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16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docx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

组长:

总工程师

副组长:

地测副总工程师

成员:

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

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

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

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

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

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

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

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巷道施工完毕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对接收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离层仪牌板内容及时更新,继续做好离层仪监测与分析工作,每旬观测1次。

7、顶板离层观测频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指定人员)负责观测并记录。

正常条件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安装后,前10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旬观测1次;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出口50m内每天观测1次,50m之外每旬1次;其他巷道每旬观测一次;

8、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实行现场记录牌、记录本、记录台帐三对照制度。

巷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或指定单位)技术负责人对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数据)要定期分析.如顶板离层仪安装后10天内顶板下沉量≥50mm、下沉速度≥50mm/d或安装后50天内顶板下沉量≥100mm、下沉速度≥2mm/d时,必须及时向矿井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汇报,加强观测,随时分析,及时采取加强巷道支护措施,补打锚杆、锚索或加密、加长锚索等措施。

9、掘进巷道所有采用的顶板离层仪,从巷道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实行全过程观测和维护。

第四条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观测(架棚、锚喷巷道)

1、测站布置:

⑴掘进巷道开口5m范围内设置第一个,以后架棚巷道每50m、锚喷巷道每10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工作面上下顺槽距切眼50m以内每25m一个观测站、50m以外每50m一个测站(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随工作面推采,及时增设巷道变形量观测站;工作面巷道因扩修观测站被破坏,扩修后应及时在原巷道观测站位置重新布站观测;⑵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布站时首先确定4点,顶底板和两帮各一个(不允许设在支护棚子上),两帮测点连线与顶板测点垂线相交且与巷道掘进方向垂直。

测点位置确定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木楔长度:

煤层中不小于500mm,岩层中不小于200mm),挂牌管理;⑶两帮的测点距底板1.5m,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它设施妨碍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

2、观测方法:

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钢卷尺或其它测量工具量测。

观测时,先自顶板挂垂球至底板(或设定位置),然后量取顶底板距离及两帮移近量,填写记录,并建立台帐,并记录巷道变形特征。

3、掘进巷道变形观测站安装后前10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旬观测1次;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50m内每天观测1次,50m之外每旬观测1次。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矿井技术部门,对收集的监测矿压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矿井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并在观测记录注明。

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技术负责人立即对接收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观测管理工作。

第五条综采(悬移支架)工作面矿压观测

综采(悬移支架)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内容:

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煤壁片帮、冒顶情况,两巷顶板下沉量、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分析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应力分布、两巷超前顶板活动规律等。

1、综采(悬移支架)工作面矿压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综采工作面支架最多每隔10架(初次来压前每隔5架)安装一组压力表、端头支架单独安装一组压力表,分别观测支架前、后立柱的压力(初撑力和工作阻力);

⑵观测:

支架初撑力(移架后观测)、工作面高度,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前观测)、工作面高度,采空区顶板冒落状况及支架安全阀开启率,并做好记录,按循环及时填入统计表中。

采煤班不是正规循环时,各班均以移架为准,哪个班移架哪个班记录支架工作阻力和支架初撑力;

⑶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正常回采期间,每班要对前后立柱至少观测3次,移架前、移架后各观测一次,根据循环安排在每循环中间观测一次。

当两次观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较大时,必须增加观测频次,随时掌握支架压力变化,同时向矿井有关部门汇报。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调整红色指针,与黑色指针保持一致;

⑷综采队应对矿压观测建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至少每旬对工作面支架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掌握工作面支架压力变化规律,对特殊地点(如构造带、老顶垮落前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当两次观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较大时必须增加观测频次,并及时向矿井矿压领导小组汇报,随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

2、综采工作面两巷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工作面两巷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配备专用测压表,保证上下超前单体柱柱压符合规定,综采队在地面建立观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

⑵观测站沿用巷道掘进期间的,在采煤工作面试生产前,生产技术科对原施工单位的巷道矿压监测资料审核后,移交综采队;

⑶综采队应每旬对巷道内的巷道移近变形测站观测1次、对超前支柱每班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整理数据,分析顶板压力情况,随时掌握超前支护情况,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⑷回采工作面两巷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使用、观测、记录及分析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参照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相关规定;

⑸综采队技术负责人每天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观测管理小组,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针对性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第六条矿压观测数据采集要求:

⑴矿压观测数据采集由区队技术员、班组验收员负责;⑵区队技术负责人和生产技术科主管矿压观测技术员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上报和存档;⑶矿压观测数据必须及时、真实,严禁做假,发现做假现象,严肃追究矿井和有关人员责任;⑷观测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损坏必须及时维护或更换,确保观测数据准确有效。

第七条矿生产技术科每月对采掘区队观测收集到的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编制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内容:

1、采煤工作面

⑴工作面基本情况:

工作面特征、支护设备、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本月推进距离等;

⑵工作面支架压力观测情况,按侧线分析一个月的变化情况,绘出变化曲线图;

⑶工作面顶板破碎、冒落观测统计情况,工作面煤壁片帮、遇构造统计情况;

⑷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包括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

⑸顺槽巷道变形、位移、顶板下沉观测情况与超前顶板压力活动规律等;

⑹支架状况观测:

包括阀组、立柱漏液更换情况、支架安全阀开启压力以及顶板来压对支架的影响造成支架变形、损坏等;

⑺观测仪器仪表使用、维护及观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掘进工作面

⑴巷道基本情况,包括:

巷道设计长度、用途、断面大小、支护方式、规格、围岩性质等;

⑵工作面顶板破碎、冒落和遇构造观测统计情况;

⑶测点巷道顶板压力、离层变形量、围岩变形量观测情况;

⑷测点巷道顶板压力、离层变形量、围岩变形位移量变化曲线图;

⑸观测仪器仪表使用、维护、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等。

第八条巷道顶板离层仪、巷道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及采煤工作面压力表的测点布置、安装和使用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九条每个采掘工作面结束一个月内矿井生产技术科要编制出矿压观测工作总结;

第十条罚则

1、各采掘区队必须按规定开展矿压观测工作。

对不能正常开展矿压观测的区队,在采掘专业质量标准化考核扣1-2分,在系统“双基”考核时扣0.5-1分。

2、矿压观测工作观测分析不到位,造成采掘工作面顶板或其他事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在采掘专业质量标准化考核扣1-2分,在系统“双基”考核时扣0.5-1分。

3、其他不按本规定执行,视情节轻重在系统“双基”考核时扣0.5-1分。

第十一条本规定解释权归禹州有限公司,自发布之日实施。

附表:

1、综采工作面支架矿压观测记录

2、采煤工作面巷道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

3、采煤工作面巷道断面收缩观测记录

4、掘进巷道离层仪观测记录

5、掘进巷道收缩观测记录

附表1:

矿综采工作面支架矿压观测记录

年月日班:

上巷通尺m下巷通尺m当班推进:

m煤厚:

m观测人:

测点

初撑力(MPa)

工作阻力(MPa)

距上次来压距离(m)

是否来压

煤壁片帮、冒顶情况

采空区顶板冒落情况

回风流瓦斯浓度(%)

备注

前立柱

后立柱

前立柱

后立柱

黑针

红针

黑针

红针

黑针

红针

黑针

红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附表2:

采煤工作面巷道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

矿井名称:

巷道名称:

#观测站

观测时间

采面推进距离(m)

观测站距采面煤壁距离(m)

深基点读数(mm)

浅基点读数(mm)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附表3:

采煤工作面巷道断面变形量观测记录

矿井名称:

巷道名称:

#观测站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观测站距采面煤壁距离(m)

顶底板距离(mm)

两帮距离(mm)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附表4:

掘进巷道离层仪观测记录

矿井名称:

巷道名称:

#观测站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掘进距离(m)

观测站距迎头距离

(m)

深基点读数

(mm)

浅基点读数

(mm)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附表5:

掘进巷道断面变形量观测记录

矿井名称:

巷道名称:

#观测站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掘进距离(m)

观测站距工作面迎头距离(m)

顶底板距离(mm)

两帮距离(mm)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年月日点

 

 

 

 

 

主办:

生产技术科

综合办公室2018年1月18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