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7687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docx

精选飞行学习文件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

三分钟教你读懂RAIM预报

  

(一)GNSS定位原理

  GNSS是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缩写。

现在投入使用的GNSS系统主要有四套:

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

其中以美国的GPS系统使用最为广泛。

  这四套GNSS系统的定位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依靠接收机与多个卫星间的测距来进行定位。

GNSS常用的测距方法有两种:

伪距测距和载波相位测距。

机载GNSS系统属于单点定位,只能使用伪距测距。

  伪距测距利用卫星信号发出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距离。

由于GNSS卫星是运动的,这里的测距值其实是接收机距离卫星飞行后方某个点的距离,所以被称作“伪距”。

  当接收机获得多个卫星测距后,就可以根据“星历”(卫星轨道数据)计算出飞机的位置。

这个计算过程与原始导航中的DME/DME定位十分相似。

  

(1)平面双台定位

 

  在二维平面中,根据两个DME台的测距值可以确定两个点。

  借助诸如VOR径向线等其他定位手段,我们可以将错误的点排除。

FMC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得到精确的飞机位置(详见文后说明)。

  

(2)平面三台定位

 

  在平面内如果有三个DME台进行测距,即可得出唯一的位置点。

  (3)立体三星定位

 

  如果把DME台“装”在卫星上,在三维空间内定位的话,三个测距值能够获得两个位置点。

通过逻辑判断法,系统可以排除错误的位置点,因为错误位置点在太空中,比卫星还高。

这就是三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三颗卫星,三组测距数据,从理论上讲我们已经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确定飞机的位置了。

  (4)时间误差导致的“第四变量”。

 

  GNSS系统利用信号的时间差进行测距。

任何细微的时间误差被放大30万倍(光速)都将变得无法接受。

所以GNSS系统要求卫星和接收机的时间必须保持严格的一致。

  GNSS卫星上使用的是原子钟,同时还受地面站的监控和校准。

原子钟精度极高,但是造价高昂。

机载GNSS接收机上使用的是“廉价的”石英钟。

(当然这个“廉价”只是相对而言的。

)机载石英钟的精度远低于原子钟。

  “机载时钟”与“卫星时钟”之间的误差被称作“接收机钟差”。

一旦“接收机钟差”混入定位计算,就会被放大30万倍(伪距=时间差×光速)。

所以在GNSS定位过程中,除了经度、纬度和高度以外,还存在一个必须解算的变量——“接收机钟差”。

 

  既然定位存在四个待解变量,那就必须至少引入四组数据进行解算。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GNSS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的原因。

  

(二)RAIM(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控)

 

  前文讲到,接收机至少需要4颗卫星才能完成定位。

那么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万一某颗卫星出现故障,定位数据就会发生错误。

仅有4颗卫星可用时,定位错误无法被系统识别和纠正。

  如果GNSS接收机能够搜索到5颗可用的卫星,按照“4颗卫星定位一次”的原则排列组合,接收机可以做5次定位计算。

通过5组数据的对比,接收机就能够发现出卫星故障了。

这个对比/识别的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RAIM(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控)。

  如果GNSS接收机能够搜索到5颗以上卫星,系统就能够进行更多次的定位计算。

此时RAIM不仅能够提供卫星故障的警报,还能够识别出是哪颗卫星发生故障。

在某些GNSS系统中,接收机可以根据RAIM结果将错误的卫星排除在外。

  RAIM是GNSS接收机的一种功能,目的是监控GNSS卫星的可靠性。

接收机必须搜索到至少5颗可用卫星,RAIM才能够工作。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RAIM并不监控GNSS接收机本身的故障。

  所有航空用GNSS接收机都必须具备RAIM功能。

只要可用卫星不少于5颗,RAIM功能即自动工作。

RAIM是FMC评价导航精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机组不需要直接监控RAIM结果,只需要监控ANP值有没有超过RNP值即可。

  “RAIM功能的输出是对GPS位置误差的估值。

自治完好性监测值送给FMC,FMC利用此自治完好性监测数据决定GPS数据是否能用于导航。

”——《B737NG飞机维护手册》

  “ANP是FMC根据RAIM、更新方法以及其它因素计算的,它的值一直波动。

只要ANP不超过RNP,没有实际或可靠的方法帮机组解释ANP波动。

如果ANP增加超过RNP,出现UNABLEREQDNAVPERF–RNP警报。

”——《B737机组训练手册》

  (三)RAIMHOLE(RAIM空洞)

  既然RAIM功能至少需要5颗卫星才能完成,那飞行中会不会遇到凑不够5颗可用卫星的情况呢?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无法搜索到5颗可用卫星的区域被称之为“RAIM空洞”。

  在RAIM空洞中,接收机无法对卫星的可靠性进行监控。

RAIM空洞的发生主要受下面三个因素的影响。

  

(1)星历

  星历是GNSS卫星运行的轨道数据,说白了就是一张时间表,告诉我们卫星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

以GPS系统为例,GPS一共有21颗正常工作卫星和3颗备份卫星。

卫星围绕地球运转,每12小时绕地球一圈。

依照星历计算在某一时间、某一区域,理论上就是凑不够5颗卫星的。

  

(2)MASKANGLE(蔽遮高度角、截止高度角)

 

  当接收机定位时,位置过低、距天地线过近的卫星容易受到电离层和地形的干扰,造成定位误差。

所以系统会设定一个遮蔽高度角,低于这个角度的卫星被视作不可靠。

遮蔽高度角越大,视作不可靠的卫星就越多,RAIM空洞出现的概率也就越大。

  (3)卫星故障通告

  如果卫星主控站发现某颗GNSS卫星出现故障,会对外发出卫星故障通报。

可用卫星数量减少也会增大RAIM空洞出现的概率。

  (四)RAIM预报

  “不可靠,即不可用”是航空运行中一个通行的准则。

并不是说在RAIM空洞中4星定位的数据就一定会出现偏差,问题在于定位数据的可靠性无从监控。

所以RAIM空洞中的GNSS数据不能被视作有效。

  这就好比某机场宣布“盲降不提供使用”,但实际上盲降设备仍然处于开机状态一样。

盲降信号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我们无从证实。

所以我们不会使用盲降进近程序。

  如果某条航路,或者某个飞行程序以GNSS定位作为唯一导航信息源,那我们就必须随时监控RAIM空洞的位置。

当飞行路线处于RAIM空洞的覆盖范围时,需要向机组发出预警。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RAIM预报。

  “如果预测到计划飞行的任何阶段失去RAIM持续超过5分钟,则此飞行应推迟或取消,或者在满足RAIM要求的区域重新拟定飞行计划。

驾驶员应评估在GPS导航失效的情况下的导航能力(可能需要飞往备降场)。

”——《在航路和终端区实施RNAV1和RNAV2的运行指南》

  “如果预测连续5分钟以上失去RAIM,RNP运行应被延迟、取消或采取其他运行方法。

”——《在终端区和进近中实施RNP的运行批准指南》

 

  以GNSS作为唯一导航信号源,常见于RNAV航路飞行和RNP进近程序。

RAIM空洞对于RNP进近的影响尤为严重。

在实际运行中,在预报RAIM空洞的时段内,RNP进近都是被禁止的。

  RAIM预报由一些专业公司提供给航空公司和机场当局。

RAIM预报的计算需要考虑GPS星历、卫星故障通告、机场截止高度角等因素。

在报文中会给出RAIM不可用的时段。

  在某些为航空公司提供的RAIM预报中可能还会考虑机载GNSS接收机性能特点,例如飞行路线、天线安装位置、转弯坡度等对卫星信号接收的影响。

这一类报文不光能够预报RAIM空洞出现的时段,还能够对某一时段内程序要求的RNP值是否可行提供预报。

  (五)一个实例

 

  笔者一次执行浦东-仙台航班,在航前阅读航行通告时注意到:

仙台机场世界时0435z-0500z期间,用于进近的“GPSRAIM”中断。

航班预计在仙台着陆时间恰好处于这一时段内。

  

(1)是否存在备用飞行程序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仙台机场预计使用09号跑道着陆。

09号跑道的主用进近方式为RNP进近,备用进近方式为目视进近。

  

(2)备用飞行程序是否可用

  气象资料显示,仙台机场符合目视进近所需的气象标准。

据此笔者认定航班可以正常执行。

  (3)两手准备

 

  在东京管制区开始下降后,机组收听仙台机场通播。

仙台机场发布的进近方式为“VISUALAPP”。

  此时FMC显示飞机到场时间刚好在RAIM失效期以外。

但机组无法确定机场是否会在RAIM失效期过后立刻恢复RNP进近。

所以机组在进近准备时对RNP进近和目视进近都进行了复习。

FMC进场程序按照RNP进近输入。

  此外,为了避免临时仓促改变进近方式带来的麻烦,笔者还放出了一手独门必杀绝技——飞慢点儿。

  联系仙台进近后,得到指令“雷达引导,09号RNAV进近”。

机组使用09号RNP进近正常落地。

  (六)本文小结

  

(1)GNSS系统伪距法定位需要至少4颗卫星。

  

(2)RAIM是GNSS接收机的一项功能,目的是监控卫星的可靠性。

  (3)RAIM需要至少5颗卫星才能工作。

  (4)RAIM空洞是指搜索不到5颗卫星,无法使用RAIM功能的区域。

  (5)RAIM预报是对RAIM空洞位置和时段的预报。

  (6)如果航路或进近使用GNSS作为单一信号源,飞行计划中必须提供RAIM预报。

机组应当注意核对预报是否对飞行存在影响。

  番外篇1:

Baro-Aiding(高度支助方式)

  “当4颗卫星可用时,GPS存贮ADIRS的惯性高度和GPS高度之间的差值。

保存此高度差值是为了当只有3颗卫星可用时,可以估计出GPS高度。

在高度支助方式下,GPS将从ADIRS得到的飞机高度加上地球半径的长度作为第4个数据。

只有在下列三个条件成立下,GPS进入高度支助方式:

  -GPS已在导航方式

  -只有3颗卫星可用,并且对定位有较好的几何位置关系

  -在GPS存贮器内存贮着惯性高度和GPS高度之间的差值

  当第4个卫星重新在视野中见到后,GPS重新恢复正常工作。

  ——《B737NG飞机维护手册》

 

  Baro-Ading提供了一个很巧妙的思路。

利用“ADIRUS高度+地球半径”的方法,把地心作为“第四颗卫星”。

  那么在RAIM空洞中,能否用同样的方法把地心作为“第五颗卫星”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B737NG的导航系统能否利用Baro-Ading参与RAIM功能,笔者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文献说法。

如果有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还望不吝赐教。

  番外篇2:

“DME/DME/IRU”定位

 

  FMC可以利用DME/DME测距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得到精确的当前位置。

在DME台的数量和精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DME/DME/IRU”定位并不比GNSS定位的精度差。

在RNAV1进离场中“DME/DME/IRU”定位可以作为唯一的导航源使用。

  B737NG安装有装有两部频扫DME系统。

FMC自动在“机组选定频率”和“位置更新频率”之间快速切换。

所以FMC位置更新不会影响机组使用甚高频导航。

机组可以在CDU的NAVSTATUS第一页看到FMC位置更新所使用的导航台。

 

  “如果设备正在用于导航,识别码高光,数据以大字体显示。

如果设备正在被接收但未用于导航,识别码不为高光,但所显示的数据为大字体。

如果设备正在被调谐但未接收到,数据以小字体显示。

如果助航设备已失效,FAIL将以小字体显示。

”——《B737飞行机组操作手册》

  机组也可以在CDU的NAVSTATUS第二页人工抑制FMC位置更新。

  在某些机场的RNAV进离场程序中,会指定“关键DME台”(CriticalDME)。

如果GNSS数据不可用,飞机完全依赖“DME/DME/IRU”定位,机组必须确认关键DME台工作正常才能执行该进离场程序。

  番外篇3:

GNSS增强系统

  出于国家安全目的,各个GNSS系统的所有国都对系统的导航精度有所保留。

民用GNSS系统的定位精度远远低于军用系统,其中既有卫星信号频率的原因,也有人为有意掺加误差的原因。

以美国的GPS为例,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SPS)定位精度原本可以达到15~25米,但是被美国军方干扰降为100米。

军方使用的精密定位服务(PPS)定位精度在95%概率小于18米。

  如何利用民码的信号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呢?

人们陆续开发除了各种GNSS增强系统。

GNSS增强系统分为三类:

机载增强系统(ABAS)、地基增强系统(GBAS)和星基增强系统(SBAS)。

  

(1)机载增强系统(ABAS)

  机载增强系统通过机载设备来提高GNSS定位精度,例如我们上文提到过的RAIM就是是典型的机载增强系统。

机载增强系统设备简单、成本低,是现在普及率最高的GNSS增强系统。

但机载增强系统的缺点也很明显,只能被动的回避低精度时段,不能主动提高定位精度。

  

(2)地基增强系统(GBAS)

 

  地基增强系统在民航圈内名声不显,但是在军事领域却是大名鼎鼎。

地基增强系统还有另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叫“差分GPS”。

地基增强系统需要建立若干GPS基准台。

GPS基准台利用事先测得精确位置与GPS位置进行比较,然后利用空地数据链将偏差修正数据传递给附近的用户。

  在中国的“北斗”系统还没有建成的年代,我军建设了大量的差分GPS台。

据说经过差分GPS台修正过的民码数据能与美军使用的军码相媲美。

这个事情曾经让美军大为光火。

  (3)星基增强系统(SBAS)

 

  星基增强系统的修正原理与地基增强系统大致相同。

只不过是利用卫星数据链来代替空地数据链传递修正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