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48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部编12 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

八上部编12与朱元思书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

12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整体把握文意,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品味“奇山异水”,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人云: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大屏幕展示富春江山水美景视频)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富有神奇的魅力,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元代的李桓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与朱元思书》,跟着吴均一起游览富春江……

(板书:

与朱元思书吴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入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检查预习,诵读美文

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栏目)

2.仿例诵读

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

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缥碧(piǎo)湍急(tuān)夹岸高山(jiā)

轩邈(xuānmiǎo)泠泠作响(línɡ)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yuān)戾天(lì)窥谷忘反(kuī)

横柯上蔽(kē)有时见日(jiàn)

(2)读出节拍。

师点拨:

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对偶句和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

(3)读出韵味。

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节奏,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三、以言带言,疏通文意

借助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教师重点强调下列句子的翻译。

课件出示: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文: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重点语句检测,看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四、品水析山,分析手法

1.品“奇山异水”

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总体结构。

预设本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进行概览性的总写,接着分写山、水之奇异:

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师:

说到“奇山异水”,文中的哪一部分写“异水”?

这水又异在何处呢?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预设第2段写“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说明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四句突出水之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

师:

文中哪一部分写“奇山”?

这山又奇在何处?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预设第3段写“奇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

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

(形)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凄切的蝉声、凄异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寓视于听,以动写静。

(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这可算作文章的补充,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以突出作者的喜不自胜、流连忘返。

可见山之奇。

(色)

2.析写作手法

师:

本文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交流回答,师小结)

预设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声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视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广阔背景下的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了富春江江水随山形而曲折变化,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师:

本文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请你简要说明。

预设详写“山”,略写“水”。

写山水动静结合又有变化。

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品读文中山水之美景。

先逐步分析“奇山”“异水”的特征,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品读的难度,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

五、由景到情,知人论世

这是一封书信,写的是山水美景。

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生讨论作答,师引导小结)预设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表现了作者醉心于大自然的闲适、怡然自得。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在这幽静、安闲、纯净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山水的美荡涤了身上所有世俗的尘埃,所有的争名夺利和忧愁烦恼全部烟消云散。

由景生情,因景明志,这是作者心弦上弹奏出的心音、情韵,既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山水的巨大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师小结:

六朝山水画家宗炳认为,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

本文作者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山水世事,内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韵,自己也就有了悠然自足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情趣。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这篇课文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中蕴含着大量美的资源,如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情感美等。

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品味写景的佳词妙句,体会作者的志趣”作为本课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以“导”为激发兴趣的前提,以“读”为激发兴趣的手段,以“美”为激发兴趣的因素。

通过阅读,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的美的文章中去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诱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2与朱元思书

课题

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写作背景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文体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

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平仄,讲究用典。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读准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ɡ)

嘤嘤(yīnɡ)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

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

至、到达今义:

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

筹划、治理今义:

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新课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其实,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就会惊喜地发现一条秀绝人寰的绿色飘带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之间,这就是富春江。

古往今来,它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尽的美丽传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了。

一起来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参考译文:

1.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

4.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

静态:

清澈;动态:

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第一段概括介绍富阳至桐庐的景物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别描写异水奇山。

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关系。

作者是乘船游览富春江,立足点是在江中船上,所以采取了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先写近处的“异水”,再写远处的“奇山”。

【感受作品意境美】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炼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的“天下独绝”。

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

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

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

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深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而陶醉倾倒了。

【感受作品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请反复品味课文,联系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其生平经历,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吴均曾得宠于梁武帝,并任史官,后因直言,一度被贬。

虽然后来朝廷也曾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从官场倾轧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于是完全淡泊了功名。

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

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自由的生活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赏析文章语言美】

讨论、探究本文的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抓住特征、有层次地描写景物和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富春江的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游记散文的主要特色。

【把握文章主旨】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形声兼备,动静互见。

本文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了形声兼备、意舒情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

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

这是以动衬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2.虚实相间,骈散相交。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完成一个片段练习,内容不限,注意内容需合理。

走在幽静的石板路上,“嗒嗒”的脚步声跃然心头,偶尔可以听到几声犬吠之声,街道两侧的大门紧闭,偌大的空间竟只有我一人在外行走,也许是昨夜刚下过雨的缘故,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缕缕泥土的清香,使人倍感惬意。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文言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富春江的美丽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富春江的憧憬向往之情。

精巧的结构布局与丰富的写作手法是本文最大的特色,需要作为重点来讲解。

通过这部分的讲解,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意,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学习不只是枯燥地记、背,其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