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28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docx

病人去远方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情节: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用简明语句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何时何地谁做什么事。

(二)人物描写:

(1)主要人物

(2)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帮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1.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包括: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其他人物,来帮助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描写方法。

(三)环境描写:

问题:

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主要考点:

(问:

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写作方法?

)象征、借物喻人、拟人手法(《行道树》)、对比、衬托、烘托、先抑后扬、抑扬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口技》)、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托物寓意、咏物抒情//(问:

文章这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写作方法?

)实写与虚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倒叙、伏笔、照应、卒章显志(这些是写作技法上的表现方法)

病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

“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显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

“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

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

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

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

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

“神经病!

”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在第

(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4、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在第

(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答:

四个场景:

①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②“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③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④“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

4、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5、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冷漠自私,呼唤热情善良的健康感情。

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象征、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手法等。

散文阅读:

1、把握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特点,概括文章主题和思想感情。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记叙顺序。

(1)线索

(2)标题(3)记叙顺序有:

顺叙、倒叙、插叙。

3、品味语言。

(1)分析词语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2)品味语句(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思考)(3)分析语句的深层含义(结合上下文)

4、谈感受(要结合文章中心,并且要点明文章的中心。

(二)《去远方》肖复兴(15分)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

“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

“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分别概括。

(4分)

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

(4分)

3、第

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分别概括。

(4分)

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儿子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

(4分)

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3、第

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分)

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要敢拼搏,勇闯荡。

4、细读全文,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②段中,作者对儿子去远方的举动,是羡慕和支持的。

B.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因此会留下遗憾。

C.文中围绕“去远方”,叙述了多件事情,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第⑦段中,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

(三)《但丁的目光》赵丽宏(15分)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

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

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

“但丁,他在这里住过。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

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

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

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

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他说: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

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

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

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

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

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

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

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

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

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

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

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

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

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

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

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B(A以游踪为线索;“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应为“颂扬了但丁的丰功伟绩”。

C是将“人物介绍”穿插在“游记”中,“语言华美”错,本文语言质朴。

D最主要的原因是但丁深邃的思想,即追求知识和美德,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3分)

答:

他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地追求知识和美德;(1分)从此可以开始旅行、观察、思考,游历意大利,认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1分)为他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

(1分)

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3分)

答:

特征:

忧郁而深邃。

(1分)

含义:

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

4.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

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

(6分)

(1)引用意图:

告诉读者但丁虽出生卑微,命运坎坷,但写成《神曲》,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流芳百世,表达了作者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2)人生感悟:

答案示例:

①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拼搏浇灌出缤纷的生命之花。

②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③坚定前行,为大众利益不懈奋斗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

无统一答案,共2分。

应包含以下要素:

明确的目标(信念、追求等)、顽强的毅力(执着的努力、奋斗等)、人生的价值等。

要素不全、超过字数酌扣。

《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参考答案

(二)(15分)

1、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4分)

2、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4分)

3、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4分)

4、B(3分)

(三)(15分)

1.B(A以游踪为线索;“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应为“颂扬了但丁的丰功伟绩”。

C是将“人物介绍”穿插在“游记”中,“语言华美”错,本文语言质朴。

D最主要的原因是但丁深邃的思想,即追求知识和美德,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2.他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地追求知识和美德;(1分)从此可以开始旅行、观察、思考,游历意大利,认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1分)为他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

(1分)(只答“为爱和理想而创作”得1分)

3.特征:

忧郁而深邃。

(1分)

含义:

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

4.(1)告诉读者但丁虽出生卑微,命运坎坷,但写成《神曲》,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流芳百世,表达了作者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2分)

(2)答案示例:

①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拼搏浇灌出缤纷的生命之花。

②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③坚定前行,为大众利益不懈奋斗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

无统一答案,共2分。

应包含以下要素:

明确的目标(信念、追求等)、顽强的毅力(执着的努力、奋斗等)、人生的价值等。

要素不全、超过字数酌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