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45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ocx

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铸造事业部铸钢车间气割除尘工位

基础工程

 

 

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由于工程的多数施工图纸未到,且工期要求较紧,为加强施工统一管理,全面贯彻执行“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施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特编制本通用施工方案。

其他施工复杂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基础另行编制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施工技术方案

2.1施工程序

2.1.1施工程序

 

 

 

2.2施工准备

2.2.1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和相应的规范标准,并组织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2.2.2对基础尺寸、标高及预留沟槽、孔洞、预埋件、预埋地脚螺栓、套管等的尺寸及标高、位置进行核对。

理解设计意图、掌握设计要求。

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会同各方把设计差错消除在施工之前。

2.2.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2.2.4备齐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

2.2.5施工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原材料检验工作。

2.2.6整理预制场地,合理布置各施工区域,做到文明施工。

2.2.7勘察现场,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整平。

2.2.8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核和鉴定,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将控制桩引致现场附近。

2.3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3.1定位放线

2.3.1.1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

用全站仪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为依据进行定位放线:

a)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平面矩形控制网。

b)为保证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的相对精度,根据业主提供的点位进行测设。

c)采用直接测法,根据提供点位,先测定各个装置四个角点,经校核报验合格后,再向装置区内测设各单体的中心控制轴线。

d)当控制角桩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浇筑200mm×200mm×1000mm的桩,混凝土桩顶面覆以200mm×200mm×3mm的钢板,钢板面上刻十字线或钻1mm小孔,并经常性进行闭合校核。

e)精度要求:

控制网的容许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矩形网等级

矩形网类别

主轴线、矩形边长精度

矩形角容许差

单一矩形控制网

1:

20000

±7"

2.3.1.2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a)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及业主提供的原始水准点,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首先建立一个有六个点组成的标高控制网,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其下用四等水准加密。

b)水准点的观测在水准点埋设两周后进行,两水准点间前后视累计差Ⅲ等不大于5mm,Ⅳ等不大于10mm。

c)水准点附合校对时,闭合差应小于±6mm/n(n为测站数),闭合差核限后,应按测站数成正比例分配之。

d)实测时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3的水准仪,视线长度不大于80m,且要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与转点均要稳定,采用两次镜位法按“后--前--前--后”次序观测,转点间两次镜位测得高差小于±6mm时取其平均值。

e)整个场地内各装置区的水准点标高和±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业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各水准点应妥善保护,以保证标高的正确性。

2.3.1.3施工过程测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主要进行如下过程测量控制:

人工挖土挖到一半深度时在基坑壁测设标高控制点,监测挖土标高,确定垫层施工控制标高。

混凝土基础预埋地脚螺栓安装完成后,复测螺栓的平面位置和顶面标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对螺栓位置进行复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应增加复测次数,保证基础完成后螺栓位置与顶面标高的准确性。

2.3.1.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设,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观测。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手薄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文字说明是否齐全,然后把各项观测点的高程列入成果表中,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

直到沉降量至符合要求,到工程交工验收前统一观测一次,以便向建设监理单位测量管理部门移交沉降观测资料,并作为竣工资料技术文件的一部分。

2.3.2土方工程

2.3.2.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施工程序:

定位放线→报验→挖土→清槽→基坑自检→共检、验槽。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挖土,由于设备基础密集以及根据现场文明需要,挖出的土方全部运至业主指定的堆土场。

为防止塌方,土方坑底预留300mm宽工作面(根据基础类型及深度可适当加宽)。

基础挖至设计标高上300mm时(岩石层可凿至设计底标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基底,清理完后,验槽合格后,立即做垫层,以减少晾槽时间。

2.3.2.2验槽

清槽后,会同业主、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填写验槽记录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混凝土垫层施工。

2.3.2.3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在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前必须清理干净基础周围的积水和杂物,经监理及有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基础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局部人工夯实;回填用土原土,每层虚铺厚度为200mm~300mm,分层夯填密实。

回填时应控制其含水量。

每层夯填完应及时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土施工。

2.3.4混凝土垫层施工

混凝土垫层施工在褥垫层验收合格后进行,采用100mm×100mm方木作外模,Φ18钢筋桩固定。

浇筑采用泵送入模,人工摊平,平板振动器振实,用刮杠和铁抹子赶浆抹平。

垫层施工完毕,利用轴线控制桩和经纬仪将轴线引测至基坑内,并在垫层上弹出基础的外边线和柱子的边框线,以便钢筋的绑扎。

2.3.5钢筋工程

2.3.5.1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在预制场进行,加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计算出钢筋的下料长度,并绘制出钢筋配料表;加工完毕的钢筋应分类挂牌堆放,底部用木方垫起,不能及时安装的钢筋覆盖彩条布。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见表2.3.5.1-1。

表2.3.5.1-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拆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2.3.5.2钢筋绑扎

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完后,根据施工图纸测量并放出基础边线及上部构件的外围轮廓线,以为便于预留此部分的立筋安装。

经报验共检合格后即可绑扎底板钢筋。

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绑扎,钢筋的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采用搭接接头,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环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不能超过50%。

基础底层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用粉笔标出钢筋网片网格线,保证钢筋的间距。

底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支撑,马凳采用比要支撑钢筋小一个级别的钢筋加工制作。

马凳间距不大于1000mm。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与模板之间及钢筋与垫层之间垫与保护层厚度相同C30细石混凝土垫块(也可购置成品垫块)。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钢筋绑扎完毕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进行共检,共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注意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形状不发生变形,如有变形或位移应及时进行调整。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见表2.3.5.2-2。

表2.3.5.2-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绑扎钢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2.3.6基础类型及施工特点:

管架基础、塔基础、钢平台基础主要为方形及多边形,基础顶有预埋螺栓,在施工时主要控制基础定位及螺栓的位置、标高的精确;采用定位盘固定螺栓并在混凝土浇筑前、中、后采取复测校正的措施,保证螺栓及螺栓预留孔的位置与标高(安装示意图如图1)。

上部当直径较小时多为圆台型,当直径较大时多为内部填土或砂的圆环型,地脚螺栓一般沿圆周以一定间隔角预埋。

此类基础施工重点是采用与设备底座一套模具加工的地脚螺栓定位盘安装地脚螺栓,保证安装准确牢固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和之后加强校正,当体积较大时注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罐基础多为钢筋混凝土环墙结构,墙壁较厚,采用对拉螺栓加3型卡拉钢筋环箍形式加固。

2.3.7施工缝的留设

对较难施工的分层底板式基础,为保证螺栓的精确度及模板的加固牢固,建议基础分二次施工,即在一层底板顶留设施工缝。

第一次先浇筑一层台砼,终凝后再在一层台上支柱头模板,绑钢筋,加固螺栓,浇筑上层砼。

施工缝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缝部位在浇筑前应处理好。

首先,清除表面垃圾及表面松动的石子;同时,还要将浮浆凿干净,并用水湿润一般不少于24小时,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应清干净。

施工缝附近钢筋上的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在浇混凝土时,应先在施工缝部位铺一层5c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砼里边的砂浆成分相同。

 

 

 

2.3.8模板工程

2.3.8.1模板选型

根据图纸设计尺寸,配置定型木模板;选模板时必须保证模板质量,不符合要求者加以修整,否则不能使用;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加对拉螺栓固定。

2.3.8.2模板管理。

所有模板设专用场地按规格堆放,使用前涂刷水性隔离剂,模板拆除后及时回收、清理修整,堆放整齐,以备用。

2.3.8.3底板模板

安装前先在垫层上弹出纵横轴线(包括检查线)及周边尺寸线,垫层施工时预留模板控制钢筋桩,间距不大于800。

必要时,在模板底部用水泥砂浆堵缝,避免模板根部漏浆和造成“烂根”现象。

模板安装加固后,采用Φ12的对拉螺栓焊接钢筋间距800mm加固,确保在浇筑中不胀模,然后再检查各边的垂直度和整体位置是否正确;

2.3.8.4框架柱模板

 

2.3.8.5模板拆除

拆模时,对结构侧模板,混凝土强度要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模板和木料要及时运走,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2.3.9混凝土工程

2.3.9.1混凝土浇筑

底板的浇筑:

采用泵送入模,浇筑时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的厚度控制在300mm左右。

混凝土振捣棒振捣采用垂直和斜向振捣两种方法,斜向振捣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0°~45°夹角,振捣时应做好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抽动,使上下振捣均匀,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缝隙;每一振捣点振捣时间约20s~30s,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振捣棒左右移动间距不大于300mm,且不易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间隔20min~30min后应进行二次复捣,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木工、钢筋工应配合测量工复测钢筋及模板尺寸,对因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的变形位移应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几何尺寸准确。

框架柱的浇筑:

在框架柱与底板相接处,支模前将底板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浆,并用水冲洗干净。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洒水湿润,铺一层50mm~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确保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护模板、支架、钢筋、预埋设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混凝土浇灌顺利进行。

2.3.9.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应认真处理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应用木抹子拍平搓毛,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纹,混凝土用棉毡覆盖养护。

2.3.9.3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见表2.3.9.3。

表2.3.9.3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坐标位置

20

钢尺检查

不同平面的标高

0,-2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钢尺检查

平面外形尺寸

+20

钢尺检查

预埋地脚螺栓

中心距

+2

钢尺检查

标高(顶部)

+10,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预埋地脚螺栓孔

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深度

+20,0

钢尺检查

孔垂直度

10

吊线、钢尺检查

平面水平度

每米

5

水平尺、塞尺检查

全长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垂直度

每米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

10

3质量管理

3.1质量管理组织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图3.1。

 

3.2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施工中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施工。

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做好预防为主;

2)所有进场的原材料,都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每批进场的钢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和复检。

复检合格后进行材料报验,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使用。

钢筋如有代用,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签发设计变更单后进行;

3)各工序做好“三检一评”工作,隐蔽工程必须经甲乙双方共检合格方可隐蔽;

4)做好测量工作,预埋地脚螺栓、标高、相对尺寸必须调整准确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混凝土;

5)混凝土搅拌站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计量搅拌,留置好试块并在28d内及时送检;

6)模板支设前内表面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木片、泥土等清理干净;

7)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做到内实外光,不漏振、欠振和过振。

混凝土浇筑完要及时做好养护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8)钢筋绑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直径、间距以及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9)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杜绝跑模现象的发生。

4.2安全管理重点

1)作业面材料、设备、施工机械布置,施工用电线路敷设等安全管理;

2)材料、设备、施工机械搬运过程的安全管理;

3)土方边坡支护和加固,防止边坡坍塌伤人;

4)钢筋加工安装、模板安装过程操作人员的防护,防止挤伤、砸伤;

5)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6)高处作业的防护,防止高处坠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