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398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docx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

葛泉矿基本概况

第一章概述

葛泉矿隶属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12月25日破土动工,1989年10月20日投产。

设计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38.4年。

1993年达产,1995年建成“双高”矿井,96年达到65.3万吨的产量。

随着生产状况改观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矿井产量自2001年趋于稳步增长,2006年产量达到75万吨。

葛泉矿现由葛泉井和东井两个矿井组成。

主要产品有焦煤、瘦煤、贫煤及洗精煤、洗混煤、块煤等,其焦煤低灰、低硫、发热量高。

2007年经通风和生产能力重新核定,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781号文件批复,重新核定总设计能力为125万吨,其中葛泉井为95万吨,东井为35万吨。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

葛泉井主供电源3911回路引自苏亭变电站35KV母联,备用电源引自西郝庄变电站35KV母联,经矿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后变为6KV,分别对全矿各处供电。

东井电源引自葛泉井35/6kV变电站,以两回6kV架空线路送至本工程工业广场地面6/0.4kV变电所,线路长约2.7km,一回运行、一回热备用。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为LGJ-240,240mm2,6kV系统设计选用KYGC-Z型手车开关柜15台,构成单母线分段系统。

6kV母线可以单母线分段运行,亦可以单母线运行。

井下高压采用6kV,采区低压采用1140V及660V,井底车场采用660V,照明及手持电钻采用127V,控制电压采用36V。

东井地面运输试采区产煤全部就地销售,运煤车辆由用户自备。

场外公路起点为孔赞公路北侧路面边缘,终点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及下组煤开采工业场地大门中心,全长360m。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葛泉井地理位置:

葛泉井位于沙河市下解村、曹章村、小油村、大油村一带,属大油村乡及葛泉乡管辖。

东距京广铁路褡裢站10km,北距邢台市约18km。

矿自用铁路与京广铁路相通,西侧紧临邢(台)都(党)公路,交通便利。

东井地理位置:

东井位于沙河市下解村附近,东距京广铁路褡裢站10km,北距邢台市约18km。

本矿井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通,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矿井下组煤试采区域位于西油村、大油村一带,为葛泉矿区东北部,距葛泉矿井约2.5km。

二、井田面积

葛泉井田井田走向长度6.1km,井田倾向长度1.7~3.5km,井田面积16.27km2。

东井试采区走向长约2200m,倾斜宽约1900m,面积约3.8km2,7#、9#煤地质储量2885.4万吨,工业储量1479.26万吨,可采储量为832.47万吨,其中7#煤129.37万吨,8+9#煤703.1万吨。

三、井田煤层地质情况

矿井沉积岩系地层可分为掩盖层和基岩两大部分,掩盖层为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厚度50.10~221.01m,主要由粘土砂,砾石等成份组成,其顶部和底部各有一砾石层,中部为粘土和中粗细砂互层,基岩部分为石碳二叠系近海型海陆交替相煤系地层。

井田共含煤16层。

煤层总厚16.8m。

其中:

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6层,总厚12.42m,自上而下分别为山西组2#煤,2下#煤及太原组的5#,7#,8#,9#煤层。

可采煤层分为上下两组:

2#,2下#,5#煤层为上组,7#,8#,9#煤层为下组。

下组煤因受大青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威胁尚不能进行开采。

目前矿井主要开采2#煤,2004年开始对5#煤进行开发。

井田为典型的热力变质地区,煤质品种齐全。

现将2#煤,2下#煤,5#煤煤层的煤质特征简述如下:

2#煤:

有无烟煤、贫煤、瘦煤及焦煤四种煤质牌号,属于中灰、特低硫、低磷煤。

2下#煤:

有无烟煤、贫煤、瘦煤及焦煤四种煤质牌号,属于中灰、特低硫、低磷煤。

5#煤:

有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及肥煤五个煤质条带,为低硫至中硫煤,无烟煤、贫煤属富灰、低磷煤,瘦煤、焦煤及肥煤属中灰、特低磷煤。

煤质特征见表1-3。

四、水文地质情况

矿井共有十个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顶砾含水层,第四系中部砂层含水层,第四系底砾含水层,石盒子组三段砂岩含水层,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和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野青灰岩含水层,伏青灰岩含水层,大青灰岩含水层,本溪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现将各含水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顶部砾石含水层

该水层岩性以肉红色、灰白色等石英岩砾石为主,少量为闪长岩、白灰岩石,充填不等粒砂,分布在河床和阶地之下,并在地平面中的沟谷两侧有零星出露,厚度0~30.40m,单位涌水量为3.92~48.8L/s·m,为富水性强的孔隙含水层。

2)第四系中部砂层含水层

该含水层由顶部紫红色冰积泥和中下部米黄色、桔红色中粗砂组成,厚10m,分布在南部丘陵顶及夷平面黄土之下,因层位较高,多在潜水位以下。

不含水。

中下部砂层以细中粗砂为主,有时含砾石,夹数层亚粘土和亚砂土,厚度0~131.2m,单位用涌水量0.0761L/s·m。

渗透系数0.23m/日,为富含水层。

3)第四系底部砾石含水层

砾石成分单一,为肉红色、紫红色石英砂岩,砾径10~1000mm不等。

厚15.10~146.82m。

单位涌水量0.013~0.0641L/s·m。

渗透系数0.075m/日,为弱富水层。

4)盒子组三段砂岩含水层

以灰白、浅灰色,局部绿灰色中粗砂岩为主,底部含砾,夹粉砂、砂岩,裂隙不发育并被钙质或泥质充填,本层分布不普遍,最大厚度139.2m,为一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5)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和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

石盒子组底部砂岩为浅灰色细中砂岩,含砾,裂隙不甚发育并被方解石充填。

山西组大煤顶板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常含铁质鲕状颗粒,裂隙不发育。

二层砂岩总厚5.58~39.39m,一般10~20m,本层未发现漏水现象,单位涌水量0.000383~0.065L/s·m。

渗透系数0.0043~0.017m/日。

属重碳酸水,为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6)野青灰岩含水层

灰色、浅灰色,局部含泥质呈褐色,裂隙被充填或半充填,呈蜂窝状溶孔,厚2.63~7.88m。

一般4~6m。

单位涌水量0.00368~0.0516L/s·m。

渗透系数0.00367~1.512m/日。

为富水性中等的溶洞裂隙含水层。

7)伏青灰岩含水层

灰色、灰褐色,质不纯,隐晶结构,厚1.14~2.85m,为富水性弱的溶洞裂隙含水层。

8)大青灰岩含水层

灰、浅灰色,隐晶结构,致密坚硬。

蜂窝溶孔和小溶洞发育,裂隙多被方解石充填。

厚2.25~9.63m,一般5m左右,单位涌水量为0.83L/s·m。

渗透系数3.086m/日,属碳酸钙钠水,为富水性中等的溶洞裂隙含水层。

9)本溪灰岩含水层

浅灰色灰岩,蜂窝状溶洞和裂隙发育,被泥质和钙质充填或半充填,厚2.66~11.72m,一般7m,单位涌水量0.0099L/s·m,渗透系数为0.319m/日,为强富水性溶洞裂隙含水层,主要受构造断裂带下伏的奥陶系灰岩补给。

10)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厚至巨厚层状质纯灰岩,为煤系地层的基底,与煤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岩溶裂隙和溶洞发育。

单位涌水量为1.122L/s·m。

渗透系数1.837m/日,属重碳酸钙镁水,为强富水性的裂隙溶洞含水层。

对开采下组煤影响极大。

五、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采掘条件

现采2#煤平均煤厚为3m,倾角5~52°,北翼较缓,南翼煤层倾角大。

2#煤距2下煤0~36.2m,平均16.84m,2下煤平均厚度为1.27m,局部可采;距5#煤30.9~99.3m,平均65m,5#煤平均厚度1.51m,为一局部可采煤层。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因素

葛泉矿井田褶皱与断层构造都十分发育。

褶皱构造格架为NE向的葛泉复向斜;断裂构造格架为NE向阶梯式不对称地堑。

总体而言,葛泉井田是被纵向正断层强烈切割的NE向复向斜构造。

地层走向以NE向为主,地层倾角在3°~50°范围内变化。

在一采区、四采区下解向斜两翼及葛泉向斜东南翼、南翼一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地层倾角较陡,一般在20°左右,最大可达50°。

其它地区一般为10°~25°。

井田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除F16外井田内断层均为正断层,断层走向大体有NE向、NW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四组其中NE向的F9、F5、F12、F6、F17-1、F304、F308等断层构成井田内断裂构造格局——阶梯式不对称地堑,其余走向的断层与NE向断层组呈网状交切。

井田由钻孔、井下工程、地震控制的大于20m的断层17条,小于20m的断层132条。

井田内发育有NE向、NW向两组褶皱,其中以NE向褶皱为主,NE向的下解向斜、曹章背斜及大油村向斜构成井田褶皱构造的主体葛泉复向斜。

NWW向的葛1向斜、葛71向斜及葛泉向斜分布于井田的北部及南部,与葛泉复向斜相互叠加构成葛泉井田的褶皱格局。

葛泉井田内岩溶陷落柱十分发育,由该矿井下工程揭露的陷落柱已达56个,地震发现的陷落柱7个,周边小煤矿揭露的陷落柱4个,已实际揭露的陷落柱均无水。

井田内发现的陷落柱,几乎全部分布于下解向斜内,其出现的随机性较强,但带状分布规律较明显。

其形态特征绝大多数为椭圆形,另外还有一些形态极不规则,如带状、梨形等。

在垂向上,推测为下大上小的圆柱状。

(2)煤层顶底板稳固性

各煤层顶底板较稳定,其顶底板岩性如下:

2#煤顶板大部分为粉砂岩,局部地区为中砂岩,底板全部为粉砂岩。

2下煤层大部分顶板为中粗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局部地方为中细砂岩。

5#煤层顶板为泥岩到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7#煤顶板为泥岩到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到细砂岩。

8#煤顶板全部为大青灰岩,底板为粉砂岩。

8#、9#煤合并处为大青灰岩顶板,其余地区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东井:

三维地震对勘探区内共解释断层15条,全部是正断层,陷落柱1个,地质异常区4个。

(3)通风方式

葛泉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总进风水平为-190水平,总回风水平为-180水平,矿井回采工作面采用全风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通风。

井下爆破材料库、充电硐室为独立通风。

矿井地面安装1K58IIN020型轴流式通风机,其中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目前通风机运转角度为27.5度,矿井为反转反风。

通风机工作风量为5453立方米每分钟,静压为1960Pa,速压为49Pa,全压为1911Pa,矿井通风等积孔为2.7平方米,实际测定矿井总进风量为4079立方米每分钟,矿井总回风量为4737立方米每分钟,矿井有效风量为4444立方米每分钟,有效风量率为94.37%。

主扇电机为JS147-4型,功率为380KW,电压为6KV,转速为1500r/min。

东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副井进风,主井回风,通风机通风方式为抽出式,矿井进风水平为-150水平大巷,总回风水平为-142水平大巷,矿井回采工作面采用全风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通风。

矿井地面BK54-18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其中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目前通风机运转角度36度。

通风机工作风量为3313立方米每分钟,实际风量为3015立方米每分钟,总回风量为3031立方米每分钟。

通风系统独立、完整、可靠,火药库和充电硐室为独立通风。

初期风量为35m3/s,后期风量为51m3/s。

六、开拓方式、开采方法

1、开拓方式

葛泉井该矿采用立井开拓,单一水平布置,上下山开采方式,水平标高-190m。

采区上下山布置在煤层中,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区段平巷采用沿空掘巷,留3~5m小煤柱。

东井采用一对立井单水平开拓。

生产水平标高为-150m,回风水平标高为-142m。

轨道、皮带石门为穿层岩巷,掘至9煤层后施工-150m西翼轨道大巷。

连接二、三采区轨道大巷沿9煤层布置,皮带大巷亦沿9煤层布置,标高为-142m。

轨道及皮带石门采用锚喷支护。

2、开采方法

葛泉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单一煤层一次采全高,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

采用炮掘或机掘,炮掘使用耙斗机、PJ—80型皮带、SGWB—420/22型刮板输送机运煤。

掘进机为EBZ—100悬臂式掘进机。

东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煤层开采时以长壁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为主,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

工作面回采方式为后退式。

综放工作面配备MXA-300/3.5双滚筒采煤机,SGZ-720/22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配备SSJ1000/2×110型可伸缩皮带输送机。

选用ZFS3000/19/28型放顶煤液压支架。

工作面上、下顺槽口采用ZT9100/1.7/3.5型端头支架。

七、安全基础数据

1、瓦斯涌出量

根据河北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冀煤安办(2007)5号《关于邢台矿业(集团)公司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该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77m3/min,相对涌出量为1.8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76m3/min,相对涌出量为1.84m3/t。

为低瓦斯矿井。

2、煤炭自燃发火倾向性

2007年5月31日经河北煤田地质研究所鉴定结论为:

2#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等级为二类,5#煤自然发火倾向性等级为二类,东井9#煤自然发火倾向性等级为二类。

3、煤尘爆炸指数

2007年5月31日经河北煤田地质研究所鉴定结论为:

2#煤有煤尘爆炸性,5#煤有煤尘爆炸性,东井9#煤有煤尘爆炸性。

八、煤类、煤质及用途

本井田为典型的热力变质地区,煤质品种齐全。

现将2#煤,2下#煤,5#煤煤层的煤质特征简述如下:

2#煤:

有无烟煤、贫煤、瘦煤及焦煤四种煤质牌号,属于中灰、特低硫、低磷煤。

2下#煤:

有无烟煤、贫煤、瘦煤及焦煤四种煤质牌号,属于中灰、特低硫、低磷煤。

5#煤:

有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及肥煤五个煤质条带,为低硫至中硫煤,无烟煤、贫煤属富灰、低磷煤,瘦煤、焦煤及肥煤属中灰、特低磷煤。

煤质特征见表1-3。

表1-3煤质特征一览表

煤层编号

2#

2下#

5#

备注

水份Mda%

2.14

1.38

1.28

灰份Ad%

12.58

15.89

11.28

挥发份Vdaf%

8.74

31.91

17.51

硫分Sta%

0.43

0.46

0.39

磷Pd%

<0.05

<0.05

<0.05

发热量mJ/kg

30.20

29

31.23

灰熔点ST

>1450

>1450

>1450

胶质层厚度Y(mm)

0

19.5

3

粘结指数G

0

93

0

煤种

无烟煤

焦煤

贫煤

东井井筒特征及施工方法:

项目名称

单位

主井

副井

井底车场水平标高

m

-150

-150

井筒全深

m

253

265.5

井筒净直径

m

4.5

5.0

井筒净断面

m

15.9

19.63

井筒装备

一对3.0t箕斗,金属梯子间、钢丝绳罐道

一对1吨矿车单层单车标准罐笼,玻璃钢梯子间,排水、供水压风管及电缆、钢丝绳罐道

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基本情况

葛泉井目前为KJ70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使用便携式瓦斯检测仪180台,光学瓦斯检定器100台,瓦斯传感器33个,一氧化碳传感器9个,温度传感器6个,风速传感器6个,风门开关传感器12个,风机开停28个。

按照《规程》规定检测系统已覆盖全井下,且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中心站24小时连续工作,并每日打印监测报表。

建立了19个瓦斯监测分站,严格设定探头的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断电范围;局部风机均安装并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以及风机自动导向设施;在南翼重点瓦斯区域使用了瓦斯智能排放装置。

东井目前为KJ6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照《规程》规定检测系统已覆盖全井下,且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中心站24小时连续工作,并每日打印监测报表。

建立了5个瓦斯监测分站,严格设定探头的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断电范围;局部风机均安装并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以及风机自动导向设施。

东井井属低瓦斯矿井,通过葛泉煤矿新井与葛泉煤矿之间架设的一条24芯单模光纤电缆(线路长度2.7km)接入葛泉煤矿原有生产安全监控系统。

新井仅设井下分站和各类传感器。

由于葛泉煤矿现装有一套KJ92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根据甲方的意见,为管理方便和备品备件的统一,新井仍采用与KJ4系统配套的井下分站。

十、瓦斯治理情况

完善瓦斯异常区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严禁不合理通风。

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公司科字[2003]66号文规定安设瓦斯自动监测报警断电装置。

加强通风管理,保证风量不低于规定要求,防止瓦斯积聚。

对南、北两翼掘进时遇到煤线或接近地质破碎带,特别是南翼新区掘进瓦斯异常区实行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揭露新煤层要严格执行“先探后掘”,预防突发性瓦斯事故。

加强瓦斯排放管理,对于临时停工停风的巷道,或其它盲巷地区的瓦斯排放,要严格按三级排放制度执行。

加强对小煤窑采空区监督管理,及时封闭与我矿贯通的采空区。

加强井田边界掘进时对小煤窑巷道的探查,预防贯通小煤窑采空区涌出瓦斯造成事故。

十一、矿井火灾治理情况

针对东井9#煤二类自燃发火煤层在开采期间存在自燃隐患,严格执行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设计及措施,安装了束管监测系统,做好上隅角放顶、风障吊挂、工作面注浆、注水等工作,并积极与中国矿大合作,开展9#煤自燃发火课题研究,确定“三带”分布情况,为防灭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而,有效确保了安全生产。

内因火灾的预防

巷道布置合理,设计中要预留防火煤柱和防火密闭位置。

回采过程中,必须保证采空区和停采线区域冒落或充填严实,回采结束后,在30天内完成密闭。

通风区每周每周至少测定一次采空区内外的空气成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生产部和矿领导。

实行分区通风,杜绝二次及以上串联通风,减少一次串联通风。

外因火灾的预防

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采用防爆或安全火花型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性能完好,电缆敷设符合要求,过流、接地、检漏装置等保护系统要安装齐全并确保性能可靠。

井下放炮时,要使用矿用安全炸药和电雷管,按放炮操作规程规定进行装药,连线、放炮。

履行井下电气焊的审批手续,施焊措施对防火工作有详细规定并严格执行。

机电峒室及两端20米范围内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消防器材齐全。

移变、泵站、配电点按峒室管理,配齐消防器材。

井上下设立消防材料库,各种消防材料数量按金牛能源安字[2004]187号《加强防止矿井外引火灾的若干管理规定》中规定配备。

十二、矿井水害治理情况

东井井下正常涌水量为200m3/h,最大涌水量为600m3/h。

东井奥灰水正常涌水量550m3/h,最大涌水量1000m3/h,井下设置MD280-43×7型水泵7台,ф377×9排水管路二趟。

水仓按8小时正常涌水量设置,容量达到4400m3。

针对东井受本溪水和奥灰水的威胁,严格落实防治水措施,安排专人巡视,地测部做好超前物探和检测监控工作,钻机队严格按设计做好超前钻探及底板注浆加固工作,加强钻探现场管理,施工单位严格按超前探测允许距离掘进。

生产地区进行三维地震综合勘探工作,并对震出的大中型断层及陷落柱采取:

地面采用瞬变电磁进行导含水性探测,除沿空掘巷外,对所有的掘进、开拓工程均采用电法进行超前探测。

对井上下探测出的异常区进行钻探,查明其导含水性。

对圈出的工作面进行坑透,对坑透出的异常区进行钻探,查明异常区的性质及导含水性。

做好对我矿有影响的小煤窑调查工作,定期收集对我矿有影响小煤窑的突(出)水、积水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

东井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1

设计生产能力

万t/a

30

2

设计工作制度:

年工作天数/日工作班数

d/班

300/3

3

储量

(1)地质储量

万t

2885.4

(2)设计利用工业储量

万t

1479.26

(3)可采储量

万t

832.47

4

服务年限

a

18.49

5

煤层情况

(1)可采煤层数

2

(2)可采煤层总厚度

m

(3)煤层倾角

8-15°

6

井田范围

走向长度

m

约2200

倾斜宽度

m

约1900

井田面积

m2

3.8km2

7

开拓方式

一对立井

8

水平数及标高(个/m)1/150

采区个数

1

综采工作面(个数/总长度)

个/m

1/75

9

达到设计产量时井巷工程量

m

4925.5

10

大巷运输方式及设备

Q=250t/h胶带输送机

11

提升方式与设备

箕斗提升方式与设备

3t单绳箕斗

2JK—3/30A绞车

罐笼提升方式与设备

1t单层单车罐笼

2JK—3/30A绞车

12

通风方式与设备

中央并列式

BK-6-No18轴流风机

13

排水方式与设备

一级排水

MD280—43×7水泵

14

供电

年耗电量

kWh

12517800

吨煤耗电量

kWh/t

42

15

建筑面积

工业建构筑物总面积/体积

m2/m3

4384.9/40531.7

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

m2

1705

16

总占地面积

ha

2.8656

17

建井工期

18.8

18

移交生产到达产时间

移交投产即达到

19

职工在籍总人数

299

20

全员效率

t/工

4.5

21

估算总投资

万元

11565

22

吨煤投资

元/t

385.49

23

流动资金

万元

96.9

24

投资回收期

10.38

2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03

26

投资利润率

%

12.04

27

达到设计产量时原煤生产成本。

元/t

91.4

28

产品售价(综合价)

元/t

160.00

十三、“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现场管理

以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为基础,落实现场安全管理为重点,强调“三力”,夯实“三基”,有效确保安全和生产任务的双丰收。

(一)、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紧紧抓住安全质量标准化这条主线,在全矿范围内大力开展分专业、分项目的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活动。

重点对各头面的文明生产、巷道内在施工质量、辖区内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一通三防”管理、按章操作等方面进行检查。

跟班人员和班组长注重在现场细节和基础上下功夫,排查问题堵漏洞。

充分发挥现场安检员的监督检查作用,加强日常动态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逐渐形成了由班组长和验收员、安检员及各级安全质量小分队层层把关的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定期对全矿各头面进行验收(上尺、上线),并由安、技、调和定额检查人员现场打分、定级、签字。

要求各单位积极做好规程、措施的上传下达工作,规范全员作业程序,提高内在施工质量。

周三矿组织安全大检查活动,并在周四安全办公会上将问题进行通报,对限期内未能解决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和罚款处理,使各类隐患得到了及时整改。

(二)、努力争创精品工程,以点带面,稳步发展

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推进,整体达标”的原则,在质量标准化基础上严格标准、动态检查、综合考核、认真评比、抓典型、高标准、严要求。

对精品工程头面,要求安检员在细节和基础上下功夫,重点抓现场管理,排查问题堵漏洞,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服务于区队的角度出发出主意、想办法,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抓好技术创新工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矿不断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完善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