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排球规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889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排球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气排球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气排球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气排球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气排球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排球规则.docx

《气排球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排球规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排球规则.docx

气排球规则

气排球竞赛规则

2017——2020

中国排球协会审定

2017年5月

修订说明

为适应我国气排球运动日益发展的需要,便于在全国进一步的

推广与交流,更好地引领气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在总结2015、

2016年“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使用《规则》的经验与优点基础上,我们对2013年版的《气排球竞赛规程》进行了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吸纳近年来我国气排球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力求规则更好地适应和促进我国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同时,保持规则的延续性与连贯性;修订中突出规则内容与条款的实效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于裁判员临场判定,在内容和结构上比上一版均有较大的突破与完善。

相信本规则的修订对我国气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规范、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比赛的特性

气排球比赛是两队在由球网分开的场地上进行比赛的集体项目。

它可以有多种比赛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性质比赛的需求。

比赛的目的,是各队遵照规则,将球击过球网,使其落在对方场区的地面上,而阻止落在本方场区的地面上。

比赛由发球开始,发球队员击球使其从网上规定的过网区飞至对区。

比赛由此连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不能合法地将球击回。

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当某队胜一球时,即得一分,同时获得发球权,并且队员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第一章器材与设备

1.1面积

比赛场区为长12米、宽6米的长方形。

其四周至少有2-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

 

从进攻线的延长线至端线延长线,距边线1.05米并平行于边线由一组长15厘米、间隔20厘米的虚线,组成教练员限制线;比赛中教练员活动区域为限制线外、球队席前的区域,球队其他成员坐在球队席上。

男子球网高度2.1米、女子球网高度1.9米。

球网高度用量尺从场地中间丈量。

球网两端离地面必须相等,不得超过规定高度2厘米。

第二章比赛参加者

4.1球队的组成

4.1.1一个队由10人组成,其中有1名领队,1名教练员,8名队员组成,比赛中领队、教练员可兼运动员。

4.1.2只有登记在记分表上的球队成员,方可进入场地和参加比赛。

一经教练员、队长在记分表上签名确认后,即不得更换。

4.2球队的位置

比赛中,队的成员应坐在他们场地一侧的球队席上;替补队员可以在本方场区的无障碍区外做无球的准备活动。

5.1服装

队员服装要统一,上衣前后须有号码,序号为1~10号。

身前号码至少15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20厘米高。

号码笔画宽度至少2厘米。

队长上衣应有一条与上衣颜色不同的长8厘米、宽2厘米的标志

参赛者应遵守规则,并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服从裁判的判决,不允许争辩。

教练员和队长对全队成员的行为和赛风赛纪负责。

6.1教练员

6.1.1教练员赛前应核对记分表上登记的本队队员名单、号码,并签字确认。

每局比赛前将该局上场队员位置表交给第二裁判员或记录台。

6.1.2比赛中请求暂停和换人,在场外行使指导。

教练员进行指导时

可在球队席前、教练员限制线后的无障碍区域内站立或走动,但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

6.1.3比赛中教练员坐在本方靠近记录台一侧的球队席上。

6.2队长和场上队长

6.2.1队长应有队长标志,赛前在记分表上签字,并代表本队抽签。

6.2.2比赛中如队长在场上,为当然的场上队长;如他被换下场时,

由教练员或队长指定另一名场上队员担任场上队长。

6.2.3在教练员缺席的情况下,场上队长在比赛中可以请求换人和暂

停。

6.2.4只有场上队长在死球时可以向裁判员请求:

6.2.4.1对规则的执行进行解释;但当第一裁判员解释后,不得与裁判员纠缠与争辩,否则判该队“延误比赛”(规则17.1.5,17.2)

6.2.4.2转达本队队员提出的问题和请求。

6.2.4.3如果对裁判员的解释不满意,可以选择抗议并立即向第一裁判员声明,保留其在比赛结束时将正式抗议写在记分表上的权利。

6.2.5比赛结束后感谢裁判员,并在记分表上签字。

第三章比赛方法

7

记分方法

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即胜一球得一

分。

7.1

胜一场

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胜两局的队为胜一场。

如果1:

1平局时,

进行决胜局(第三局)的比赛。

7.2

胜一局

第1、2局先得21分同时超过对方

2分为胜一局,当比分20:

20

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22:

20、23:

21、⋯⋯)为胜一局。

决胜局,先得15分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获胜,当比分14:

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16:

14、17:

15、⋯⋯)为胜一局。

决胜局8分时双方队员交换场地进行比赛,比赛按照交换时的阵容继续进行。

8比赛的组织

8.1抽签

比赛开始前和决胜局开始前,由第一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抽

签。

A:

发球或接发球;

B:

场区。

8.1.2另一方可挑选余下部分。

8.2准备活动

比赛开始前,两队各自在自己的半场练习10分钟。

8.3开始阵容

8.3.1每队场上必须始终保持5名队员或4名队员的比赛阵容。

队员的轮转次序应按位置表登记的顺序进行。

8.3.2位置表一经交给第二裁判员或记录员,除正常换人外,其阵容不得更改。

8.3.3一局开始前,场上队员的位置与位置表不符时,须按位置表进行纠正,不予判罚。

8.4场上位置

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按轮转次序站位。

图2,图3。

8.4.1四人制比赛队员位置:

靠近球网2号位(右)、3号位(左)二名队员为前排队员,另外二名队员1号位(右)、4号位(左)为后排队员。

1号位队员与2号位队员同列,3号位队员与4

号位队员同列,如图2

图2四人制场上队员位置

图3五人制场上队员位置

8.4.2五人制比赛队员位置:

靠近球网2号位(右)、3号位(中)、

4号位(左)三名队员为前排队员,另外二名队员1号位(右)、

5号位(左)为后排队员。

1号位队员与2号位队员同列,4号位队员与5号位队员同列,如图3。

8.4.3队员站位是否错误应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判定:

8.4.3.1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五人制前排3号位队员与后排队员没有站位位置关系。

8.4.3.2同排队员站位规定:

四人制前排右(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部分,比同排左(右)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

后排右(左)边队员至少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另一名左(右)边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五人制前排右(左)边队

员至少有一只脚的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

线更近。

后排右(左)边队员至少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另一名左(右)边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

8.4.3.3发球击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

8.5位置错误

8.5.1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

8.5.2当发球队员击球时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判发球犯规。

8.5.3当发球队员击球后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判位置错误犯规。

8.5.4位置错误判罚如下:

8.5.4.1该队被判失去1分,由对方发球;

8.5.4.2队员必须恢复到正确位置。

8.6轮转

8.6.1轮转次序、发球次序以及队员位置的确定均以位置表为依据。

8.6.2某队得1分,同时得发球权后,所有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由2号位队员轮转至1号位发球。

8.6.3如某队因对方被判罚而得1分,本方所得该分后也必须轮转一个位置,原该分该轮的发球队员不再发球,轮转由下一轮发球队员发球。

8.7轮转错误

8.7.1没有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为轮转错误,按照顺序进行如下判罚:

8.7.1.1该队失1分,由对方发球;

8.7.1.2队员的错误轮转次序必须纠正。

8.7.2记录员应准确地确定其错误何时发生,从而取消该队自犯规发生后的所有得分,对方得分仍然有效。

如果不能确定犯规发生的时间,则仅判失1分,由对方发球。

第四章比赛行为

比赛的状态

比赛开始

9.1

9.2

9.3

9.4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发球队员击球为比赛开始。

比赛中断

裁判员鸣哨则比赛中断,但如果裁判员是由于比赛中出现犯

规而鸣哨的,则比赛的中断实际上是由犯规的一刹那开始

的。

界内球

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界线为界内球。

界外球

下列情况为界外球:

球接触地面的部分完全在界线以外;

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场上的成员等;球触及标志杆、以及标志杆以外的球网、网绳或网柱;球的整体从网下穿过;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过网进入对方场区;球的整体越过中线的延长线。

比赛中队员与球的任何触及都视为击球,队员必须在本方场区和本方无障碍区空间击球。

(规则15.1.3除外)

10.1球队的击球

每队最多击球三次(规则15.3.1除外),无论是主动击球或被动触及,均作为该队的一次击球。

10.1.1连续击球

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规则10.2.3、15.2、15.3.1除外)。

10.1.2同时触球

两名或三名队员可以同时触球

10.1.2.1同队的两名(或三名)队员同时触到球时,被记为两次(或三次)击球(拦网除外)。

如果只有其中一名队员触球,则只记一次。

队员之间的碰撞不算犯规。

10.1.2.2两名不同队的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比赛继续进行,获球一方可再次击球三次。

如果该球落在某方场区之外,判对方击球出界。

10.1.3借助击球

队员在比赛场区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

10.2

击球的性质

10.2.1

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

10.2.2

球必须被击出,不可接住或抛出。

10.2.3

击球时(包括第一、二、三次击球),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一个动作中连续触球。

10.3

击球时的犯规

10.3.1

“四次击球”:

一个队连续触球四次。

10.3.2

“借助击球”:

队员在比赛场地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

10.3.3

“持球”:

没有将球击出,造成接住或抛出。

10.3.4

“连击”:

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规则10.2.3除外)。

11

球网附近的球

11.1

球通过球网

球的整体必须通过球网上空的过网区进入对方场区。

过网区是球网垂直面,其范围:

上至天花板;下至球网上沿;两侧至标志杆及其延长线。

11.2

球触球网

球通过球网时可以触及球网。

11.3

球入球网

球入网后,在该队的三次击球内,可以再次击球。

12

球网附近的队员

12.1

进入对方空间

在不妨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

12.2

穿越中线进入对方场区

12.2.1

队员的一只(两只)脚部分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

其余部分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不判为犯规。

12.2.2

队员除脚以外,身体任何其它部位触及对方场区为犯规。

12.2.3

比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