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48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docx

历史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

2010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必修1(解析)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整理张彦华

2010年新课标高考涉及到历史的共有13套试卷,即山东文综卷、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全国文综卷、上海文综卷、上海历史卷、广东文综卷、江苏历史卷、海南历史卷、福建文综卷、安徽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北京文综卷。

因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分类汇总时,以人教版的教材体系为主。

答案有详细解析。

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010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宋朝时设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

为制约宰相,又分别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以分割宰相的权力,其目的是要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2010安徽卷,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3.(2010北京文综卷,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C解答此题的解答需要看清地图抓住有效信息和必要的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知识储备。

读图可知,信息有“涿郡”、“广阳国”、“上谷郡”等等,便可知道“郡国并存”,继而判断应为汉朝。

4.(2010福建卷,14)《朱子语类》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B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三项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了概念,三省六部制不属于监察范畴。

5.(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B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6.(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B.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C.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B谏官的职责从唐代评议皇帝得失到演变为宋代评议宰相是非,反映了君主权力不断加强和相权权力削弱的趋势,即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故B项正确。

宋代谏官监督宰相,显然不对宰相负责,排除A项。

唐代谏官可以评议皇帝得失,说明谏官主要是为了纠正皇帝的过失,也表明了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排除C、D两项。

7.(2010江苏历史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B由“时有叛国而无叛郡”可知“时”郡国并存,仅凭此即可知“时”乃西汉初期从而选出B。

8.(2010江苏历史卷,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C这首诗四句,每句都是解题信息点。

前两句的大概意思是说世代相传的贵族子孙登上高位,而杰出的人才却沦为下级官吏。

后两句对前两句的现象阐述原因,即地位权力使得这样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个朝代的事情了。

这四句缺失任何一句或者不理解任何一句都难以解题。

理解诗意之后,则可知,科举制是为解决这一现象的应予排除,A、B是不会导致材料中的现象,也应排除。

9.(2010江苏历史卷,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A根据“佛教”、“领之于帝师”,可知这里的“官”是管理宗教事务的。

四个选项的各自分工职责清楚的话便可以做出选择,答案为A。

10.(2010大纲版全国卷2,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

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B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并且唐代统治者重视文治,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D项无论是从材料还是事实中都没有依据,排除。

唐宋时期是科举制的重要发展时期,故D项正确。

11.(2010上海历史,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B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

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

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2.(2010新课标全国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C西周时,周武王功臣姜太公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则封于鲁,齐鲁文明源于此。

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所在地。

13.(2010新课标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题干指明郡县制为“公天下”的开端,显然是指在用人制度上由贵族血缘政治过渡到官僚政治,故D项符合题意。

14.(2010山东基本能力,7)在我国辽阔天地上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某城市襟江带河,依山傍水,索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曾是“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该城市是

A.开封B.杭州C.洛阳D.南京

D本题可用排除法。

由“东南门户”可直接排除A、C两项。

由“南北咽喉”可排除B项。

 

15.(2010上海历史,34)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

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6分)

其他答案:

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

(0分)

三公九卿制丞相(中朝)

(2)答案1:

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

(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答案2:

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

(2分)

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其他答案。

(0分)

16.(2010山东文综,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6分)

【参考答案】

(1)措施;设郡县(1分);修驰道(1分)。

意义:

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3分)(应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

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2分)

主要作用:

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2分)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2分)(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7.(2010天津文综,11)(40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分)

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三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6分)

材料四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

(2分)

材料五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

训情况下提出的?

(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4分)

(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分)

【答案要点】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加强市场管理:

实行“海禁”。

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施“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保护私有财产:

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

对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4)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5)经济立法及领域较为广泛: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由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7)法律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2010福建文综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C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2.(2010江苏历史卷,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A解题的关键是第一句信息“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表明罗马法很重视法律程序,法律至上,后面举得例子是对此中心句的具体说明。

C项明显错误。

法律中规定奴隶主拥有奴隶,带有明显的的等级制,不可能人人平等,故D项不对。

B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

3.(2010天津文综,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DB项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作为的确对历史有推动或倒退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A项缺乏史实依据,C项是斗争的成果之一而非原因。

故D项符合题意。

 

4.(2010上海历史,32)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

(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

(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1分)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

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

(1分。

古典时代、雅典全胜时期)

其他答案:

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初(0分)

(2)答案1:

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其他答案:

多选或错选(0分)

(3)答案1:

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

(6分)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答案2:

未结合材料,但能指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

(5分)•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答案3:

能合理运用材料,从两方面作出判断。

(3分)

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辨论、两轮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

雅典民主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

答案4:

仅从单方面作出判断,并有1个以上理由或事实说明。

(2分)

答案5:

只作简单判断。

(1分)其他答案:

照抄材料、毫无关系的回答等。

(0分)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1.(2010山东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A本题可用排除法。

B项不符合史实,光荣革命后英国并没有马上出现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下层人民没有获得政治权利;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是在18世纪。

所以本题选A。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D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

故A是错的;1775~1783年北美独立

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3.(2010北京文综卷,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B本题时空限定十分明确具体: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期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的是斯图亚特王朝,把詹姆士一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很显然“反抗的”是查理一世。

内战结束后,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大权,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很明显“造成了”克伦威尔的独裁。

4.(2010广东文综,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

“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A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1873年”。

联系当时法国的政治形势可知,当时法国君主派和共和派仍旧进行着激烈的较量,故A项符合题意。

1873年巴黎公社已经失败,排除B项。

C、D两项明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5.(2010江苏历史卷,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本题要求的是“本质特点”。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6.(2010大纲版全国卷2,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

“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

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此题易错选为A、C。

从查理一世的话中可知,议会中贵族不起决定作用或者找不到,其核心观点在于说明议会的变化,而不是贵族的变化。

故不选择A。

而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

7.(2010上海历史,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

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

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B.专制君主C.等级君主D.立宪君主

B此题以考察政治制度为主。

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立宪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没有征税权和组织军队的权力。

军事强人更不是了,由此选择B。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D规定开放上海的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2010上海文综,12)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

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

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

B③辽沈战役和④淮海战役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3.(2010天津文综,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从“始终没有”可知此时西方文明传播到中国已有很长时间了,从而排除A,从引文中“亡国灭种的危机”可排除B、D两项,故本题答案应选择C项。

4.(2010四川卷,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从题干材料可知林则徐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阻止鸦片战争的爆发,即A表述正确。

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该信息,D与史实不符。

5.(2010山东文综)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A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其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前期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含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所主张的理想社会仍然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所以本题选A.

6.(2010安徽卷,15)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A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