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665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docx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

 

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

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

前言

园林绿化废弃物是指在首都绿化美化和林业生产工作中,所产生的枝干、根茎、落叶、草屑、花败及其他有机废弃物。

林业生物质能源是指由林业生物质资源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热化学等技术转化产生的可再生能源。

本规划生物质能源部分主要指固体成型燃料。

近年来,随着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数量逐年飙升,而绝大部分废弃物都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

园林绿化废弃物当前主要采用的就地堆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给首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园林绿化废弃物组成成分主要为有机物,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有机肥和食用菌菌棒等,可以使其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并且能够通过产业化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符合首都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城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客观要求.为推动我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及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特编制《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对“十二五"时期全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明确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和总体布局的纲领,是政府对相关工作实行宏观指导和战略决策的依据,是引导和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南。

本规划编制的依据:

本规划编制数据来源:

本规划编制范围和年限:

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进展情况和建设成就

我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发端于2006~2008年。

“十一五”期间,主要开展了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处理设备研制、废弃物资源量调研、示范基地建设、生物质能供热示范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工作.经过几年建设,“十一五"期末,我市初步形成了城区以有机肥、基质生产处理模式为主、郊区以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模式。

城区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利用方式是发展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土壤改良添加物等。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朝阳、西城、丰台和顺义四个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废弃物年处理能力约3。

5~4。

2万吨。

另外,香山公园2008年在园内建成了自产自用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中心,废弃物年处理能力仅限于园内废弃物产出量。

郊区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利用方式是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2008年,市园林绿化局在昌平、大兴、房山、平谷和延庆建成了五个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并在全市配备了151台枝条粉碎机和5台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设备。

生物质能利用方面,2009年建成了房山复兴林木繁育中心生物质能集中供热示范项目,设计供暖总面积1.6万m2。

另外,“十一五”期间,在政府宣传引导下,生物质能源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大量社会资金开始投入到生物质能加工设备、炉具和燃料研制、生产和销售中来。

(二)“十一五”期间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作为新鲜事物,我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主要还处在探索和试验示范阶段。

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社会公众和部分政府部门仍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归为绿化垃圾,对以其为原料开发生物有机肥、基质和生物质能源等产品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了解不够.

2、政策措施滞后。

现有生物质能源政策措施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实施难度较大;我市缺乏扶持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激励措施和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3、科技创新不够。

在关键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上投入不足、力度不够。

当前,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生产加工设备国产化低、寿命低、能耗高.

4、缺乏行业标准.

缺乏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产品标准,致使相关技术缺乏质量控制,产品质量、规格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有关产业发展.

5、原料集运困难。

园林绿化废弃物分布分散、质地疏松,收集运输均有很大难度。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废弃物资源收集系统。

(三)“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式和发展潜力

1、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这为我市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了政治和政策保证.

近年来,国际社会开始把能源战略重点转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来。

生物质能源以其优势成为多数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

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和经济体都纷纷制定了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和目标.我国政府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

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5000万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同时,将其列入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之中。

2、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物质能源工作是建设“绿色北京"、打造“低碳首善之区”的内在要求。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

要求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不论从指导思想、发展方式还是产品应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物质能源工作都处处体现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计划》中还特别指出:

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支持园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3、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截止“十一五”期末,全市荒山荒地面积仅剩47。

6万亩,造林绿化空间已相当狭小,园林绿化建设全面进入质量效益提高阶段。

针对我市森林资源存在的分布不均、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十一五”期间,市园林绿化局已着手开展以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为目标的森林经营工作。

“十二五”期间,以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森林健康经营等为重点的森林经营工作将全面展开,这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4、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就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量而言,据2009年市园林绿化局调研,全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可利用资源理论总量约400万吨,其中城八区约100万吨,远郊区县约300万吨.这个数量每年还会以5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从产业发展环境来说,随着国家和市级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公众低碳环保意识的日渐提高,“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生物质能源市场发育程度将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北京”战略部署,以实施“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资源化、循环化、产业化、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首都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技优势,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为依托,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合理构建产业布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化程度。

(二)指导原则

1、城乡统筹、合理布局。

统筹城区和郊区、平原和山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市一体化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网格化废弃物资源分类集运网络。

依据城乡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成熟的处理技术和模式,因地制宜、有计划分类推动。

在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处理现状、发展预期基础上,以提高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率、资源化率以及产业化程度为目标,对区内废弃物处理加工企业进行合理布局。

重点考虑在海淀、石景山和门头沟区域、密云、怀柔和顺义区域新建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加工基地。

2、产业导向、分布推进.

以实现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目标为主导,根据产业发展环境、市场发育程度及企业盈亏状况,进一步细分产业发展阶段,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主体作用基础上,采取差别化政策激励手段,分布推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工作。

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激励作用,通过制定财税、项目审批、优先购买等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支持。

尤其是加大帮助企业开拓产业链下游用户市场的力度。

3、三效并重、惠民富农。

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原则,强化园林绿化行业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

尤其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在确保园林绿化废弃物有效销纳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和利益空间。

采取多种措施,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郊区农民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过程中来。

通过建设一批农民欢迎、农村急需、对农林业发展有利的惠民示范项目,提升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工作在京郊农村的影响力。

4、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根据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材质及市场需求状况,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多样化产品。

在以草质原料为主要资源的城区,重点发展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及土壤改良添加物等;在以木质原料为主要资源的远郊区县,重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包括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发电等;在食用菌产业上规模的郊区县,可利用果木及部分阔叶树废弃物资源发展食用菌菌棒。

三、总体布局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工作要继续按照城区以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土壤改良添加物为主,郊区以林业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棒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建设要求,抓牢抓实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这一主线。

结合乡镇林业站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等,依靠市场与行政双重力量,努力推动全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集运体系网络建设。

并以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有机肥为重点,适度开展能源林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化生产应用示范项目,强化试验示范带动效应。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培植产业发展龙头企业。

合理构建产业布局,积极开拓产品市场,大力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力争走出一条具有首都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之路.

(二)总体布局

1、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及土壤改良添加物

以城八区为重点。

在海淀区新建一座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基地;改善现有的西城、朝阳和丰台区处理基地;在植物园、颐和园、朝阳公园等城区大型公园,建设园林绿化废弃物就近销纳点。

2、林业生物质能源

以远郊区县为重点。

选择密云、怀柔和顺义三区交界地以及门头沟地区新建两座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厂;运营好现有的昌平、大兴、房山、平谷和延庆五个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厂。

3、能源林建设

结合低效林改造、森林健康经营等森林经营重点工程,在门头沟、房山、延庆等山区县推广能源林建设;在延庆和房山建设能源树种良种繁育基地。

4、食用菌菌棒

以房山、平谷、延庆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郊区县为重点,选择重点乡镇,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基地;运营好现有大兴食用菌菌种培育基地。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实施,以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大力推广有机高效土壤改良和清洁能源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普及程度;在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提升技术水平、拓展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2、具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末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1)处理规模:

全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规模由“十一五”期末的5万吨/年增至50万吨/年;

(2)生产规模:

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土壤改良添加物生产规模由“十一五”期末的不足1万吨/年增至4.5万吨/年;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由“十一五"期末的不足5000吨/年增至10万吨/年;

(3)应用规模:

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土壤改良添加物应用规模达10万亩/年;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应用规模10万吨/年.

(4)选育乡土能源树种5个,建设能源林达到10万亩。

四、重大工程及建设任务

(一)园林绿化废弃物集运体系建设

1、城区园林绿化废弃物集运体系建设

先期选择在西城和朝阳两个区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集运体系示范建设.以绿化队和街道办为基本单元,构建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网络。

分别为各区配置专业压缩运输车2辆、移动式粉碎机5台.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城八区全部建成园林绿化废弃物集运体系。

在2015年,实现城八区园林绿化废弃物100%专业分类收集和运输。

2、远郊区县林业废弃物集运体系示范区(县)建设

先期选择在延庆、房山开展林业废弃物集运体系示范建设。

引进生物质能源大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采取行政措施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林业站、林农果农积极性,建设“村收集、镇运输、区县处理”、覆盖全区(县)、便捷高效的林业废弃物集运体系,探索集运体系运作模式。

政府为两个区县各配置移动式枝条粉碎机10台.在试点基础上,在林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政府积极性较高的区县进行推广。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成林业废弃物集运体系的远郊区县达到6个。

(二)城区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1、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消纳基地升级改造

以提升废弃物消纳能力、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对现有西城、朝阳、丰台和顺义四个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内容:

基地堆料场及生产车间扩展建设、生产设备配备更新、产品质量检测车间建设及检测设备配备等.力争在“十二五”期末,使现有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消纳基地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年,有机肥、基质等产品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年。

2、海淀区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消纳基地建设

在海淀区东北旺镇建设消纳能力10万吨/年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基地,基地生产能力1.5万吨/年。

该基地覆盖海淀和石景山全区、门头沟新城地区。

主要产品:

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和土壤改良添加物等。

3、园林绿化废弃物就近消纳点建设

在植物园、颐和园、朝阳公园等大型公园及天通苑、回龙观、三环新城等大型居民社区,根据绿地面积及废弃物产生数量,建设园林绿化废弃物就近消纳点.建设数量:

20个;建设速度:

4个/年;主要产品:

土壤改良添加物。

产品自产自用,用于改善本区域绿地土壤营养状况.

4、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支撑工程

加大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分类、集运处理设备、生产加工工艺和流程、专用化产品配方等环节的科研力度;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科研能力突出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服务队伍。

5、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产品推广应用

结合我市荒山造林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等造林绿化工作,以及城市绿地建设、果园建设管理和种苗花卉培养等工作,大力推广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基质、土壤改良添加剂等产品。

推广使用规模10万亩/年。

(三)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开发利用工程

1、现有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升级改造

以盘活基地、提升生产能力为目标,对大兴、昌平、房山、平谷和延庆五个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内容:

高性能枝条粉碎设备配备、现代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线建设、基地产业化运营模式研建等。

升级改造后,各基地林业废弃物年消纳能力达到2万吨/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年。

2、京西、京北地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建设

在门头沟区以及密云、怀柔和顺义三区交界地,选择林业废弃物资源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乡镇,建设两座林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基地。

每个基地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年。

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规模化推广应用工程

(1)绿色能源村镇示范工程

每年在全市选择5个农林剩余物资源较丰富的行政村,以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替代燃煤为目标,开展绿色能源村镇示范工程建设。

(2)绿色能源小区供暖示范工程

每年在全市选择2个城市居民小区,利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进行冬季供暖示范。

(3)机关事业单位生物质能供暖工程

以园林绿化系统机关事业单位为主要对象,利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进行冬季供暖示范.建设规模:

10万平米/年。

(4)林业温室大棚生物质能供暖工程

在我市园林绿化系统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场、苗圃和花卉企业,针对其温室大棚等建筑设施供暖需求,开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应用试点建设.建设规模:

10万平米/年.

4、林业生物质能源科技支撑工程

一是增强创新能力,研究解决制约我市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原料集运、运营模式、生产工效及成本、长寿命设备、产品质量标准等瓶颈性问题;二是积极研发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如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做好项目梯队化储备。

5、林业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程

在我市山区县,选择森林资源丰富、村庄大小规模适中的行政村,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建设目标,以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和林业碳汇为主要措施,综合太阳能利用、沼气建设、雨水收集等技术手段,进行林业低碳社区试验示范,并提出林业低碳社区建设技术体系和标准。

(四)能源树种选育及能源林建设工程

1、北京地区乡土能源树种选育及栽培示范

在对全市乡土能源树种资源调研评价基础上,以木质能源树种为研究及推广重点,筛选性状优良、生物量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的刺槐、栎树、山桃、山杏、紫穗槐、火炬、荆条等乔灌木能源树种,开展优树选育与遗传改良,并建立种质资源圃、采穗圃等。

另外,积极稳妥地引进外来能源树种,进行良种驯化栽培。

开展能源树种种苗繁育、丰产栽培及抚育管理等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制定主要能源树种栽培技术规程,形成相应栽培模式和综合配套技术.

2、能源林建设

结合低质低效林改造、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建设及沙滩地、废弃矿山等边际性土地开发利用,推广栽培丰产、稳产、速生能源树种。

采取“林能一体化”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的能源林建设模式。

力争“十二五”期末,能源林建设规模达到10万亩。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协同管理

建立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要领导负责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北京市林业生物质能源办公室。

加强与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农委、市环保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倡导建立以市发改委为主体的北京市生物质能源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负其责,协同配合。

充分发挥北京市林学会林业生物质产业分会组织协作作用,建立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依托行业协会进行综合管理,确保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广泛调研、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略,到瑞典、挪威、德国等生物质能源产业发达国家学习取经,到江苏、浙江、辽宁等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的兄弟省市调研学习。

学习他们在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技术措施。

另外,深入我市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市场和用户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了解掌握在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和用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

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深入思考,从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路径、产业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我市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思路。

(三)健全政策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商沟通,推动促进我市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生物质能清洁能源定位,将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型锅炉建设纳入我市能源结构调整规划之中;参照财政部文件,制定《北京市农林剩余物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普通煤炭平均价格为基准,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高于煤价时,对生物质能用户给予资金补助;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贷款、融资、税收、征地等优惠政策;制定生物质能源相关机械设备补贴政策等。

(四)加强科技引领、突破和支撑作用

针对我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在资源集运、装备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科技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整合现有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研发科技队伍,研究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发挥好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突破、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首都地域发展的技术和手段。

创新能源林培育技术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加强对生物基产品的研发,促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多元化发展,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五)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

制定产业相关标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防止产业发展初期无序混乱局面发生.加快制定能源林建设技术标准、能源树种种苗培育规程,以及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和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储藏和运输标准、专用设备制造标准及设备操作使用规程等。

(六)加大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以增强公众生态环保和低碳节能意识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能源的宣传力度。

根据受众对象不同,采取专题讲座、展板宣传、宣传手册发放、电视网站等媒介宣传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进行宣传报道,使社会各界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