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030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猜猜猜

课题:

1、猜猜看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养成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大胆猜想

二、讨论猜想的依据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

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

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

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师: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猜想,下面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

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猜想。

集体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和组织课堂。

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三、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你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猜想的吗?

下面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本第5页《海洋变成了高山》。

师: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5页《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1.1猜猜看

科学家们的猜想途径

猜想

猜想的依据

有水

卵石的形成离不开水

海洋

海生螺蚌或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

课后反思

课题:

2、猜对了吗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3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养成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猜想和验证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

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课件出示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

(4)小铁驴,真是好,又不踢,又不咬,屁股后面把烟冒,突突突突叫着跑。

1、大胆猜想

师:

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

请同学们来猜想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猜想问题:

(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

(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

(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水能烧开吗?

2、学习使用酒精灯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猜的对吗?

生:

眼睛。

生:

花生。

生:

铅笔。

生:

摩托车。

学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教材第7页),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三、课外延伸

四、课堂小结

面我们就一起设法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

教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3、分组验证

4、我进步我成功

课件出示:

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1)总是不一样()嘿,没关系!

(2)有时不一样()呵,再努力!

(3)总是一样的()瞧,我真棒!

5、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

师:

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师:

还想继续猜想吗?

下面我们来猜猜下面两个问题。

师: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在小组内互说,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

小组讨论需用实验材料。

小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

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生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及时鼓励。

1、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

2、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条会被烧着吗?

课下同学们设法验证,把验证结果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板书设计

1.2、猜对了吗

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课后反思

课题:

3、猜猜猜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4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背景,学习怎样猜想,初识多重多角度猜想。

2、能理解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的道理。

3、养成教育目标:

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有些猜想需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

教学难点:

了解有些猜想需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搜集 

二、课内阅读

三、讨论与猜想

 

然而,庞大的恐龙家族却神秘地灭绝了,而且是在它的极盛时期。

恐龙为什么灭绝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猜猜猜。

出示课本第9页猜想提示。

搜集有关恐龙生活的背景资料,自由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

阅读课本第8页神秘的恐龙世界。

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资料的情况,初步交流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猜想。

并说出验证猜想的方法。

四、阅读与分析:

2、教师引领学生对对各种猜想假设对比分析。

4、播放视频:

恐龙的灭绝。

54、说明:

对于不能用实验找到答案的猜想需要搜集查找众多资料、经过验证但谜底仍不能揭开的猜想与假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

1、小组推荐代表说出猜想及假设。

3、阅读课本10-11页科学家的猜想。

板书设计

1.3猜猜猜

巨大的宇宙力量

恐龙灭绝——环境突变

地球自身原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风啊,你吹吧

课题:

1、起风了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5

教学目标:

1、识别风的存在,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教学重点:

识别风的存在,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难点:

识别风的存在,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接龙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与制作

同学们,这节课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

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到的风。

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

对,是纸风车。

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自己的纸风车转得快吗?

解释一下原因。

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小组成员轮流提出一个关于风的问题,谁说不上来,就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扮个动物形象。

学生猜想:

1、打伞行路难。

2、红旗飘动。

3、落叶飘下。

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制作。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

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

 

学生课后记录。

板书设计

2.1起风了

猜想、假设设计、制作

课后反思

课题:

2、风的测量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6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汇报与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三、快乐阅读

上节课布置了一项课后活动,记录一周的“风的预报”,首先让我们交流一下。

风的预报告诉了我们什么?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表格中的内容。

看看教室外,现在刮的是什么风?

我们是怎么判断的?

向同学解释自己的判断。

小组间互相交流一周来的记录,针对记录提出问题。

阅读第17页“风力与风向”。

汇报阅读收获:

1、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什么叫风向?

“偏北风”“偏”是什么意思?

测量风向的仪器是风向标。

3、什么叫风力?

风力0-12等级。

量风向力的仪器是风向计。

四、设计与制作

五、课后活动

观察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风力和风向。

下面让我们自己设计和制作测量风的仪器。

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并记录一星期的风力和风向,与气象台公布的数据进行对比,依照差异,思考自制仪器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学生先阅读18页的设计,对自己有所启发。

想一想,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仪器?

它能测量风的什么?

为什么能测量?

先画出草图,然后向同学们解释自己的设计思想。

小组内分工,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

板书设计

2.2风的测量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向风向标

风力风力计

课后反思

课题:

3、可爱又可恨的风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7

教学目标:

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

2、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

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二、开展辩论会

 

师:

同学们,在开始本节课内容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和一小段视频(出示幻灯片)。

通过这组图片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悟?

师:

那风可以吹动帆船和风车,是风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呢?

(好的一面)风把房屋刮倒呢?

(不好的一面)那到底风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教师板书课题。

师:

风好不好,老师现在也不能确定,这节课呢,我们全班的同学就一起来讨论一下。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辩论会。

师:

我们先来看一下辩论规则(幻灯片出示)。

下面请正方和反方(课前提前分好正方和反方)的同学分别按小组进行讨论,把你们课下搜集的自己共同探讨一下。

学生回答。

生1:

风可以吹动帆船行驶、可以吹动风车旋转。

生2:

风可以把房屋刮倒。

学生讨论完之后,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轮流举手回答。

三、课堂小结

师:

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尤其,大风来到的时候,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的伤亡,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利用风呢?

请看我们课本20页,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师:

提到环保,你能想到什么?

师:

课本21页最上边3副图里边也有树木,下面请大家仔细看这3副图,看看谁能根据这3副图给大家讲一个动听的小故事。

学生讲完之后教师总结:

师:

我们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可以让我们的风变得可爱,而我们破坏环境,就更加容易使我们的分变得可恨。

师:

最后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21页到23页的拓展活动,自己学习一下。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不花钱的天然环保能源”。

学生阅读课本20页,说说可以利用风帮助我们做什么?

生:

树木。

学生看完之后,举手为大家讲故事。

学生自己阅读21-23页内容。

板书设计

2.3可爱又可恨的风

风的利用

大自然的报复----龙卷风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神奇的指南针

课题:

1、神奇的小针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8

教学目标:

1、对自制指南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3、培养学生喜欢大胆猜想、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1、对自制指南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教学难点:

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指导磁化缝衣针

三、猜想

四、小组活动

师(出示缝衣针):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它有什么作用?

师:

这根小小的缝衣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用它干什么呢?

做针线活吗?

不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用我们的双手把它变成一根具有神奇“魔力”的小针,好吗?

师板书课题:

神奇的小针

师:

“魔力”小针制造开始了!

我们先拿出一块磁铁,用缝衣针的一端反复在磁铁的一端摩擦。

(师边讲解边示范)

师:

这“魔力”小针具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你们能猜

想一下吗?

师:

它真的具有这些魔力吗?

让事实来说话吧!

请同学们在一起把这些缝衣针来玩一玩吧!

可以把摩擦过的放在一起玩,也可以把摩擦过的和没有摩擦过的放在一起玩。

师:

通过你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它可以缝衣服。

生分小组磁化缝衣针。

生:

它们可以互相吸引……

生小组内实验。

生: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摩擦后的缝衣针的确可以吸引没摩擦的缝衣针。

生:

我们发现摩擦了的缝衣针有的互相吸引,有的互相排斥。

五、了解指南针

六、猜想

七、课堂小结

 

师:

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用细线拴在摩擦后的缝衣针

的中间,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

谁能用手势表演一下缝衣针静止下来的样子?

师:

用细线拴住摩擦后的缝衣针,缝衣针静止后总指向相

同的方向。

我们现在把它放在泡沫塑料上后放在水面上,它还

会这样吗?

师:

小针总是指的难个方向呢?

师:

由此可见,小针还具有什么样的“魔力?

师:

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是呀,摩擦后的缝衣针成了一个指南针,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指南针。

(出示课件,介绍司南、罗盘,指南鱼等)

师:

通过刚才的了解,你想说点什么?

师:

经过我们灵巧的双手,缝衣针具有了神奇的“魔力”,

它为什么会有这些“魔力”呢?

生猜想。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在小组内实验。

生:

我们发现缝衣针静止下来后总是指向一个方向。

生手势演示。

生在小组内实验。

生:

把摩擦后的缝衣针放在泡沫塑料上后放入水中静止后,

小针还是指向同一个方向,真神奇!

生:

它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生:

它还具有指南北方向的“魔力”。

生:

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我为此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3.1神奇的小针

魔吸引没摩擦的小针

互相吸引

互相排斥

力指南北方向

课后反思

课题:

2、有趣的磁铁游戏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9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说出磁铁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说出磁铁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说出磁铁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磁铁

三、玩中求学,

探索性质

游戏一:

磁铁找朋友

一物脾气怪,专把钢铁爱,遇到就粘上,不扯分不开。

(打一物品。

板书课题:

《有趣的磁铁游戏》

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的图片:

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磁针、磁棒。

师:

上面所出示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着相同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

我们把标有S的这一端叫做磁铁的S极(也叫南极),把标有N的这一端叫做磁铁的N极(也叫北极)

师:

瞧,它们正在开心地玩找朋友的游戏呢!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哪些会是磁铁的朋友呢?

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下面咱们就通过游戏活动来验证大家的猜想。

在这每个活动中,我们都必须做到【课件出示】:

师:

【大屏幕出示】“活动一”的材料、游戏的要求。

生:

磁铁

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

 

学生:

颜色不同,上边标有不同的字母等。

一生说猜想。

学生齐读要求。

★磁铁比较脆容易断,做实验时要注意保护好实验器材。

★每个游戏活动都有相应的材料袋,用完的实验材料要及时地整理好,要物归原处。

★每个游戏活动做完后,请填好活动记录。

生读活动要求:

 1.能被吸引住的物体下面打“√”

 2.两人做实验,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游戏二:

磁铁争夺赛

游戏三:

磁铁碰磁铁

游戏四:

磁铁转转转

四、联系生活,

总结收获

 师小结:

磁铁能吸铁做的东西。

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本领叫磁性。

师: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磁铁两头和中间的磁力大小相同吗?

(生说猜想)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呢?

(做实验)

 师板书实验结论:

两头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的磁力各部分各不相同,如果让一磁铁两端去碰另一磁铁两端,他们会一直友好地在一起吗?

想知道答案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游戏“磁铁碰磁铁”。

师:

看看我们的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实验结论: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

还想玩游戏吗?

师:

大胆的猜想一下。

好,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做实验验证一下。

注意轻拿轻放,尽量不要把水洒在桌子上。

每小组做最少做三次实验。

师板书实验结论:

指南北

通过以上的4个游戏,你知道了磁铁的哪些知识?

除了指南针应用了磁铁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应用了磁铁?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总结。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读活动要求:

1.先用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的两端分别去吸大头针;再用中间去吸引大头针,看哪部分吸引的大头针多。

2.两人做实验,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生读活动要求:

1.先拿一块磁铁的N极、S极分别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N极、S极。

2.两人做实验。

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生听游戏要求:

1.把磁铁放在塑料盒里,然后把塑料盒轻轻的放在水槽里,再用手轻轻拨动塑料盒,等塑料盒静止不动时,磁铁会指示哪个方向?

2.两人做实验。

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举例。

板书设计

3.2有趣的磁铁游戏

吸引铁

两头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指南北

课后反思

课题:

3、磁铁的妙用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10

教学目标:

1、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难点: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游戏:

二、找一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讨论:

四、阅读自学

五、小制作:

1.“金鱼”出水

水缸中有两个铁片做成的小金鱼,怎样让它们快速离开水缸呢?

要求:

(1)不能用手去捞.

(2)不能把水倒掉。

2.巧拣大头针

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将一盒大头针洒落在一盆小米中,她一枚一枚地拣,真费事。

我们能想出好办法帮帮老奶奶吗?

3.破译“听话”的小汽车

探探正用一根“魔棒”指挥者自制的小汽车。

“过来”,小汽车乖乖地跑过来了。

“离开”,小汽车又听话的跑开了。

完成下列评价表。

1、我找到磁铁____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_________。

3、我找到磁铁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

磁悬浮列车

1、悬浮列车的原理

2、介绍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建设情况。

(视频资料)

制作方法:

1.把一块磁铁放到桌子上。

2.手拿第二块磁铁,悬在第一块磁铁的上方大约5厘米处,使两块磁铁异极相对。

3.将缝衣针的针尖吸在第二块磁铁的底部。

4.慢慢放低第二块磁铁,使悬挂的缝衣针十分接近第一块磁铁,但不接触。

5.用手把针推向一边,然后放手。

6.观察针的摆动。

师:

我们还能设计出更有意思的磁铁小玩具吗?

试试看。

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课前已布置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

小组交流:

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一听别人是怎么做的。

全班交流:

小组以多种多样的方法向全体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收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同极相斥)

学生动手做一做,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板书设计

3.3磁铁的妙用

                                            方法

磁铁----------应用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水和盐的故事

课题:

1、把盐藏起来

主备人:

赵爱丽

课时:

11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

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大胆猜想

三、交流合作,

验证猜想

实验一:

盐能不能藏在水里。

播放或讲述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小红军怎样才能把盐藏起来安全地带上山呢?

板书课题:

把盐藏起来

猜猜看小红军是用什么方法把盐带上山的?

师:

哪种方法比较好呢?

师:

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把盐化在水里,再把盐藏在衣服里,这种方法最好,可是盐会不会化在水里呢?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1、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实验用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2、分工合作,组长带领两名同学动手实验,先往烧杯内倒入半杯水,再加入一勺子盐,其他同学请坐好,认真观察。

3.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并写在实验记录表

(一)上。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验证了盐真的能化在水里。

出示课件:

像盐这样消失在水里的现象叫溶解。

生猜想:

1、小红军把盐藏在帽子里带上山。

2、小红军可能把盐装在,口袋里,快到封锁线时,顺着旁边把盐扔过去。

3、小红军把盐化在水里,用塑料袋装着掂上山。

4、小红军把盐化在水里,藏在棉衣里带上山。

生选:

并简单说出理由

1、学生分组实验。

2、小组汇报。

生:

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是:

盐慢慢变少了,变细了,最后化在水里不见了。

实验

(二):

探究加快盐溶解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拓展创新

这里的消失为什么要加上“”呢?

师:

可当时的情况非常很危急,爷爷还在关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