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48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docx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姓名:

苗婷婷

班级:

09经济学

学号:

0956105046

 

海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摘要:

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产业之间关联的动态反映,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实践证明,作为资源转换器的产业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调整态势不同,具有的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也不同。

就某一地区而言,产业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则决定着这一地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健康、较快增长。

21世纪,海南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增速的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海南省近年来产业结构演变的基础上,以相关数据和理论为基础,分析并总结了产业结构变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结合海南实际,提出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海南省

一、海南省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演变进程及存在问题

(一)海南省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特区17年来,海南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自2003年开始,海南经济步入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GDP增速高5.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9.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66.5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5亿元,增长19.6%。

这标志着海南处于消费加快升级换代时期,服务业发展加速,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41.0亿元,同比增长14.1%,超额完成年初预定11%-13%的目标;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3.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海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海南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与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的含义和划分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的构成以及相互联系。

其划分是由著名经济学家C.G.克拉克提出的。

1985年,我国开始采用三次产业的划分:

(1)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

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它又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2.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与存在的问题

海南省第一二三产业增长极其变化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值环比

绝对值环比

绝对值环比

绝对值环比

2000

518.488.8

196.5610.2

101.697.5

220.238.2

2001

566.058.9

200.289.7

131.488.7

234.598.3

2002

623.459.2

229.239.2

143.5511.5

250.698.1

2003

698.3010.5

257.129.0

171.6918.9

269.497.7

2004

790.1210.4

287.308.0

201.1715.8

301.659.6

2005

903.6010.1

301.106.0

228.9116.1

373.5910.2

2006

1052.4312.5

344.209.1

287.7919.8

420.4411.0

2007

1229.614.5

382.88.0

363.825.8

483.012.5

2008

1459.239.8

437.617.7

434.407.0

587.2213.3

2009

1646.6011.7

461.937.2

443.4312.6

741.2414.1

资料来源:

海南省各年份统计公报

由表可以看出:

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其中2002年至2007年,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GDP的增速。

随着2007年海南省产业发展思路的调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缓。

初步核算,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GDP)12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自2003年进入两位数增长平台以来继续保持加速增长态势,创1994年以来经济发展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8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63.8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483.0亿元,增长12.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631元,增长13.3%;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合1909美元,经济富裕程度逐步提升,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稳步迈进。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

2007年,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2.71%降至31.1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7.35%提高至29.59%,其中工业比重提高1.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39.94%降至39.28%。

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在农业内部,渔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44.16%提高到46.37%,提高了2.21个百分点;水果、瓜菜占种植业的比重也稳步提升,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等四大优势农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6%。

在工业内部,石化、汽车、造纸等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技术与知识含量显著提高,有效地优化了工业结构,步入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4.7%。

旅游客源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高端游客和海外游客增速明显快于国内游客。

全年接待境外游客增幅较境内游客增幅快7.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第一产业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转型,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当然也有不足的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

海南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海洋面积的42.3%,是本省陆地面积的58倍,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

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

从统计资料看,2004年渔业对第一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4.9%,强大的海洋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主要是远洋、深海捕捞能力低,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

海南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草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动植物生长、四面环海便于疾病控制等优势,但海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相对世界水平而言,仍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小、技术差、特色品牌少,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

海南作为热带农作物基地,虽然反季节瓜菜生产、南繁育种、热带水果生产取得较大成绩,但潜力挖掘还远远不够,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2)工业仍是经济发展的“短腿”。

海南省工业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大规模大项目、高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企业少,大量产品技术档次、含金量低,知名品牌少,整体市场竞争力弱;二是还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工业企业分布零散,行业间的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差,成本高,产品链和市场链薄弱;三是工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人才缺乏,港口、铁路、公路等出岛运输制约瓶颈依然存在,整体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融资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环境尚需改进;四是有利于解决工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矛盾,确保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准入、质量控制、循环利用、有序竞争等政策调控体系尚未形成。

 

(3)第三产业内部层次低。

缺少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海南省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对GDP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到2005年,内部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9.1%,而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科研、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虽有发展,但比重仍然偏小,仅占第三产业的26.6%左右,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二、海南产业结构调整定位

  

产业是经济的载体,产业结构调整,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按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结构主义理论,经济总量的增长总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与优化。

海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重点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就有一个目标、定位问题。

2004年海南省、全国、新型工业化标准三次产业构成对比

增加值比重(%)

增加值比重(%)

增加值比重(%)

就业比重

就业比重

就业比重

地区标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省

34.0

25.1

40.9

58.0

10.1

31.9

全国

15.2

52.9

31.9

46.9

22.5

30.6

新型工业化标准

10

45

45

20

35

45

国内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数先进地区已跨入工业化后期;海南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是省内经济专家的共识。

2004年,海南省、全国和新型工业化标准相比(见表),无论从创造增加值角度,还是从劳动力分布角度看,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新型工业化标准高;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新型工业化标准都低,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5%;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新型工业化标准都高。

说明海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工业“短腿”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三产业发展比全国要好,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都在7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80%。

海南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今后海南三次产业发展方向的具体定位应该是:

充分发挥地理位置、资源、环境质量、体制创新优势及后发优势,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工促农进而以工农共同确保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争取把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33:

26:

41调整为“十一五”末的“30:

30:

40”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时比较理想的结构比例——“20:

35:

45”。

除了以上分析,主要还有三方面的原因。

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方式,提高交通运输、商贸、餐饮、市政、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服务水平。

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下大力气提高卫生医疗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修改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充分发挥海南热带、海洋优势,疏通融资渠道,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培育、扶持、发展新兴服务业。

随着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从业人员待遇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比重可以稳定在40%左右。

经过五年的调整和培育,随后十年,新兴服务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有望在建立休闲旅游基地、养老越冬基地、体育冬训基地、海洋研发基地、物流信息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服务支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实现海南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依据索洛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经济增长理论和建省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我们测算“十一五”期间海南省经济发展较快,GDP年均潜在增长率在10.6%左右,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1.6个百分点。

要实现这一潜在发展目标,前提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海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要循序渐进,在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稳步优化。

实践证明,产业结构逐步合理优化,不大起大落,才能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海南省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化这一课必须要补,这已是各界的共识。

但发展第二产业不能以牺牲第一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代价,而必须三管齐下,协调发展,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努力提升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化。

(二)产业结构调整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

社会稳定问题非常复杂,资源利用、生活环境、两极分化、地区差异、就业等都会影响社会稳定。

海南省经济发展起点低、总量小,大项目、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立竿见影。

我们在大力建设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时,要加强资源管理,保护环境,注意配套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强化功能园区管理和产业布局规划,提高居民就业率和收入,尽力缩小贫富和地区差距

(三)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产业调整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制定政策。

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产业、行业的发展进行鼓励或约束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预期目标。

属于经济杠杆的形式很多,对省级政府而言,主要是税收、价格、收费、租金、财政补贴、工资、奖金、罚款等等。

二是规划布局。

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际、国内的产业目标调整趋势出发,结合经济理论与本地的省情,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一般产业提出详细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

三是宏观调控。

要在全国宏观调控大环境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采取调控措施,不人云亦云、人为亦为,尽力避免自我恶性竞争,确保社会经济有序发展。

四是信息引导。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信息的作用举足轻重。

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建立完善各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维护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

(四)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发挥优势。

1、第一产业要加强内部行业结构调整。

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载体抓特色经济,加强培训、技术指导、市场引导和上市质量监管,规范管理,有序竞争,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增强品牌意识,培育绿色健康知名农产品,促增产增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海南繁育种基地越来越多、农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农民手中实际土地越来越少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应适度控制海岸、浅水养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水平,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多种热带花、草、木、南药等效益好的农作物,提高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能力。

2、工业发展要有特色。

海南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工业要慎重,必须以不损坏旅游环境为基础,走生态优先的、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宜重点发展行业(大类):

一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是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二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的深加工;三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玩具制造、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等;四是医药制造业,主要是中成药(南药)、海洋药品、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五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是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潜水及水下救捞装备制造等;六是工艺品制造业,主要是雕塑工艺品、花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的制造。

这六大行业的发展,要以不污染环境,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现代海滨城市建设、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为前提,高起点、严把关,争取创造几个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3、第三产业发展要立足于自身优势。

要充分利用海南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优势,再创体制创新优势,抓住“9+2”、“10+1”等加强区域合作机遇,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规划、培训、咨询服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搞好治安工作,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厚文化底蕴,丰富活动内容,营造良好环境,提倡行业自律,讲求质量效益,树立特区新风,着力打造“四大基地”、“两个中心”。

“四大基地”是:

休闲旅游基地、养老越冬基地、体育冬训基地、海洋研发基地;“两个中心”是:

物流信息中心、商务会展中心。

加大对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服务力度,强化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均衡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部门的发展,以顺应新时期海南省经济新一轮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