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厂实习报告.docx
《电石厂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石厂实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石厂实习报告
1
绪论
电石是以
为原料在2000℃高温下燃烧反应生成的化学产品。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
为了深入了解电石生产工艺2011年6月2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40多为同学来到了AA煤化进行了为期几天的实践实习。
1.1公司简介
AA煤化是2005年8月份成立的民营企业于2007年12月份成为国有控股企业。
一期工程有12个部门,398人在职人员,现在年产20万吨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过程中。
从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来说AA煤化是一家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国有企业。
1.2安全生产法以及劳动者权利与义务
安全生产法权利以及义务2002年12月执行,保障生命物质安全对所有生产单位适用,安全生产法方针为综合治理安全为主;安全生产法规定意识在先、安全投入在先、安全责任在先、建章立制在先、隐患预防在先、监督执法在先六个在先;安全生产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安全生产意识,要时刻以没有危险就是最大危险来警惕自己。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得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
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首先,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其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面对21世纪挑战的需要。
1.3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成为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双方当事人自己规定的条件,只要不与国家规定相抵触,完全可以由双方协商议定。
这部分内容又可分为“必要劳动条件”与“补充条件”两种。
必要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补充条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对劳动者完成工作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子女入托及其他生活福利等。
第二部分,是按法律、法规执行的条件。
这些已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事项,不必在写进劳动合同,但要求当事人双方必须坚决执行。
这些条件对于调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强制性。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2
电炉车间工作概况
电石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2000℃高温并不是通过焦炭燃烧产生的而是由2万千伏安电能产生的。
每个电石炉有三项电极,调节三项电极平衡是控制室操作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三项电极电压必须控制在170V左右,电流必须小于125A;三项电极电极桶内每小时由顶楼加料车间投放一次电极糊(电极糊材料为沥青、碳材),每小时压放50mm电极糊,电极糊长度应保持在6m以上,6m一下会架空,导致电极断裂。
每个炉子一小时即可出炉电石产品,每炉有8—9盆。
电石生产出炉时,炉门1小时内35分钟开眼25分钟闭眼,电石出炉时要特别注意防辐射的保护措施。
电石生产出炉后送至冷碎车间进行加工破碎,电炉控制室还负责记录下从化验室送来的每炉电石所测得的发气量,发气量大于280说明电石质量较好,小于280则是劣质电石。
3
电炉车间岗位看管范围
3.1本岗位界区划分
本岗位界区划分为电石炉加+5.00平面设备及厂房、安全设施等均为本岗位界区。
3.2本岗位看管设备
3.2.1电炉外壳:
全高4490mm外径7760mm
3.2.2烧穿装置:
本体长4800mm炭精棒长1700mm炭精棒直径100mm
3.2.3出炉档热板:
高×宽=2000mm×2500mm夹层水冷却
3.2.4抽气罩:
长×宽×高=1860×1600×900(2个)
3.2.5出炉牵引机JJM3型电动开关卷扬机
Q=3吨,钢丝绳平均速度9.99米每分,电机Y132M—4B3(2台)
3.2.6出炉排烟机Y4—73NO9顺90°0型(1台)
3.2.7拉锅操作台(1台)
3.2.8铁轨(2根)
3.2.9导向轮(13个)
3.2.10铸铁制轨(6块)
3.2.11铸铁弯轨(2块)
3.2.12炉眼(2个)
3.2.13炉门(2个)
3.2.14炉嘴(2个)
3.2.15出炉小车(13辆)
4
工艺流程及操作指标
4.1工艺流程图
电石流生产工艺程图
4.2工艺流程图说明:
从配料站来的碳素料和石灰的配合料,经配合皮带机转入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上配有四个卸料器或4#配料器,使物料流入转运皮带机,由运转皮带机又将物料从条形料仓中转入可逆配仓,物料由可逆配仓皮带机送入条形料仓的各小仓内,条形料仓共有四个(每台两个),每个分隔为9个小料仓,其中2个小料仓用于装“调解石灰”,各小料仓底部安装一个液压控制料阀,各料阀底引出一根料管,共18根,装“调解石灰”小料仓的料管分别与其他装配合料小料仓的料管合并,合并后共13根料管引致2楼的炉盖内部。
由2楼炉面操作工控制液压按钮向炉堂间歇加料。
炉内的配合料经高温电弧加热反应生成含80%左右的液态电石,液态电石由出炉口定期排至电石锅,然后由出炉小车拉至冷却厂房冷却。
当锅内电石凝固以后(约1小时,夏天1.5小时以上),即用吊车将其自锅内取出,移至地面继续冷却,至温度低于80℃(冷却约3个班)最后用吊车送往破碎平台破碎。
炉内反应生成的CO气体在炉面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过量的空气由炉气管排出60米烟囱。
电极焙烧所用的电极糊,用电动葫芦L306,将装有电极糊的小车和吊斗X309吊至4楼楼面加电极糊时启动4楼的电动葫芦L304,将电极糊漏斗吊至所需加的电极位置,而后用人工推小车,将电极糊倒入漏斗,经漏斗落入电极筒内,来自电网的110KV高压变压器将高压低电流变为低电压高电流,变压后电流经三相电极极电环,由集电环与导电鄂连接的铜管将电输入导电鄂板直至电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来自供水外管的冷却水分别进入二楼平面的水分布管:
A相集水槽、B相集水槽、C相集水槽,和一楼平面的水分布管:
1#集水槽、2#集水槽,由水分管引入电石炉各冷却构件。
经过冷却构件加热的热水排至集水槽,流入排水总管回流至循环水池。
电极升降是靠在楼的单作用活塞油压大力缸带动,利用电极控制装置,在二楼配电室进行纵。
4.3操作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控制指标
控制次数
1
原料粒度(石灰)
5—35mm≥85%
1小时
碳素料
3—20≥85%
1小时
水分
≤1%
1小时
2
炉料配比(石灰、碳素)
100:
65—80
依原料种类而定
3
料面高度
一般三角区料面比四周高200mm左右
4
电极工作长度
1000—1200mm
电极插入炉内
800—1000mm
5
冷却水压力
0.3—0.35MPa
1小时
6
冷却水温度
<80℃
1小时
难5
操作规程
5.1电石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
将符合电石炉生产要求的生石灰和碳素原料分别装入上料皮带机至计量岗位,按规定配比进行配料,然后经大倾角皮带机运至电石炉四楼料仓,经13根下料管至电石炉料面,由炉面操作工将炉料推入炉内。
110千伏高压电经过电石炉变压器变成低压后,经过水冷式软铜线和导电鄂板导入电极,电极的升降用油压大力缸带动,压力的来源由油压装置供给,炉料在电石炉内靠电弧热和炉料电阻热,加热到1900—2200℃而生成电石和一氧化碳。
电石生成后,定时出炉流入电石锅内,由牵引卷扬机;拉至包装厂房进行冷却。
5.2电石炉的正常操作
5.2.1投料方法
采用多次投料法俗称勤加少加法。
这种投料方法是哪里出现明弧就往哪里投料,做到勤加少加,保持斜面一定高度。
5.2.2炉料面控制
正常操作要保持料面馒头形状,中心高度与炉强相平,四周料面低于200mm。
5.2.3入炉料配比
石灰:
碳素原料100:
66—72之间。
也可随原料的质量而变动,配比相应调整。
5.2.4炉料面处理
处理炉料面应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每周处理炉内料面粉末1—2次,确保炉内透气性,处理方法可采用推撬炉料面适当加入副石灰随炉料烧掉。
为确保平时炉料层得透气性,每班必须在路料面用钢钎深插疏通料层,以确保有良好的透气性。
5.2.5调炉操作
在正常情况下,炉料电阻适合电极能够深入适当位置,使炉底温度提高,保证电石炉的正常运行,但是当炉料电阻不当或其他原因,电极不能深入,就保证电石炉的正常运行。
5.3一般调整炉料电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5.3.1保持正常的料面温度。
通常采取闭弧操作,正常的料面温度一般在500—600度,其三角区温度可达到700度左右,不正常情况下,温度可超过1000度。
从现象看,料面温度高时有红料,严重时还有红料粘结,产生红料的原因是电极不深入而产生之路电流,它又使炉料面温度升高,焦炭和石灰在高温道德情况下,电阻就会降低,电阻性能良好,支路电流更容易通过,因此又反过来影响电极不深入。
调整炉料电阻的方法,应该采用馒头形料面和分批投料方法进行操作,不使其料面温度增高。
当发现有很多的红料时,应设法把它除掉。
处理红料的方法:
出炉进行必要的干烧,恢复其在出炉时所损失的一部分热能。
干烧还可以切断支路电流,干烧后在电极周围加入适量的副石灰,然后把炉料推至电极周围,让其随着电炉的继续运行而融化掉。
在推掉红料的地方,补上冷炉料,冷料的电阻比热料大,应为电极周围已加入副石灰,电极易深入,红料推进后,不影响配料比,电极也不会上升,质量不会降低,红料被处理后炉料电阻有明显改善,以后几炉的电极就稳定了。
5.3.2使用符合规格的原料。
炉料粒度大,电阻就小,支路电流大,电极不易深入,在炉料内可掺用20—30%石油焦或优质无烟煤,也可以提高炉料电阻。
5.3.3保持炉料透气性。
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况,由于原料购进水分大,粉末多,料层空隙小,透气性不良,一氧化碳不易排出造成塌料结块,致使炉料电阻小支路电流增加,电极上升。
调整方法:
粉末过多的原料应该更换,如透气性不好,可以用铁棒撬动。
在松动时要注意,一般是铁棒斜插稍许松动,是一氧化碳能够排出;还有一种方法是,投料次数增加采用少量多次投料方法,因为投料量少,也可提高一些透气性,使电极深入。
5.3.4副石灰调炉操作:
在电石生产操作过程中,除了采用上述调整炉料电阻的方法来调整电炉外,有时还采用单加石灰的办法来调整电炉,这种单加的石灰就叫做副石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炉内配料不太高,粘度大,这是加入一些副石灰是有好处的,但要适量的。
另一种是因为电极下不去,造成炉子热损失大,这时加入适量副石灰,断绝其电极周围的部分支路电流,使电极插下去。
副石灰调炉操作,一定要根据炉况的变化做调整,不得造成料层损坏及调量过大,使出炉质量过低或调量过大造成电极深入过深损坏设备。
5.4电极管理:
5.4.1电极管理必须有专人统一负责,以确保正常运行。
5.4.2每班下放电极前必须进行测试并掌握好电极软硬变化程度,根据电极长度及软硬,下放至长度要求,每班8小时下放电极6—8次,每次下放50mm。
电极过短,放不到正常工作长度,必须进行下放焙烧,过长应采用少放或不放。
5.4.3电极正常工作长度应保持在1100—1200mm左右,电极直径的调整必须经安全生产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5.4.4电极糊经检验符合规定指标要求,方可加入电极筒内,变动电极糊供应厂家必须安全生产主管副经理(或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变动)。
电极糊粒度小于等于100mm,电极筒内糊住高度正常保持在7.5—8米之间,加电极糊必须有专人负责,定时加入,每12小时加电极糊一次,数量可根据某相电极糊柱高度要求来定,每天加电极糊前必须观察电极筒高度及电极软硬程度。
电极软硬适当减少糊柱高度及关闭鄂板进水量,过硬就适当增加糊高度及开大鄂板进水量,及时变换适合现状使用的电极糊,以确保电极成熟与消耗达到正常。
5.4.5下放电极需带电压放操作,操作班长及炉面操作工与仪表工要密切合作,观察下放电极变化及设备状况。
5.4.6当电极工作长度不够使用时,电极成熟较差,必须采用焙烧方法及分多次每次少放的原则,来达到正常使用的工作长度。
严禁使用短电极生产及不放的生产做法,以防发生电极事故和设备事故。
5.4.7下放电极后,电流负荷应慢慢升高,炉面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下放电极的变化不得急速深加负荷,以防造成电极事故发生。
5.4.8应保持正常的电极入炉深度1100—1200mm,不得将电极深入过深,导致鄂板烧坏及损坏料层,也不得是电极深入过浅,造成炉底温度低,出现生产不正常现象。
5.5带电压放电极操作规程
5.5.1带点压放电极应遵守勤压少放的原则,根据电极消耗量和电极成熟情况,确定每次压放量和每次压放的时间间隔。
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每小时压放一次电极,每次电极压放长度控制在50mm左右为宜。
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电极压放时间和长度。
5.5.2压力环工作压力设定的原则:
在铜瓦内的电极壳铁皮60%完好存在的情况下,上下摩擦环全部打开,压力环夹紧电极进行提升,此时电极不打滑能随电极外套一起提升,此时的压力环压力为最低安全工作压力。
(35—65Kg/cm)。
5.5.3电极压放步骤:
5.5.3.1每班在接班后都要在规定的极壳位置上画出电极压放长度尺寸标记,要求准确、清楚。
5.5.3.2电极压放前由班长确认电极质量和准备压放长度。
电极压放前电石炉必须加好料,班长同志操作者和仪表工对实施压放的电极进行电极压放准备和压放操作,并且告知操作者和仪表工该相电极准备压放的电极长度,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
打开上摩擦环——提升上摩擦环——抱紧上摩擦环。
步骤二:
打开下摩擦环——提升电极(视电极焙烧质量确定降低电极负荷,正常情况下降低10—15%,一般降低10—15A电流即可。
)——压力环半松——压放电极——班长目测电极质量通知仪表工是否加满负荷。
5.5.4特殊情况电极出现压放困难可能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
5.5.4.1电极过焙烧,电极出现过焙烧可能导致电极压放困难。
5.5.4.2电极烧结时排出的碳化物在压力环与电极之间烧结。
5.5.4.3导电鄂板上端卡进电极壳内。
5.5.4.4导电鄂板与拉杆脱离。
5.5.4.5上摩擦环抱紧力小。
5.5.4.6发生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电极压放困难,而且发生后4种情况后应该及时停电处理。
方法一:
适当降低压力环的工作压力。
方法二:
在压力环正常工作压力情况下,将电极负荷降低15—20%,一般为20A左右为宜。
再电极做压放动作的同时,用点击的方式打开压力环在迅速恢复压力环抱紧,一般情况下点松一下压力环,电极应该顺利压放。
5.5.5安全注意事项。
带电放电极的最大事故隐患,是电极软断和电极发生下滑事故。
所以在电极焙烧质量不好时,一定要控制好电极下放长度和控制好电极电流,发生电极下滑事故时必须立即停电。
5.6电极焙烧
5.6.1焙烧某一相电极时,应根据电极软硬程度来确定焙烧长度,过软及使用长度不够应下放焙烧。
焙烧时电极电流应逐步增加,不可急速增大电流,以防被焙烧电极电流过大过快及焙烧的某一相电极没有与料层敦实而导致电极刺火流糊。
5.6.2焙烧某一相电极的电流值,是其他两相电极的电流表调整此焙烧相电极电流,以达到满负荷致使电极焙烧成熟。
焙烧时间应根据电极焙烧长度及软硬情况来决定。
5.6.3电极焙烧好以后,电极必须根据使用长度,鄂板落回抱紧到烧结位置。
5.6.4焙烧此相电极时,电极必须与熔池敦实,用炉料将此相电极围实,以防送电后电极刺火漏糊。
5.7正常停炉、开炉操作:
5.7.1停炉:
停炉前应尽量将炉内电石排出,停炉后,导电鄂板下电极不得裸露出料面,电极用炉料埋住,停电时间长,应用炉料加入电极周围以防停电时间过长电极氧化,减少炉温损失。
5.7.2停电后,电极每隔一小时升降一次,以防电极和炉底粘连造成电极硬断故障。
5.7.3开炉:
把变压器二次电压降至合适电压档位,及电压提高到适当的位置,以确保送电时冲击负荷,不超过20%,可送电开炉。
5.7.4送电后适当干烧下,使电极能适当深入炉内,以防提高炉温,为正常工作运行创造有利条件,按规定停炉时间越长,在增加负荷时越要小心,防止电流负荷增加过快造成电极事故发生。
5.7.5送电后应努力提高炉温适当增加碳素材料数量,以确保尽快恢复炉温,为送电后出炉及生产稳定打下基础。
5.7.6送电前应全面检查,并查看循环水及液压系统及导电系统各部分是否完好,没有问题方可送电。
5.8新开炉及停炉操作:
电石炉开炉分为新炉开炉和旧炉大修后开炉两种:
它们的主要不同点是新开炉要预先焙烧电极,而旧炉大修后开炉则可免去。
5.8.1烘炉
炉体建成以后由于砌体和浇注料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水和结晶水,而炉子是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的,故必须烘烤,使砌筑体所含水分析出。
故升温速度控制在10℃/小时为宜,当达到150℃时,便可以让温度保持10小时后让其自然冷却。
此时烘炉完成。
5.8.2铺炉底
5.8.2.1将炉内清扫干净,下放电极1.5米,调整好电极间距。
5.8.2.2砌假炉门,用耐获砖。
耐火砖砌假炉门尺寸200×300mm,假炉门砌筑长度为炉门至电极外壳距离的1/2。
中心放置150mm木棍一根,木棒距出炉相电极300mm。
5.8.2.3铺炉底,在炉底铺一层300mm高的焦炭,粒度为5—25mm。
电极下端分别放置大于直径的圆筒各一个,填满焦炭,筒高1200mm。
5.8.2.4三相电极联通道设置:
圆木直径150—200mm,长度1200mm,数量3根,连接圆木置于底焦上部,用红砖覆盖后,使用少量泥密封。
5.8.2.5出炉通道的设置与连接通道相似,在靠近启动缸要垫高200mm,成自然角伸出炉外,炉门外部用泥封好。
5.8.2.6装启动缸:
装焦炭粒度5—25mm,上部使用焦末堆集、压实。
5.8.2.7装混合料:
炉料配比70%,碳素材料水分小于2%;装料高度:
中心三角区料面低于启动缸50mm,周边高出启动缸150—200mm,混合料不允许进入启动缸工作面。
5.8.3送电
5.8.3.1送电开炉之前要全面检查导电系统、绝缘部位、机械设备、油压系统、循环水系统是否符合运行要求。
5.8.3.2启动电压级别:
档位35级。
5.8.3.3空载试送电三次:
急跳一秒,静态三秒,动态五秒;
5.8.3.4将电极按顺序落至焦柱敦实,不准起弧。
5.8.3.5设立专人监护炉面及电极变化,定时或不定时的将电极下压,控制电极起弧。
5.8.3.6升温投料:
5.8.3.6.1送电两小时内电炉应比较稳定,三至四小时仪表负荷稍有显示,四至六小时中心料面开始下陷,电极周围出现局部弧光,此时可采取局部填加冷焦降温压弧,继续升温,当电极发红火焰减弱,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投料加温。
5.8.3.6.2投料采取大批量投料方法,投料时间为:
当三相电极到下极限明弧严重时,高度控制在炉墙砖以下200mm左右,中心料不能偏高,保持料面平整。
5.8.3.6.3投料后根据负荷变化适时调整负荷,首次出炉前可将负荷调整到正常生产时负荷的2/3。
5.8.3.7出第一炉后,每班出炉6次,以保证有良好的高炉温,送电48小时后,每班出8炉。
5.8.3.8新开炉试产期内下放电极每班6次,以防电极偏软造成脱节或跟不上使用。
5.8.3.9满负荷后电极糊高度应保持在7.5—8米之间。
5.9安全注意事项
5.9.1在突然停电时,禁止触动设备运转部分,以防突然送电造成伤亡。
5.9.2当生石灰入眼睛内的时候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对眼睛无害又对石灰无反应的稀液体冲洗。
5.9.3严格按停送电程序进行操作,必须一人操作,一人唱票,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5.9.4严禁操作人员同时接触带电的任何两相电极,不得赤手握耙子推料,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5.9.5压放电极前必须认真观察电极软硬程度,检查电极筒,电极偏软或设备存在问题时,可采取焙烧电极或暂缓压放的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5.9.6炉面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冷却系统的进出水管、阀门位置、注意冷却水的畅通情况,发现漏水或断水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停电处理。
5.9.7发现炉内设备突然大量漏水或漏油时,应立即停电,迅速关闭阀门,电石炉失火时,严禁用水扑救,需用二氧化碳或黄沙灭火。
5.10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5.10.1电极不下,吃料慢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原因是炉温较低,熔池较小,投料量多,超出了出料量。
处理方法:
减少投料量,降低料面高度,捅炉,多出电石,在电石质量不太低的情况下,适当干烧一下,使电极深入下去,以提高炉温,切断支路电流。
5.10.2加料后突然塌料、喷料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原因是原料粉末多,粒度过小,透气性差,当这种炉料加到投料口时,产生喷料现象,喷料的同时,部分炉料就随之塌下。
处理方法: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检查原料,尽可能筛去原料中的粉末,增加投料次数,当透气性改善之后,电极稳定了,这种现象也就消失了。
5.10.3料面逐渐下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原因是由于多出电石,少加料引起的。
处理方法:
尽可能做到投料量与出炉量平衡,保持一定的料面高度,提高炉温,稳定电极。
5.10.4电极四周出现红料,料层结块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原因是由于明弧操作时间长,炉料粉末多,透气性差,料面高,炉温低所引起的。
处理方法:
尽量压制明弧操作,严格控制炉料粉末,少加料,多出炉,稳定炉面,提高炉料电阻,稳定电极。
5.10.5如何判断电极软、硬程度
电极软硬主要是根据眼睛的观察,判断电极是否正常,如发现放下的电极表面呈灰白色或暗而不红则正常良好;如果发红则太硬;如冒出黑烟或发黑则太软;或使用钢管捅试电极来判断电极的软硬程度。
5.10.6下放电极时对观察炉况人员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下放电极前,先将围板门关好(只保留一个敞开来观察电极压放情况),其他人应远离炉子周围,尤其不能正面对炉门;指挥压放电极本人不能正对围板门,应侧身;下放点击后严禁明弧操作,电极周围明弧应随时压好;料面工加完料后必须将围板门关好,防止电极软断时热电极糊喷出,发生烫伤事故。
5.10.7发现电极较软时,对下放电极有什么要求
发现电极较软时,应立即焙烧,不要抱侥幸心理;另外,可以适当增加放电极次数,少放勤放,每次下放长度为50mm;下放电极后,根据电极的软硬程度,平稳电流,严禁过急操作;严格执行电极管理制度,按规定下放电极,认真控制间隔时间,按时填充电极糊,保持规定的高度和电极工作长度。
5.10.8在正常生产时,电极软硬如何处理
增加焙烧结块速度,可调整炉面温度、增加循环水温度、降低操作档位等办法;
5.10.9在放电极时发现电极软如何处理
应立即停电,焙烧电极。
5.10.10处理电极软断的方法
电极软断应立即停电,操作人员不要集中,由主要操作人员处理,迅速将电极降下,深入炉内,设法不使电极糊外流,并迅速松开电极使其和断头相连接,把电极附近的电极糊撬开扒掉,然后送电,以低负荷焙烧。
软断的那一相电极不许提升,负荷可根据电极焙烧情况而增加。
如果断头接不上,电极糊干涸,无流动的可能,此时将电极放出一些。
低负荷焙烧,方法同上。
5.10.11电极硬断的原因
电极糊含灰分过高,杂质多,含挥发分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