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659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docx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

一、绪言

  1、生命起源

  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是炽热、混沌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没有生命。

最初的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由非生命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逐步演变而成的。

那时候,地球上火山内部喷发出来的气体中含有甲烷、氨、氢、硫化氢等,在大自然不断产生的宇宙射线、闪电的作用下,合成了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一系列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它们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分子和核酸分子。

又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38-35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古细菌。

  地球出现原始生命后,又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

所谓微生物是指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种类。

广泛存在于空气、海洋和陆地中,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

十七世纪,显微镜发明家虎克(hoek)首次在水中发现了微小生物-细菌,从此揭开微生物界神秘的面纱。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核,它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组成,有的还有鞭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胞大小约为1微米-10微米.细菌分三大类:

种类最多的杆菌、数目最多的球菌及纤细活泼的螺旋菌。

  细胞壁位于菌体的最外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坚韧性,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其化学成份一般为多糖、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膜是介于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一层极薄的膜,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类。

它使细胞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渗透性,在酶的作用下,能选择性地让一些小分子物质进入或排出,与细菌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为透明胶状物。

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核区是不完整的细胞核,是组成核物质集中的区域,是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2、光合细菌概述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简称:

PSB)属细菌中的一类,有紫硫菌、绿硫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

这里,我们将主要介绍紫色非细菌,它们是兼性厌氧菌,属原核生物界,光能异养型原核生物门,红色光合细菌纲,红螺菌目,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主要有荚膜红、沼泽红、球形菌、深红红螺菌等种类。

菌体外形有螺旋状、短杆状、近于球形和球形的。

一般规格:

长×宽=1微米-3.2微米×0.6微米-0.8微米,球形菌直径0.8微米-1.5微米。

它们以光和热为能源,主要利用有机物中的碳,同化其它营养进行元素进行生长繁殖,是高营养、高效能、多用途的有益微生物。

  3、光合细菌用途

  光合细菌生命力、适应性都很强,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分解有机物和吸收水体中的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本身无毒无污染。

它在光照厌氧条件下生长旺盛,在无光黑暗通气条件下亦能生长,但不合成红色素,易经诱导产生广泛的适应酶,对降解某些有毒或人工合成化合物具有潜力;耐低温(即使冰冻也不会死亡)和高盐度(20%),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是优良的水环境改良剂。

  光合细菌菌体营养丰富,含蛋白质(60%以上),维生素B12、叶酸、核黄素、类胡罗卜素、辅酶Q10等促长因子和生理活性物质,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

  光合细菌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转化成易为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同时光合细菌除本身的有机营养物质外,还含有铜、锌、钼、钴、镍等微量元素,含量适中,施用后,可补充土壤所缺,提高肥效,是优良的植物肥料。

  4、光合细菌应用

  

(1).养殖业

  我国是养殖大国,近年来,养殖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传统的水产和畜禽养殖成本高,产量小,效益低,特别是养殖中使用的各种消毒剂和抗生素,即破坏养殖环境,污染水产品,又增加养殖成本。

如何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呢?

光合细菌作为优良的水环境改良剂和饲料添加剂,用于养殖业在我国才是近几年的事,由于最早使用光合细菌的用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目前倍受推崇,大有普及之势。

那么,光合细菌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①净化水质

  由于高密度水产养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鱼类粪便和残饵,以及鱼药的残留物,它们腐败后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污染水体和底泥。

轻度污染可造成鱼类生活不适,饲料系数增高,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能使鱼类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这是由于有害物质,除直接危害鱼类外,同时也是病原微生物的营养源,并使之大量繁殖,使鱼类染发病。

兼性厌氧的光合细菌能改善水质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分解有机质时不产生有害物质,并且还能利用有害物质作为营养源,长成自已的有益细胞,变害为宝;形成优势群落后,还能竞争性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感染机率。

从而净化水质使鱼类健康生长。

  ②维持微生态平衡

  养殖的水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有的处于中间状态,叫"条件致病微生物",即正常情况下,这类微生物不致病,但在水质恶化,鱼类免疫力下降时,便大量繁殖危害鱼类。

自然界中,有害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都叫"病原微生物"是不可排除的,广义上讲,它们有利于生物进化。

它们能使一些不健康的、免疫力低或退化了的生物体被淘汰。

但是,无论是有害微生物还是条件致病微生物,必须在水体中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危害鱼类,这个浓度叫"发病临界点"。

不同种或不同体质的鱼,发病临界点不一定相同。

在渔业生产中,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使其达不到发病临界点,是健康养殖的关键。

通常人们采用消毒杀菌剂来控制,但随着施用次数的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亦相应增强,为了达到预防效果,施用剂量逐步加大,这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还污染了水体,造成水产品品质下降,甚至不能食用。

同时鱼类易产生应激反应,停食、消瘦,浪费有限的生长期。

到了鱼类发病需要治疗的时候,安全剂量治不了病,大剂量施用又危及鱼类,这个矛盾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

  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使其不产生耐药性呢?

光合细菌可基本克服消毒杀菌剂的缺点,它通过降解或清除水体中包括鱼药在内的有害化学物质;与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空间,使其无法大量繁殖,从而不易形成致病的环境条件。

假如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原因,鱼类发了病,说明它在水体中的浓度已达到或超过发病临界点,在微生物群体中占优势,此时,再用光合细菌治疗是没有明显效果的.须用消毒杀菌剂治疗,6-7天后,再施用光合细菌保养水质。

  鱼类病害防治原则是:

防重于治。

只有在日常渔业生产中,维持水体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始终占绝对优势,才是健康养殖的出路。

如果平时不有效地预防,到了出现症状时再去治疗,那么,包括鱼药成本在内的重大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

  ③培养浮动物作饵料

  光合细菌营养丰富,这正是浮游动物的优质饵料。

实践证明,水体中光合细菌越多,浮游动物生长繁殖越旺盛,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增产效果也就越明显,如虾、蟹、花鲢、河蚌等。

浮游动物作为仔鱼、糠虾、贝苗等开口饵料,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

此外,光合细菌对于刚孵化后,还不能主动捕食的仔鱼是最适宜的饵料,此时仔鱼的消化系统各器官尚未完全分化,光合细菌通过鳃被吸入体内,在卵囊尚未被完全吸收的同时,即可从外界摄取营养,以弥补内源性营养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成活率。

  ④间接增氧

  光合细菌分解有机质进行生长繁殖时,不需要氧气,也不释放氧气,它节约了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所需的氧,产生间接增氧作用。

但随后好氧的浮游动物因得到丰富的饵料,数量剧增,增氧效果就不明显了。

  ⑤饲料添加剂

  在相对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有害菌得以发展,容易出现疾病症状。

一般情况下,配合饲料中的活性营养成份较少,饲料系数较高。

光合细菌作为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含有大量的促长因子和生理活性物质,营养丰富,拌和饲料后,可补充和增加饲料营养成份、降低饲料系数;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促进胃肠道内的有益菌生长繁殖,增强消化和抗病能力,促进生长。

  

(2).种植业

  光合细菌肯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够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肥沃土壤,可作为基肥、追肥。

光全细菌在土壤中大量生长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效力微生物(如放射线菌)的生长,减少有害菌群(如丝状真菌)引起的病害。

  光合细菌作为农作物,用于水稻和小麦,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有效分蘖和成穗数,用于蔬菜及花卉等,可提高产量和品质,延长保鲜期;用于浸泡种子,发芽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对棉花的枯黄、草莓的根腐病等防治效果显著。

  (3)环保业

  生物学污水处理法是指通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分解和合成有机质。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污水中一些可溶性的有机物在胞内酶的作用下被菌体选择性地吸收;颗粒、胶体等难溶或不溶性的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菌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再被菌体吸收。

通过微生物体内的生化作用,反一部分有机物同化成自身,另一部分被异化成水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等,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

  光合细菌兼性厌氧的我和很强的适应性,使其在污水发酵处理中,作用日益突出。

例如光合细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可将致癌物亚硝胺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对于生化需氧量(BOD)高达数千mg/L的有机废水,一些生物膜法及活性污泥法等需氧处理法难以耐受,而光合细菌则可以承受,故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光合细菌培养条件

  1、营养条件

  光合细菌细胞体构成元素主要有:

碳、氢、氧、氮、磷、钾、钠、镁、钙、硫和一些微量元素等,它们也是所有生物细胞构成的主要物质。

一般情况下,细胞鲜重:

水占80%-90%、无机盐1%-1.5%、蛋白质7%-10%、脂肪1%-2%、糖类和其它有机物1%-1.5%。

其中干细胞含碳45%-55%、氢5%-10%、氧20%-30%、氮5%-13%、磷3%-5%、其它矿物元素3%-5%。

光合细菌的细胞壁具有半透性,能选择性地让一些营养元素按一定比例进内,在酶的作用下合成自己的细胞组织和裂新的个体。

  营养元素的全面和搭配的合理,是营养条件的关键。

根据这一要求,选用多种食品添加剂,科学配方,经特殊加工而成的"光合细菌培养基"(图2),基本符合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要求,无毒无副作用,使用安全,固状结晶体便于包装和运输,而且有2年的保质期。

用其生产菌液(每毫升含有30-50亿个活菌体),成本每500克仅0.4元,且现制现用,质量明优于市售同类产品。

  光合细菌培养基(产品:

Q/321081BJA001-2000,即光合细菌高效生长剂),是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组合体。

每种原料都能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生产高浓度的菌液,因此,单位效价的光合细菌菌液生产成本低、质量好,这无论是对于用户、经销商还是厂家都有很大的益处,对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环境条件

  有了营养全面的光合细菌培养基,才是内因,还不能培养出光合细菌菌液。

还需有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才能培养出优质的菌液。

环境条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介质:

含菌量较低的清洁淡水、海水或加粗食盐的淡水。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地下水含菌量低,为最佳水源;清洁的地表水也可使用;含氯量较高的自来水应敞口放置两三天或调PH值至偏碱后使用;蒸馏水及纯净水固然很好,但成本太高,可用于提纯菌种。

  

(2).酸碱度(PH)值:

7.5-8.5最佳(适应范围6-10)。

  (3).水硬度:

PH值中性时10度以下。

即调节PH值至8.0左右时,培养介质中的乳白色沉淀物不宜过多。

  (4).温度:

25℃-34℃最佳(适应范围15℃-40℃)。

  (5).光照度:

3000LX-4000LX最佳。

即每25千克菌液需用60瓦左右的电灯泡进行光照,当然,太阳光最好且无需成本。

  (6).透气性:

密闭、敞口皆可培养,密闭效果更好。

  (7).容器:

透明或白色容器;大规模培养可用土池、水泥池等,菌液深度30厘米以下为佳。

三、增菌培养

  光合细菌具有生长优势强,培养条件要求不高,施用对象对菌液纯度要求不十分严格等特点,因而适合用户在普通条件下生产。

为了便于了解培养过程,掌握生产技术,现以样品为例介绍两种培养方法。

若培养海水光合细菌,只需将介质换成海水或每25千克淡水加450克的粗食盐即可。

样品:

1.光合细菌培养基(简称培养基)1袋)280克)。

2.菌种350克。

浓度为每克30亿个活菌体,简称30亿级(图3)

1.培养方法一:

材料(图1):

本着实用和便于取材的宗旨,特备如下材料,供参考。

1、容器:

①清洁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500毫升3只、1250毫升7只

②10升容积的塑料桶1只

  ③25升容积的塑料桶1只(装水用)

  ④50升容积的广口塑料桶1只

  ⑤小塑料漏斗1只

  ⑥玻璃杯1只

  ⑦5升塑料盆1只

  2.水25千克

  3.培养基1袋

  4.菌种(优质成品菌液350克)

  5.精密试纸1本(PH值范围5.5-9.0)

  6.氢氧化钠(烧碱)30克(不得用手触摸,以免烧伤皮肤)

  7.装满水插入温度指示瓶1只

  8.电灯炮3只(25瓦、40瓦、60瓦)

  9.清洁木棒2支(一支20厘米、另一支60厘米)

  10.称量工具:

天平、秤

  11.纸箱2个(体积视具体情况而定)

步骤

  第一次培养

  1.称取1.25千克的水倒入小塑料盆。

  

2.用天平称取培养基14克(图4),放入盆中,用木棒搅动,溶解制成培养基溶液。

  3.用试纸测出溶液的PH值。

如是8.0左右为正好;如大于9.0,则需用盐酸下调至8.0(实际上在我国未发现有溶入培养基后,PH值还超过9.0的水源);如小于7.5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上调至8.0。

设测出的PH值为6.5。

需上调PH值。

  4.取100克水,倒入玻璃杯中,再取氢氧化钠2克加入,搅拌溶解后,制成氢氧化钠溶液。

  5.将培养基溶液搅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左右,静置半分钟,用试纸测其PH值,如不能达到8.0,搅后再加10%,如此反复,直到PH值调至8.0为至(图5)。

计算所用掉氢氧化钠溶液量,推算出实际用掉氢氧化钠的重量,作为以后制备氢氧化钠溶液的参照数值。

上调PH值时,如出现少量白色絮状凝胶团,为正常现象,不影响培养效果。

调好PH值的溶液即为培养液。

  6.从350克的菌种中取出250克,其余备用。

将250克的菌种加入到培养液中(图6),搅拌均匀,制成混合培养液,简称菌液。

菌液的重量为:

水1250克+培养基14克(忽略不计)+菌种250克+氢氧化钠(忽略不计)=1500克。

菌种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

5。

  7.设菌液的密度为1克/毫升,则菌液的体积为1500毫升。

取500毫升容积的清洁透明玻璃瓶3只,用漏斗将菌液装入瓶中,拧紧瓶塞。

  

8.对菌液进行连续地光照和保温培养。

取纸箱一只,将菌液瓶和温度指示瓶贴近纸箱内壁放置,灯炮悬于箱内中部距瓶约10厘米处(图7),保持温度25℃-34℃。

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温度过高,应更换小灯泡,仍过高,应打开箱散热,否则会蒸死细菌;如果温度低,应盖上箱盖增温,仍达不到要求,应更换大灯泡,否则会延长培养时间;室外温度适宜时,也可置于阳光下培养,谨防温度过高(45℃)!

  9.菌液的光照和温度都适宜后,细菌就进入了增殖阶段。

每天颜色、气味、PH值、透光度和漂浮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情况如下:

  前3-4小时,菌种适应培养基,吸收水份和营养物质,细胞膨胀,将要裂殖,液体无明显变化。

  48小时后,菌液的颜色更深,透光度更低,气味更浓,PH值也会有所升高,3-5天后升到9.0左右就不再升高了。

  72小时后,菌液中的细菌浓度已很高,效价可达30亿级,颜色深红,有臭味,透光度低,PH值9.0左右,液底有少量淤泥状沉淀物。

继续培养几天,细菌浓度还会继续升高,此时,可将菌液对照剩余菌种(图8),如果浓度已达到或超过菌种,菌液即为成品菌液,培养成熟。

10-15天后,菌液浓度达到最高值。

  如上述,第一次培养结束后已得到1.5千克的成品菌液,可作为菌种再次培养扩大。

  第二次培养

  从上述得知现有菌种1.5千克(成品菌液),根据接种比例1:

5的要求:

  1.称取7.5千克水倒入10升塑料桶中,再用玻璃杯从中取出少许,用于溶解氢氧化钠。

  2.称取培养基84克放入桶中,搅拌溶解制成培养基溶液。

  3.将培养溶液PH值调节至8.0左右,制成培养液。

根据"第一次培养"中实际用掉氢氧化钠的重量推算,称取此次的所需量,即第一次实际用量的6倍,将其倒入玻璃杯中,制成氢氧化钠溶液,用于调PH值。

  4.将1.5千克菌种加入到培养液中,制成菌液,则菌液的总重量为:

水7500克+

培养基84克(忽略不计)+菌种1500克+氢氧化钠(忽略不计)=9千克,即体积为9000毫升。

  5.取清洁透明塑料瓶和玻璃瓶,容积为1250毫升的7只、500毫升的1只,用漏斗将菌液分别装满1250毫升的瓶中,拧紧瓶塞,其余装入500毫升的瓶中。

  6.将菌液瓶等放入纸箱,按照第一次培养的方法进行培养。

  几天后培养成熟,可得9千克成品菌液,作下次培养的菌种。

  第三次培养

  经过前两次培养后,菌种已达到9千克,还剩水约16.25千克、培养基182克。

根据菌种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

5的标准,菌种已明显超过,菌种接入量的增多,有利于缩短培养时间,提高成品菌液质量。

  1.将所剩的16.25千克水倒入广口塑料桶中。

  2.将所剩的182克培养基加入桶内水中,溶解制成培养基溶液。

  3.称取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0,制成培养液。

  

4.将9千克菌种倒入培养液中,制成菌液。

则菌液的重量为:

16.25千克水+182克培养基(忽略不计)+9千克菌种+氢氧化钠(忽略不计)=25.25千克。

  5.将菌液25.25千克直接留在桶中培养(图9)。

取电灯泡一只,悬于桶内液面上10-20厘米处;将温度计插入桶内菌液中;用塑料薄膜盖桶口,进行连续光照,并保持适当温度。

如果温度过低,可将桶置于纸箱内增温。

培养过程中适当搅动菌液,使之受光均匀,这样几天后,即可得到成熟的菌液约25千克。

  样品培养完毕。

  室外温度适宜,可将菌液直接置于阳光下培养。

  此时,如果有足够的培养基和水,仍可按菌种与培养液1:

5的比例,反复培养扩大。

当达到所需用量时,留下一部分作菌种,其余施用。

  操作要点:

  ①PH值8.0左右;

  ②菌种接入量不低于1:

5;

  ③温度25℃-34℃;

  ④光照度3000LX-4000LX;

  ⑤水硬度10度以下。

  2.培养方法二(简便方法):

  材料

  1.容器:

①清洁透明玻璃瓶、塑料瓶500毫升3只,1250毫升6只

  ②50千克容积的广口塑料桶一只

  ③小塑料盆1只

  ④小塑料漏斗1只

  ⑥10升容积的塑料桶1只

  2.水25千克

  3.培养基1袋

  4.菌种(成品菌液350克,30亿级)

  5.装满水插入温度计的温度指示瓶1只

  6.电灯泡3只(25瓦、40瓦、60瓦)

  7.清洁木棒两2支(一支20厘米、另一支60厘米)

  8.称量工具:

天平、秤

  9.纸箱2个(体积视具体情况而定)

  步骤:

  第一次培养

  1.称量水250克倒入小塑料盆。

  2.称取培养基2.8克溶于盆内水中,无需调节PH值,制成培养液。

  3.取菌种250克加入培养液中,制成菌液。

菌种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

1。

菌液的重量为:

水250克+培养基2.8克(忽略不计)+菌种250克=500克,则菌液的体积为500毫升。

  4.用漏斗将菌液装入500毫升瓶中,拧紧瓶塞。

  5.取纸箱1只,将菌液瓶和温度指示瓶分别贴近纸箱内壁放置。

再将电灯泡悬挂于箱内中部(距瓶约10厘米),对菌液进行连续光照和保温培养。

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25℃-34℃)

  这样,3-5天后培养结束,得到约500克的成品菌液,可作为菌种再次培养。

  

第二次培养

  由第一次培养已得菌种500克,根据菌种与培养液1:

1的要求。

  1.取水500克倒入小塑料盆。

  2.取培养基5.6克溶入盆内水中,制成培养液。

  3.将菌种500克加入到培养液中制成菌液。

则菌液的重量为:

水500克+培养基5.6克(忽略不计)+菌种500克=1000克,即体积为1000毫升。

  4.取容积为500毫升的塑料瓶2只,用漏斗将菌液分别装入两只瓶中,拧紧瓶塞。

  5.将菌液瓶等放入纸箱,对菌液进行培养,成熟后,可得到约1千克的成品菌液,作为下次培养的菌种。

  依照上述方法,再经过3次培养,即可得到成品菌液约8千克作为菌种。

  第六次培养:

  1.取水8千克倒入广口塑料桶中。

  2.取培养基89.6克溶入桶内水中,制成培养液。

  3.将菌种8千克加入培养液中制成菌液。

则菌液的重量为:

水8千克+培养基89.6克(忽略不计)+菌种8千克=16千克。

  4.将菌液留于桶中,内悬电灯泡于液面上10厘米处、温度计于菌液中,桶口覆盖薄膜,进行光照保温培养。

  成熟后,可得到约16千克的成品菌液,仍作为下次培养的菌种。

  第七次培养:

  将剩余的水、培养基依次加入盛有16千克菌种的广口塑料桶中进行培养,成熟后可得约25千克成品菌液。

  样品培养完毕。

  室外温度适宜,可将菌液直接置于阳光下培养。

  方法一与方法二的区别是:

  ①无需调PH值;

  ②菌种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

1;

  ③培养周期短,质量好;

  ④单位时间总体增菌量少。

  3.大规模生产方法介绍

  根据光合细菌具有兼性厌氧、生命力强,易于培养等特点,本着便于取材,节约成本的宗旨,现采用"方法二",以一次培养1吨菌液为例,简要介绍几种形式的培养

方法。

  1.塑料桶培养法

  材料(图10、11):

  ①50升的透明或白色清洁广口塑料桶40只

  ②水1000千克

  ③菌种1吨(30亿级)

  ④培养基1箱(40袋,每袋可培养25千克菌液)。

  往每只桶内加入25千克水和1袋培养基,搅拌使之溶解,再往每桶中加入25千克菌种,制成菌液,将温度计插入菌液中,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使之保持相对厌氧培养状态。

  室外温度适宜情况下(25℃-34℃),将菌液直接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培养;温度过低,可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温棚,采光增温,仍达不到要求,应采取其它增温措施;温度过高,将菌液置于通风的地方,仍过高,应在桶周围洒水降温。

  如连续晴天,7-10天后可培养成熟;若有阴天,培养时间则相对延长,连续阴天,应采用功率较大的电灯泡悬于桶与桶之间,进行连续光照,由于白色塑料桶相对于透明塑料桶透光性较差,因此培养时间会相对延长。

培养成熟后即可得到1吨的菌液(菌种除外)。

  

2.土池(水泥池)培养法

  材料:

①完好的桶状塑料薄膜(长8米,宽2米),塑料薄膜(长7米,宽4米)(图12)

  ②土池(长5米,宽1.8米,深0.4米)

  ③水1000千克

  ④菌种1吨(30亿级)

  ⑤培养基1箱(40袋)

  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先挖一个长5米,宽1.8米,深0.4米的土池,然后将塑料薄膜覆盖池底,整平,再将桶状塑料薄膜平铺在池中(图13)。

一端卷叠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