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7750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docx

四川遂宁市二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四川遂宁市二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贫困县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和乙村的高速公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为

A.①B.②C.③D.④

2.之所以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为

A.减缓道路坡度B.提升行车速度C.联系更多村落D.开发煤矿资源

【答案】1.C2.B

【分析】

该题考查交通线路选线原则,方案选择的主要原因。

【1题详解】

高速公路以直达交通为主,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干到乙村的高速公路,应以直达为主,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③,C对。

其它方案都绕远,A、B、D错。

【2题详解】

高速公路的车速快,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是提升行车速度,B对。

减缓道路坡度、联系更多村落、开发煤矿资源不是主要目的,A、C、D错。

【点睛】了解山区修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高速公路以直达运输为主,尽量少走弯路。

根据图示等高线特点,判断合适的选线方案。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力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

4.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

【答案】3.B4.A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棚内的水汽蒸发,遇到冷的玻璃顶凝结,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

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B对。

【4题详解】

凝结量的大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

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气凝结越多,故答案选A。

下图为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巴扎半岛(西临太平洋)沙漠上的河流。

图中河流在白色的地表上流淌,逐渐在沙漠中干涸,画出树一般的形状,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

5.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西北向东南B.由东南向西北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

6.该河流逐渐在沙漠中干涸,说明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特点是()

A.水汽来自海洋,多雾B.循环周期短,循环量小

C.降水稀少,多暴雨D.蒸发旺盛,下渗量大

【答案】5.A6.D

【分析】

该题借墨西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考察河流特征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流在沙漠中画出树枝状,树干即河流的干流,河流的流向就是由支流、树梢流向树根。

根据图示可知,河流干流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流,此即河流的流向。

故正确答案为A。

【6题详解】

沙漠河流的水汽可能来自海洋,但不一定多雾,且不能从题干中反应出来,A错;水循环越不活跃,水体更新周期越长,循环量越小,而不是循环周期短,循环量小,B错;沙漠地带难以形成水汽含量大的暴雨,C错;该河流流经沙漠,由于蒸发旺盛,且沙漠空隙大,下渗量大从而导致河流干涸,D对。

故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

一般指河水的动态特征,包括:

水位、汛期(流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流量与速度、含沙量、结冰期。

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径流。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

完成下列各题。

7.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

C.动力下沉辅散D.热力下沉辐散

8.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7.B8.D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

8题详解】

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

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

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

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

故选D。

荒野求生探险者对海地岛从①地到②地沿途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发现,①地到②地自然景观变化很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据材料推测①地

A.河流水量丰富B.常年干燥少雨C.常年吹西南风D.河流结冰期短

10.①地

A.荒漠广布,植被稀疏B.森林广布,高大茂密

C.草原广布,草类茂盛D.沙丘累累,植被罕有

11.探险者发现②地景观类似荒漠,其原因是

A.处于山地背风坡B.土地盐碱化严重

C.终年受高气压控制D.地表普遍石漠化

【答案】9.A10.B11.A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9题详解】

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①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A正确,B、C错误。

该岛纬度较低,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

【10题详解】

①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故森林广布,高大茂密,B正确。

11题详解】

②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类似荒漠景观,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D.夏季,N地风速变小

13.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答案】12.A13.C

【12题详解】

冬季陆地冷得快形成高气压,左图为冬季,隆起前M在高压中心东北侧吹西南风,隆起之后M地在高压中心东南侧吹西北风,A正确;冬季N地隆起前比隆起后等压线更密集,风力变小,B错;夏季陆地受热快形成低气压,右图为夏季图,在高原隆起前,由等压线图可知风向为西南风,隆起之后,M为东北风,C错;夏季,N地隆起前比隆起后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D错。

选A正确。

【13题详解】

季风气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海陆差异的影响,加强冬、夏季风影响,A错;全球气候变暖是温室气候过多造成的,与青藏高原隆起无关,B错;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因青藏高原的隆起,抬升暖湿气流,加剧了地形雨的影响,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但高原海拔高阻挡了其向北前进,使其影响范围在青藏高原南部,C正确;板块运动促使青藏高原隆起,但青藏高原隆起不是板块运动的原因,D错。

选C正确。

【点睛】青藏高原处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过渡区,青藏高原3000m的海拔高度对气流产生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尤其对中国产生影响。

1、加强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

2、造成西北干旱,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季风,加强高原季风环流;

4、造成我国东部易出现梅雨季节。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

A.北半球准静止锋B.南半球冷锋C.南半球暖锋D.北半球冷锋

15.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D.东风狂吹,雪花漫舞

16.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洋流、纬度B.地形、太阳辐射C.纬度、大气环流D.洋流、地形

【答案】14.B15.A16.C

【14题详解】

图中实线是等压线,虚线是等温线。

等温线数值向南减小,甲地所处半球是南半球,A、D错。

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根据风向判断,图示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甲地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B对,C错。

【15题详解】

冷锋降水在锋后,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将有冷锋过境天气,气压升高,气温降低,A对,B错。

阴雨连绵是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C错。

冷锋过境,不一定是雪花漫舞,图示锋面过境时,应是偏西风,D错。

【16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分布符合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

等温线形态受锋面气旋活动影响,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C对。

图中信息不能体现洋流、地形差异的影响,A、B、D错。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

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哪个季节“沙嘴”面积增加得最快()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8.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B.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D.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19.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错误的是()

A.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B.湾内淤泥深厚,不利于行进

C.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D.湾内地形起伏大,地势险要

【答案】17.B18.D19.D

【分析】

本题组考查流水作用与地貌。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沙嘴的形成与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海流搬运、锡瓦什湾海底地平水浅、海流所携带的泥沙容易沉积等有关,冬季风力强劲,泥沙被搬运到沙嘴以外区域,夏季因风力弱、海流趋缓,泥沙沉积较多,“沙嘴”面积增加快,据此选B。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

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选D。

【19题详解】

锡瓦什湾成为“天险”,说明该海湾由许多不利于苏联红军涉水的因素。

由材料可知,湾内淤泥黏重深厚,不利步兵行进;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水位浅,不利运兵船通行;气味腐臭,不利于人员长时间逗留。

海湾内地形平坦,据此选A。

【点睛】第

(1)题,“沙嘴”是由泥沙淤积形成,主要从泥沙来源、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速变慢)三个角度分析,注意流速越慢时沉积越多。

(2)题,“臭”的原因主要和淤泥、微生物有关。

夏季“尤”,即味更浓,原因和水少、风弱,自净能力弱有关。

第(3)题,“天险”也就是通过较难,联系材料所给时间及图像信息,主要从水面宽、水温低、淤泥多、水浅(不利于船只通行)、水“臭”等角度分析。

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

21.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A.水库拦截B.气候干旱C.地势平坦D.下渗严重

22.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量需求B.水能蕴藏C.航运需求D.筑坝技术

【答案】20.D21.C22.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补给及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附近,冬季受西风影响,产生部分降水,部分为季节性积雪,等到春天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底河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D。

【21题详解】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错。

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量小的原因,与泥沙携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C。

【22题详解】

巴格达附近水库密集主要是沿岸地区城市及人口分布密集,需水量大,A对。

水能资源一般蕴藏在中游落差大的河段,巴格达位于下游地区,落差较小,B错。

修建大量水库不利于航运,C错。

筑坝技术不会影响水库密度,D错。

故选A。

【点睛】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

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

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

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C.南极地区D.温带大陆内部

24.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25.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答案】23.B24.C25.D

【23题详解】

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温度、气流、水域面积等,温度越高、气流流速越快,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虽然高温,但是降水多,阴雨天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蒸发;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故B项正确。

【24题详解】

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多,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水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使蒸发量下降,故C项正确。

【25题详解】

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变的缓慢,空气水汽含量减少,农作物收获期延迟,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项正确。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

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牛背雨”。

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

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26.“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A.午夜到日出B.日出到正午C.午后到傍晚D.日落到午夜

27.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B.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

C.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D.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

【答案】26.C27.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26题详解】

“牛背雨”是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

一天中正午过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故午后到傍晚“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

故选C。

【27题详解】

城市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对流运动强烈,小气旋更容易生成“牛背雨”。

反气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减少。

故选A。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近年来水位有所上升。

经研究发现,该湖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1000-2000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8.1400-1500年青海湖盐度变化及主要影响是

A.升高湖面冰期延长B.降低易于湖面结冰

C.升高裸鲤数量减少D.降低水生浮游植物增加

29.近年来青海湖盐度呈减小趋势,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流域内降水量增加B.流域内蒸发量减小

C.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D.流域面积增加,入湖水量增多

30.青海湖进人结冰期后

①区水禽减少②水生生物生长缓慢或停止③鱼类缺氧,大量死亡④湖水变得混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8.C29.D30.A

【28题详解】

图示1400-1500年段青海湖降水量减少,蒸发增大,湖水水位下降,盐度升高,裸鲤数量减少,盐度高不易结冰。

选C正确。

29题详解】

青海湖盐度减小,与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大有关,而流域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选D正确。

【30题详解】

青海湖进人结冰期后,水面没有了浮游生物,湖区水禽无法捕食,水禽减少;结冰阻挡了光线进入湖内,光合作用降低,湖内水生生物与外界交换降低、水生生物生长缓慢或停止;湖水结冰,但湖泊水量大水深,鱼类不会大量死亡;结冰会使湖水变清而不是混浊。

选A正确。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

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

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

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32.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A.湖区风力变化B.湖盆升降变化C.湖区干湿变化D.湖水温度变化

33.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31.D32.D33.A

【31题详解】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湖滨湿地广布,因此西南部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所以D正确。

【32题详解】

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湖水的水温变化,水温低结冰,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到湖面上,水温升高后冰融化,砂砾沉入湖底沉积,所以D正确。

【33题详解】

材料显示粗颗粒层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该湖泊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封冻,地表植被覆盖少,风力大,大量砾石(粗颗粒)沉积在湖泊冰面上;春季湖面冰层解冻,冰雪融化,落在冰层上的砾石沉入湖底形成粗颗粒沉积层。

所以A正确。

海水透明度是海水能见度的一种量度。

常以直径30cm的白色圆盘垂直放入海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进入海水中的径流、光线等。

下图是我国沿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4.据图文材料分析,对南海的海水透明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最可能是

A.河流注入B.距陆地远近C.云量多少D.洋流

35.对于我国南海透明度描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透明度越高B.河流入海口附近,透明度高

C.距海岸线越近,透明度变化越大D.8月份南海各区域透明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

36.下列关于图中甲处透明度等值线数值及原因对应最可能的是

A.12—浮游生物较多,透明度低B.12—人类活动多透明度低

C.3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大,透明度高D.32—海水浅,透明度高

【答案】34.D35.C36.C

【34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

河流入海口附近透明度低;距陆地近,透明度越低;材料中指出,光线影响透明度,云量会影响光线,影响海水透明度。

图中透明度等值线与洋流没有相关性,影响小,选择D。

【35题详解】

曾母暗沙,纬度最低,透明度不是最高,A错。

河流入海口,含沙量和污染物多,透明度低,B错。

距海岸线越近,透明度等值线越密集,受人类活动影响差别大,C正确。

8月南海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量大,泥沙含量大,透明度低,远离海岸的地方,太阳直射的海域,透明度大,D错。

故选C。

【36题详解】

图中距陆地越远,受人类影响越少,透明度越高;南沙群岛面积小河流少,透明度高;太阳高度越大,光线越强,透明度越高;所以南沙群岛处推测数值增大,等值线差为4,所以甲等值线数值是32,C和D数值正确。

当前是8月,南沙群岛太阳高度大,透明度大,C正确。

故选C。

白桦树适应性强,分布广,喜湿润土壤,耐严寒,叶厚呈楔形或近圆形,顶端尖锐,边呈锯齿状。

下图分别为冰岛区域图和冰岛斯卡加峡湾的一种传统民居草皮房子示意图,房屋建设均就地取材,房间置于地面以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白桦树所属植被类型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低矮型木林D.常绿硬叶林

38.该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夏温差小③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④室内比黄土窑洞更干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37.B38.B

【37题详解】

白桦树喜湿润,生长在中高纬度,夏季温度较高,枝叶繁茂,冬季温度低,树叶脱落,是落叶阔叶林;白桦叶片不是针状,不是针叶林;树木高大,不是低矮型木;冬季落叶。

选B正确。

【38题详解】

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夏季温暖;住宅大部分建在地下,受外界大气影响小,冬、夏温差小;黄土高原是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该地下住宅利于保温,但不一定比黄土窑洞更干燥;木结构上,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