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168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内蒙古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

 

二O一二年三月

附表1:

国家核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目录

附表2:

2010年自治区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汇总表

附表3: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指标表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开发区提质扩容,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编制和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于落实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促进我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及节能减排、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所指开发区包括由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边境互市贸易区等各类开发区。

一、“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建立符合开发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区总体效益显著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基础

经济规模快速扩张。

目前,全区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各类开发区共45个。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9个(详见附表1)。

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园区达55个以上,已成为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总数达到100个(详见附表2)。

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一五”期间,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7200亿元,财政收入1000亿元,分别占全区的36%、39%和18.4%;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7万亿元,利润1200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42%和31%。

2010年,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280.7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0.6%,同比增长20.2%;财政收入达到309.4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7.8%,同比增长8.8%;开发区就业人数56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4.7%。

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

开发区以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为重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招商引资8600亿元,占全区全社会招商引资的97%。

截止2010年底进驻开发区企业8432个,其中国内外500强企业92个。

集聚带动作用明显。

围绕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涌现出能源、冶金、高新技术、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稀土、化工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2010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开发区达到19个,销售收入达到4100亿元,占全年开发区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72%。

科技创新作用明显加强。

开发区已成为全区工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基地,推动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8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实现增加值247.3亿元。

强化人才培育,引进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建成一批博士后工作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目前,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占全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在开发区实施的国内外技术领先项目达到50%以上。

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在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集约集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工程建设。

截止2010年底,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达到46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达到7个,已成为全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水、电、路、气、排污、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95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2%。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封闭管理、开放运营”等有效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运行机制。

在土地开发与管理、外向型经济管理、投融资体制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相应经验。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区开发区建设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了开发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发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多数开发区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二是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项目少;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缺乏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

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慢,面向俄、蒙等周边国家的进出口加工和贸易体系尚未形成。

四是招商引资机制不完善,引进项目过度依靠土地和资源配置。

五是开发区规划水平不高,内部功能分区不合理,生产生活区混杂,发展预留区不足,影响扩区扩能。

六是部分开发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委会职能不明确,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不足。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为我区开发区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临的机遇:

一是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向西部产业转移明显加速,有利于我区发挥资源和生产要素新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先进技术等要素转移。

二是国家和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机遇。

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和产业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的开发力度。

《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向沿黄河、沿交通干线进行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为整合园区,实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三是自治区实施“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为加快我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

四是国家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推动我区建设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为我区发挥开发区平台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和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

面临的挑战:

一是现行产业政策带来的挑战,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限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统一的产业调控政策,给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带来很大制约。

二是国家环保政策约束性明显增强,节能减排面临压力巨大,这必将成为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三是国家更加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土地集约集中节约使用的要求,部分开发区用地需求将受到明显制约。

四是自治区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开发区资源整合和跨区域合作共建,对现行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整合升级和集聚集约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建立产业定位比较明晰、布局比较合理、管理比较完善、经济实力比较强的现代化开发区发展体系。

(二)战略定位

开发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利用开发区独特的经济、技术、人才和政策环境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使开发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发展和开发区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探索产业转移与开发区发展相结合新途径,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高新技术先导区。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带头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合理利用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产业和人才的集聚区。

全面提升开发区内在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开发区集约集聚效应,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加快开发区研发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自治区产业和人才的集聚区。

——跨区域合作的创新区。

发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大战略政策优势,深化跨地区、跨省市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发展新途径、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先行先试试验区。

通过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范本。

(三)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集约发展。

优化开发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开发区数量整合和质量提升,促进资源向优势开发区集中,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加强分工协作,实现产业配套。

强化区域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技术升级,创新发展。

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创新,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开发区自主发展能力。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机制创新,健康发展。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开发区资源配置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探索开发区管理新模式,不断增强开发区综合竞争力。

(四)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高效、服务功能完备、竞争优势明显的开发区。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达到20个左右,自治区级开发区达到50个左右,重点工业集中区达到12个左右。

——经济实力。

到2015年,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100亿元以上,占全区的60%左右。

财政收入达到1100亿元,占全区的3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00亿元,占全区的20%左右。

开发区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8%左右。

——区域布局。

开发区整合全面完成,布局更加合理,西部地区形成以沿黄河、交通干线为主的发展格局,东部地区形成以水、矿产等资源相对富集区、沿交通干线为主的发展格局,盟市、旗县间协同错位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

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煤炭、冶金和化工等产业的初级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开发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

——节能减排。

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资源产出水平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明显下降,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科技创新。

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1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占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配套设施齐全。

全面完成开发区“九通一平”建设。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发区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开发区单位面积土地产值达到16500万元/平方公里。

三、建设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构建有效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定位突出、产业集中集约的开发区发展格局。

(一)功能分区

按照整体推进、重点建设、培育发展的原则,将开发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和培育发展区。

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准公告的45个开发区。

充分利用现有开发区空间和产业基础条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开发区带动能力和承载能力。

对符合条件的自治区级开发区,加快申报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培育发展区主要包括盟市培育建设的各类工业园区。

加大资源开发整合和储备力度,加快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加快设立为自治区级开发区。

(二)空间结构

发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大政策战略优势,深化跨区域合作,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依托铁路、公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利用城市空间和产业基础,拓展与环渤海、沿边开发开放、东北亚地区技术交流与合作。

按地理位置划分东西两大片区,西部以增强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沿交通干线重点产业带建设,构建能源、新型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核心区。

引导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向东部地区倾斜,优化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水煤资源配置,发展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等核心产业。

形成东西部优势互补、产业互动、经济联系紧密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发展重点

——西部地区。

依托沿黄河、沿交通干线、沿边境线较好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交通设施和城市配套能力。

建设完善3个国家级开发区: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

24个自治区级开发区:

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呼和浩特金海工业园区、呼和浩特裕隆工业园区、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呼和浩特金山经济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武川经济开发区、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包头兴胜经济开发区、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包头石拐工业园区、乌兰察布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蒙古东胜经济开发区、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上海庙工业园区、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磴口经济开发区、杭后工业园区、乌海经济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培育建设27个其他工业园区:

清科乐工业园区、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区、五原县工业园区、独贵特拉工业园区、包头青山装备制造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丰镇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兴和县兴旺角工业园区、察右后旗工业园区、内蒙古旗下营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工业园区)。

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及区位和产业关联度,重点推动建设9个工业集中区:

乌达—乌斯太、西来峰—棋盘井、千里山—蒙西、如意新区—和林格尔盛乐、土右—达旗、金川—金山—裕隆、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包钢—包头特钢—乌拉特前旗黑柳沟、东胜—康巴什—伊旗装备制造工业集中区。

——东部地区。

按照地理位置接近、资源互补、产业同质、战略地位突出的原则,依托资源富集区、交通干线较好的产业基础,继续建设现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等国家级开发区。

继续建设自治区级开发区15个:

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呼伦贝尔工业园区、阿荣旗工业园区、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莫力达瓦工业园区、陈巴尔虎旗工业园区、满洲里工业园区、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霍林郭勒工业园区、赤峰经济开发区、赤峰松山经济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林西工业园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自治区级开发区。

培育建设28个其他工业园区:

突泉县工业园区、科右前旗非资源型工业加工区、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园区、扎赉特旗工业园区、科尔沁工业园区、奈曼旗工业园区、开鲁县工业园区、科左中旗宝龙山工业园区、库伦旗工业园区、科左后旗工业集中区、扎哈淖尔工业园区、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克什克腾旗经西工业园区、喀喇沁旗锦山工业园区、巴林右旗大板工业园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翁旗玉龙工业园区、阿旗天山工业园区、敖汉旗工业园区、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镶黄旗生态工业园区、阿巴嘎旗德力格尔工业园区、明安图真工业园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区、正蓝旗上都工业园区、乌拉盖能源化工园区、朱日和工业园区、多伦新型工业化工区。

重点整合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呼伦贝尔工业园区和陈巴尔虎旗工业园区,成为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区。

整合科尔沁工业园区、科左后旗工业园区,沿国道304线规划建设300平方公里工业长廊(工业集中区)。

整合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的葛根庙工业园区和乌兰浩特市工业园区,成为兴安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

在盟市整合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区位和产业关联度,重点推动建设海拉尔—伊敏—陈巴尔虎工业集中区、霍林郭勒—扎哈淖尔工业集中区、锡林浩特—正蓝旗—多伦—克什克腾—巴林右旗大板工业集中区等3个工业集中区。

四、主导产业

依托重点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按照大型、高端、循环的发展方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化学工业

煤化工产业。

以鄂尔多斯、乌海、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赤峰、兴安盟、通辽等为重点,依托大路工业园区、乌海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区、托克托—清水河工业园区、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上海庙工业园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杭锦后旗工业园区、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园区、锡林郭勒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赤峰巴林右旗大板工业园区、克什克腾工业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水煤组合优势,加快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五大国家示范工程产业化和二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煤化工产品深加工,构建煤气化、液化、焦化等加工产业链,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煤化工开发区。

盐化工产业。

以“小三角”地区为重点,依托乌海市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工业园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加大盐碱化工延伸加工力度,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品种,打造高端盐碱化工产业集群,形成金属钠、氯酸钠、氯碱为龙头的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氟化工产业。

以乌兰察布等为重点,依托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和兴和县兴旺角工业园区,加快氟化深加工转化步伐,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

(二)装备制造业

以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兴安盟、赤峰、通辽、锡林浩特等为重点,依托包头装备制造园区、乌海市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和整合后的东胜—康巴什—伊旗装备制造工业集中区、呼和浩特金川—金山—裕隆工业集中区和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赤峰经济开发区、科右前旗工业园区和突泉县工业园区,形成以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北方重工奔驰、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华锐集团、中航虹波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重型汽车及工程机械装备、风电设备制造、铁路装备、煤炭及石油装备、精密机械设备。

加快发展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化工机械、冶金机械和农牧业机械等优势行业,培育发展风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综合利用装备等成长性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扶持发展小型新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通用飞机制造项目。

围绕汽车、机械、设备等整机生产,加快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

(三)冶金建材业

钢铁工业以包钢—黑柳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加快资源勘查和采选冶一体化进程,支持包钢与国内大型企业联合重组升级扩能,重点发展百米高速钢轨,高强度机械用钢、汽车用钢、建筑用钢,抗腐蚀抗大变形管线钢,高档电力用钢、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高级无缝管等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

加强冶金废旧产品回收利用和废渣的综合利用,打造冶金及其废弃物采选冶—深加工—再生—再加工循环产业链。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以包头、乌海、巴彦淖尔、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赤峰、通辽为重点,依托包头铝业、九原、土右旗、托克托—清水河、金山(金川)工业园区和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乌海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区、乌海市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园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按照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规模发展的要求,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专项规划,打造稀土铝合金及铝产业链下游产品深加工基地。

积极推进境外有色金属资源落地加工,培育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打造全国知名的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产业园区。

建材产业要依托大路—清水河—托克托产业集中区、达拉特工业园区、乌海市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库伦旗工业园区、奈曼旗工业园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扎赉特旗淖尔新区、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发展电石渣、硅钙渣水泥,积极利用粉煤灰、火山灰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做好高岭土、膨润土、方解石等资源开发利用。

组团式引进陶瓷先进生产,大力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培育陶瓷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导电膜玻璃等精深加工产品。

(四)农畜产品加工业

以呼和浩特、巴彦淖尔、赤峰、兴安盟、包头、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为重点,依托和林格尔盛乐工业园区、东胜轻纺工业园区、内蒙古金山经济开发区、乌兰察布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磴口工业园区、杭锦后旗工业园区、五原工业园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赤峰市经济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乌兰浩特工业经济开发区、科右前旗工业园区、突泉县工业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阿荣旗工业园区、科右后旗工业集中区等,立足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业高端化、生态化、标准化、安全化。

加快发展高品质液体乳和婴幼儿奶粉生产,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和特色乳制品。

大力发展牛羊分割肉、低温保鲜肉、骨血及脏器综合加工。

重点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精纺制品以及毛绒、丝绒等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创建国际品牌。

提升粮油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发展深加工产业,积极承接轻纺、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领先的乳、绒、薯、番茄加工园区。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等地区为重点,依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等开发区、兴和县兴旺角工业园区、东胜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乌海市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区、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磴口工业园区、五原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和发展风、光、生物质发电和煤的洁净利用,重点抓好大型风电基地、光伏示范电站、生物质电站和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建设,打造绿色能源基地。

加强稀土资源储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展壮大以稀土、光伏、特种合金和非金属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

做大做强石墨产业,开发锂离子正负极材料、石墨乳、柔性石墨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形成国内主要的石墨碳素生产基地。

大力培育以物联网等技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电动汽车及其配套产品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生物制药为主的生物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以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广重要技术成果和共性技术,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性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升级。

完善创新平台,引导入区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

加强与国家一流科研院所的对接,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孵化器、软件园等各类孵化基地建设。

(六)进出口加工业

以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阿尔山口岸国际物流加工园区、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边境经济合作区、珠恩嘎达布其边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承接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天然饮品、化妆品生产加工及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区。

加快口岸城市(镇)承接木材、煤炭及矿产品加工等产业转移,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