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90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docx

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

2010年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发言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大学出席聚焦低碳城市,2010年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首先请大家观赏一段关于大会的宣传DV。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一些领导和嘉宾,在此请允许我对这些领导和嘉宾予以介绍,他们是: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先生;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先生;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国际交流中心环保合作部部长陆铁钧先生;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会主席李国华先生;北京市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主任邴冬燕女士;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严冰先生;北京市海淀区发改委主任助理张荣举先生上海文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朝伦先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教授;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吕斌教授;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自2007年启动以来,以青年的责任、我们的行动为口号,积极推动高校可持续校园建设和社会公众环保宣传的开展,今年的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为此我们聚焦城市低碳化这一话题,大胆进行创新,从国内外高校召集青年代表召开城市模拟大会,引发世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行动,下面我们正式进入论坛的日程。

首先请北京大学张彦副书记致欢迎词。

  张彦: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海内外的青年学子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对本次论坛的举办和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今世界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的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据联合国3月报告,当前世界城市人口已达35亿,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水平已占全球75%,城市去碳迫在眉睫,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化城市化阶段,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大城市圈已经成了推动我国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保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如何降低碳排水平,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研究、环境教育的高等院校,我校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低碳领域的相关工作,2006年,我们与剑桥、牛津、耶鲁等9所世界高校共同发生成立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的研究实践,为构建低碳校园贡献力量。

  一方面大力发展低碳前沿交叉学科,依托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国内领先的环境科学研究基地,为国家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环境类科学课程设置,努力提升学生环境专业的素质。

此外在团中央、环境保护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创建了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搭建面向高校青年学生群体的环境教育平台,引导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低碳减排行动。

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作为我校具有国际性的高水平环境教育论坛,以促进国际青年学生国际交流为己任,致力于推进我国环境教育成果、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分享国际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成功经验。

今年这个论坛主题召开的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旨在通过城市青年代表的角色模拟,培养当代青年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城市发展,深入思考、研究,发出行动倡议,并引发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最近也一直在思考,环境问题为什么那么重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在哪些问题上有共同的语言,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共同进行讨论,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最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地区可以又有区界,国家可以有国界,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很难把它进行区隔。

我有一次在满洲里中俄边界,当时我就有一个感想,在边境线上那个铁丝网两侧,它是两个国家,各自生活着它那个国家的国民,但是你发现铁丝网下面的那块土地它本来就是相连的,在铁丝网两侧长着一样的绿草,与此同时,在铁丝网的上空,不管是俄罗斯那一方还是中国这一方,拥有共同的蓝天和白云,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居住可以限定一个区域,而共同的环境却无法区隔。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也想到,保护好自己的环境是对别人的贡献,别人保护好环境也是对你的帮助,什么东西要全球化,环境问题我觉得在当前这个时代,在大讲经济全球化的时候应该先讲环境全球化。

  我们也知道一个著名的命题叫“蝴蝶效应”,说在北京蝴蝶扇动翅膀,在纽约可能就引起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后来我就想这是怎么引起的反应呢,是因为世界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决定的,没有共通性它就不会有蝴蝶效应。

应多的时候人们思考是个人的事情、局部的事情,但是在更深层次上整体的联系我们是忽略的。

面对环境问题如果能够站在世界紧密相关、环境原本一体这样的思考上看,那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

未来十年是我国政府兑现哥本哈根大会上40%-45%减排承诺的重要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此这个论坛和大会的召开之际,作为学校我们也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些愿望提出来:

一,希望通过论坛召开,国内外青年代表能够广泛深入交流,认真探讨问题,增长低碳知识,提升环保意识,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节约校园文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二,希望通过同学们共同努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唤起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意识,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各位朋友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带动周围的人践行低碳理念。

三,希望广大青年朋友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贡献自己的智力资源,广泛开展低碳领域的研究,积极学习、研究国内外低碳领域的科研成果,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争做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建设者。

最后预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

  主持人:

感谢张书记的致词,北京大学长期以来注重绿色校园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环保部领导的细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先生致词。

  万本太:

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学们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2010年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与在座的专家、学者同学们探讨环境保护的有关话题,首先我谨代表环境保护部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天也是环境保护的纪念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政府及公众都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来呼吁并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大家都知道,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比如上个世纪中叶先后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八大污染事件,以及土地的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失、臭氧层出现空洞,还有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等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2年6月5-6月12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之后1992年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又召开了地球峰会,达成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保护环境是支撑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的共识。

从1972年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重大命题,各国政府也都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可是由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延续以及消费模式的各异、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有的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就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和千百次的自问,人类到底应该怎样生存、社会到底应该怎样进步、城市到底应该怎样发展、文明到底应该怎样延续,经过深思熟虑后人们逐渐明白了,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这个环境是不会长久的,不改变长久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社会进步是不可持续的,不扬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要想彻底地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践行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新的潮流。

  应当承认,今天的中国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空气、土壤,甚至是食物还时常向我们发出受到严重威胁的警报,这可以从去年发生的十几起重金属污染事件,以及上百起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就可以得到证明,那么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环境的改善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幸福呢?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就为我们指明了生产要发展、生活更富裕、生态需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当今的中国举国上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可以说方兴未艾,大学是培育现代文明的摇篮,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在大学教育中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关注环境保护,体现了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顺应了新时期探讨环保新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使青年学生们牢固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公生的价值观念,努力维持人、自然、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平台,是未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我衷心希望青年大学生们切实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感和使命感,热心地关注环保,积极地参与环保,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关爱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万先生,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2007年荣获丰田环保奖特别奖,在发展过程中团中央领导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指导,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国际交流中心环保合作部部长陆铁钧先生致辞。

  陆铁钧: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美丽的燕园,参加2010年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向论坛的举办与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主办方北京大学、承办方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等单位表示由衷的敬佩。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不仅仅同北京大学有非常深入的联系,同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也有联系,今天我们又因为保护环境这一个共同的命题走到了一起,在2006年的时候由共青团中央开展的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评选活动当中,北京大学团委和城市环境学院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以此为申报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和丰田汽车公司共同举办的丰田环保奖的首个特别奖,今天我们欣慰的看到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紧密联系国家环保面临的迫切课题,结合当前大学生环境教育的现实需求,努力致力于打造青年学生环境保护交流的平台,学习国外开展环境宣教的先进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主持人:

谢谢陆先生,环境保护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北京电力公司工会主席李国华先生,下面有请李国华主席致辞。

  李国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的能和北京大学第三次携手联合举办聚焦低碳城市2010年北京大学第五届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世界青年模拟城市大会。

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电力公司,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们、同学们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回顾几年来我们企业与北方的合作,我们感到非常的愉快,特别是几年来我们企业与北大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和北京大学的同学们进行了经常的交流和互动,使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职工受益匪浅,今天恰逢世界环境日,今天一大早我们有一大批职工作为志愿者已经在西山游览区开展爱护环境捡拾垃圾的活动,今天下午我们公司的合唱团在北京中山公园乐堂举办201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音乐会,向世界宣传低碳生活和环保理念。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们的重要举措,各位领导、同学们,低碳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涵,电力行业是关系国际经济命脉和国际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电网更是实现各种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

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电网企业应当也必须在服务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面对这一形势,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构想,通过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化电网,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接入将成为可能,各区域大型能源基地节约化开发和电力化高效送出更加容易实现。

智能电网在城市交通、家居生活、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多有益的转变。

  展望未来,智能电网必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创造低碳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力。

按照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结合首都建设世界低碳城市,环境保护的高标准要求,目前我们重点在首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应用工作,并在智能应用小区的试点、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清洁能源应用、分布式电源接入标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建设智能电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电网企业来说需要继续在电网发展技术和规划思路上进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设低碳环保生活,更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们必须进一步在能源结构、生产规模、政策条件、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做出调整,这需要我们共同的不懈努力。

各位来宾、同学们,本次论坛为各位专家、学者深入学习、研讨、交流环保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青年大学生把握环保动态、创新低碳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也为企业界在智能电网、低碳环保等更广泛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空间,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强交流、拓宽视野、凝聚力量,共同为低碳经济、环保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最后预祝北京大学第五届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世界青年模拟城市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李先生,环教基地长期以来鼓励大学生从身边做起,有这么一群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校园的书本上,2009年北京大学学生发起了校园图书回收行动,从毕业生那里回收书籍,课本免费发放给新入学的同学,科普毒物捐赠给贫苦地区的希望小学,无法利用的书籍联系造纸企业,使废纸再生利用,制作成练习本发放给新生活捐赠希望小学,以此促进校园书本的循环使用,在环教基地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和北京11所高校达成协议,将于暑期开展回收活动。

参与的同学由当初的寥寥数人发展成一支成型的团队,下面我们有请这个团队的同学上台。

下面我们请严冰主任、邴冬燕先生、杨兴文先生、张荣举先生、张朝伦先生、于皓先生,上台为学生们佩戴徽章。

  谢谢各位领导嘉宾,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是北大团委、北京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面向青年群体搭建的研究、探讨城市问题的模拟平台,本次模拟城市大会涵盖中国七大区域,以此加强青年之间的交流,展示我国低碳发展中的相关经验,此次大会特别邀请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生等国外青年的参与,这些模拟城市代表团将于暑期奔赴全国相关城市开展实践调研,在此我们有请万本太总工程师、吴贵辉总工程师、张彦副书记上台启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

  主持人:

下面我们有请中外大学生代表发表青年低碳城市建设宣言。

  学生代表: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每一个青年人的责任,在此我们向全世界青年大学生倡议,并发表如下宣言:

  我们充分认识到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享受人类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我们意识到大学生是青年先锋,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责任感强,在推动环境教育服务、引领环保文化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倡议大学生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节能环保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加强环保理论和环保技术的科普宣传,让环保知识从实验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世界,我们倡议大学生要热情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的使用学校有限的空间资源,要建设可持续的绿色低碳校园,使高校成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模范社区。

我们倡议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活动,加入环境保护类社团,参与环保社会实践等,在校内培育出浓厚的环保氛围,要积极吸收世界生态保护的优秀思想,形成具有鲜明高校特点和青年色彩的生态文化,我们倡议大学生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脚踏实地实现环保理念,要充分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小事着眼,从身边入手,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这里郑重承诺,青年的责任我们的行动,在建设绿色校园、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征途上,青年大学生一定不负重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

感谢各位同学,期待着世界青年大学生能够为低碳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嘉宾、老师、同学,下面是茶歇时间。

  主持人: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演讲环节,首先发表演讲的是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吴贵辉总工程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多年来在国家计委、经贸委、发改委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工作,长期从事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制订、行业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对我国能源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十分的熟悉,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吴总工程师为大家发表演讲“清洁能源发展与未来挑战”,有请。

  吴贵辉: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上午好,很高兴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参加世界环境日活动,参加2010年北京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首先我代表国家能源局对本次活动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学生富有朝气、思想活跃,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把环境问题引入校园,由青年学子聚焦低碳城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交易活动、交流活动,这样可以集中展示大学生对能源、环保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下面我围绕论坛主题就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与城市、与生活、与现代化、与未来发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讲的第一点是新的理念和思想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前提,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供给基础,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大进步,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又推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改变着世界,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在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类已进入现代文明阶段,且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包括能源,以能源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进入到了以油气为主的石油时代,能源发挥了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以电和热的方式满足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能源需要;二是满足了人们冷暖、照明的生活使用;三是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使用的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发的深刻,但由于全球人口的过快增长、经济过快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又引发了气候变化问题,全球面临的挑战更加的严峻,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应对资源、环境挑战,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实施,既满足当代的需要但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持续能力,近30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长治久安、长期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南。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大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以能源外交、领导高访、建立政治互信、获取能源资源、建立能源通道、保障能源安全,这些目标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能源的发展,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就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理想、有战略、有目标、负责任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加强战略规划,出台税收政策,推进科技进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9年水电装机达到1.9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三峡水电站,装机规模1820亿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2008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010万千瓦,2009年又新投了170万千万,每年实现减排5.2亿吨,风电连续三年翻番增长,2006-2008年风电装机分别达到267万千万、605万千万、1217万千万,2009年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万,居世界第三,风电在中国已成为继水电、火电后最具成长性的能源,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建成投用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917万千瓦,研发电量69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少用原煤3200万吨,目前新核准了核电30台,共计3270万千瓦,其中在建23台,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核电机组57台,目前在建规模中国第一。

我们将按照安全第一原则,稳妥的推进核电建设,让核电这种清洁能源造福人类。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居世界第一,中国还是世界上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的生产国,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约为4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的40%,为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生物质能发展较快,2009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能量达到450万千瓦,其中秸秆发电200万千瓦,垃圾发电30万千瓦,沼气利用规模化持续扩大,全国户用沼气池3500万户,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500处,年产沼气15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正逐步发展,燃料乙醇产量137万吨,已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非粮燃料乙醇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正在努力推进,其他新型能源技术和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将重点推进地热能的开发、储能技术、新能源的研发试点示范工程。

  我要讲的第四点,城市化绿色发展要更好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让城市更美好”,充分表达了人类的期望,快乐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动力和源泉,在这个理想和追求下,人们创造了诗歌和绘画、舞蹈与音乐、园林与建筑,这些元素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人类历史和文明,也构成了城市和城市化,城市的出现是现代工业文明与古代农耕文明的最大区别,大自然给了人类高山与湖泊、江河与草原,人类又给自己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美好、富庶的财富,城市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和浮躁,人们在向往城市的同时又向往回归自然,这就对城市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低碳生活、低碳城市是城市化道路上新的挑战。

因此现在大力倡导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潮流和理念,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之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完善鼓励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政策法规,践行鼓励、引导、规范。

形成人人追求低碳、呼唤低碳、支持和热爱低碳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行动。

在城市化发展上要建立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品质至上新的理念,大力建设低能耗建筑,发展新能源汽车,污水进化处理、重复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节能照明,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实现城市的地上现代化与地下现代化同步发展等等。

  我们认为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同时又许多工作不到位,有一些差距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也希望上海世博会对此有所促进,有所贡献。

各位同学、各位来宾,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争取在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负责任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庄严承诺,也是能源行业未来发展必须实现的任务和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仅靠政府和能源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我们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为推动我国低碳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你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美好,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吴总工程师的精彩演讲,下面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吕斌教授,吕斌教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以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完成包括日本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及企业集团、世界银行及我国国内数十个城市和建设部等国家部委委托的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