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79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1、项目所在地位置图

2、项目用地规划图

附表:

附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3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与筹措表

附表4借款还本表

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附表7工人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附表8折旧表

附表9摊销表

附表10销售收入与税金附加表

附表1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1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年产14000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凤台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1.1.4项目负责人

杨燕

1.1.5项目建设地点

凤台县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

1.1.6建设周期

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

1.1.7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

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3亩,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

项目主要建设项目基础设施、10000平方米米业生产车间、10000平方米仓库、3000平方米粉加工车间及5000平方米配套建筑。

购置相关生产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消防系统、电气系统、环卫设施、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

表1-1分期土建明细表

工程

建筑名称

功能设置

建筑面积

合计

加工工程

稻米生产车间

稻谷加工车间

9000㎡

10000㎡

稻壳棒车间

1000㎡

可调风压仓库

原粮库(4间)

7000㎡

10000㎡

成品库(2间)

2000㎡

稻壳仓库(1间)

1000㎡

粉类产品生产车间

3000㎡

8000㎡

配电房

100㎡

宿舍

4000㎡

锅炉房

50㎡

泵房

50㎡

附属用房

800㎡

2、产品方案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达到年产10000吨糯米产品、4000吨粉类产品及储藏2万吨原料的规模。

项目实施后,可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促使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直接及间接效益巨大

3、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其中:

10000平方米稻米生产车间、10000平方米仓库、3000平方米粉加工车间及5000平方米配套建筑。

(2)设备工程

项目购置大米加工设备初清筛、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谷糙分离机、砂辊米机、铁辊喷风米机、白米分级筛、抛光机、色选机、真空包装设备、电子定量秤等,共计两套。

项目购置糯米粉加工设备包括斗式提升机、永磁筒、射流洗米机、磨浆机、抽浆泵、离心脱水机、打粉机、调速喂料机、散热片组、多级烘干风网、振动分离筛、旋风分离器、冷却风网等,共计两套。

杂粮生产、包装设备一套。

(3)附属工程

项目配套建设给排水、消防、变配电、道路、绿化、围墙等附属工程。

1.1.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1、本项目总投资为7080.75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43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64.4万元,建设期利息98.05万元,基本预备费用376.4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7080.75万元,计划申请农业发展银行贷款1000.0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6080.75万元。

1.1.9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详见表1-2:

 

表1-2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分项

单位

指标

备注

项目总投资

万元

7080.75

1

工程费用

万元

4340

1.1

建筑工程

万元

2940

1.2

设备工程

万元

800

1.3

辅助工程

万元

600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364.4

3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8.05

4

基本预备费用

万元

376.35

5

流动资金

万元

2000

财务分析

2.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09

税前

2.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463.03

税前

2.3

税后投资回收期

6.31

含建设期

2.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0.09

税后

2.5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75.63

税后

2.6

税后投资回收期

7.65

含建设期

1.2编制依据与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4)《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5)《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0)《淮南市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若干优惠政策》;

(11)凤台县经济开发园区入园项目优惠政策。

1.2.2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结合项目建设单位实际情况和基本条件,认真分析其产品市场、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设备及企业管理状况,在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估算项目投资,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并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性意见,以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项目产品概述及市场分析;

(3)项目建设条件;

(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5)工程技术方案;

(6)节能、节水措施;

(7)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方面的措施;

(8)项目实施计划;

(9)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经济效益分析;

(12)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凤台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并提升产业化水平而投资的独立子公司。

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粗粮食品综合型企业。

公司凭借专业的粗粮加工技术和“燕之坊”、“山野香”等知名品牌而享誉全国。

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卖场”的独特经营模式,在安徽、新疆、内蒙、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南、云南等18个省市建立了原料供给基地。

先后与美国沃尔玛、英国乐购、法国家乐福、台湾大润发、台湾好又多、香港百佳、泰国易初莲花、华润苏果、华润万家、北京物美、北京华联、上海华联、百大合家福、商之都红府等家国内外知名连锁超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立足华东,辐射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

燕之坊始终以“打造国际品牌,力争农业报国”作为企业的崇高理念。

凭借原料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品质量领先业内的专业优势、品种齐全的配套优势、高科技含量的性价比优势及国内市场高覆盖率的销售网络优势,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中国粗粮行业企业快速增长的“奇迹”。

短短几年里,燕之坊以企业规模与综合实力连续五年保持200%的增长速度,被业内誉为中国粗粮行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民营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粮食产业化行业排头兵”、“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2008年安徽省最具投资价值的成长性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和“全国杂粮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燕之坊”成为消费者购买粗粮食品的首选品牌。

随着公司发展,以及购销业务的迅猛开展,公司的基地系列产品收到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在此情形下,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决定在凤台糯稻基地投资子公司—凤台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凤台的原料优势,生产糯米及糯米粉系列产品,依托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熟销售网络,产品全部由母公司负责销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所在地概况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

凤台临淮河,辖西淝河,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公顷,水面16万公顷,人口80万。

全县辖7镇12乡1个经济开发区,264个行政村,21个社区。

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3万人。

凤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中游,北纬32°33′-33°、东经116°21′-116°56′。

东临淮南市区,北依蒙城县,西接颍上县,南隔淮河与寿县相望。

凤台县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

境内地下水源丰富,地表径流密布,焦岗湖、城北湖、花家湖、姬沟湖等分布其间,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过,通长江达江浙。

境内有淮河千里之躯中唯一一段淮水西流的奇观、淮河三峡中的第一峡:

充满神话且盛产淮王鱼的黑龙潭。

2.2项目建设背景

2.2.1产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

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扩大种植、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

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

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等精深加工,配套发展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技术。

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带动粮食加工转化增值。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

建立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稳定发展粮食产业。

《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点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围绕粮、棉、油、茶、果、桑、畜牧、水产等10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和拓展“121”强农工程,培育和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省级大型龙头企业。

《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和中小企业进入农业领域。

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712”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小麦、畜禽、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中草药、苗木花卉和生物质能等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2.2行业发展政策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主编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指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档优质稻米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模式,我国粮食生产要逐步优化区域布局,中部地区应着力改善粮食品种和质量。

优质糯稻基地可以为糯稻加工和市场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优质糯稻生产农户的效益普遍高于一般水稻效益,农民种植糯稻,用于生产优质糯米和其深加工产品,虽然产量比一般水稻产量低,但总体效益更高。

可见利用已有的良好基础,建设优质糯米、水磨糯米粉等产品的生产,是由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的根本要求,是新形势下确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凤台县这样一个农业传统县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选择。

凤台县日照量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污染等自然条件优越;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凤台县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调优粮食结构、发展绿色优质糯稻为主,建立了15万亩的绿色糯稻基地。

由于粗粮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重要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粗粮大都是种植偏僻远离污染,其产品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以及粗粮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小,价值高,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极其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另外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已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影响了国家在农业上“两高一优”目标的实现,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的竞争能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

而从国际、国内发展的状况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鉴于目前形势,已明确指出在我国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可促进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与环境两者相协调。

这完全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需要,也完全符合国家对农业发展和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所以近年来我国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粗粮在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国家制定了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保护好农村环境的方针政策。

在农业上要求优化结构,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两高一优”的农业。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和产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总体上看,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三大品种粮食供过于求,储备超量,滞销积压。

与大宗粮食品种相对照,小品种杂粮、杂豆则需求旺盛,一直保持畅销势头,身价一路攀升,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杂粮杂豆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有几百种之多,目前每年的总产量在2000万吨以上,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杂粮生产大国,其中:

谷子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黍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荞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高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八位和第六位;蚕豆的总产量占世界的1/2;绿豆、红小豆总产量占世界的1/3。

2.2.3项目提出理由

凤台县是安徽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除了煤炭经济外,其它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要实现全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只有依靠走工业兴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两条路。

凤台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凤台县不断提升主导农业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建立有古店乡、朱马店乡、尚塘乡、顾桥乡在内的15万亩优质糯稻生产基地,于2007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唯一获得国家级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也是全国第二大糯稻生产基地。

项目建设单位——燕之坊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顺应市场潮流,摸清市场形势,依托自身资金、技术、市场优势,进行糯稻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带动市域内及周边区域农户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参与产业化进程,从而形成农户和龙头企业双赢的大好局面。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形成了以安徽燕之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杂粮食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凤台县的进一步开放,农业主导产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杂粮加工和杂粮食品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增加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为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认真细致的分析,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根据国际国内粗粮的市场行情况及本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决定在凤台县粮食加工产业园建设年产1万4千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就业的需要

凤台燕之坊有限公司利用“公司+农户基地+订单”的联系方式,让原本进行大宗农产品种植的农户自觉转向粗粮种植,取得了三赢的局面:

一是燕之坊公司拥有了稳定、优质的原料生产基地,二是种植农户的生产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三是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内容和生产模式,帮助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本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当地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完善凤台县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凤台县的经济辐射能力,而且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对于增加凤台县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项目建成后,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也需要普通职工等,可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2.3.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有机、绿色食品作为国际上最安全可靠的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青睐,其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保持在高价位上,特别是在国外市场,有机、绿色杂粮及食品的销售形势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欧盟委员会的有关资料显示,欧洲有机杂粮的市场销售额每年都在5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所以开发有机、绿色、优质的杂粮国际市场的空间十分广阔。

2.3.3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面对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贸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抓住机遇,提高商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就会有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

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的优质杂粮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很好的,但是,由于深加工不够,一直处于为国外专业厂商提供原料的状态,而且销量还逐年下降。

正因为如此,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要通过这次杂粮基地的可追溯性建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形成各类包装齐备的最终产品,打出自有品牌,直接进入国外大型超市,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出口、批发、零售、消费这样一个完整的商品化过程。

2.3.4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市场全球化趋势的来临,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最新趋势。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企业要腾飞,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超越精神,必须在产品的开发中生产新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

现有品种的局限性在市场销售中价格因竞争的激烈而一直低价操作,只有开发新产品,才能带动价格的正常运作,才能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资源优势:

凤台县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县,种植粮食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是当地经过长期环境、气候选择后的适应性作物。

凤台县近年来不断提升主导农业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建立有古店乡、朱马店乡、尚塘乡、顾桥乡在内的15万亩优质糯稻生产基地,于2007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唯一获得国家级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也是全国第二大糯稻生产基地。

区位优势:

凤台县有着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

四条省道穿境而过,且有合淮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

距合肥新桥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

市场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优质的粮食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

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此外,凤台优质糯稻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基地,生产过程不施农药、化肥,其产品是自然态的其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开发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项目产品概述

优质糯米类产品在国内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工产品多样化。

燕之坊公司将依托凤台县绿色优质糯稻生产基地为基础,积极开发出水磨糯米粉、糯米等加工产品,同时规划建立粗粮产品加工及物流基地,覆盖当地及周边地区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在内的大豆、花生、芝麻、山芋等杂粮产品的生产加工,形成规模性的米类、杂粮类产品的生产、加工集散地。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非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

3.2国内市场分析

糯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利用历史,我国糯稻的栽培面积约占稻谷总面积的3%-5%。

糯稻的品种很多,按籼、粳分类可分为籼糯和粳糯;按栽培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早、中、晚糯等。

糯米是糯稻加工的大米,种植面积虽然比不上籼米和粳米,但与千家万户有着密切的联系。

粽子、年糕、汤圆、糯米酒以及民族风味的糯米饭和糯米粑等,都离不开糯米。

糯米经过除砂、洗净、浸泡、磨浆、脱水、干燥、筛理和包装等工序,即可加工成糯米粉。

糯米粉除了制作汤圆外,还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如丰富多彩的各种糯米糕点、糯米小吃和糯米膨化食品等,这些糯米制品的市场需求正快速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食品加工也之一。

从1995年起我国速冻食品的产量平均每年以20%-30%的幅度递增。

作为速冻食品中第二大销售量的速冻汤圆,每年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糯米分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在国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化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杂粮的粮药兼用功能正迎合广大消费者“杂粮热”的健康时尚,促使杂粮一时身价百倍。

虽然杂粮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我国杂粮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影响到了杂粮作物的发展,而且国内杂粮的品种、质量也亟待改良改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杂粮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3安徽省粗粮市场分析

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杂粮贸易在整个市场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省的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各环节还相对较为薄弱,在当前的农产品贸易形势下,打造中国最大杂粮基地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生产消费结构和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的饮食消费偏重于精米面而忽视杂粮,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而杂粮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产量逐年减少,市场发展空间也逐渐缩小,小杂粮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以下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2年,中国杂粮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年均产量也不如1995年:

年度

杂粮总产量(万吨)

占粮食总产量比重(%)

种植面积(万亩)

1995

5370

11.5

2.93

2007

4080

8.1

2.55

2012

4102

7.6

2.33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保健食品,这为小杂粮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空间。

安徽省粮食种植结构中,除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外,小杂粮占有一定的比例。

3.4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