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88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担单位

某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

1.1.3项目负责人(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1.1.4项目拟建设地点

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北区东站路(宗地编号03-072-039-2)

1.1.5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某区畜牧厅、动物防疫监督总站、新疆草原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某区畜牧厅、动物防疫监督总站、新疆草原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别是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对该项目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某区动物防疫条例》;

3、《农业部13号令》;

4、《农业部14号令》;

5、《农业部15号令》;

6、《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7、《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8、《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

9、《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l0、《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

11、《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12、《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13、《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14、《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1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16、《实验动物管理暂行条例》;

17、《中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00-2005年)》;

18、《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19、《国际动物卫生法典》。

  20、《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2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1.3.2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在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场址及建设的基础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总平面布置与建筑方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措施、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招标方案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和资金筹措等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4建设必要性

(1)新疆是畜牧业大省;

(2)新疆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3)在西北地区具有区位和诸多优势;(4)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区;(5)新疆地形地貌多样,动物种类丰富,疫病种类复杂;(6)新疆是受外来动物疫病威胁最大的省区;(7)新疆目前的疫情形势对建立省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有最为迫切的需要。

在农业部的关怀下,我区在2001年开始加大了对新疆的投入,改善了自治区(省)级站的基础设施条件。

由于环境影响的原因,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新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不能在原址建设,因此,原投资建设的设施不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用。

这几年我区重大动物疫病不断发生,新发生的外来动物疫病给自治区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诊断中心现有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防疫工作的需要。

因此,迫切需要新建一个从装备条件、技术水平、运行效率与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相适应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畜牧业连年增产,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25%,畜牧业在全区的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为保证我区畜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把我区建成畜牧业强省,迫切需要建立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我区作为畜牧养殖大省,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威胁人畜健康的疫病种类较多,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养殖生产水平和防治水平较低,缺乏有效、快速的检测条件,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有些引起人发生疫病。

人类卫生和动物卫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动物疫病的防治。

因此,在建设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现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与人类卫生防疫体系的互动和互保,联合行动,协同攻关,造福人类。

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管理测报信息网络,全面管理全区的动物疫情,实现高效、有效运行,在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即早发现、早控制、早扑灭发生的动物疫情,既非常必要,又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动物卫生组织明确要求,生物危害程度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操作。

在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高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既有助于提高我区烈性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检测、诊断与研究技术水平,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又可避免因实验条件所限和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意外伤亡和疫原扩散。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意识的加强,对改善生活质量、保护生命健康、预防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新建设施现代化、功能多样化、服务层次化、完整系统的高质量的集动物疫病诊断、疫情信息处理、预警预报、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追溯、重大疫情扑灭整合为一体的自治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1.5项目功能与任务

(1)参与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等的实施执行工作;为全区提供技术和信息咨询。

(2)参与指导并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突发动物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

(3)承担全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集成研究与管理。

(4)承担常发动物疫病的诊断与监测,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中毒病、新发病、疑难疫病和紧急突发疫情的快速检测与诊断;疫病诊断技术与试剂的研发等。

(5)负责全区动物疫情的收集、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调查、疫情管理和预警预报(包括疫情报告、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免疫标识管理、追踪溯源和上报等工作。

1.6建设内容和规模

根据全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北区东站路(宗地编号03-072-039-2)。

项目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其中实验用房5500平方米(新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200m2,生物安全三级动物室200m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2000m2,接样及前处理室500平方米,培训室(仓库)500平方米,疫情网络分析室500平方米,办公及培训用房1600平方米);附属配套工程2600平方米(专家公寓1500平方米,职工食堂400平方米,车库500平方米,配电室200平方米);购置公用设备14台套,仪器设备245台套。

  

1.7项目管理与实施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

为做好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部门自治区畜牧厅胡拜都拉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冯忠武副厅长和行庆华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盛卓君担任,小组成员分别由畜牧厅、兽医局有关处室和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等相关领导组成,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期二年。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33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38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50万元。

1.9项目效益

该项目是社会公益性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

一、社会效益

1、可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迅速消灭动物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大大降低突发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2、全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3、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局部或全局消灭具有重大影响的动物疫病,提高畜产品的卫生质量,扩大畜产品出口。

4、整合各类防疫资源,使各类动物防疫技术、力量、措施达到最佳集成,并运用于动物防疫实践,以大幅度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效率与质量,减少经济损失,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防疫计划,使防疫工作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避免防疫工作的盲目性。

6、推动防疫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程,缩短我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监督工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7、通过项目建设,有助于将新疆建成中国最大的畜牧业养殖基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经济效益

1、全区动物死亡率在现有基础上,猪下降到1%、禽下降到10%、大牲畜降到0.8%,每年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减少间接损失5亿元。

2、通过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畜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增加肉类、禽蛋、奶及其制品出口创汇能力。

1.10环境评价

通过建设环保工程,采取环保措施,项目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建成后,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在检疫监测、诊断、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综合处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规划、开展人畜共患性疫病防治、科研、信息管理等多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较大程度提高自治区的动物疫病检测检验水平。

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全国重大动物疫病、救灾防病等重大关系人畜健康问题的应急反应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信息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政策,建设方案合理,工艺设备先进适用,项目管理系统健全,社会效益显著,不污染环境。

该项目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某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是自治区畜牧厅的直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200人。

有专业技术人员144人,其中有高级兽医师40人,兽医师64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0人。

已具有较先进的科研检测仪器设备和相应的实验室。

现有实验室面积2080m2,实验室已配备有细菌全自动鉴定仪、PCR仪、超高速离心机等一批仪器设备,具有开展畜禽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和技术能力;还具备有防疫(含检疫)监督工作所必须的手段、设备和能力。

多次主持并承担自治区、部级重大科研及推广项目,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和自治区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计20多项。

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1、组织调查处理重大动物传染病疫情、群发性不明原因动物疫病以及其他突发关系人畜健康等重大问题。

2、对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性疫病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制定预防控制对策。

3、参与国家和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防疫监督相关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划、方案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

4、组织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制规划与实施,分析重大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规律,拟定并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和技术方案,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质量和效果评估。

5、对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相关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和解决重大关系人畜健康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6、组织实施免疫接种,负责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的供应、使用与管理。

7、负责全区动物疫病防治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指导技术规范和技术措施的实施。

8、承担对各地(州、市)、县动物防疫工作的业务考核和指导。

9、提供国家和自治区的动物疫病监测与信息服务,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有关人畜健康信息的报告、管理和预测、预报,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0、承担动物防疫监督、检疫、监测、检验。

11、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动物防疫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和推广先进技术。

12、开展与动物疫病控制有关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相应的新技术、新方法。

13、完成农业部和自治区畜牧厅交付的其他任务。

2.2项目背景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为宗旨,以一类病为防制重点,并进行动物防疫立法和各项动物防疫监督,以及预防兽医科研及兽医新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与重点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加强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开展综合防治;引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适应动物预防控制需要的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探索控制动物疫病,预防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提高对突发性、新发疫病和不明原因疫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落实动物疫病控制运行费用的投入机制和政策,促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在深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同时,要落实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加强中西部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

新疆幅员辽阔,全区有15个地(州、市),84个县(市),854个乡(镇)。

建立“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能够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和净化的工作力度,提高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畜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

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调整我区农业经济结构,促使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建设等都具有其它产业不能够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畜牧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年末牲畜存栏量达到5510万头只,全区总产肉量15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210亿元增长6.0%。

畜牧业发展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我区在家畜品种改良和牧民定居为主的草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动物防疫工作一直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动物疫病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大障碍。

近年来我区的动物疫情越来越复杂,各类动物疫情连年不断。

据新疆动物疫病调查显示,我区已查明动物传染病106种,寄生虫病64种,中毒、代谢病30多余种。

不仅疫病种类繁多,而且相当复杂。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及社会历史沿革,使新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省区的动物疫病防治特点、难点。

我区边界线长达5600公里,分别与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成为外来动物疫病高风险区(受威胁区)。

主要是因为:

1、新疆自古以来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商贸活动频繁。

新疆目前有四个较大有通商口岸,有众多的过货点。

为动物疫病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2、与我区接壤的这些国家经济不发达,动物疫病的防治水平不高,处于无控制状态,并且动物疫情复杂。

3、边界线长,地形地势复杂,家畜和野生动物来往越境频繁。

4、新疆高山环绕的地理特征形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受外来生物的破坏。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W病,就是通过新疆西北方向的国家传入,并造成大流行;2002年底在塔什库尔干的卡拉奇库地区发生的W病疫点,距中巴边境不足1公里,距中阿边境约5公里,据调查,在发病前有巴基斯坦的牛越境进入我国的记录;2003年11月,某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和喀什地区发生首例Asia—Ⅰ型W病疫情。

属于新传入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

到2004年3月16日为止,克州和喀什两地州共有7个县发生疫情,疫点68个,病畜总数945头。

近年在巴基斯坦发生H7型禽流感和中亚地区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等8种动物疫病对我区甚至全国造成严重的威胁。

新疆地处偏远。

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上都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动物疫病诊断上缺乏高水准的诊断实验室。

加上新疆动物疫病诊断基础设施薄弱,队伍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也相对滞后,一些疫病不能及时诊断。

距离最近的国家级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达2000公里,由于路途远,在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上往往不能及时诊断。

“早、快、严、小”的防制方针不能及时落实,从而使疾病蔓延扩散,造成巨大损失。

动物疫病诊断是进行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基础,只有准确快速确诊,防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实施我区动物保护工程的首要环节是加强新疆动物疫病诊断的基础建设。

因此,进行自治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的建设,提高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国务院领导和农业部高度重视Asia-Ⅰ型W病疫情,并做了明确指示,先后十多次派遣工作组前来新疆调查和指导工作。

要求坚决予以控制和扑灭,坚决防止扩散到两个地州以外的区域。

为了尽快控制和扑灭Asia-Ⅰ型W病疫情。

农业部和自治区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积极筹备人力、物力进行落实。

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自治区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用于亚洲—Ⅰ型W病的诊断、检疫和监测工作。

但该中心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不足,不能适应即将开展的Asia-I型W病的诊断、检疫、监测和扑灭工作。

因此,加强自治区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的建设,改扩建实验室、建立BSL-3动物室、配备仪器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显得尤其迫切。

特向农业部申请建设省级动物疾病控制中心。

1)项目建设是加强和完善我区动物防疫体系的需要

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新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起技术支撑作用,是组织并指导地方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的枢纽。

长期以来,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负有组织实施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职责,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面积小、生物安全水平低、仪器设备配备差等原因,目前远远达不到一个省级中心应有的水平,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初步构建了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测报、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等为主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疫病防治服务体系框架。

由于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区的防疫体系建设情况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相比,仍不完善。

从这一点来看,需要强化整个动物防疫系统工程建设,以加强动态监测、汇总及处理紧急重大动物疫情和突发动物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映能力和协调指挥能力。

2)项目建设是畜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畜牧业生产以每年约5%的速度递增。

但由于对动物疫病的控制能力不强,尤其对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诊断能力较为薄弱,一方面造成畜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外来疫病传入我国。

对我区畜牧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与国际接轨,满足国际市场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迫切需要在我区建立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项目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

(1)是切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的需要

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是直接或间接由染疫动物传播引起的,做好动物传染病的检测和控制工作,是人类疫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是畜牧养殖大区,地广人稀,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养殖生产水平和防治水平较低,缺乏有效、快速的检测条件,动物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并导致人类疫病发生。

(2)是实现与人类卫生防疫体系互动、互保的需要

人类卫生和动物卫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动物疫病的防治。

因此,在建设有关人类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现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与人类卫生防疫体系的互动和互保,联合行动,协同攻关,造福人类。

4)是完善动物疫情快速反应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区的动物疫情报告仍采用逐级上报,邮政传递等传统管理方式,工作繁复,极易出错,且数据不易统计和查询,也不便于保存。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时效性不强,疫情信息无法快速传递,使疫情扑灭工作难以及时、有效。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省级动物防疫管理测报信息网络,全面管理全区的动物疫情,以早发现、早控制、早扑灭发生的动物疫情,既非常必要,又非常迫切。

5)项目建设是动物疫病诊断、防治和研究工作所必备的生物安全条件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兽医卫生组织明确要求,生物危害程度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操作。

在利用动物进行病原的感染实验时,必须在相应级别的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因而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高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既有助于提高烈性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检测、诊断与研究技术水平,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又可避免因实验条件所限和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意外伤亡和疫情扩散。

鉴于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建设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做了重大调整,调整后的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国家兽医诊断服务实验室系统,负责全国疫情的监测和疫病的诊断,其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实验室设在依阿华州的艾姆斯,建筑面积约有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正计划投资3.2亿美元进行大规模扩建;第二部分是国家动物疫病研究系统,设有四个中央实验室,分别从事不同动物疫病的研究工作。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对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进行了加强和完善,其中央部分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以国家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为首的兽医诊断实验室系统,该诊断中心规模大、门类全,是全国的兽医诊断权威机构,负责全国疫情的监测和疫病的诊断,除生物安全二级和三级实验室外,还有专门研究狂犬病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第二部分是动物卫生研究所,由四个国家级实验室组成,其中Pirbright实验室专门从事外国病研究。

该室由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近十个研究室组成,从事研究的科学家有150多人,著名的世界口蹄疫咨询实验室就设在这里。

该实验室全部为生物安全三级,占地面积约30公顷,1997年该实验室新落成的动物攻毒实验室耗资8000万英镑,为全封闭负压通风系统。

澳大利亚于1985年投资1.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建立了澳大利亚动物卫生实验室;瑞士政府于1992年投资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建立了瑞士动物疫病与免疫预防实验室;西班牙政府于1993年耗资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建立了西班牙动物卫生中心,等等。

上述各国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对疫病进行监测、诊断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基层人员培训,组织应对紧急突发疫情事件的实战演习(如欧共体国家每两年一次),并向兽医行政部门提供疫情情报和技术咨询。

在应对紧急突发疫情事件时,国家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各国中央决策机构的调配、指挥下,迅速投入扑疫。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我区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已基本形成

全区现有自治区动物防疫机构1个,地(州、市)级动物防疫机构15个,县级动物防疫机构84个,乡镇级动物防疫机构854个,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

近几年,随着自治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地(县)级冷链、动物疫病监测站和测报站等项目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体系框架。

目前,全自治区已建立了1个省级、15个地(州、市)级、71个县(市)级兽医实验室、病料采样和处理室。

新配备各类仪器设备4000余台(套),初步具备了对常见动物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进行诊断和检测能力。

近几年,在疫病监测、免疫效果评价、新病监控、疑难病的诊断以及兽医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框架为今后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和良好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区已建立了一个由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镇(场)和村的五级动物防疫网络。

按照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的提出的:

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建立村一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针。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2)项目承担单位现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