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643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docx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顺德伦教中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

一、开拓进取,更新观念,走现代教育之路

我校创办于1958年,1996年易地重建,是伦教街道唯一一所完全中学。

2008年即将迎来50周年华诞。

办学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扬“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进行科学管理,优化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新课程体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形成了自身特色,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提高,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定点考场,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近三年先后被评为区先进学校、区卫生先进学校、区体卫先进学校、佛山市安全文明校园、佛山市德育先进学校。

伦教中学已经办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管理规范,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和认可的一所省一级学校。

现有教学班34,学生1842,专任教师125人,其中高级教师37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3人。

校园占地66076平方米,建筑面积281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2863平方米。

校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区设置,布局合理。

学校现有36个标准课室,另有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各类仪器和器材均达到《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样本学校装备标准》中的要求;学校教育设备先进,2002年已建成完善的多媒体校园网络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002年每个课室都安装了先进的电脑平台,2004年教师均采用“笔记本电脑”上课。

2005年建成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2007年建成多功能语音室,2008年建成理化生探究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伦教中学现有的设备设施。

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高起点、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平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在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的工作中,学校领导首先考虑的是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使教师们充分认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文件,学习有关理论文章,并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开办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认识。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为特征的新时期。

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系列的学习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使他们产生了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强烈愿望,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行打下了基础。

因此,我校申报了“第四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希望抓住这个契机,促进我校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并以此为推动力,促进学校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实施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功的有力保证。

新一轮领导班子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策略,成立了以冯景南校长为组长、叶丽芬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

成员由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我们按照省教育厅《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并制定了《伦教中学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伦教中学校园网管理办法》、《伦教中学电脑使用登记册》、《伦教中学计算机室使用管理制度》、《伦教中学电教管理员岗位职责》、《伦教中学课室电教平台管理规定》、《伦教中学校园广播室管理条例》、《伦教中学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各项管理制度。

确立“责任到人,规范管理”的制度,每个场室有责任人专管,每部手提电脑的使用者都是第一责任人,负有保管、使用和维护的第一责任。

以“管得细,管出成效”为管理目标,制定了各种表格,做好使用及维护记录。

学校对现代技术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音像资料使用登记,电子阅览室使用登记,仪器设备的借用、维修保养登记。

各班都有学生干部专门负责班级电教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登记工作。

学校电教人员和计算机教师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承担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并依托上级有关部门和有关专业公司及学校信息工作小组成员,建立了校园网及所有设施的维护网络,使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工作扎扎实实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打造数字化校园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谁能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谁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谁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着“统筹兼顾,超前规划,分步实施,软硬并重,持之以恒”的原则,我校确定了近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教育的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交流超时空化,创建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1、硬件上档次

我校自2002年建立校园网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扩充升级,学校目前约有400多个信息点,采用FAST ETHERNET 技术组建校园网主干,以3COM4900SX三层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络核心交换机。

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和功能室通过三层交换机划分不同的VLAN,整个校园形成以核心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网络结构,并配有四台专业服务器,分别是:

代理服务器、WWW服务器、内部资源服务器、网络防毒墙服务器。

网络拓扑示意图:

2004年校内每个课室以及功能室都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2008年每位教师的手提电脑已全部更新。

学校现有多媒体电脑室教室2间,多媒体电脑语音室2间,多媒体电教室1间,多媒体会议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校园网服务器4台,学生服务器2台,校园网络通过100MB光纤接入顺德教育网,再连接广东省基础教育网和互联网,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连接。

学校通过代理服务器的审计软件方便管理整个校园网络,为学校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真正实现了校园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管理现代化。

2、软件上水平

(1)2005年上学期投入使用校园网络办公OA系统。

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

①网络办公系统与校园网站直接整合。

这个功能是由网络办公系统中的新闻管理中心来实现。

各部门负责人可以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及时发布管理校园新闻、通知、教学教研情况以及教育新闻。

②有一个强大的文件管理中心。

用户通过文件管理中心可以方便与各行政部门、级组、科组以及个人实现资源共享和传递,并提供文件检索功能。

③有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中心。

通过档案管理中心使学校真正实现教师电子分类归档,并可以备份导出。

(2)学校配备了正版的Windows2000服务器操作系统,ms_sql数据库系统、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创作系统、互动教学系统等软件,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3)2006年3月份学校开通了“一卡通”管理系统,使学生考勤、校园消费、图书馆、食堂、上互联网等均实现IC卡智能化管理,实现校园管理“一卡通”。

(4)通过电信服务系统“家校通”建立数字化的家校互动德育管理系统,提供家长、学生与学校、老师查询、留言、交流等功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多元评价作了初步的尝试。

(5)安装并使用教学评价检测系统4套,即:

开心指点互动教学系统、教学成绩分析统计系统、信息技术考试系统、英语口语考试系统。

(6)图书馆安装了LIDMIS图书管理系统,实行图书采购、采编、借阅、跟踪等功能的数字化管理。

课堂教学信息化,办公管理电子化,德育工作网络化,将建构起我校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3、网站上规模

为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强化实用功能,建立运转平台,2005年由信息科组自主重新设计校园网站,并与网络办公系统整合在一起,还对校园网站进行比较大规模的改造,不断完善组织架构。

现在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已经形成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牵头、学校各部门共同负责,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管理模式。

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建设下,伦教中学校园网站栏目渐齐全,更新速度加快,功能不断增加,显示出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方面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它有利于加强学校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校园网对教学资源的提升作用,促进学校办公、教学、训练、德育和科学研究信息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迅速及时地反映学校建设、管理和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网站在宣传学校方面的作用。

四、多渠道、全方位,培训信息素养高的师资队伍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开展,我们通过宣传工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1、改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

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进取者。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老师们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带来的种种优势,目前我校80%以上的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绝大部分教师从不懂、畏难,个别教师甚至抗拒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至今天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应用,既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2、搞好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1)组织好校本培训

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专题讲座。

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建立动态网站、建立自己的BLOG、网络运用培训、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

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我校教师100%能够独立运用操作多媒体进行教学,100%以上教师通过初级和中级计算机水平考试,有60%以上教师通过了计算机高级水平考试。

全校80%以上老师能够承担镇、区级以上的科研实验研究,并能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实验项目。

(2)请进来、走出去。

先后派出多名老师出外学习,如观摩全国性的电教会展,参加全国、省、市有关的各种培训。

如刘玉军老师先后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技能培训”、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员培训”;秦盛华、张鑫、舒善柏、张志惠等老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

我们还进行了教学设计方法培训。

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观摩网络优质课并进行评析、学习范例、网上教学资源学习、设计、实践、制成网页,供大家学习研讨等,使教师学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队伍。

任课教师都要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信息查询,会利用智能化平台备课,会编制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并使之具有常态性。

80%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学习,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

20%的教师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课件开发和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开发能力,并走在相关领域的前列。

(3)领导带头,骨干突出,典型引路

由校长带头,全体行政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经过各种培训,涌现了有大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

叶少珍老师获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活动一等奖(2005年12月),聘请为佛山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骨干教师,担任《历史教与学》网站管理员;刘玉军老师获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二等奖;万冠民老师获《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子课题中期评比获自由申报学科“子课题”类一等奖;何建强、叶少珍老师获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一等奖(2005年6月),叶少珍老师获第十届中小学校电教研究成果一等奖(2006年7月),何建强老师担任课题《基于网络支持系统的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负责人。

地理科组曾武飞、杨涵伟老师参与电子版乡土地理教材《顺德地理》的编写,电子版乡土地理教材参加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众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获得奖励,他们的成绩影响着更多的老师在继续努力。

五、科研引路,整合资源,构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校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

1、以科研课题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全面开展

为了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校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

我校一直注重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校所参与的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有:

佛山市课题“中学学科教学资源网上应用研究”,佛山市一级课题“基于网络支持系统的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行动研究”和区级课题“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态资源库建设研究”等。

我们在校内经常开展课题的阶段小结,组织专题研讨,还经常参加参与课题组设在各地的阶段小结会,紧密联系总课题组,汇报课题的研究进展,请教课题的专家,使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学学科教学资源网上应用研究》、《动态资源库建设课题—综合实践动态资源库建设》课题多次获区二、三等奖。

高中地理、高中数学、高中英语“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子课题,分别获顺德区自由申报类的二等奖。

2、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学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了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了技术保证。

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新课改相结合突出课程开发这个重点,抓好资源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改一线教师为了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广泛参阅有关新课改书刊文献资料,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

(2)加大了课改调研和实验研讨的力度。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上下功夫。

对照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及时整改。

并根据调研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及时召开新课改实验研讨会,共商实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交流、总结、推广、运用。

(3)注重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强了校本课程研发工作。

我们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究新问题,探索新手段、发现新规律、寻求新突破。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与同行的交流,我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归为以下环节来实施:

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应用,专题性学习网站,webquest探究性学习。

这几种形式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构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

学生通过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师生通过信息平台互相研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生动。

我们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

有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曾武飞老师《世界气候类型》、《极地地区》、杨涵伟《东南亚》、叶少珍班会课优秀课例《心桥》、罗文苑网络教学课例《海洋生态系统危机》等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的工具,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都充分考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5)改变学生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学习,处于被动地位。

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教学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资料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帮助,知识来源渠道多了、丰富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可以自己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

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推出了一个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

应用网络于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小组的课题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六、广泛应用,人人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硕果累累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坚持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熟练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快更广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及其方法,成效显著。

1、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三个覆盖率均达到实验学校要求

在建设校园网的同时,学校就开始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培训。

通过几年来多种方式的有效培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辅助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亮点中具有独特作用。

今天,我校100%的教师能使用电教手段上课;其中95%以上的教师能使用word、powerpoint、网页开发课件。

电教手段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展电教的学科占总学科的100%,我校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占总课时的80%以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课时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可以说,现在的我校课堂离不开电化教学。

更可喜的是,老师在平时备课,教学过程中,互相研究,共同切磋,蔚然成风。

2、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代化。

学校行政人员能把握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制定有效的学校发展战略,能应用校园网发布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每周工作安排、各项活动方案,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师会议上传递各种信息,运用“信息人人通”与教师、家长沟通,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师生建设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3、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大大提高

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能力及教学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我校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积极开发新课程的网络资源,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教学研究中,我校这几年取得了一大批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先进理念,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

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获区以上奖励情况一览表

获奖者

内容

获奖等级及时间

刘玉军

“学生电子作品上传评价管理系统”

获2007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二等奖

刘玉军

“顺德伦教中学校园网”

获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二等奖

叶少珍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获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活动一等奖(2005年12月)

叶少珍

《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模式在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一等奖(2004年6月)

何建强

《Weblog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获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二等奖(2004年7月)

曾武飞

《世界气候类型》

获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全举办的课件评比三等奖2003年5月

罗跃军

《<故都的秋>Webquest案例的实践与反思》

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暨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2002年12月

曾武飞

多媒体课件设计《极地地区》

获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2004年3月

杨涵伟

多媒体课件设计《东南亚》

获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2004年3月

叶少珍

《网络环境下一步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在《网络科技时代》上发表2006年3月

刘玉军

《班级管理中网络的运用与道德引导》

获“GDJYSD杯”广东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三等奖2007年4月

曾武飞

《顺德地理》课程信息化开发应用研究

获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二等奖2006年6月

胡浪峰

《顺德地理》课程信息化开发应用研究

获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二等奖2006年6月

陈毓泓

《顺德地理》课程信息化开发应用研究

获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二等奖2006年6月

叶少珍"

《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获第十届中小学校电教研究成果一等奖(2006年7月)

欧阳秋霞

《网络环境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尝试》

获顺德区初中语文论文评比二等奖2006年5月

欧阳秋霞

《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课程事例的切入维度》

获区2007学年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8年6月

曾菲

《空间角—线面角》

获2007年顺德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评比高中组二等奖2008年6月

吴宽宁

《挺身式跳远》

获区第八届中小学校电教研究成果评比教学软件类一等奖2004年3月

叶少珍

《重走长征路》

获“基于信息技术的专题学习”案例评比中获高中组二等奖2006年6月

张磊、杨涵伟

《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获顺德市中小学第五届电教研究成果多媒体软件类一等奖

张磊

《1812序曲》

获顺德市中小学第五届电教研究成果多媒体软件类一等奖

曾武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顺德市中小学第五届电教研究成果多媒体软件类二等奖

学校教师参加各种比赛或评比,都取得骄人成绩:

三来来,我校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共有110人次。

2005年,王兰老师的录像课《散步》获全国中学语文新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会上全国二等奖。

2005年,陆丽霜老师《创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课》获心理辅导成果全国二等奖。

2005年,叶少珍老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获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活动一等奖。

郭瑞华老师《镇内完中初中生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比较与反思》获心理辅导成果全国二等奖;《愿好心情常伴着你》获心理辅导成果全国二等奖。

2005年黄东玲老师在顺德区第一届“英语周报”杯课件比赛获一等奖。

2006年,曹霞老师获2006年佛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比赛活动高中组市二等奖。

陈志建老师《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流域为例》在2006学年度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评选获区一等奖。

2006年,刘玉军老师“顺德伦教中学校园网”获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二等奖;2007年,刘玉军老师“学生电子作品上传评价管理系统”获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二等奖。

黄姝、陈相生老师《佛山新八景的昨天、今天、明天》获2005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黄伟玮老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获2006年顺德区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优质课例比赛一等奖,获2006年佛山市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优质课例比赛三等奖。

孔繁璋老师《三角形的外角和》获2006学年度新教师培训班“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市二等奖。

刘佳老师在第三届顺德区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获区一等奖。

秦盛华老师在2006年佛山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和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获教学设计二等奖。

周权老师《自购材料制高保真音箱》获区高中综合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