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m/s;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U)和光年(1.y.)做距离单位,1AU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l.y.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约为8min,则1AU1l.y.(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4.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15.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m.
16.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读数较;在一定的气温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17.人眼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验钞机是利用工作的.
18.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地面上暗处是光发生了反射,地面上发亮处是光发生了(以上两空填写“镜面”或“漫”)反射.在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
19.如图甲所示是苏州某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0.甲、乙两车沿平直马路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前4s的路程为40m,那么在第8s时的速度是m/s,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1.某人以6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又以4m/s的速度跑完剩下的一半路程,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m/s.
22.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三、实验题
23.某固态物质加热变为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2)该物质在第3min时的状态是态,此时它将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4.如图,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B的要求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白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自己的像相对于自己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自己的像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25.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26.(9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2)把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min。
(3)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出,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l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
27.如图所示为小孙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茶色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__________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5)某次实验时,小王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28.小闫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闫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或“C”).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3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的实像.
(2)小闫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然后让烛焰在光具座上0到50cm刻度线之间移动,他发现蜡烛只有在35cm到50cm刻线之间移动时,光屏上无法找到蜡烛的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17cm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的像.
(3)某次实验时光屏上呈现了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小闫将近视眼镜镜片放置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观察光屏发现像模糊了,她要想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四、作图题
29.完成下面作图:
(1)如图甲,路灯下站着小赵,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2)现在时刻是下午的2点40分,请在图乙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
①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②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
(3)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计算题
30.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37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D315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1)D315次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
(2)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km/h(保留一位小数);
(3)中途D315次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高架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
求:
①该高架桥的长.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本小题应有解题过程)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向外放出热量
考点:
物态变化
点评:
A是熔化现象;B是汽化现象;C是凝固现象
2.B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
声现象
点评:
噪声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光有振动,没有介质传声,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3.A
【解析】试题分析:
用手指去控制琴弦可以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考点:
声音的音调
点评: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4.A
【解析】试题分析: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
光的传播
点评:
倒影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铅笔变折是光的折射
5.A
【解析】试题分析:
光有振动,没有介质传声,我们也听不到声音;听声知人是靠声音的音色不同;控制尾气指标不能减弱噪声
考点:
声现象
点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C
【解析】试题分析:
人的正常体温为36.5℃左右,所以B项明显不合理
考点:
物理常识
点评:
其它三项都是合理的,和实际情况相符
7.B
【解析】试题分析:
钢勺变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所以选B
考点:
光现象
点评:
河底变浅是光的折射;倒影是光的反射;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造成的
8.D
【解析】试题分析:
当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不再上升了
考点:
液体的沸点
点评:
所以能够判断出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9.A
【解析】试题分析: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考点:
影响蒸发的因素
点评:
用电吹风吹,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所以蒸发变快了
10.D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光的折射,使的岸上的人看水里的鱼比实示位置高
考点:
光的折射
点评:
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选D
11.D
【解析】试题分析: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的位置,能成不同类型的像,像的大小和种类与物距有关
考点:
凸透镜成像
点评:
当物体由二倍焦距向透镜靠近过程中,物距不断地在缩小,光屏上像的变化是像不断变大、像始终是实像、像始终是倒立的
12.D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甲的速度较小,并可求出两车的速度,从而路程可求
考点:
物体运动的图像
点评:
此题属于相遇问题,路程为速度之和与时间的乘积,选D
13.3×108小于
【解析】试题分析: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考点:
光速
点评: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14.不同音色响度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的三要素为:
音调、响度和音色
考点:
声现象
点评:
不同介质的传声速度可能不相同;听声知人是靠音色不同;离距远近,是说声音的响度不同
15.虚反射6m
【解析】试题分析:
倒影是光的反射现像,所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
点评: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镱面的距离相等
16.低大
【解析】试题分析:
被湿布包住的玻璃泡上有水,水蒸发要吸热,所以读数较低
考点:
温度计
点评:
当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时,两温度计的示数差别会减小
17.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试题分析:
不同的色光的波长不同,根据光波长的不同,把光分成不同的类型
考点:
光的分类
点评:
红外线的波长最大;紫外线的波长最小
18.漫镜面等于
【解析】试题分析:
光在反射过程中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点:
光的反射
点评:
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只向一个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可以使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物体
19.凸照相机远离
【解析】试题分析:
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似
考点:
凸透镜成像
点评:
由照片中像的大小变化可知汽车是逐渐远离摄像头
20.10静止
【解析】试题分析: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不随时间变化;速度相同的两物体,以对方对参照物,本身都是静止的
考点:
运动速度;参照物
点评:
参照物的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
21.4.8
【解析】试题分析: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
考点:
平均速度
点评:
平均速度必须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相同;静止
【解析】试题分析:
如果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考点:
相对速度
点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3.晶体210固液共存吸热
【解析】试题分析:
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
晶体的熔化图像
点评: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24.
(1)等大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垂直,相等(4)不能,虚(5)不,转向自己
【解析】试题分析:
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考点:
平面镜成像
点评:
像与物体相对于镜面移动的速度是相等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5.
(1)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靠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是由“小黑点”振动发声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
点评:
密蜂能够发出声音,就是由于密蜂的“小黑点”振动发声,而不是由靠双翅振动产生的
26.
(1)99
(2)5(3)99
【解析】试题分析:
水在沸腾以后,温度就保持在沸点不高升高了
考点:
水的沸腾
点评: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是由于水蒸汽把热量带走了
27.
(1)蜡烛BA的像
(2)重合相等相等(3)不能虚(4)B(5)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解析】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所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评: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28.
(1)A缩小
(2)缩小实(3)远离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像成在了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所以选用的是10cm的,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成放大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9.如图所示
【解析】试题分析: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考点:
光的传播作图
点评:
光的传播遵守光的传播规律
30.
(1)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需的时间:
t1=14:
38-10:
54=3h42min;
(2)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t2=16:
32-08:
22=8h10min,s2=1237km,v=s2/t2=1237km/8h10min=151.5km/h;(3)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
s3=L车+L桥=1800m,t3=s3v=48s.
【解析】试题分析:
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只要知道速度和时间,就可以求出路程;知道路程和速度也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时间
考点:
路程与时间的计算
点评:
此类问题的关健是找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对应关系,这三都必须对应同一过程才能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