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758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docx

国际商务金融总温习资料宋杰修

第一章:

国际商务概述

一、国际商务概念(★★):

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交易活动,包括货物、账务、资本等形式的国际转移。

这种转移跨越在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发生,也能够在各国政府之间发生,但主若是指在企业之间的转移。

二、国内商务和国际商务的区别(★):

跨国界交易是国际商务与国内商务活动的最大区别。

3、国际商务活动要紧的形式:

(★★)①国际贸易:

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②国际投资:

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4、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域)之间货物(商品)和服务的互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彼此联系的要紧形式。

五、国际贸易的分类:

(★★)①货物贸易:

货物贸易又称为有形贸易,如谷物、机械设备等生意活动。

②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属于无形贸易,是指服务产品的交易,如运输、保险、旅行等。

六、服务贸易的种类:

(★)GATS的分类方式:

①过境交付:

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都不移动②境外消费:

通过服务消费者的过境移动实现的③商业存在:

与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有关④自然人流动:

服务提供者(自然人)过境移动到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

7、服务贸易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标的生产和消费进程具有同步性(3)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难以贮存和反复转让(4)国际服务贸易一样不通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

八、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货物贸易的联系:

(★)

(1)国际货物贸易的进展会增进与之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的进展。

(2)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进展和新型服务贸易的显现也会增进国际货物贸易的进展。

九、对外贸易的概念:

(★)指一国(地域)与其他国家(地域)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互换活动。

10、国际投资的概念(★★):

国际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生产要素,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1一、国际投资的特点(★★★):

①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②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③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运营活动

1二、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概念:

1投资国:

从事对外投资的经济主体所在的国家。

2东道国:

许诺和吸收外国投资和同意外国资本贷款的国家。

13、国际投资的类型(★★★)

①按投资期限分类

短时间投资:

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刻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和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不预备随时变现、持有时刻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和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②按资本特性分类:

(2013年5月真题考点)

国际直接投资:

指投资者以操纵企业部份产权、直接参与经营治理为特点,以获取利润为要紧目的对外

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

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

即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③按资本来源及用途分类:

公共投资:

由一国政府或政府间国际组织用于他国社会公共利益的投资,这种投资一样带有必然的国际经

济援助的性质

私人投资:

指一国的私人投资者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对他国进行的投资。

14、今世国际商务的进展特点:

(★★★)

①国际货物贸易迅速增加②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③国际直接投资迅猛进展

1五、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

(1)绝对优势理论:

①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开创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缘故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②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以为,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比任何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都更具有效率,主张各国应生产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入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2)比较优势理论:

(2013年5月真题考点)

①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英国闻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继承和进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以为,即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也应集中生产那些优势最大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则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③机遇本钱的概念:

机遇本钱又称替代本钱,指的是在面临多种东西选择其一时,被舍弃的东西中最有价值的即为机遇本钱;即把一种资源应用到一种用途后所舍弃的投入到其他用途中所能取得的最高收益。

(3)要素禀赋理论:

①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

要素禀赋理论是20世纪上半叶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建的。

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名为《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阻碍》的闻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大体观点。

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俄理论(H-O)。

②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赫-俄理论则以为比较优势是由国家要素禀赋引发的。

要素禀赋是国家拥有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不同的要素禀赋,形成了不同的本钱不同。

要素越丰硕,其本钱越低。

赫-俄理论指出一国应出口密集利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技术差距理论:

①技术差距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转变》一文中第一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

他依照各国的技术水平将国家分为创新国和仿照国两类。

②技术差距理论中的滞后理论:

1)需求滞后:

指创新国显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从没有产生需求到慢慢熟悉到新产品的价值开始入口的时刻距离。

它的长短取决于其他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熟悉与了解。

2)仿照滞后:

指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到仿照国能完全仿造这种产品并停止入口的时刻距离。

3)反映滞后:

是指创新国从生产到仿照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刻距离。

4)把握滞后:

指仿照国从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技术水平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水平并停止入口的时刻距离。

③技术差距理论中两种类型国家的做法:

1)创新国的跨国企业应该注重研发的投入,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保证技术的领先地位。

2)仿照国的跨国企业也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基础,加大研发的投入,提高对创新国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尽可能缩短仿照滞后时刻。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②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进程。

产品生命周期能够分为新产品时期、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

每一个时期所需的要素组合是不同的。

③产品生命周期不同时期采取的方法:

1)在新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尚属于发明创新中,生产技术尚需改良,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本投入,研究与开发费用在本钱结构中占据最大比重,现在期的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

2)在产品成熟时期,生产技术定型并趋于成熟。

由于国外需求增加,为扩大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资本投入,产品从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

3)在产品标准化时期,产品由资本密集型转化为劳动密集型。

一方面,生产进程已经标准化,操作也因此变得简单;另一方面,生产该产品的机械本身也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而变得廉价。

(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从国家、产业及其企业多个层面说明如何成立和维持竞争优势。

②国际竞争优势的内容:

波特以为,一国兴衰的全然在于可否在国际市场中博得优势,而取得优势的因素是:

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与支持产业4)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态势5)政府的作用6)机遇

(7)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①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1960年的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第一提出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以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这种垄断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组织治理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等。

②内部化理论:

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和卡森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以后》一书中提到内部化理论。

所谓内部化指由市场非效率性造成中间产品交易的低效率,致使跨国公司为保障自身利益,而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企业间进行所形成的一个内部市场。

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于1977年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以为,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有三个: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2013年5月真题考点)

1)所有权优势:

指一国企业特有的,国外企业无法取得的,或在国际市场上优于其他厂商的特定优势。

2)内部化优势:

指企业为幸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带来的阻碍而把企业的优势维持在企业内部。

3)区位优势:

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地址的重要条件。

1六、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具有彼此联系的分支机构,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大型国际型企业。

17、跨国公司应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

①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那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内经营业务。

②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此具有一起的政策,这种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世界战略目标。

③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阻碍,专门是同其他实体分享信息、资源和分担责任。

1八、跨国公司的特点(★★)

①战略全世界化②内部一体化③运作多样化④技术内部化

1九、跨国公司的组织形态(★★★)

①母公司:

母公司是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必然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操纵它们的重大经营活动,使后者成为其附属企业的公司。

②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受母公司操纵但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法人组织。

③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更确切地说是总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

④避税地公司:

避税地是指那些无所得税和一样财产税或所得税和一样所得税税率很低的国家或地域,要紧有巴哈马、百慕大、开曼群岛、瑙鲁等。

20、跨国公司进展的新特点(★★)(2012年5月真题考点)

21、①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②形成全世界产业链③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迅速成长和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④由综合多元化向归核化进展

2一、国际商务的限制因素:

(★★)

①政治法律制度对国际商务的阻碍

1)对进出话柄行限制: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方法对本国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治理与操纵。

2)对国际投资的限制

②政治风险

1)政治风险的概念:

政治风险亦称国家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治因素转变给跨国企业带来的不确信或不利阻碍的可能性,主若是对跨国企业资产、盈利能力或治理操纵方面带来的损失。

2)政治风险要紧包括以下几类:

没收、征用和国有化风险。

政策变更风险。

汇兑限制风险,亦称转移风险。

政府违约风险。

延迟支付风险。

战争和内哄风险。

(2012年5月真题考点)

第二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一、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对外汇兑的简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概念为,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短时间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能够利用的债权。

二、关于外汇概念的明白得:

(★)

①外汇必需是之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本国货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不是外汇;

②外汇必需是在国外能取得补偿的债权,空头支票和拒付的汇票则不能视为外汇;

③外汇必需是能够兑换为其他支付手腕的外币资产,不可兑换货币不能视为外汇。

3、外汇的功能(★★★)

①实现各国货币购买力彼此转换②实现国际贸易的快速结算③实此刻不同国家间的资金流转④实现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固

4、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互换比例,也能够明白得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价钱,通过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钱。

五、汇率的标价方式(★★★)

①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必然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式。

举例:

USD1=.

②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必然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式。

举例:

CNY1=

六、汇率的分类(★★★)

①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

1)买入汇率:

是银行从同业或客户手中买入外汇所支付的汇率。

2)卖出汇率:

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出售外汇时所索取的汇率。

3)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称为中间汇率,也称中间价。

4)现钞汇率:

现钞汇率是指银行生意外国现钞的价钱。

②大体汇率和套算汇率(2013年5月真题考点)

1)大体汇率:

是指一国所制定的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2)关键货币:

是指在国际结算中利用得最多的,在各国外汇储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在国际上普遍同意的

可自由兑换货币。

3)套算汇率:

是指依照不同的大体汇率套算出的本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③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1)电汇汇率2)信汇汇率3)票汇汇率

④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1)即期汇率2)远期汇率(2013年5月真题考点)

⑤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依照汇率的形成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一样将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名义汇率2)实际汇率

⑥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1)有效汇率2)名义有效汇率3)实际有效汇率

⑦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1)开盘汇率2)收盘汇率

⑧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1)官方汇率2)市场汇率

7、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域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发国家间的收支行为。

8、国际收支具体表现的两种形式:

(★)①直接的货币收支②以货币表示的资财的转移

九、国际收支平稳表的概念:

(★★★)指依照必然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或地域在一按时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依照不同项目进行列表对照,此种格式就称为该国或地域在某一时期的国际收支平稳表。

10、对国际收支平稳表的明白得必需注意以下几点:

(★★)

①国际收支平稳表是一个流量概念②国际收支平稳表采纳复式记账法进行编制③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对外收入,确实是其他相关国家或地域对该国的支出,反之亦然

1一、国际收支平稳表的内容:

(★★★)

(1)常常账户:

常常账户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域)与其他国家(或地域)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包括货物和服务、收入和常常转移三个大项。

①货物和服务

1)货物:

一般是因有形商品进出口而引发的收支项目,因此又称为贸易收支。

2)服务:

服务也称无形贸易,包括运输等内容。

②收入

1)职工报酬:

职工报酬是指非居民因工作而取得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2)投资收入:

投资收入是指因资本的国际流动所获取的利润、股息和利息等

③常常转移:

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互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所有权的变更,它包括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其他转移,包括政府转移和其他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家间的流动行为,由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份组成。

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欠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欠债增加。

①资本账户: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拉拢或舍弃。

②金融账户:

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蓄资产四个部份

(3)净误差与遗漏

①依照国际收支平稳表的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该相等,借贷两边的净差额为零。

但在实际工作中,把所有账目加总以后结果可能会显现国际收支账户的净借方或贷方余额。

因此,单独设立一个平稳各类账目的项目-错误和遗漏账户,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符号相反与之相抵消。

②当常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共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显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同的数额;反之,当显现借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贷方记入相同数额。

1二、国际收支平稳表中的要紧差额之间的关系(★★★)(2013年5月真题考点)

(1)常常账户差额

常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有形的)+服务差额(无形的)+收益差额+常常转移差额。

若是货物账户、服务账户、收益账户和常常转移账户四项合计的余额在贷方,则称为常常账户顺差;反之,若是余额在借方,则称为常常账户逆差。

常常账户的顺差,专门是贸易账户的顺差,意味着该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大于入口额,贸易收入大于贸易支出,说明该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若是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差额合计的余额在贷方,则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反之,若是余额在借方,则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顺差意味着流入本国的资金数额超过流出本国的资金数额,也确实是说属于资金的净流入状态.

(3)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常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整体水平的表现,若是常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和净误差与遗漏三个账户的合计余额在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的顺差;反之,若是余额在借方,则称为国际收支的逆差。

一国对外收支状况的差额会体此刻该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只只是国际收支顺差时,储蓄资产增加,记在借方;国际收支逆差时,储蓄资产减少,记在贷方。

13、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缘故(★★★)(2013年5月真题考点)

(1)临时性失衡:

临时性失衡是指由一些短时间的、非确信或偶然因素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

(2)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转变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性失衡:

货币性失衡是指当一国的价钱水平、本钱、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发生变更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4)周期性失衡:

周期性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时期不同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5)收入性失衡:

收入性失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加而致使入口需求的增加超过出口增加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

14、国际收支失衡调剂的原则(★★★)(2013年5月真题考点)

(1)针对不同类型选择调剂方式

(2)兼顾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平稳(3)注意国际阻力

1五、国际收支的自动调剂机制(★★★)

(1)货币-价钱机制:

(货币-价钱机制的阻碍路径有两种,一是通过对一样价钱的阻碍,一是通过对汇率的阻碍。

(2)收入机制:

指在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引致入口需求下降,从而致使贸易收支的改善。

国民收入下降也会致使对外国服务和金融资产需求的下降,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取得改善。

(3)利率机制:

在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由于更多的对外支付致使本国货币的存量相对减少,表现资金供求关系的利率水平就会相对上升,进而使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也相对上升,外国金融资产收益率相对下降,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增加,对外国金融资产需求相对减少,流入的资金增加,流出的资金减少,国际收支取得改善。

1六、国际收支逆差的调剂方法(★★★)

(1)财政政策:

府通过调剂税收和补助的财政政策,能够阻碍贸易和资本流动,从而阻碍国际收支。

(2)汇率政策:

一国汇率水平的变更将直接阻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3)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能够阻碍到资本移动(4)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两方面。

(5)动用官方储蓄:

针对一些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增减该国的国际储蓄能够使其恢复平稳,对全然性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也能起到必然的缓冲作用,给货币当局博得时刻,通过经济政策调整解决国际收支不平稳问题。

(6)国际官方贷款:

国际官方贷款要紧包括政府间的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对成员国的贷款。

(7)宣布财政破产:

在极端的情形下,政府可能宣布财政破产,停止外债偿付,强行平稳国际收支。

17、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查方法(★★★)(2012年5月真题考点)

(1)调低国内利率

(2)减少对资本流出的管制(3)提高商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的预备金率(4)限制本国居民借用外国资本,鼓舞非居民借用本国资本(5)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发行的有价证券

1八、国际储蓄与国际清偿力(★★)

(1)国际储蓄:

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各类形式资产的总称。

(2)国际清偿力:

指一国在不阻碍本国经济政策运行的情形下,结算对外债务的金融能力,除包括国际储蓄外,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筹借资金的能力。

1九、国际储蓄的特点(★★★)

(1)官方持有性

(2)自由兑换性(3)充分流动性(4)普遍同意性

20、国际储蓄的组成(★★★)(2013年5月真题考点)

(1)黄金储蓄

(2)外汇储蓄(3)专门提款权(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蓄头寸

2一、国际储蓄的作用(★)(2012年5月真题考点)

(1)平稳国际收支

(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固(3)对外借款的信用保证

第三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

(★★★)

(1)金本位制确实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体系。

(2)1816年《金本位法》的公布标志着金本位制在英国诞生

(3)金本位制的3种形式:

①金币本位制②金块本位制③金汇兑本位制

(4)金本位制最典型的是金币本位制

(5)金本位制原有的稳固性基础受到破坏后显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

①金块本位制②金汇兑本位制

(6)金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

(2013年5月真题考点)

①以必然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②金币能够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穷法偿能力

,同时限制其他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③辅币和银行券能够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④黄金能够自由出入国境⑤以黄金为唯一预备金

(7)典型金本位制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1汇率的决定基础:

一国规定本国一单位金铸币所包括的黄金重量和成色。

汇率由各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

比来决定。

(2012年5月真题考点)

②外汇市场的供求: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老是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而且受到黄金输送点的制约。

③黄金输送点的约束:

黄金能够自由输出入,汇率对一国有利时,一国就采纳外汇结算,当汇率对该国不利时就采纳黄金进行支付。

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组成汇率上下波动的一个天然屏障

(8)金本位制度的评判

①优势:

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固的货币制度,它对推动那时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进展及各国经济的进步起到了踊跃的作用。

②缺点:

由于国际金本位制关于黄金的高度依托性,决定了当世界经济增加关于货币的需求超过了黄金产量时,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将发生动摇,即便在其鼎盛时期,也存在黄金过于集中于英、美、法、德、俄等少数贸易持续顺差的较发达国家,其他国家内的金本位制难以维持。

二、布雷顿丛林体系下的汇率(★★★)(2012年5月真题考点)

(1)概念:

布雷顿丛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布雷顿丛林体系的核心内容:

1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②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③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固

④世界银行提供中长期信贷来增进成员国经济苏醒

(3)布雷顿丛林体系下的汇率决定:

①金平价成为汇率的决定基础:

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成立固定的比价。

②供求关系:

在布雷顿丛林体系制度下,汇率围绕金平价上下波动,但没有金本位之下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4)汇率波动的上下限

在布雷顿丛林体系制度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为确信了一个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样只能在金平价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5)布雷顿丛林体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