对化肥农药的了解不多,所以不能理性对待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加上某些商业宣传的误导,导致人们盲目追求所谓有机农产品,误认为“只有有机的才是安全的”。

有机农产品是采用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有机农业是一种良好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

但有机农业对环境质量和生产方式有着极严苛的要求,所以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确实是安全的。

但因有机农产品较低的单位面积产量及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制约其无法成规模地提供食用农产品。

因此从投入产出比上说,有机农产品是一种奢侈品也不为过。

而有人认为在蔬菜栽培中采用有机肥就是有机蔬菜,其实是个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采用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不一定就是有机蔬菜。

因为采用合格的有机肥仅仅是实施有机农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其二,采用有机肥栽培蔬菜不一定就是安全的。

因为采用有机肥的安全前提是所使用的有机肥是合格的。

而合格的有机肥,其生产原料必须是不存在污染物及对蔬菜生长或人类自身的病虫害传播源。

而当前有机肥的现状正如《国内外关于有机肥料中重金属安全限量标准的现状与分析》的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

“有机肥是我国传统农业中主要的物质投入,保证了我国几千年来农业的发展、土壤肥力的维持和农村环境的安全。

在现代农业中有机肥料在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中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利用好有机肥料,可充分发挥其具有培肥地力、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和修复净化土壤污染、以及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的有机肥料来源十分广泛,相当一部分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如畜禽粪便、污泥、城镇垃圾和工业垃圾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有些有机物料和由此生产的商品有机肥料中重金属如镉的含量较高。

此外,有机废弃物中还含有农药、抗生素、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施入土壤后存在着被农作物吸收而污染农产品的极大风险。

”(摘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2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化研究所的李书田、刘荣乐撰写)

以上说的是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的现状。

居民自制有机肥的污染程度很可能不会如此恶劣。

但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沤制才能使用,而通常阳台种菜者的沤制的技能和环境都不具备。

即使经过充分沤制的有机肥,使用起来也难免有异味污染,这在都市居住环境中是很难堪的,既令自己不适,又招邻里不悦。

而且,有机肥所含的常量营养素不足,仅仅使用有机肥是无法满足蔬菜的生长需求的,因此大田蔬菜生产在使用有机肥的同时必须追施化肥。

再说有机肥所含有机质过于丰富,极易滋生有害生物。

因此,在阳台种菜中采用有机肥是不合适的。

阳台种菜中用有机基质栽培,施用一般农用化肥也不合适。

因为有机基质本身非常洁净,几乎不含蔬菜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而通常的单种农用化肥所含的营养素是不全面的,尤其缺乏品类完整的微量元素,况且农用化肥所含杂质较高,不能满足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标准的要求,所以只有施用极纯全价蔬菜营养液才是合适的。

极纯全价的蔬菜营养液的特点是:

一、全价,即含有蔬菜生长所需的常量营养素(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镁、铁、锰、锌、铜、硼、钼等),各种营养素的含量配比能完全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

简言之,就是营养素品种全,数量足。

二、极纯,即杂质含量极低。

众所周知,世间不存在百分之百纯的物质,能做到的只能是杂质含量尽可能的低,因为营养液里的成分是蔬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素,会逐渐被菜苗吸收参与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养分,而杂质是蔬菜生长所不需要的一些未知物。

一般大田种植普遍施用的农用化肥的纯度在96%~98%之间,而极纯营养液的纯度在99%以上,同农用化肥的纯度相比要高上1~2个数量级。

因此,只要是营养液杂质含量低至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的程度,那么施用营养液就是安全的。

四、怎样才能安全

上题讨论的虽然是“有机还是无机”,其问题的实质却是关注蔬菜的食用安全问题。

经讨论得知,采用有机肥料可能导致安全也可能导致不安全,而采用化学合成肥料的结果同样如此。

所以蔬菜的食用安全问题同“有机还是无机”,其实是不相干的。

那么,解开蔬菜的食用安全问题的钥匙是什么呢?

从长远角度看,解决问题的根本当然是有待于当下严峻的环境污染状态的基本缓解,以及食品产销环节中的行政监管制度的全覆盖落实和技术监管措施的严格实施。

但从当下看,能够采用的现实手段就是“全程可控”。

所谓“全程可控”指的是蔬菜生产全程都是透明的,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是否规范操作都能让消费者了然于胸,甚至由消费者参与部分环节的种植,这就达到了“全程可控”,这样对于消费者而言那就是安全的。

简言之,安全来源于可控。

诚如第1个问题中所讨论的,在阳台种菜中应从菜苗开始种植。

但菜苗的来源必须是规范的种苗场提供的,这样才能保证育苗环节的安全可控,以后菜苗的生长环节都是由阳台种菜的参与者(也是消费者)自己按照绿色蔬菜种植模式完成的,那就是实现了“全程可控”,所收获的蔬菜就能达到食用安全。

五、阳台能接地气吗

在阳台种菜中,有人种得好,也有人种得不怎么好。

这中间的原因很多。

但有人说,这是阳台远离土地不接地气的缘故。

这只是经验之谈,什么是接地气?

地气究竟是什么?

都让许多阳台种菜的初学者感到惘然。

将接地气之说作科学还原,其实就是种植环境问题。

在大田环境,尤其是已经封行的菜地里,茂密的植株形成群落生态,重重叠叠的叶片不仅相互遮蔽,而且竞相蒸腾,加上湿润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降温,形成一个光照、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宜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这就是所谓“地气”。

如果能让阳台菜园也能形成这样的微环境,就能“接上地气”了。

但要让阳台种植环境“接上地气”,实现起来既不是很容易,还往往被很多人因不了解而忽视。

这问题不在农业专家的视野里,他们关注的是大田种植环境。

而大多数阳台种菜爱好者又对此又不甚了然,因此对于接地气——阳台上的种植环境问题,很有必要讨论一下。

种植环境一般是由光照、通风及温、湿度等因素构成的。

那就先从这些构成因素在大田同阳台的差异说起,看看我们在阳台种菜中常会疏忽的一些问题:

1.光照

所谓“阳光普照”,在同一纬度区域的阳光都是一样的。

在这点上,大田同阳台没区别。

但是大田的种植环境里的植物生态是“群落生态”,而阳台上却是“点状生态”,缺乏茂密植株之间的相互荫蔽。

所以在盛夏季节,对于日照强烈的露台或阳台予以适度遮荫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蔬菜生长离不开阳光。

有些人过于呵护自己的小菜苗,把它放在室内生长,缺乏足够的光照会造成叶色变浅、茎叶徒长,最后会因营养不良而萎靡。

所以要让蔬菜长得好,就要依据蔬菜品种喜光或喜阴习性的不同给予分别处理,提供适度的光照。

例如,辣椒耐受的最高光照是3万勒克斯,最低是1500勒克斯。

而夏季中午室外的照度近6万勒克斯,小辣椒是受不了的,因此要躲一躲。

而在室内距离窗户米以上的散射光地方,即使是夏季中午的照度也低于1000勒克斯,那样就不够了。

2.通风

蔬菜生长需要的是新鲜流通的空气。

这一点通常不成问题。

在大田栽培瓜果类和茄果类蔬菜,因种植密度较高,所以在生长的中后期,就需要通过整枝来改善通风。

而对于点状生态的阳台菜园,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突出。

倒是一些开放式阳台和楼顶露台,因地形地物的突变而形成的大楼风带来的过度通风,会导致菜苗的水分蒸腾和吸收失去平衡,致使植株老化,甚至经常出现脱水萎叶,这样能菜苗就很难长成鲜嫩的蔬菜。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就应该考虑设置防风网。

但对于封闭式阳台却要注意通风不足的问题,所以要经常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有些人可能太爱自己的小菜苗了,在炎热夏季把菜苗移入空调房间里,这样就有问题了。

因为绝大多数的植物是不耐空调环境的,哪怕空调房间里有充足的光照,其过于干燥且污浊的空气质量也会使菜苗萎靡不振,导致生长不良。

3.温度

不同品种蔬菜的生长适宜温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多年生的宿根蔬菜如芦笋、韭菜等,适宜温度是20~30℃,最高耐受温度是35℃,最低-10℃。

此类蔬菜的生长适温是很宽泛的。

但同样是宿根蔬菜的观音菜和白凤菜就不一样了,它们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当气温低于8度时即停止生长。

嫩茎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30℃以上生长缓慢,最高耐受温度是≤39℃,最低是≥5℃。

耐寒蔬菜如菠菜、芫荽(香菜)、洋葱、大蒜等,适宜温度是15~20℃,最高耐受温度是30℃,最低-5℃。

半耐寒蔬菜如结球生菜、青菜、大白菜、萝卜、蚕豆等,适宜温度是17~25℃,最高耐受温度是30℃,最低-2℃。

喜温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菜豆等,适宜温度是25~30℃,最高耐受温度是35℃,最低10℃。

耐热蔬菜如如蕹菜、苋菜、冬瓜、豇豆等,适宜温度是30℃,最高耐受温度是40℃,最低15℃。

我们知道了不同蔬菜对适宜生长温度的要求,因此在阳台上种菜(如果缺乏完善的反季节栽培设施),就要依据各类蔬菜的生长适温范围,选择好适令菜种来种植,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地种好菜。

除了气温以外,还有一个地温问题,也就是栽培基质的温度,在阳台环境上这个问题格外尖锐。

因为同大田环境相比,阳台上的水泥砖块比湿润土壤的比热要小得多,因此同样的光照带来的环境温度变化要剧烈得多。

况且栽培盆的体量很小,盆内基质温度变化的幅度也就更大。

地温过高,蔬菜的根系会因呼吸作用加剧导致缺氧而生长不良,甚至造成烂根死苗。

反之地温过低,则可能冻伤根系。

这是阳台种菜中,应特别注意之处。

阳台作为种植环境,还有一个特殊的不利因素,就是墙体热辐射。

被阳光烤热的墙体地面在太阳落山后会释放热量,这种远红外的炙烤形成的烘箱效应对蔬菜生长是很不利的,尤其是茄果类蔬菜,如果夜间温度高于30℃就会大量的落花落果。

4.湿度

蔬菜生长所需要的足够的水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仅仅是浇水,还是不够的。

蔬菜的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才能长得郁郁葱葱。

在昼夜温差较大时,夜温下降会使相对湿度升高,甚至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露。

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蔬菜生长。

所以有经验的园艺爱好者会常说,“菜苗要放在室外让它吃露水”。

这实质上是指蔬菜生长需要一个空气流通、清凉湿润的环境。

在晴热天气里,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很低,在阳台上,尤其是露台和开放式阳台因通风过度,干燥的热风会使蔬菜的叶缘枯焦,生长放缓甚至造成脱水萎叶。

如何应对上述阳台种植环境的不利因素,来保证蔬菜生长的需求呢?

答案是:

在夏季要注意增湿降温,在冬季则要注意保温。

在封闭式阳台要注意保持通风,而在高层住宅的开放式阳台和顶层露台则要防止过度通风。

夏季的具体措施:

(1)注意遮荫。

由于阳台上的菜苗没有茂密植株的相互荫蔽,因此对于日照强烈的平顶露台或挑出式阳台上的菜苗要有遮荫设施。

(2)适度通风。

一是如要上所述防止过度通风,二是对于封闭式阳台却要注意通风不足的问题,除了隆冬季节窗户都要常开,保持经常通风。

即使在冬季,当中午气温较高时也要适当地开窗通风。

通风不足不仅会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也会使病虫害高发。

(3)加强喷水。

在盛夏高温季节,要喷水降温。

喷水不仅可以提供蔬菜生长所需要湿润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地表温度。

尤其是下午对被阳光烤热的墙体地面给与足量喷水,通过水的蒸发带走了大量的热量,这是应对墙体热辐射的有效措施。

(4)垫高架空。

将栽培盆垫高,使其脱离阳台地面,让盆底流动的空气带走地面热量,当架空高度在40厘米以上,基本上就能避免由于阳台地面温度上升导致栽培基质的升温。

(5)形成群落。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多种菜,阳台上的蔬菜种的越多,会形成一个小小的植物群落,那样种植环境的质量就越好。

冬季的具体措施:

(1)移入室内。

这种措施简单易行,但要注意光照和通风。

如这两点不能都满足,就不能采取这种措施。

(2)搭建暖棚。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措施。

但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情况来控制成本。

以上是对阳台种植环境问题的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结,是希望提醒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解决好阳台种植环境问题,让高高在上的阳台也能接上地气。

六、打药还是不打药

不管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不管你是在养花还是种菜,病虫害——这件让人纠结的事都会找上来。

这就是自然生态!

在开放环境中危害植物的小昆虫、微生物总会与植物共生共存。

除非是高度现代化的栽培设施,严密的隔离措施可以将这些让人恼火的小东西挡在外面,否则就很难避免。

尽管你不乐意,那些不请自来的小东西也会来。

来了,总归是让人有些纠结:

打药吧,让人心存顾忌,打过药的菜还能吃吗?

不打药吧,菜没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付这些让人恼火的小东西呢?

有人坚持不打药,认为只要打药了,就会有农药残留,就是药水菜,就不是绿色蔬菜了。

网上坊间更有传说,现在大棚里的蔬菜一生都是泡在药水里的,让人顿觉毛骨悚然。

显然,这样的看法有些偏激了,至少是不够全面。

造成这样看法的原因,是出于对农药现状的不了解。

提起农药,很多人总会想到杀虫剂,甚至误认为农药就是杀虫剂,这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加上其中的一些早期产品对人畜又有剧毒,尤为人注目。

其实作为现代农业成果之一的农药除了杀虫、杀菌剂以外,还包括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各类药剂。

以下就以农用杀虫剂为例,试图通过回顾杀虫剂的衍变,藉此管窥些许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或许有助于大家解决打不打药的问题,并能理性地对待农药与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1.揭开序幕

早在1874年德国人就合成了DDT,但当时没发现用途。

一直到了1936年,瑞士人米勒才发现DDT能杀虫,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年作为现代杀虫剂的元年。

因为在这之前,人类的农业生产不仅在气候上靠天吃饭,就是在病虫害防治上,除了零星地使用过一些如鱼藤、藜芦等来源有限、效果差强的植物源杀虫剂外,同样也是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

只有在发现DDT之后,农业生产才揭开了大规模应用杀虫剂的序幕,逐步摆脱了在病虫害防治上的无奈,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越来越充足的农产品。

因为DDT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因此在二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就得到迅速扩大。

二战后,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如六氯苯(666)、氯丹、毒杀芬、艾氏剂等更是大规模用于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领域,在防治植物虫害和疟疾、伤寒、黄热病等虫媒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DT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而且还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有机氯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在为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讨厌的生态问题。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有机氯杀虫剂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DDT。

因DDT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在食物链中形成生物富集作用,使得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类动物,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

在60~70年代,发达国家对有机氯杀虫剂陆续亮出了红牌,我国也在1983年全面停产有机氯杀虫剂。

流行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有机氯杀虫剂,终于走到了头。

2.消除残留

针对有机氯杀虫剂高残留的弊端,人们研发出了低残留的有机磷杀虫剂,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迄今为止,有机磷杀虫剂依然是常用的农用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是残效期短,在日晒、风雨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极易水解、氧化而降解,有些品种即使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亦可逐渐分解而失效。

因此人们不必再担忧杀虫剂在环境中的长期残留,并进入食物链逐级富集而危害人类自身的安全。

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杀性能,其杀虫效能远胜于有机氯杀虫剂,不仅对昆虫纲害虫有着非常出色的杀灭作用,就是对蛛形纲的螨虫以及蛞蝓等软体动物门害虫也很有效。

但麻烦如影随形,正如其杀虫能力前所未有的高效一样,对人畜的毒害也同样无与伦比的高效——在使用中稍不留心,就会发生中毒事故。

尤其是早期的一些高毒品种,如甲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胺磷等,哪怕是少量接触,也能将大型哺乳动物快速击倒。

人们对农药的那种难以摆脱的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类杀虫剂。

3.降低毒性

为克服有机磷杀虫剂对人畜高毒的弊端,人们又推出了一系列毒性较低的中度毒性有机磷杀虫剂,如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

此类杀虫剂一度还作为公共卫生产品进入家庭使用。

但问题是这类产品的杀虫机理没变,这样对人畜安全的威胁,只是浓度和数量上的差异,犹如五十步笑百步。

不管高毒抑或中毒,只要有机磷杀虫剂还在广泛使用,那柄威胁人畜安全的达摩克利斯剑就仍悬在我们的头顶上晃悠。

4.实现低毒

现代农业走到今天已经不可能离开杀虫剂,否则我们人类就要承受普遍饥饿的可怕后果。

为此农业生产对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的迫切呼唤,强有力地拉动了杀虫剂的研发。

更多的注重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陆续问世,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对天然除虫菊素进行仿生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973年英国人合成可实用的氯菊酯,此后许多拟除虫菊酯相继诞生。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效能比早先的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提高10~100倍。

更为重要的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人畜等哺乳动物的毒性之低已到了让人惊讶的地步,如其中的二氯苯醚菊酯的急性毒性(大鼠经口)为LD50(半数致死量)>2000mg/kg(体重)。

照此折算(这不精确,因为实验数据当然不能如此简单地换算,如此表达只是为了形象的说明问题),只有在一次性口服120克的二氯苯醚菊酯的情况下,才可能让一个成年人达到半数致死概率。

如此大的量即使是食盐,一下子吃下去那么多,恐怕也要送急诊室抢救了。

再换一种方式表述此类杀虫剂毒性之低的程度,一个人只有在一次食用52吨当天施用过二氯苯醚菊酯(这当然不符合农药施用规范)青菜的情况下,才会有50%的概率中毒身亡。

可是这52吨青菜足够20万人食用了。

况且按照规范,施药15天后方可采收,到那时杀虫剂已然降解殆尽。

时至今日,拟除虫菊酯不仅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的植保上广泛使用,而且还是家用杀虫剂的主要成分。

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依然存在不足,虽然对哺乳动物非常安全,对水生生物如鱼虾却是剧毒的,毒性甚于1605(高毒有机磷杀虫剂)。

因有误杀无辜的可能,为此在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的生产中规定限制施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5.生物曙光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尤其是蔬菜农药残留日益关注,因而对杀虫剂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标准要求使用的新型杀虫剂应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更小的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如真菌、细菌、病毒、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所以又称为天然农药。

因生物农药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公害的特点,比起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在很大范围内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因此21世纪将是生物农药世纪。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在最新一代杀虫剂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微生物活体农药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

B.t.制剂是苏云金杆菌的活性芽孢,在进入虫体后能快速繁殖,以伴孢晶体毒死害虫。

已死害虫又成为新的传染源,形成害虫疫病流行,故杀虫效能强大且持久。

B.t.选择性强,仅高度感染昆虫纲害虫的幼体,而对其他动物无毒。

而且施用过B.t.的农产品没有残毒,也不改变蔬菜和果实的色泽和风味,可安全食用。

.虽归入低毒级,其实同实际无毒级相比仅一线之遥。

因此更为重要的是B.t.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所以是一种环保农药。

B.t.的不足之处是对蜜蜂、家蚕有害,一旦形成昆虫疫病流行,在传播时空上不易控制,因此在施用范围上有限制。

但属于城市农业范畴中的阳台菜园,在其周围有效传播半径内一般不会有昆虫养殖业,因此倒是可以作为首选杀虫剂。

目前在绿色蔬菜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最新一代杀虫剂——甲维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开始合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

作用方式以胃毒和触杀作用为主,药液可渗入植物的表皮组织,因而受雨天的影响较小,残效期较长。

而且在土壤中易降解、无残留、无污染。

在杀虫活性上,同阿维菌素相比提高了10~1000倍,在非常低的剂量(<2g/hm2)下对绝大多数害虫均有理想的杀虫效果。

实际使用剂量(g/hm2)是溴氰菊酯(一种在大田中普遍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万分之十五。

在安全性上同B.t.一样,甲维盐制剂近似无毒,如要形象地理解甲维盐的安全性,还是按照二氯苯醚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