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472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docx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1.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由于气候差异,有的国家无法生产某些产品,国际贸易有助于某些国家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气候)

(2)国际贸易有助于贸易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政治因素)

(3)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对欠发达国家有很大益处。

(技术差异)

(4)自然资源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均匀,促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资源稀缺)

(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

综上,由于一个国家拥有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们能从专业化分工中获得益处,国际贸易就发展起来了。

2.可利用资源称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

3.专业化:

是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工人之间划分工作和生产流程,也称为劳动分工。

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点:

(1)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2)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

(3)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专业的机器设备。

(4)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5)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

(6)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4.规模经济:

企业通过提高产量,使单位成本和平均生产成本都能降低,这些成本优势被称为规模经济或大规模生产经济。

(企业为了保证盈利,必须组织好资源,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销售更多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以上目标的一个方法就是大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1)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在企业内部节省资源。

可分为:

⑴技术经济⑵财务经济⑶管理经济⑷商业经济⑸风险承担经济⑹研发经济。

2)外部规模经济:

当一种产业集中在某特定地区,坐落于该区域的企业便能获得某些优势,我们称其为外部规模经济或聚集经济。

5.支柱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关系

(1)支柱产业需要辅助产业的支持。

(2)如果企业所属产业是支柱产业,那么所有属于辅助产业的企业立刻可以为其所用。

(3)支柱产业除了需要养护服务之外,还需要获得许多支持性服务,产业聚集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6.三大产业

(1)第一产业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

(2)第二产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集中在服务。

7.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是指在利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是指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种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

比较优势理论简单概括如下:

(1)判断一国在生产哪种商品或提供哪种服务方面效率最高。

(2)该国应该集中生产该种产品或提供该项服务,并使其产量最大化。

(3)每个国家应该按照一个公平的汇率自由贸易。

大卫.李嘉图强调从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国家采用专业化生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

8.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

(1)战略性因素。

个别政府或许在制定国内生产产品的决策时并不与国际贸易理论相一致。

比如,一些军事武器不管自身是否具有高的生产效率,政府也会认为自给自足才是最重要的。

(19世纪后半期,自给自足经济运动盛行,这意味着国家不太可能会参与到贸易中来,即所谓的经济独立政策)

(2)政治因素。

有时,国家之间彼此结成联盟,当然这些联盟没有必要一定是正式的。

第二章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平衡表用于记录一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所有外部交易。

它经常以一个年度作为计算周期,当然出于对比的目的会将一年分解为不同的时间段。

2.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两个部分: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1)经常项目是记录了一国进口或出口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货币价值。

分为:

有形贸易收支和无形贸易收支。

经常项目=有形贸易收支差额+无形贸易收支差额。

有形贸易收支差额=出口商品总额-进口商品总额

无形贸易收支差额=出口服务总额-进口服务总额

通常所讲的贸易差额即是有形贸易收支差额。

贸易差额=出口价值总额-进口价值总额

(2)资本项目是指那些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发生的交易,包含了资产的不断转手。

例如那些处于投资目的而进入或离开某国的机器、工厂及货币流。

如果某国的公民购买了其他国家的股票和股权,或者外国的土地、工厂或机器,都将计入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收支=资本进口项-资本出口项。

(3)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所有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额+任何其他流入该国的货币额)-(从海外进口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花费额+任何其他流出的本国货币)

3.有形贸易是指那些可以看见、触摸到的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有形商品的分类:

⑴食品、饮料与烟草⑵原材料⑶石油⑷其他矿物、燃料和润滑剂⑸半成品⑹产成品⑺其他商品与贸易。

4.无形贸易指的是服务的进出口。

无形贸易的分类:

⑴服务⑵利息、利润和分红⑶转移支付

●服务:

⑴政府支出及从外国政府获得的收入⑵海上运输⑶民用航空⑷旅游服务⑸金融服务

●利息、利润和分红(IPD)

(1)政府支出与收入

(2)国外投资汇回的利润和对所有权属于外国的国内资产的支付

(3)来自本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和支付给国外子公司的货币

(4)对国外公民的支付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的收入

●转移支付

(1)政府对国际组织的支付

(2)国外友人和亲属对本国公民的赠予和本国公民对国外友人和亲属的赠予

5.贸易条件指数=单位出口价值/单位进口价值*100=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简述贸易条件变化的含义(关于相对价格的变化总结):

(1)如果贸易条件的变化不利,表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来说上涨幅度更大,或者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来说降幅更大。

(2)如果贸易条件的变化有利,表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来说上涨幅度较小,或者是进口价格相比出口价格来说降幅更大。

基期: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是基于某一特定时期内的价格得出的,即为基期。

贸易条件指数持续有利变化,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1)进口国为了进口而不得不持续地增加出口产量,这种持续增加生产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该国可能会建立自己的产业以实现替代进口。

(2)为了获得某国的出口产品,其他国家将不得不购买外国货币,这会导致该货币的国际价格上升,进而成为所谓的硬通货,这不利于未来的贸易发展,也会导致一些国内问题,如通货膨胀。

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对一国有利而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货币就是硬通货。

如果某一级产业产品的价格指数持续有利,可能会造成该级产品的生产商大力发展该产业,从而忽视其他产业,造成产业发展不均衡。

如果初级品的贸易价格指数持续有利,可能会造成本国的初级产品的生产商们大力寻求开发该国的自然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过早衰竭。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余额一般为零,这是人为设定的平衡。

储备项目是政府持有的可以用来保证平衡的大量货币。

政府持有储备项目的形式:

⑴本币⑵外币⑶黄金

平衡项目是被引入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用以确保收支表的全面平衡。

(应用于出现错误或信息遗漏时)

7.造成国际收支平衡出现问题的原因:

⑴进口增加⑵出口下降⑶相对于出口,进口增加更快⑷相较于进口,出口下降更快

●进口增加的原因:

(1)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倾向追求奢侈品;

(2)购买本国没有的异国产品;

(3)消费者需求多种多样的变化;

(4)某国商品在可靠性方面享有盛誉或者被认为比他国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更佳;

(5)国外的产品可能比本国产品更便宜;

(6)本国生产依赖于进口的原材料,随着规模扩张进口增加。

●出口降低的原因:

(1)某国公民收入下降,对于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2)某国工业不景气,对原材料需求下降,导致本国出口下降;

(3)国家可能声誉恶劣;

(4)生产效率低下、通货膨胀或者汇率的变化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昂贵,出口下降;

(5)廉价替代品的出现,使得出口下降;

(6)自然资源枯竭,出口降低。

8.政府干预国际收支问题的措施:

增加出口或者减少进口

●政府减少进口的措施:

(1)提高进口商品或服务的关税。

(关税即对进口商品或服务所征收的税赋。

分为:

根据进口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是从价税;根据进口商品的数量的一套固定税额是从量税。

(2)设定产品的进口配额。

(配额是指对产品的进口数量进行限制。

该措施可以排斥具体的产品或者特定国家的产品。

(3)政府间的要求。

(政府间要求指一国政府会要求他国政府限制出口额,并施以潜在的威胁,即若无视这一要求,则该国将会对他国采取严厉的行动。

(4)外汇管制。

(限制个人和企业持有外币,会大大阻碍进口产品进入该国。

(5)实物管制。

(国家通过法令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为了迎合政府的政策需要,可以扩大限制列表中商品的范围。

●政府调控出口的措施:

(1)出口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向国内一些企业发放补贴规避冲突,从而鼓励这些企业出口产品。

(2)出口管制。

(降低出口的措施。

政府通过出口配额或者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税的措施来降低出口。

9.政府干预带来的问题(赞同政府干预的原因):

(1)政府干预可以保护衰退产业和新兴产业。

(2)阻止倾销。

(当产品在世界市场或某个具体国外市场以比生产商所在国市场更低的价格销售时,称为倾销)

(3)可以保护国内产业。

(4)有助于缓解失业。

10.政府干预国际贸易的措施存在的问题:

(1)否定了比较优势理论,而这恰恰是国家贸易的基石所在。

(2)如果一国采取措施阻止产品的进口,那么受到这一措施影响的国家可能会反击,极端情况下会引发贸易战。

(3)限制国际贸易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周期的出现,这会破坏所有贸易方的经济。

政府干预国际贸易不是一项轻易使用的政策,可采用通货紧缩方式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11.通货紧缩是指全面降低经济体内的需求水平,通常会出现平均价格水平的降低,极端情况下失业率将上升。

通货紧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降低需求):

⑴紧缩的财政政策⑵提高直接税收⑶降低政府支出⑷紧缩的货币政策⑸提高利息率

通货紧缩避免了报复行为,但效果没有进口管制那么直接,带来的问题是国内需求下降,可能会导致失业和国内厂商的破产。

12.双边贸易是指发生在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活动。

多边贸易是指同时发生在两个以上国家的贸易活动。

第三章汇率的决定因素

1.汇率制度的变革:

易货制——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是一种价格,即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货币的价格是在外汇市场上形成的,一种货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了它的价格。

一个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外顾客想要购买的该国出口产品的数量。

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该国国内顾客购买的进口产品的数量。

2.易货制是一种支付国外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易货制存在的问题:

需要双重需求吻合;如何确定每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用货币购买产品和服务是易货贸易的替代方式。

3.金本位制:

一种参照一定量黄金决定汇率的固定汇率体制。

金本位制的运作机制:

每个国家都会宣布其货币相对于一盎司黄金的价值,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形成了政府的固定汇率,这样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形成了。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体系的优势:

(1)确定性,买卖双方都清楚地知道货币相对于黄金的价值,因此预期付款不会存在不确定性。

(2)每个国家政府都会保证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价值,因此不存在任何拒绝付款的机会。

(3)国际贸易的所有款项都是事先知道的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国际贸易稳定有序。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劣势(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1)发生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不得不动用黄金解决赤字问题。

(2)这意味着该国持有的黄金数量减少,当公民想要用货币兑换黄金时,银行可能没有足够的黄金履行职责,从而导致固定汇率失效。

(3)一个国家货币储备的减少会影响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这样会导致贸易衰退。

(4)国家货币量的减少会导致价格水平下跌。

由于战争和经济衰退最终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4.固定汇率体系是指利率不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而是由政府确定。

法定汇率:

固定汇率体系设定了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格,并保证不会改变。

优点:

稳定性。

缺点:

成本较高,货币难以维持在协议的价值水平。

5.浮动汇率体系是指利率完全由需求和供给力量决定,不受政府的干涉。

定义:

当允许各国货币根据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而自动的调整其价值时,便产生了自由或者浮动汇率。

运作机制:

自由或者浮动汇率是指任何货币的汇率完全是由市场力量即需求和供给力量决定的。

这种汇率可以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

货币没有保证的价值。

优点:

存在一个决定货币价值的自动机制,因此很容易进行操作,且成本很低。

缺点:

它造成世界市场的不确定,这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发生混乱。

6.联系汇率体系:

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固定汇率体系,允许汇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各国政府同意使各自的汇率波动维持在金平价上下的小幅度之内。

硬通货:

一种货币的价值不断突破其上限。

软通货:

一种货币的价值不断突破其下限。

7.汇率下跌-货币贬值:

某国经常产生国际收支赤字意味着该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价值被高估了,在这种情况下,该国需要鼓励出口,压制进口,降低本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这就是贬值。

汇率上升-货币升值:

一个国家经常发生国际收支盈余意味着其货币价值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被低估了,货币太廉价了,进口有限而出口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需要鼓励进口、抑制出口,提高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这就是升值。

8.进/出口市场产品需求缺乏弹性很可能使整体情况变糟,使贸易收支赤字严重。

但是,如果进/出口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那么国家的贸易地位将会有所改善。

9.货币贬值成功的要求:

⑴进出口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⑵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出口弹性与进口弹性之和大于1。

汇率成功改变(货币贬值)需要考虑因素:

(1)货币贬值前征询贸易伙伴国的意见,消除对方通过其货币贬值来报复的可能性。

(2)货币贬值导致出口产品需求量增加,因此在出口贸易中需要有足够的后备能力,以应付增产需求。

(3)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这将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增加的成本部分转化为出口产品的价格,则出口需求量可能会下降。

(4)一国货币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可能会导致其贸易伙伴出现严重的问题。

10.汇率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⑴营销决策⑵生产决策⑶财务决策⑷货币投机

一、营销决策

营销经理关注汇率的原因是本币价值的坚挺会对出口商造成影响。

需要某个国家货币的原因通常是希望购买该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

一个国家存在货币供给是因为该国购买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即进口)。

一种货币的需求量=该国出口产品总额

一种货币的供给量=该国进口产品总额

在固定汇率下,这对买家和卖家来说都没有问题。

在自由或者浮动汇率体系下,尽管一个国家的产品价格可能保持不变,其国际价格却可能因汇率变动而有所不同。

二、生产决策

生产经理关注汇率的原因包括:

(1)公司可以把生产基地重新选址在货币比较弱势的国家,因为初始投资相对便宜。

这样的国家是廉价出口的优良基地。

如果一国货币疲软,并且没有复苏的迹象,那么富饶强大的国家就会将产品生产地转移到该国,再出口制成品。

这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2)汇率的变化会影响进口原材料的价格,这可能会迫使企业寻找替代材料或其来源。

三、财务决策

财务经理注意汇率的原因包括:

(1)汇率能够影响金融融资。

(2)汇率能够影响跨境资金汇款。

(3)汇率能够影响财务业绩报告。

金融衍生品可以用来协助财务管理,这些金融工具包括:

⑴远期合约⑵期货⑶期权⑷掉期

四、货币投机

货币投机者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使用少量的其他货币购买大量的特定货币的个人。

如果投机者认为,货币的价格走势很可能是上升的,这时的市场称为牛市。

如果货币的价格走势很可能是下跌的,这时的市场被称为熊市。

投机者一般在牛市买进,在熊市卖出。

如果某个国家的利率上升,而其他国家利率保持不变,那么投机者就有可能通过向高利率国家货币转移而获得好处。

就有必要通过购买高利率国家的货币而实现在高利率国家存款,这就增加了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量,导致汇率上升,通常以这种方式转移的钱被称为热钱。

它只是一种由于利率的悬殊而产生的短期转移。

第四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环境

1.市场营销:

在市场上企业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从而获利的行为。

市场营销活动:

了解市场→开发并生产产品和服务→合理定价→建立分销渠道→促销→提供售后服务

市场营销管理:

指的是为实现一个成功和完整的营销方案而对这些活动的计划和协调。

2.国内市场营销:

是指企业只在本国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并不尝试销往海外市场的情况。

国际市场营销:

是一家企业在国外市场从事营销活动的过程。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营销职能都没有改变。

国内市场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异同:

(1)相同点:

国内与国际市场营销在开展活动上很类似,可以说两者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

(2)不同的:

两者在营销方案的实施上有显著的不同,所有决定营销方案的可控或非可控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3.国际市场营销经理主要负责的工作:

(1)国际营销,即跨越国界进行营销。

(2)国外营销,即在外国开展营销。

(3)多国或全球营销,要求在多样化的市场上开展协调营销活动。

4.国际市场营销与出口营销的区别

(1)国际市场营销是识别国外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并在最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价位提供供给的一个过程。

(2)出口营销是以正确的价格和分销渠道向国外市场销售适合于该市场的商品的过程。

5.国际市场营销、国外市场营销和多国营销的区别

(1)国际市场营销由于要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实施营销活动,使得国际影响因素变得复杂起来。

(2)国外市场营销可能涉及购买海外子企业,但仍然按照已有的运营方式运营。

这并不是国际化的运营,因为没有跨越国界执行营销职能。

(3)全球市场营销是企业力图整合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时所作的全部工作。

6.国外市场营销的原因:

⑴规模经济⑵市场拓展⑶新市场⑷竞争⑸风险分散⑹经济条件⑺技术因素

如果企业只在国内市场营销时,企业规模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⑴人口规模⑵人口增长率⑶人口分布⑷收入水平⑸收入分配⑹潜在市场。

经济条件对国外市场营销的影响:

(1)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商业活动的水平很高,就业率高,商品丰富,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繁荣,企业随之蓬勃发展。

但同时必须意识到,经济快速发展总会紧随着经济衰退。

(2)经济衰退时,就业率下降,生产降低,经济增长减缓和不景气。

接着变成经济萧条,随之引起高失业率,低产量和低经济增长,导致人们变得更贫穷了。

(3)这之后又进入复苏期,伴随着就业率回升,生产和经济的增长,预示经济的复苏。

然后,经济重新进入繁荣时期。

7.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⑴社会和文化⑵法律环境⑶政治环境⑷经济

8.社会和文化的内容:

⑴物质文化⑵语言因素⑶宗教信仰⑷教育⑸社会组织

物质文化的特点:

⑴物质是人造的,并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⑵技术的属性随着不同的社会而有所不同。

⑶单个国家的物质文化也有可能不同。

造成沟通障碍的非口头沟通因素:

⑴沉默⑵非语言类声音(嘘声)⑶直视⑷个人距离(德国人很注意)⑸身体接触⑹手势⑺衣着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

(1)原始宗教:

精神崇拜

(2)印度教:

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征一)、“Baradari”即家族的通婚联合(特征二)、对牛的尊敬、禁止食用牛肉、妇女地位受到严格限制

刹帝利:

武士贵族所罗门:

神父达萨:

印度古老的居住者首陀罗:

行为不检的人

(3)佛教:

崇尚忍耐和精神平等、复杂的道德体系、要求消除物质欲望、对财富不感兴趣

(4)伊斯兰教:

服从真主意志、斋戒时期遵循阴历月份、捍卫信仰、禁止吃猪肉和饮酒、不允许放高利贷、妇女地位受到严格限制

(5)犹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改信犹太教很难、宗教节日时不可吃猪肉

(6)基督教:

天主教和新教、工作可以看作是赞美上帝

(7)神道教:

起源日本、佛教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祖先崇拜、

宗教信仰对经济的影响:

(1)不同国家的宗教节目差异很大,不仅在宗教之间如此,宗教内部也是如此。

跨国企业必须结合当地的节日安排企业的工作日程和国际营销战略。

(穆斯林星期五是节日,犹太教是星期六,基督教则是星期天,在这些天只能从事很少的经济活动;还有基督教的圣诞节)

(2)消费模式可能会受到所信奉宗教的需要和禁忌的影响。

(穆斯林不喝酒让生产软饮料的企业发了大财;很多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导致乳制品很受欢迎)

(3)在不同文化中妇女有着不同的经济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就是宗教信仰。

(4)森严的等级制度禁止参加经济活动。

(5)印度教的大家族也会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家族企业中的血缘关系很重要。

(6)宗教机构在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7)一个国家里宗教的分化会导致企业管理产生很多问题。

(8)宗教的信仰不同,造成对产品的需求观点也不同。

贸易和国际贸易与教育的关联在于它们试图告诉潜在顾客所卖产品的好处。

与这些潜在顾客沟通的能力部分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

9.法律环境:

(1)法律渊源:

⑴习惯法⑵普通法⑶伊斯兰法律⑷犹太法

犹太发的来源:

⑴《摩西五经》⑵《塔木德经》⑶犹太教士口传法律以及拉比宣判

(2)国际法律:

⑴国际公法(海洋法、国际刑法和日内瓦公约)⑵国际私法或冲突法(冲突法通常称为在民事法律管辖区的国际私法,缺少国际性)⑶超国家法或称超国界组织的法律(欧盟法)

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区别在于国际公法关注国家或者其他国际团体之间的冲突,而国际私法也称法律冲突法,关心的是私人之间的冲突,关注由哪个管辖区能够聆听双方当事人的法律争议,应用哪个辖区的法律而引发的国际法律问题。

产品进口国设立的影响出口企业营销组织的规章制度

(1)产品。

进口国有关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成分方面的规定旨在通过控制产品的纯度、安全性或性能来保护本国的消费者。

此外还会有关于产品特性的法律。

(2)价格。

在某些国家还存在价格管制,立法要求产品保持一个最低的价位。

政府可能会实施价格管制。

(3)分销。

在大多数国家,对于分配渠道选择的管制很少,但可获得的分销渠道有限。

(4)推销。

广告可能会受到严格管制。

许多国家颁布了关于广告的法律,且许多国家的广告业都有自律规范,多是关于信息的真实性。

国际营销人员必须要知晓所要出口产品国家的法律规定及执行的方式。

有的国家,虽然颁布了法律,但执行起来比较随意,而有的国家的法律必须严格遵守。

10.政治环境:

⑴运营限制⑵歧视性限制⑶直接抵制行为⑷国际关系⑸稳定性

11.经济

(1)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欠发达国家的国际营销

(2)货币流通的影响

(3)财富和收入的分配

(4)通货膨胀的影响

(5)国际收支平衡

(6)负债水平

(7)技术环境

简述发达经济、新兴经济和欠发达经济的特征:

(1)发达经济体内已建立一系列产业,包括初级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建立了完善的经济制度,且人均GDP非常高。

(2)新兴经济将重点放在某些特定经济活动上,如开发自然资源。

虽然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够增加出口收入和人均GDP,但新兴经济体仍然缺乏成熟的经济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