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文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426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水文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水文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水文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水文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水文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水文志.docx

《河北水文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水文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水文志.docx

河北水文志

河北水文志

河北水文志

第一章自然环境

   河北省是由于地处黄河下游的北部而得名。

部分地区古时为冀州属地,故有“冀”之简称。

又因战国时期燕国位于北部,赵国位于南部,所以又有“燕赵”之称。

河北作为行政区划始于隋朝,当时称为河北道,后至元朝又改称直隶省。

真正定名为河北省,始于中华民国17年(1928年)6月,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的河北省处于首都北京和天津的周围,地理位置在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

东临渤海,西接山西,南及东南分别与河南、山东为邻,北至西北与内蒙古接壤,东北部与辽宁毗连。

全省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各省、市、自治区的第14位。

按1998年的统计全省设有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09个县,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共有1970个乡镇,总人口达6436.51万人。

省会设在石家庄市。

第一节地势

   河北省背山面海,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

燕山与太行山自河北省的东北部起,逐渐经北部与西部,一直延伸到省的西南端,呈弧形环抱平原,将全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貌区。

即:

弧状山脉的北部和西部为山地、高原和山间盆地;弧状山脉的南部和东部为平原和滨海。

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可分为四种地貌类型。

   一、坝上高原:

分布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边缘地带,即张家口地区的北部和承德地区的西北部,该区地势较高,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海拔高程在1300—1500米之间,大致呈南高北低。

坝上高原的中部为岗梁、残丘、滩地和湖淖等小型地貌组成的波状平原,高程一般在1300—1400米之间,但起伏平缓,有“远看似山,近看是川”之称。

承德坝上为滦河及辽河流域,张家口坝上属内陆河及海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安固里河、黑水河和三台河,皆汇流于安固里淖;葫芦河注入囫囵淖。

   二、山地:

分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

燕山山地高程在1000—1800米之间,位于河北省的北部呈东西走向;太行山山地高程一般在2000米以下,2000米以上的山地范围不大,且呈孤峰状态,最高的山峰为小五台山的东台,海拔高程为2882米,为全省第一高峰。

在山地中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2000米以下、1000米以上的为中山,如青龙、兴隆、隆化、丰宁、赤城、崇礼、阜平、平山等地的一些山地;1000米以下、500米以上的低山,如承德、平泉等山地,以及太行山的中段和南段山地;500米以下的丘陵,如北部燕山山地的南麓和太行山山地的东麓,冀西北一些小盆地的边缘也属于丘陵区范围。

山地经过长期侵蚀、剥蚀,形态极为复杂。

滦河、海河的支流发源或穿越本区,如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等;在冀东有直接入海的洋河、陡河等诸小河发育。

   三、山间盆地:

即在山地间出现的盆地,四周以山地环绕,多属构造型盆地,其中尤以断陷盆地居多。

燕山山区较大的盆地有迁安—卢龙盆地和遵化盆地,但面积均不足1000平方公里。

太行山山区有冀西北永定河盆地,总面积为6596平方公里,是由张家口—宣化、阳原—蔚县、涿鹿—怀来三个盆地组成。

盆地内一般都有河流分布,沿河形成洪积与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坡度平缓。

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为黄土台地、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冲积平缓平原,河流贯穿其中。

   四、平原:

省内平原地域广阔,集中展布在东南部。

其中,北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则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面坡降由山前的2‰—1‰逐渐过渡到中部平原的1‰—0.5‰,并继续延伸至滨海地带的0.3‰—0.1‰左右,至天津附近地势最低,海拔高程仅3米左右。

按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由各河的冲积洪积扇组合而成的山前倾斜平原、中部的冲积湖积平原和滨海的冲积海积平原。

山前倾斜平原与中部平原之间,有诸多洼地分布,较大的有草泊洼、白洋淀、大陆泽、宁晋泊、永年洼等。

出自燕山、太行山的诸多河流从平原流过,注入渤海。

第二节天气和气候

   河北省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季风风向和季节变化主要受东亚大气活动中心的盛衰、消长所控制。

冬季寒冷,雨雪较少,并受蒙古冷高压南下和西伯利亚干冷气流的影响,形成较长时间的严寒和频繁的寒潮,且伴有偏北大风和霜冻等。

全省平均气温由北往南,由坝上、山地向平原逐渐增高,北部坝上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4℃,御道口仅为零下0.5℃;承德至兴隆和张家口一带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南部平原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上。

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发生在定州43.5℃(1935年6月8日),其次是保定43.3℃(1955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发生在坝上高原北部的御道口零下42.9℃(1957年1月12日)。

气温的年内变化一般是自冬末至入春迅速上升,自秋末至入冬则又急骤下降。

因此,春季和秋季的气候特征表现较短,常给人“冬去即夏,夏去即冬”之感。

春、夏开始的时间南部早于北部,秋、冬季开始的时间北部先于南部,南、北部的物候特征相差达1—2个月左右。

   夏季是一年内降水量较集中的时期,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

特别是7月中旬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北抬,雨带北进,河北省受其影响开始进入雨季盛期。

8月中旬以后,副热带高压脊线南撤,雨区南返,全省的大雨季节也随之结束。

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看,沿燕山、太行山的迎风坡有一条600毫米以上的弧形多雨带,其中包括半壁山、紫荆关、漫山、獐犭么、蝉房等700—800毫米的多雨中心,个别中心的雨量可达800毫米以上;永定河上游和冀北山地在40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的坝上高原区不足400毫米,为全省的少雨区;平原区在500—600毫米之间,但其中的无极、辛集、新河一带则明显低于500毫米,为平原内的少雨区;东部滨海地带大致在600毫米左右。

   从降水量年际变化来看,自1956年至1990年的36年中,以196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77.5毫米为最大,而与其相连的1965年只有368.5毫米,仅为上年降水量的47%,成为该时期内的最低值。

根据资料统计,全省年最大降水量发生在獐犭么2549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发生在文安102.1毫米(1934年),两者相差达24倍。

   全省冬季盛行北到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到东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多变,常以偏北风与偏南风交替出现。

年平均风速,坝上高原和滨海在4.0米每秒左右,平原3.0米每秒上下,山区则小于2.0米每秒。

全省实测最大风速为遵化县城40米每秒(1971年6月16日);其次是保定37米每秒(1959年6月20日)。

米每日,多呈单、双层结构,上覆及层间多以亚砂土相隔,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

水动力特征为潜水——微承压水,单井单位水位下降涌水量10—20立方米每时米。

中部平原在一定深度上发育有矿化度大于2克每升的碱水,而在与山前平原的过渡带上分布有全淡水区。

在滨海冲积海积平原中,陡河、还乡河下游及滦河三角洲含水层以细砂为主;沧州地区的黄骅和海兴一带则以粉砂为主。

常见厚度10—20米,导水系数小于50平方米每日,径流微弱,地下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部分地区有海浸影响,矿化度大于5克每升,高者可达30克每升。

水质结构为咸水——淡水或全咸水,单井单位水位下降涌水量2—5立方米每时米,局部5—10立方米每时米。

   河北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区和城镇集中分布区,自1975年以来,全省每年的用水量都超过200亿立方米,最多年达240亿立方米,这些用水量中70%靠开采地下水来实现。

由此造成地下水连年超采,平均每年超采30—40亿立方米,最多年超采50亿立方米以上。

从1980年至1999年,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760亿立方米,其中1/3为超采的深层水。

地下水超采,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灾害,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其中,浅层水下降漏斗有10处,波及面积达3285.8平方公里;深层水下降漏斗有7处,以沧州漏斗区最明显,中心水位埋深口达82.08米,水位标高74.36米。

目前各漏斗中心水位仍持续下降,其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地下淡水资源量日趋减少。

   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引起的一种水文地质灾害。

从全省来看,除北部和西部山区相对上升外,整个平原区都在下沉,尤其是京津一线以南约4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地面下沉较为明显。

在大范围下降的背景下,又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沉降区。

这些沉降区多以城市为中心,互相联成一片。

在全省较为明显的10个沉降区内,以天津为中心波及河北省平原的沉降区为最大,自1970—1988年,中心以年均87毫米的速度下沉,影响范围超过5700平方公里;其次是沧州市沉降区,1973—1983年间每年下降40毫米,1983—1988年间每年下降达87.6毫米,沉降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沧州市地面最大下降达1.76米;任丘市沉降区为平原第三大沉降区,自80年代初期形成,1988年以前每年下降80毫米,波及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且发展较快,其原因除地下水超量开采外,还可能与地下油、气的开采有关。

   海水入侵是指由沿海陆地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侵染陆地淡水层的一种现象。

较为严重的海水入侵区分布在抚宁县,从洋河口、戴河口向陆地延伸到古城、枣园、南孟庄一带,面积约16平方公里。

轻度海水入侵区亦分布在抚宁县,包括京山铁路以南的都寨集、蒋营、宗杨庄一带,面积为16.4平方公里。

另外,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分别以第三塑料厂、调味厂、建材机械厂和以玻璃厂、玻璃纤维厂为中心的两片海水入侵区。

海水是由新开河、马坊河、护城河、汤河的河谷覆盖层风化岩及基岩裂隙入侵到市区的,面积约23平方公里。

海水侵入内陆最大距离可达6.5公里,已经影响到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第四节河流

   河北省是国内河流密集的省份之一。

按水文循环方式可分为直接入海的外流河及不与海洋相通的内陆河两大系统。

辽河、滦河(包括冀东沿海诸小河)、海河为外流河,张家口坝上高原区的葫芦河、安固里河等为内陆河。

   一、辽河流域。

辽河支流的阴河、西路嘎河、老哈河及辽东沿海的大凌河均源出河北省东北部围场、平泉的边缘山区,分别流入内蒙及辽宁。

在河北省境内的面积为4400多平方公里,只占全省总面积的2.4%,因地处山区,多属山溪性河流。

   二、滦河流域。

除海河流域外,滦河是河北省的第二大流域,通常还包括冀东沿海直接入海的诸多小河。

滦河流域的北界是辽河流域,南部与海河流域为邻,西出坝上高原,东流注入渤海。

其上源称闪电河,出自丰宁县大滩界牌梁,北流经沽源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先后纳黑风河、小河子河、吐力根河后折返河北省丰宁县,经隆化纳小滦河,经滦平纳兴州河,经承德市纳伊逊河、武烈河,经承德县纳白河、老牛河,经兴隆纳柳河,经宽城纳瀑河,经迁西纳氵散河、长河,在迁安、卢龙、滦县交界处纳青龙河,后沿昌黎与乐亭交界流入渤海。

滦河是发源于燕山的背风坡,流经坝上及内蒙高原,穿过燕山山地,从燕山的迎风坡进入冀东平原而至滨海的一条河流。

历史上,滦河干流上游无明显变化,中游曾从现在的迁西城西侧南流,经今还乡河在丰润北部出山,并沿今蓟运河在宁河入海。

西周之后,滦河从迁西城北改向东流,在迁安西北部的印子峪折向正南,大致沿今沙河的上段和小青龙河流入渤海。

宋末,滦河在印子峪改向南偏东,即形成今天的河道,在滦县北部的榆山脚下流出山口。

进入平原后,曾在昌黎分为两股,分别沿今赵家港沟、刘家坨沟东流入海。

元朝中期向西迁徙,大致在滦南东部南流从柳赞入海,泰定元年(1324年),又东迁至今捞鱼尖附近入海。

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又改从昌黎东部入海,嘉庆十八年,又改经汀流河、乐亭、胡家坨,从董庄一带入海,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大致在现今河道的两侧,即昌黎县闰庄、新集、黄后寨、茹荷与乐亭县汀流河、会里、姜各庄之间摆动。

直至民国4年(1915年)才形成如今的入海通道,只是在入海口处常受淤积、冲刷的影响,时有变化。

冀东沿海诸小河,是指秦皇岛市和唐山市沿海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

它们源出燕山南麓的浅山或平原区,一般源短流急,支流较少,为典型的时令小河,一遇暴雨陡涨陡落,峰高而历时甚短,枯季则基流微小或长期干枯。

其中,陡河最大,长约120公里,流域面积1297平方公里;洋河次之,长约100公里,面积1109平方公里;小青龙河,河长虽超过百公里,但流域面积仅为848平方公里;其他小河的长度均在百公里以下,面积也小于700平方公里。

   滦河及冀东沿海诸小河的流域面积为4587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4%。

   三、内陆河流域。

是指张家口东北部和西北部坝上高原区内封闭的小流域。

流域内的河流称为内陆河,它们的特点是河流较短,季节性强,其尾闾是通常称之为“淖”的湖泊或洼地。

在众多的内陆河中,其长度最大的也不过80公里,其中有9条超过40公里,只有葫芦河、灯笼素河、老虎台河和大青沟超过50公里。

在内陆河流域内星罗棋布的上百个湖淖中,东北部以囫囵淖最大,西北部以安固里淖最大。

   内陆河流域总面积为1165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

   四、海河流域。

海河是河北省内面积最大的流域,在华北地区也称得上是名川大水,其上源支流繁多,均出自太行山山地和燕山西部山地,流经平原后,汇集于天津入海,整个流域形状酷似一把以天津为柄向太行山和燕山西部展开的扇子。

   历史上,海河流域各水系大多为黄河下游的支流。

从《禹贡》等古籍记载中可知,黄河从河南宿胥口北流进入河北平原,当时称“邺东古大河”(邺为今河北临漳西南之邺镇),北过降水(漳河),至大陆(大陆泽),经枭阝(束鹿)、高阳、文安,在今天津北部入海。

从《山海经》记载,自沁水(沁河)以下至氵寇水(唐河)有十三条河流入注黄河,氵寇水以下至入海口还有六条河流汇入。

东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以后,黄河在冀州附近东徙,于天津南部入海,滹沱河及其以北各河脱离黄河,但仍沿故道于天津北部入海。

西汉无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在河南东决,撇开河北直入山东,滏阳河及其南部各支流亦与黄河分离。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于河南濮阳决口,洪水复又进入河北南部。

此后,黄河曾在河北南部几经变迁,终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从今河南原阳决口东去离开河北。

自此,出自河北西部太行山地的各河尽皆脱离黄河的侵扰,逐渐纳入经天津海河入海的通道,形成了今天包括5大河系的海河流域。

   

(一)潮白蓟运河系。

包括蓟运河、潮白河和北运河。

由于三河位于海河流域的北部,也称作北三河。

北三河界于滦河流域与永定河系之间,流域面积35808平方公里。

蓟运河上游分为两支,东支为州河,西支为泃河。

州河上游以沙河为主,其支流小沟较多,几乎遍布遵化市北部的整个山区,有些沟叉的源头还出自兴隆县南部的天秤山、雁飞岭、大青山、黑锅顶等山麓。

沙河东西两侧还有氵黎河和淋河两条支流,前者发源于遵化市东北部的三道毛山,后者发源于兴隆县南部的天秤山泃河是蓟运河两大支流之一,源出兴隆县西南部朝阳沟,向南流入天津市蓟县,再折向西流入北京市平谷县,纳错河、金鸡河后于三河县北务村进入河北,经三河城北至南燕村开始沿冀、津边界至芮庄子,纳鲍丘河后再入天津市宝坻县,在九王庄附近与州河会合称蓟运河。

最后在天津市北塘附近与永定新河汇流入海。

潮白河是由潮河和白河两大支流组成。

潮河上游支流较多,均发源于丰宁县城北部的山区,一般称土窑子为其源头,纳由西部汇入的小河后,从河东村称潮河,经丰宁县城流向东南。

白河发源于沽源县南部大东沟,南流入赤城县,纳马营河、汤泉河、红河改向东流入北京市纳黑河后与北来的潮河一起入密云水库始称潮白河,至怀柔纳怀河,经苏庄后改沿京、冀边界南流,至河北省香河县吴村入潮白新河,沿途纳运潮减河、青龙湾减河、引泃入潮减河,至天津市宁车沽入永定新河入海。

北运河是大运河的一段。

北京市通县以上称温榆河,以下称北运河。

温榆河上源有三,即北沙河、东沙河、南沙河。

三沙河均发源于延庆南部或昌平北部的军都山南麓,流至沙河镇汇流后称温榆河。

沙河镇以下纳清河、坝河等支流后入河北省香河县,接纳凤港减河后南流入天津市,从屈家店汇入永定河。

北运河有三条分洪减河,即运潮减河、青龙湾减河和筐儿港减河。

   

(二)永定河系。

永定河上源有二,北为洋河,南为桑干河。

洋河,上游分东洋河、西洋河、南洋河三条支流。

东洋河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境内,纳后河、鸳鸯河后,经兴和县城东流,从友谊水库流入河北省尚义县,先后纳银子河、瑟尔基河流向东南,纳洗马林河后,在怀安县城东与西来的西洋河汇流。

南洋河发源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纳黑水河、三沙河后,经天镇、上湾向东流入河北省怀安县,改向东北,先与西洋河汇流后再与东洋河会合,方称洋河。

桑干河,上游分源子河和恢河,分别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和宁武境内,在马邑镇汇流后,经山阴、应县、大同,纳黄水河、路庄河、浑河、口泉河、御河等支流,从阳原施家会村流入河北省,在阳原东北大渡口村附近,与源出山西省广灵,流经河北省蔚县的壶流河汇流,从石匣里进入山峡,穿过宣化县南部和涿鹿县城,至怀来县夹河村与洋河汇流,后入官厅水库,水库以下称永定河。

永定河自怀来县幽州村南流出河北进入北京市房山县,从石景山入平原,经芦沟桥、胡芦垡、窑上后,从河北省涿州边界流过,进入固安,从梁各庄进永定河泛区,纳天堂河、龙河,至天津市屈家店附近汇北运河入海河。

另从屈家店辟永定新河,经朱唐庄、大黄堡北,与潮白新河、蓟运河汇流后,从北塘入海。

   (三)大清河系。

大清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中部,永定河以南,子牙河以北。

上游支流繁多,均源出太行山山脉东侧,一般将地处北部的称大清河北支,南部的称大清河南支。

北支,以拒马河为主,发源于涞源县城西部六斗沟,大致向东偏北流,至紫荆关改向北偏东,进入迂回曲折的山谷中,从北京市房山县张坊出山,分为北、南两股流入平原。

北股为北拒马河,东流入河北省涿州,纳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后改称白沟河向南流,沿涿州与固安边界进入高碑店市;南股为南拒马河,从张坊与北拒马河分流后即进入河北省涞水,南流至京广铁路北河店大桥,纳北易水、中易水后改向东南,在高碑店市东马营村附近纳兰沟河后与北来的白沟河汇流并改称大清河。

大清河在新盖房可以通过引河闸向南入白洋淀;通过灌河闸入马庄干渠;通过分洪闸入分洪道泄入东淀。

南支,河流众多,从北往南有:

萍河、瀑河、漕河、府河、唐河、沙河、磁河等主要河流。

但上述各河均入白洋淀,经过调节后由枣林庄闸和十方院溢流堰进入赵王新河,在东淀与大清河汇流。

南支各河皆发源于太行山东麓,其中以唐河、沙河为主要水源。

唐河源出山西省浑源境内,流经灵丘,从涞源龙家庄进入河北,经唐县、定州、望都、清苑,纳清水河后在安新县韩村入白洋淀。

沙河上源为山西省灵丘县太白山南麓,从阜平县不老台村进入河北,经曲阳、行唐、新乐、定州,纳小青河、磁河、小唐河后改称潴龙河,经安平、博野、蠡县、高阳,在安新县入白洋淀。

   (四)子牙河系。

该河系是由滹沱河、滏阳河两大河流组成。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境内,经代县、原平、忻县、定襄、五台,在平山县恶石口村进入河北,先后纳蒿田河、营里河、卸甲河、柳林河、险隘河、文都河、古月河、马中河、郭苏河、温塘河、南甸河,在平山县城纳入最大的支流冶河后进入黄壁庄水库。

冶河上源有二,一是绵河,二是甘陶河。

绵河上游分桃河、阳胜河,分别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和平定境内,两河汇流后于平定县娘子关纳阴山河,从井陉县南峪村进入河北。

甘陶河上游称松溪河,源出山西省昔阳南部山区,从井陉县杀鱼锅庄进入河北,在横口与西来的绵河汇流改称冶河,于井陉县城纳金良河北流,在平山城北入滹沱河。

滹沱河出黄壁庄水库后,经过灵寿、正定、藁城,并沿藁城、晋州与无极交界流过后穿越深泽、安平,在饶阳进入滹沱河(献县)泛区与滏阳河汇合。

   滏阳河,发源于磁县西北滏山(又名石鼓山),流向东南,经磁县改向北偏东,先后纳牛亡牛河、沁河,经邯郸、永年、曲周、鸡泽、平乡,在任县流过大陆泽,从隆尧进入宁晋泊,在宁晋县艾辛庄附近与西来的洺河、沙河、白马河、汦河、午河、槐河、洨河等汇流。

艾辛庄以下分为滏阳河、滏阳新河,流经新河、冀州、衡水、武邑、武强,在献县入泛区与滹沱河汇流称子牙河,向东北经河间、大城进入天津市,纳黑龙港河与大清河后称西河,再与北运河汇流入海河。

从1965年至1968年新开挖滏阳新河,总长132.4公里。

1966年至1967年开挖子牙新河,从献县枢纽起,流经献县、河间、青县、黄骅,从天津北大港新旧马棚口之间入海,河长143.35公里,是河北省一条最大的人工行洪河道。

   (五)漳卫南运河系。

这是海河流域中,流程最长的一个水系。

漳卫河流经晋、豫、鲁、冀四省,流域面积37821平方公里,是由漳河、卫河、漳卫河(卫运河)、南运河、漳卫新河组成。

漳河,是由清漳河与浊漳河组成。

清漳河上游又分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

清漳东源发源于山西省昔阳漳漕村,清漳西源发源于山西省左权石拐村,东源与西源在左权交漳村汇流称清漳河;浊漳河上游分浊漳北源、西源、南源三支。

浊漳北源又称榆社河,它发源于山西省榆社县北部山区,西源发源于山西省沁县漳源村,南源发源于山西省壶关县南漳村。

浊漳南源纳绛水、岚水、雍水后于山西省襄垣五阳村汇浊漳西源,至合河口又与浊漳北源汇流,改称浊漳河。

清漳与浊漳流入河北省之后,在涉县东南合漳村合流称漳河。

卫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南流经河南省焦作,至获嘉合河村纳刘店河转向东南,先后纳淇河、安阳河后进入河北省,于馆陶徐万仓附近与漳河汇流后至四女寺段称卫运河。

由四女寺向北,经德州市、沧州市入天津市内海河干流段称为南运河。

漳卫新河原名四女寺减河是卫运河的主要入海河道,起于山东武城县四女寺,沿冀、鲁边界通向渤海的一条减河。

全长243公里。

南运河自四女寺北流后还有两条减河:

一是捷地减河,自沧州南捷地开始,向东北至歧口南的新防潮闸,全长83.6公里,分泄南运河洪水。

二是马厂减河,通过九宣闸分泄南运河洪水。

第五节淀泊与泛区

   河北省是全国淀泊、泛区较多的省份之一,现有大小洼淀和泛区共34处,面积达1093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8%,占平原地区总面积的15%,最大蓄滞洪水总量可达138.5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17座大型水库设计总库容的1.6倍。

其中,由国家防汛总指挥部认定的有盛庄洼、永定河泛区、贾口洼、东淀、文安洼、涿州缓洪区、兰沟洼、白洋淀、献县泛区、永年洼、宁晋泊、大陆泽、大名泛区等13处。

这些洼淀及泛区大多是由于历史上河流的冲积、洪积不平衡,在冲积扇之间形成的洼地而演变成的,特别是古代黄河的侵扰与变迁也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永定河泛区。

永定河泛区地处北京市大兴县与河北省永清、廊坊及天津市武清和北郊之间。

泛区上起梁各庄,下至屈家店闸,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1.2—15公里不等,面积为461.86平方公里。

据《水道提纲》中记载,永定河泛滥之患始自元、明。

金以前永定河无堤,两岸稻田引水灌溉,水有所分,泥能淤田,其水清力弱,为害较小。

自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开始修筑堤防,元、明期间多次加固,直至清康熙、乾隆年间才初具规模,南、北两堤自双营以下堤距展宽,至屈家店复又收拢,中间腹地称为三角淀,盖为洪水回旋荡漾之地,以散水均沙,东流入海。

1939年,洪水在双营上游梁各庄决开北堤,向三角淀北遥堤以北浸溢改道,洪水过后虽经多次堵复,但因三角淀已处高势,难使河水复归原道。

此后,自梁各庄起,向东至廊坊市以南,沿京山铁路南侧,陆续修筑了北堤,它与三角淀的北遥堤相互构成了今天永定河泛区的南北大堤。

   贾口洼。

贾口洼地处黑龙港河流域的末端,在天津市静海、独流、王口之间,由于其地势低洼,成为子牙河以东,南运河以西,两河之间的自然滞沥、滞洪洼地。

1957年以后,进行了多次治理,其范围逐渐缩小,目前仅为61平方公里,不再用以滞洪,而主要用于缓滞两河夹道地区部分沥水。

   东淀。

东淀位为大清河的下游,西起霸州东杨庄,东至天津市静海北部的当城,长达40公里,宽受大清河千里堤和中亭河堤的约束一般为8公里左右,总面积345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