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57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docx

美学复习提要自整理

美学

  第一章 绪论

  1、审美:

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

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

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

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

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

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

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

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

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

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

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涉;既是人类在具体历史条件和环境中,通过长期人生(包括审美)实践活动积淀而成的、能“直观自身”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13、审美经验:

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感性的人生经验,不同于理性认识,感性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不同于感官欲望。

  14、艺术:

艺术有它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即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循环往复的动态流程中,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就不能存在。

  15、艺术品:

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16、艺术活动:

是指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的动态流程,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1、审美需要: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

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

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

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3、审美趣味:

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主要受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的影响。

  4、审美活动的自律性:

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5、人的本己性:

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性的特点。

人活着,他就希望能以最适合人性尊严的方式去生存;人活动,他也总希望能把自身所拥有的本质力量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人的本己性。

  6、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休。

  7、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8、审美澄明:

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是能够达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

进入澄明之境,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1、审美形态:

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2、崇高:

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憾,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的一种审美形态。

  3。

悲剧:

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使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激发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

4、丑:

社会中与美对立的,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的,从反面肯定正面的价值和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1、畅神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变得舒畅和愉悦。

(2)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自于主体精神的贯注。

这种贯注是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水乳交融。

(3)“畅神说”体现出审美经验的终极旨归在于帮助主体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谛。

  2、直观:

《辞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

“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

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在西方思想中,直观有另一种含义,指心灵心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3、感知:

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4、反思判断力:

不像规定判断力那样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特殊事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

  5、审美理解: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的理解活动,它始终保持对象的感性形象,将感性形象与主体头脑中的审美想象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的过程。

审美理解还具有多义性特点。

  6、反馈调节:

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信号重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实现。

在审美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都要注意用反馈调节方式对自己的审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7、审美态度:

指审美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8、审美距离:

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事实上的心理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9、格式塔:

是指主体通过视觉思维把握到的有关对象的有机结构的整体。

(1)此理论十分强调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2)审美活动中格式塔的形成是主体积极地构成的结果。

10、判断力:

在普遍与特殊之间寻求关系的一种心理功能。

  第六章 艺术论

(二)

  1。

艺术接受的动态三流程:

指艺术接受者接受艺术品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包括观、品、悟三个阶段。

要求接受者先了解艺术品的表层意义,然后进一步了解艺术品的深层意义和创作者要达到的表现目的,即审美体验。

不同的接受者、不同的时候,接受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2。

艺术天才:

(1)艺术天才(艺术素质)是艺术创造的源动力。

(2)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创造的作品超绝群伦,旁人难以比拟,甚至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天助神功一样,这样的艺术家人们称之为“天才”。

(3)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3、艺术敏感:

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4、艺术操作:

艺术操作是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生产行为。

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赋矛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态化和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5、艺术技巧:

是艺术创作者通过操作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技巧。

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的符号中,形式静态地表现了艺术生产的动态运动。

艺术欣赏者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技巧的美。

  6、艺术接受的“观”:

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直观地感到有美的存在。

这种感受是浅层的。

  7、艺术接受的“悟”: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第七章 审美教育论

  1、美育:

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2、化性起伪:

(1)是美育的功能之一。

(2)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疾恶、纵欲,需要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

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伪”故荀子说:

“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第一、二、三章 绪论/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

 1、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

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

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3、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

  答: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4、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5、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6、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

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7、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

(1)共性:

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特殊性:

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8、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

因为:

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9、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①惊异:

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②体验:

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③澄明:

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10、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答:

①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中;②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产性的结构之中。

  11、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

①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②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③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④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⑤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2、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

①广泛性或普适性——即不仅在某一种类或某一体裁中使用,而且还在其他一般艺术形式中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使用;②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

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术语颇多,且有零散性特点,就需要概括和统摄。

按照这种统摄性原则,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基本脉络;③历史性——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13、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②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

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③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14、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

  答:

①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②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15、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答:

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文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

中国文字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具有逻辑性。

 16、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②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③是和谐化一的内容;④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17、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

内涵:

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特征:

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18、悲剧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②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③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19、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答: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他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20、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②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③喜剧的情感形式是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21、如何理解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

  答:

①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和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③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④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

  22、丑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是一种审美情感;②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23、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有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

  答:

1853年他的《丑的美学》出版,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

主要贡献:

①把丑明确与美对立且并列起来,指出“丑不在美的范围以内”,但其与美一样同属美学理论的范围;②丑不仅是作为提高美的衬托物而被接纳到艺术中来;③提出艺术创作中虽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现丑时,必须使之服从于美的一般法则;④顾及了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有可能削弱、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

 24、荒诞的特征是什么?

  答: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是对于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特点:

①它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②荒诞的审美意象具有象征性;③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25、简述人变成“非人”的含义。

  答:

①是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征;②是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③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自由,而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

 26、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答:

①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②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③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密切的联系。

  27、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

  答:

①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②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28、为什么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

  答:

①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②其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

 29、谈谈对于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

  答: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中的“超越”概念包含了“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

①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②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③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30、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

  答:

①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②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③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

31、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答:

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特点:

①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②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

 32、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结构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节的有机统一。

33、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是怎样两个不同的层面?

  答:

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打破主体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形成审美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