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126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年级.docx

惠州市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高一年级

惠州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2019.07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的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

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

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

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B.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全社会的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全社会的人”错,文本中说的是“大部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生存。

B.《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并非指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C.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

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

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

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

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

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他生物残骸等自然物质,微塑料的性质稳定,但是,微塑料也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因为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分类、利用等。

此外,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广工作也会困难重重。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我们从上到下都应该行动起来。

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己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

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贻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

微塑料对人的危害要考虑剂量。

东海每立方米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4.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6分)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第一种:

海鸟胃中的微塑料使其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

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

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每答对一种得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赌水

顾文显

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后,团长只带着30多人冲出重围,一路狂奔甩脱了日本兵的追击,30多人几乎瘫倒在一座小山脚下,30多张嘴裂出了无数道血口子,大家已几昼夜滴水未进,现在咳嗽一声都能打出火花!

警卫员爬到旁边拐弯处,喊不出话来,他只能举起手臂示意。

团长把残部带过去,发现山脚的乱草里隐藏着一个两只脚大小的窟窿,窟窿里静静地卧着一泓清水……30多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有水,就有了命,否则,他们就算是逃出了敌人的包围,也得活活渴死!

可大家把目光投向团长时,团长却一摆手,说:

“慢。

”团长皱起眉头,端详这个小泉眼一阵:

怪怪的,四周没发现野兽踩踏的爪印,哪怕有溅在边上的水滴也好,至少说明有动物饮用过它了,然而,没有。

小泉眼静得跟死人一样,满满的,一滴也没有外溢……不久前,曾经发生过一支小部队误饮毒泉全体死亡的事件,全军上下都通报过的。

假如这次一下子误饮中了毒,这些从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勇士们,就得软绵绵地倒下!

空气仿佛要凝固了,冒烟的嗓子被泉水引诱着,好多人心里说,喝它一阵,就是毒死,也比渴死强。

团长凝望着远方,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

也就是说,舍了这眼小泉,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找到水源的,成败在此一赌,得有人先尝这水!

团长吩咐几个强壮些的战士到附近看看,哪怕是抓到一只小蜥蜴,让它来试水。

然而,大家失望了。

团长用眼神命令大家别动,他走到小窟窿边蹲了下去。

“团长!

”几个沙哑的声音止住了团长的行动,谁都有义务先闯这道水关,只有团长不可以,他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是部队的灵魂。

几名精壮的警卫冲了上来,要求尝这水,保护首长是他们的义务。

团长摇摇头,他还在沉思,在这一泓摸不透底细的泉水面前,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有些优柔寡断了。

突然,那个受伤的号兵挣扎着站了起来:

“团长,让我来试试。

”团长一下子呆住了。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号兵的身上,他年龄最小,又是那么痩,抵抗力最弱了,何况还受了伤,轮也轮不到他身上。

刚才突围出来时,团长竟然还背着他跑了很长一段路,怎么可能让他先尝这水呢!

然而,团长盯着号兵的脸凝视了好久,才郑重地说:

“谢谢你,如果发生意外,我会告诉你娘,你表现得很勇敢。

”团长认识小号兵的娘?

众人都很疑惑。

号兵神色庄重地蹲下,双手捧起一捧水,像捧起这支部队生的希望,他运足气,咕咚咚,连喝了三大捧。

战士们听见,团长捏着皮带的手指关节嘎嘎地响,团长的眼睛盯着西方的一抹晚霞出神。

号兵抹了抹嘴报告说:

“报告团长,水很甜,肚子没疼,就是有点儿咕噜。

”团长又盯了号兵片刻,突然笑了:

“小家伙,你肚子里没食,它不咕噜才怪呢!

同志们,可以喝水了,小心点儿,别弄脏了它。

”团长拍拍号兵的头:

“你很勇敢呀!

”“爹……”号兵刚发出一个字,却被团长严厉的目光给噎了回去。

这支队伍借着月光,喝足了小泉眼的水,肚子里填饱了草根,他们在团长的率领下,雄赳赳地上路了。

没有人议论号兵是团长儿子的事,但是,每个人身上都鼓足了劲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团长只带着30多人突出重围,战士们几昼夜滴水未进,突出了战斗的惨烈和日寇的凶残,交代了小说的背景,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团长认识号兵的娘,号兵喝水时团长紧张的动作和神态,小说中的这几处暗示,与结尾处号兵喊团长“爹”的情节相照应,构思巧妙。

*C.“现在咳嗽一声都能打出火花”、“冒烟的嗓子被泉水引诱着”这两句话平实质朴,表现了作者对语言的雕琢,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

D.团长和战士们在“赌水”的过程中争先恐后,不计个人生死,这不仅体现了浓浓的战友情,也揭示了这支队伍能死里逃生的原因。

【“平实质朴”有误,作品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士们焦渴的程度。

8.团长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①勇敢坚强。

从“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后,团长只带着30多人冲出重围,一路狂奔甩脱了日本兵的追击”可看出来。

②细心谨慎。

发现泉水后,团长摆手制止战士们喝水,并仔细观察小泉眼四周没发现野兽踩踏的爪印,他担心是毒泉。

“团长用眼神命令大家别动,他走到小窟窿边蹲了下去。

”战士发现水源后,团长不急于让战士们饮水,而是想办法试水。

这几个细节都可以看出团在做事细心谨慎。

③舍己为人,公而忘私。

“抢先试水,不忍心让别的战士试水,却允许自己的儿子试水。

”宁可牺牲自己,牺牲最亲近的人,可以看出他的公而忘私。

④严厉慈爱。

团长又盯了号兵片刻,突然笑了:

‘小家伙,你肚子里没食,它不咕噜才怪呢!

同志们,可以喝水了,小心点儿,别弄脏了它。

’团长拍拍号兵的头:

‘你很勇敢呀!

‘爹……’号兵刚发出一个字,却被团长严厉的目光给噎了回去。

”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关爱和严厉。

(概括1分,分析1分,每个点2分,答对3个点6分。

每个点的分析点到即止,不必全面罗列以上所举事例)】

9.小说以“每个人身上都鼓足了劲儿……”结尾,是哪些原因让每个人鼓足了劲儿,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身体方面原因:

战士们喝足了水,吃饱了草根,因此有了劲。

队伍本身高涨的士气:

这个队伍每个人为了队伍,都甘愿牺牲自己,永不退缩。

受团长父子的感动:

大家心里明白团长率先垂范,其子奋不顾身,因而受感动化作必胜的信念,增添了斗志。

团结的力量:

队伍在团长的带领下,团结一致面对困难。

(每答对1点得2分,最高6分。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除恩县知县。

征授南京御史。

负气敢言。

尝疏陈时政,谓: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治道日乖,天变人怨,究且瓦解土崩。

”帝不省。

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署诸道印,事皆办治。

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连遭内外艰。

服阕,起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

廷议当褫官,其党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

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

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

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槃、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

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起官,中书张光房等五人以持议不合时贵,摈不与科道选,居相并抗章论列。

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

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参考译文】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授予恩县知县的官职。

又被征召授任南京御史。

他凭借意气,敢于发表言论。

曾经上疏发表对时政的看法,说:

“当今朝廷,在内从宰相开始,外地到郡守县令,没有一个人能尽心职守。

政事日渐废弃,治国措施日渐偏离正道,天怒人怨,终将土崩瓦解。

”皇帝没有理睬。

诚意伯刘世延多次犯重罪,被贬为平民,监禁于原籍。

他不奉诏,长期待在南京,更加无法无天,妄自谈论星相变化,将率兵到京城。

孙居相上疏揭发他的罪行,同时上报了南京功勋子弟们暴虐蛮横的情况。

税使杨荣在云南激起民众叛乱,守太和山的宦官黄勋唆使道士殴打辱骂知府,孙居相都极力揭发他们的罪过。

当时,中央和地方官职多空缺,孙居相一人身兼七职,代理掌管各道的印信,事事都办好。

大学士沈一贯多次被人议论,孙居相极力揭发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行,沈一贯才去职,孙居相也被夺去了一年的俸禄。

他接连碰上父母亲去世。

守丧完毕后,再次被起用,外放担任漕运官,回京后揭发汤宾尹、韩敬在科场考试作弊的事情。

朝廷当场判定应当剥夺他们二人的官职,但是他们的同党多方营救,圣旨最后下令交给法律部门重新审讯。

孙居相又揭发韩敬收受贿赂的事,韩敬于是不再起用。

孙居相两次上疏弹劾尚书赵焕,赵焕引咎退职。

等到郑继之代替赵焕担任尚书,他又因为个人意志放宋槃、潘之祥到外地做官,孙居相据法力争。

吏部侍郎方从哲是由宫内直接传旨起用任官,中书张光房等五人因为所持意见与当时权贵不合,被排斥不能参与科道选拔,孙居相一并向皇帝上奏评论这件事情。

当时,朋党的气候已经形成,不正派的谏官大都依附吏部,以驱除异己,气势特别嚣张。

孙居相挺身而出与他们对抗,一点儿也不气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B.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C.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D.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议论朝政的呈文。

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B.内外艰,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

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

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漕运,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唐宋以来,国家设有专门的官员掌理。

D.法司,古代掌理司法刑狱的官署,“法”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居相敢作敢为,疏陈时政,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担任南京御史时,曾上书皇帝陈述时政,认为现在政事日益荒废,治国道理日益背离,国家终将土崩瓦解。

B.孙居相嫉恶如仇。

他揭发了在云南激起民众叛乱的税使杨荣、唆使道士殴打侮辱知府的宦官黄勋。

*C.孙居相奉公守法,心怀社稷苍生。

接连遭受父母去世,服丧期未满,就主动巡视漕运。

D.孙居相不惧权势,揭发汤宾尹、韩敬的科场考试作弊,韩敬收受贿赂案等。

【“服丧期未满,就主动巡视漕运”理解错误。

服阕,指的是守丧期满除服。

阕,终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署诸道印,事皆办治。

(2)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

(1)当时,中央和地方官职多空缺,孙居相一人身兼任七职,代理掌管各道的印信,事事都办好。

采分点:

“中外”(“中央和地方”“朝廷和地方”),“兼摄七差”(兼任七个官职),“署”(代理),“办治”(指事情办成),各1分。

句意通顺1分。

共5分)

(2)当时,朋党势力强大,不正派的谏官大都依附吏部,来驱除异己力量,气势非常嚣张。

采分点:

“言路不肖者”(不正派的谏官),“率”(大都,大多),“附”(依附),“势张甚”(势力非常嚣张),各1分。

句意通顺1分。

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李白《越女词(其三)》,完成14~15题。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14.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析。

(6分)

【采莲女的特点:

①勤劳。

采莲归来,自己挥棹驾驭小船,自如熟练。

②机灵。

见到陌生人,掉头回避避免尴尬,能感觉到客没走而迟迟不露头。

③美丽可爱。

挥棹、唱歌、再入荷花丛中,清新可爱,有劳动之美、环境衬托下的容貌之美。

④纯朴羞涩。

羞涩不见陌生人,宁可回避、久久不出来,也不跟陌生人碰面。

(每点2分,其中点明特点1分,分析1分。

最多得6分。

)】

15.“佯羞”的意思是“假装害羞”呢,还是“因害羞而假装采莲”或别的意思?

试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示例:

是因害羞而假装采莲的意思。

①采莲女回避陌生人,却若无其事地挥棹、唱歌、重入荷花深处,都是掩饰害羞,而不是故作忸怩。

②采莲女“笑入荷花去”久久未出,作者(或“客”)主观猜想其“(假装)采莲,实属害羞”,自然、合理、有趣,与诗作整体意味更和谐协调。

(理由每点2分,共4分。

明确判断为“假装害羞”,或明确判断为某种与“佯羞”字面相关的其他意思,亦可;理由分点给分,不是光凭序号,而应依据内容。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3)李煜的《虞美人》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该句子含蓄表达了李煜对人生的绝望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无常之意。

(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正确填写每道横线1分。

错漏1处横线即不给分。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___组织龙舟竞赛,惠州市也会举办龙舟邀请赛。

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

一声锣响,早已___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

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___,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迫在眉睫拍手称快

*B.因地制宜迫不及待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