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7119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docx

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语文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作者:

佚名资料来源:

网络点击数:

1052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w

w.5YkJ

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9株洲)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B.蒸馏水C.铝合金D.石灰石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

A、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铝合金中一定含有铝,还含有其它金属或非金属,所以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2.(2019株洲)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C.花生米霉变了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铜,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花生米霉变不能再吃,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是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3.(2019株洲)已知:

2Al+Fe2O3Al2O3+2Fe,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生成的铁融化,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解答:

解:

反应物中Al是单质,Fe2O3是化合物,生成物中Al2O3是化合物,Fe是单质,所以反应类别是置换反应.

4.(2019株洲)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A.蒸馏B.活性炭吸附C.加入肥皂水D.过滤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蒸馏,使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能使水得到净化.

B、活性炭吸附沉淀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能使水得到净化.

C、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

D、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尽管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但能使水得到净化.

5.(2019株洲)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水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钠固体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试剂能将二者鉴别出来必须与两种气体结合后呈现的现象不同就行.要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考虑.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浑浊.

解答:

解:

A、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能,所以能鉴别,故A错;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塑料瓶分别装满两种气体,再加入水,盖上盖,待一段时间看塑料瓶的变化,变瘪的是二氧化碳,所以能鉴别,故B错;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溶液变红,一氧化碳则不能,所以能鉴别,故C错;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与氯化钠固体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D正确.

6.(2019株洲)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银和稀盐酸B.铁和硫酸锌溶液C.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

解:

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g在H后边,所以Ag不会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顺序表中,Fe在Zn的后面,所以Fe不会把Zn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盐溶液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则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不发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酸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反应可以发生,故D符合题意;

7.(2019株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水的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是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答:

解:

A、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可知,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由分子的定义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由原子的定义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8.(2019株洲)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B、根据量筒读数的读法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考虑.

解答:

解:

A、浓硫酸稀释方法: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

B、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题与上边水平了,故B错;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倾斜,要竖直悬空滴加,故C错;

9.(2019株洲)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构成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

1:

8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判断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以及氧化的产物、分子的构成,元素质量比等.

解答:

解:

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

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26):

(112):

(166)=6:

1:

8;故C正确;

D、由于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10.(2019株洲)今年,株洲市成为了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参加央视《城市1对1》节目录制时表示:

要把株洲建成自行车之都,倡导全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理念B.低碳交通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建设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株洲C.制造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塑料,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自行车钢圈在镀层脱落后更容易生锈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低碳交通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所以要通过考虑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好处来分析;B、根据节能减排的内涵考虑;C、根据自行车轮胎的材料考虑;D、根据自行车钢圈镀层的作用考虑.

解答:

解:

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指尽量的减少交通工具对空气的污染,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就做到了低碳交通,故A说法正确;

B、由于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所以要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少使用汽车,要求低碳交通也就达到了节能减排,故B说法正确;

C、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合成橡胶,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说法错误;

D、自行车钢圈镀层就是为了防止内部的钢圈生锈,隔绝空气,镀层脱落后与氧气直接接触,所以更容易生锈,故D说法正确.

11.(2019株洲)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无紫红色固体析出铝不如铜活泼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

C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CO具有可燃性

D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该反应放热

A.AB.BC.C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未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因为氧化铝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因此无变化;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解答:

解:

A、未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因为氧化铝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因此无变化,不能证明铝不如铜活泼,故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正确;

C、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D、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12.(2019株洲)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右边为除杂试剂,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水B.氧气(水蒸气)浓硫酸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铁粉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氯化钠能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用水可以除去碳酸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可以用铁粉除去,因为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碱溶液吸收.

解答:

解:

A、氯化钠能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加水再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可以用铁粉除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把原物质一氧化碳除去了,不合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13.(2019株洲)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

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生成分析: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

解答:

解: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故A错误;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故B正确;

C、防止冷空气进入,如果关闭门窗,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错误;

D、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D错误.

14.(2019株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能放出热量,其它反应如中和反应等也属于放热反应;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是重要的燃料;燃烧的条件有三个:

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

解:

A、燃烧能放出热量,其它反应如中和反应等也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是燃烧,故选项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是重要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D、燃烧的条件有三个:

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选项错误;

15.(2019株洲)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

20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配制溶液所用的仪器考虑;B、根据左物右码考虑;C、根据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进行计算;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考虑.

解答:

解: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还有量筒、胶头滴管,故A错;

B、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故B错;

C、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5:

95=1:

19;故C错;

D、易潮解,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因为氢氧化钠既易潮解,又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故D正确.

16.(2019株洲)小亮同学实验中测得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10.3B.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氯化钠溶液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8.5gD.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37.0℃

考点: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pH试纸所附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B、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C、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体温计的精确度为0.1℃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某某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0.3,故数据不合理.

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氯化钠溶液,量筒选择合理,故数据合理.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8.5g,数据合理.

D、体温计的精确度为0.1℃,故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37.0℃,数据合理.

www.xkb1.com

17.(2019株洲)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

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D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AB.BC.CD.D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A、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

B、根据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C、根据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由于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故A错误;

B、由于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

C、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故D正确;

18.(2019株洲)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NH3NOHNO3B.N2O5N2O4NO2C.HNO3NO2NH3D.NONO2N2O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3、NO、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O5、N2O4、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HNO3、NO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3,故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O、NO2、N2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19.(2019株洲)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将t1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C.温度小于t1C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D.将t2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B、根据升温后溶解度的变化考虑;C、根据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D、根据升高温度后溶质和溶剂的变化情况考虑

解答:

解:

A、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

B、将t1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甲物质溶解度变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溶液仍然饱和,故B说法错误;

C、温度小于t1C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边,所以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C说法正确;

D、将t2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C,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都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故D说法正确.

20.(2019株洲)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时消耗B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列比例式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

由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可知B的质量为:

44克+18克﹣14克=48克,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24分)

21.(2019株洲)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酸根离子SO42﹣;

(2)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

(1)离子的写法:

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的1要省略,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SO42﹣;

(2)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1个过氧化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H2O2.

22.(2019株洲)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

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生成的碱可用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使用酸碱指示剂来进行检验.

解答:

解:

根据碱的性质可以知道,碱的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可以选择酚酞溶液或是紫色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

23.(2019株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或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或向上排空气)法(写一种).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加热高锰酸钾、在催化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条件下加热氯酸钾;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分析收集方法.

解答:

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反应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在催化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H2O22H2O+O2在催化条件下加热氯酸钾,化学反应式是:

2KClO32KCl+3O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