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759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附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附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附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附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录教案.docx

《附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录教案.docx

附录教案

附录教学计划

⒈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⒉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⒊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版式和小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⒉ 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⒊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题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

9.1--9.2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

9.4--9.5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9-练习二

2

9.9--9.10

练习

2

9.12--9.15

集体备课

讨论内容:

混合运算

主备人:

徐青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情镜,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4、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学生的递等式书写格式存在一定难度。

2、先算的有的学生就先写,写在前面。

如:

50-18×2

=36-50

=14

3、列有括号的综合算式时,小括号丢掉,或不知如何加小括号。

4、题组训练时,容易混淆。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

1、首先我利用课件一步一步演示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运用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效果会好的多。

2、在教学中我多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而且让学生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指导,效果更好。

3、练习中多设计一些改错题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订正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且能让学生记住这些错误,自己在计算时不会发生。

4、在列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时,主要是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自己列的综合算式有问题,从而让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和意义。

并且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和运算的计算顺序。

5、在题组训练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运算的顺序,找找题目的不同之处,从而进行正确的计算。

在教学中我们的点滴见解:

牛主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应多说、多练。

魏主任:

让学生先列分步算式,在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学会怎样把两道算式综合成一道综合算式。

要从第二道算式入手,看看哪个数是第一道算式得到的,就把那个数换成上面的,然后再考虑是否要加小括号。

朱秀忠:

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让学生经历对比、推理、总结出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陈群:

在111页例题的教学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能列出综合算式,教师针对学生列出的50-20÷5,则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先算什么?

这样列综合算式对不对?

为什么不对?

从而引出小括号,这样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9月1日NO:

1

教学内容: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1)第107、108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

2、会正确解答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

(出示教科书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

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

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

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

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第一个问题。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

大家愿意帮忙吗?

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

(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5×3=15(元)15+20=35(元)

师:

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

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

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

两步。

师:

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

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板书:

分步算式)

师:

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

试一试。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板书:

综合算式)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

20又表示什么?

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

得数是多少?

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

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第一步可以这样写: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

接下来算什么?

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

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

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

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

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

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

(出示问题)小晴说:

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

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

综合算式怎样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0-15×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

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

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

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

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5×2的得数“30”写在减数的位置上。

接着再计算减法。

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5×2

=50-30

=20(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

请同学们观察第

(1)

(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

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

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5×3=15(元)

15+20=35(元)

5×3+20

=15+20

=35(元)

答:

一共要付35元。

(2)50—15×2

=50—30

=20(元)

答:

应找回20元。

教学札记:

第一节课结束后,我觉得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可从作业情况看,却有很多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有:

递等式写在第一行数字下面;计算时把先算的部分先算好后,不是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写在了第一部分;先算的部分算好了,应该在减号后,却写在了减号前……解决“乘加混合”,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

在练习时,发现很多学生将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应该在第二个位置的写在了第一个,我及时向学生说明:

由于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所以这样计算的最后结果仍然一样;但是为了规范书写的格式,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在脱式时要注意得数书写的位置。

看来,只是单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不行,还要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达到熟能生巧。

第2课时9月2日NO:

2

教学内容: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1)练习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专项练习

1、出示:

妈妈去菜市场购物,买了两个南瓜花了15元,芹菜4元一斤,买了三斤,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朋友,你能帮妈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运算顺序。

小结:

本题中,“买了两个南瓜花了15元”是迷惑人的,先算出三斤芹菜的钱再加上南瓜的钱就是妈妈花的总钱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格式。

提问:

32+3-20和56÷7×8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和今天学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各是怎样的?

再次比较:

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

哪些不同?

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第3题

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提醒注意计算的格式。

4、第5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读题,找出信息和问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5、第6题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怎样求出鸵鸟的体重?

独立完成。

6、拓展(机动):

80○8○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

(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

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三、课终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2×36+20190—30×5

=72+20=190—150

=92=40

 

第3课时9月4日NO:

3

教学内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2)教材第109~110页。

教学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计算

(1)出示下面各题

21×3﹢110

110﹣21×3

17×3﹣25

25﹢17×3

(2)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3)算式中,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2,

(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根据“一盒钢笔有5枝,一共40元”,你能求出什么?

(3)这幅图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买一枝钢笔和一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试试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解答例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帮助。

(2)你是怎样列式的?

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12

12+40÷5

(4)上面两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请同学们把先算的部分用红色标记标出来。

再跟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计算。

(5)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跟大家分享,你先算什么?

(6)40÷5算出来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呢?

40÷5+1212+40÷5

=8+12=12+8

=20(元)=20(元)

答:

一共应付20元。

(7)这俩道算式都是先算什么?

为什么要先算?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5-40÷5

=15-8

=7(元)

答:

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7元。

(3)40÷5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3,概括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都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请同学们想想,综合算式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上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新旧知识比较。

(1)请同学们思考新课之前做得“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练习和本节新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

(2)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在两步计算的算式里,如果含有乘法或除法,又含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要求。

(2)每道题先算什么,请同学们把先算的算式用红色标记标出来。

(3)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计算过程,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帮助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4)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动笔算,必要时可把先算的算式用红色标记标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做混合运算的题目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0÷5+1212+40÷5

=8+12=12+8

=20=20

第4课时9月5日NO:

4

教学内容: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2)练习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专项练习

1、出示

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再计算。

210÷7+2318+42÷6

指名板演,

集体评议,说一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5+120320–912÷38

99÷9–7103–43–17

分组进行。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板演。

做完后集体评议。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2)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题的得数大一些,想好之后和同桌说说。

(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4)独立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任选一组独立完成,请个别学生板演。

(2)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两道题的不同点,进一步理清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各是怎样规定的?

4、第4题

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5题

仔细看题,

题中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独立完成第1、2题。

提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6、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90÷5=18

(2)270÷9=30(3)70÷5=14

100–18=8230–3=27230+14=214

独立完成。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7、一套“西游记”连环画共40本,标价120元。

每本连环画的定价都相同,兵兵从中选择了15本感兴趣的连环画病购买了它们,付50元够吗?

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

三、课终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你认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5课时9月9日NO:

5

教学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111~1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14+16÷842÷7—310-4×2

2.设疑:

“10-4×2”有个同学算到12,猜一猜他是怎么算的?

追问:

10-4×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

怎么办?

预设:

生:

添上小括号。

3.揭示课题。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问: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小括号有什么用?

算式中有了小括号该怎么算?

小结:

如果想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文具店,看看小红又想买些什么?

 小红用50元买了一个书包后,还能买几本笔记本,你能帮她算算吗?

学生试做

板演:

指名说分步算式

50—20=30(元)

30÷5=6(本)

提问:

每次求出的是什么?

这道题先进行的是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计算?

汇报综合算式:

50—20÷5(50—20)÷5

 =50—4=30÷5

 =46(本)=6(本)

 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要求小红用50元买了一个书包后,还能买几本笔记本,必须先求什么?

50—20÷5这样列式能先算出还剩多少钱吗?

要求还剩多少钱应先算哪一步?

50—20

50—20÷5这样列式对不对?

 怎样才能先算50—20?

 板书:

(50—20)÷5

 这里要先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在减法这部分添上小括号。

现在我们可以先求什么?

符不符合题意?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巩固应用:

1、小括号在混合运算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有点像个魔术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出示

  350÷70+44120+30×2

  96—32÷16125—25×4

  91÷13×1127×9÷3

老师提出想先算的部分,你们看看需不需要加括号?

怎么加?

96—32÷16想先算减法,需不需要加括号?

怎么加?

120+30×2想先算乘法,需不需要加括号?

怎么加?

2、“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

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四、课终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你认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小括号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0-20=30(元)

30÷5=6(本)

(50-20)÷5

=30÷5

=6

 

教学札记:

这节课我还是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教学例题时,首先出示挂图,以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出信息和问题;在解决完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这节课的重点,并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最后交流,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和第一个例题相比,这节课比较成功。

 

第6课时9月11日NO:

6

教学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第112页,“想想做做”第2—5题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720÷8630÷90330×0

75÷25480÷20337-45

指名口算,

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想想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计算。

(127+23)÷50328÷(360÷90)

46×(30-25)47×56+379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结果。

3、第3题

第一组:

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数字相同

不同点:

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不同。

学生分别计算两题的结果。

提问:

它们的结果怎样?

追问:

为什么数字相同,结果不同?

二、灵活运用

1、第4题

出示图

说说题中已有的信息分别是哪些?

提问:

什么是一套衣服?

一套衣服包括1件上衣和1条裤子。

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提问:

在列综合算式时,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2、第5题

出示图

说说图中已有的信息。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

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知道吗”

学生仔细阅读

请学生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4、操场上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18米,宽5米,一个栽了450棵月季花。

平均每平方米栽了多少棵月季花?

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你们问题。

三、课终小结

根据练习情况小结。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8+36=84(元)

84×15=1260(元)

(48+36)×15

=84×15

=1260(元)

答:

应付1260元。

 

第7课时9月12日NO:

7

教学内容:

练习教材第113页,练习第1~5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教学重点。

一、基础练习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

(板书课题)

2、口算

90÷3012×578÷2270÷90

3×1557÷3200÷5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