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583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docx

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专题9.2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核心突破二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

水平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三、区域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等原因造成的。

在城市化建设中,城市改变地形或依地形而建,破坏地形构成,易引发灾害引患;破坏自然植被或植被覆盖率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易形成“热岛”效应。

地面硬化,城市地表、地下水系破坏,城市排污、

排水能力下降,易形成城市内涝灾害。

所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应是合理规划;建立卫星

城,开发城市新区。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方法一、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带;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和地区,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方法二、列表对比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原因和

条件

特点或表现

图示

郊区城市化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

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再城市化

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规模扩大。

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5·山东卷)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3—4题。

3.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

00B.12:

00C.14:

00D.18:

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2016•海南卷)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

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

据此完成5—7题。

5.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

费用增加

7.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5·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8—9题。

8.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

10.(2015·广东卷)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表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

台湾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下渗D.径流

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A.地质灾害B.洪涝灾害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

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

完成3—4题。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乡村人口/万人

2303

2256

2216

2177

2104

城镇人口/万人

1176

1213

1269

1325

1404

总人口/万人

3479

3469

3484

3502

3508

人口自然增长率/‰

7.41

6.38

6.31

5.9

5.8

3.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贵州省B.青海省C.江苏省D.上海市

4.该省级行政区域

①总人口数持续增加 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 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5—6题。

主要指标

人口增加数的差异

发展阶段

城区

郊区

整个都市区

1

2

++

+++

3

++

+++

4

++

5

±0

停滞期

6

——

7

——

———

8

——

———

9

——

10

+:

人口增加++:

大幅度的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大幅度的人口减少

5.表中Ⅰ、Ⅱ、Ⅲ、Ⅳ、Ⅴ依次表示

A.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

C.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D.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6.郊区化城市是一个

A.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B.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C.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D.城区人口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提高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D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市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2006至2009年,该市水域面积扩大,可排除B选项;2006至2009年,该市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可排除C选项;2003至2013年,该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主要是城市扩张使得大量耕地被占用所致。

故D选项正确。

2.读图可知,该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将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排除A选项;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意味着城市面积扩大,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将增大,因此平均通勤距离将延长,排除B选项;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中人类活动增加,将使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选项正确;在

城市扩张过程中,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原有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将受到影响,同时城市绿化建设将引入一部分外来物种,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排除D选项。

【答案】3.A4.D

“钟摆”交通现象。

【答案】5.C6.B7.A

【解析】5.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

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

故选C。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

随之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因此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

故选B。

7.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

因此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

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故选A。

【答案】8.A9.A

【解析】8.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其发生的条件是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城市地区的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强。

崇明县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加上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提高出现剩余劳动力,故城市化水平提高。

9.崇明县是上海市的郊县,基础设施、商业配套并不十分完善,因此不能优先发展高端金融业;但可以依托距离上海市区较近的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旅游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0

.C

【解析

】10.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读出各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无法判断出各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数量,故A、B错误。

根据表中各国人口总数和

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可以计算出各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数,中国要多于印度和美国,故选C。

【答案】1.C 2.B 

【解析】1.北京土地覆盖不透水层面积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最大。

因此雨水下渗困难,大气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和蒸发。

2.产生强降水时,地表径流量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

受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限制,北京雨涝多发。

【答案】3.A 4.B 

4.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域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较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②正

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人口流出现象严重,故③正确;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④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总人口数波动增加,

故①错误。

综上,B项正确。

【答案】5.A6.B

【解析】5.阶段Ⅰ城区人口增加,为城市化过程;阶段Ⅱ郊区人口增加较快,城区人口有所减少,人口由城区向郊区转移,为城市郊区化过程;阶段Ⅲ城区与郊区人口均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人口比重降低,为逆城市化过程;阶段Ⅳ城区人口再次增加,为再城市化过程;阶段Ⅴ城区人口继续增加,仍属于城市化过程。

故选项A正确。

6.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过程,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选项B正确。

【答案】7.

(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

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

城、郊气温差导致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

措施: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距离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