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634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三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三)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此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可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此细胞分裂结束时最多生成两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D.此细胞随后的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是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基因a,该基因只能是来自基因突变,B错误;此细胞分裂后最多能产生两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即两个精细胞,C正确;此细胞随后的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2.“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向着细胞外的一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Na+―K+”泵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

下列对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该过程需要的ATP主要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

D.这一过程可能和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产生有关

【答案】B

【解析】“Na+―K+”泵运输离子需要消耗ATP,所以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A正确;“Na+―K+”泵只能运输Na+和K+,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错误;主动运输需要的ATP主要来源于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的分解,C正确;该过程通过“Na+―K+”泵的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外Na+和K+浓度差,从而维持细胞膜内外电位差,D正确。

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水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B.遇冷时,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机体增加产热

C.因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人体不断地产生激素

D.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答案】C

【解析】人体失水过多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A正确;遇冷时,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加,从而使机体增加产热,B正确;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促进或抑制)生命活动,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错误;当胰高血糖素增加时,血糖升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4.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其中曲线b是正常的酶促反应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C.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甲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

D.若在适当升温的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B点位置将下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曲线b是正常的酶促反应曲线。

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会相应降低,因此图中a可以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A正确;曲线b的AB段,随反应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因此该阶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点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形成c曲线,可能的原因是甲点时酶量增加,但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升高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会下降,C错误;由于该题图曲线是最适温度,因此在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图中B点位置将下移,D正确。

5.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tRNA、mRNA、rRNA三者缺一不可

B.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浆细胞中有编码抗体的基因,但没有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

D.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因的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翻译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构成的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A正确;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异常引起的,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浆细胞中含有编码抗体、血红蛋白的基因,但是血红蛋白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因的基本骨架,D正确。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此时对大熊猫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B.湿地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自然气候的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增加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D.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被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答案】C

【解析】因为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所以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A正确;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某营养级的一种生物消失,其位置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D正确。

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

“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反应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答案】A

【解析】A选项,KNO3加热后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物质不能自燃,错误;B选项,鉴别KNO3和Na2SO4两种物质可根据物质组成中含有的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进行鉴别,若灼烧使火焰呈黄色,就证明是Na2SO4,若灼烧,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就证明是KNO3,正确;C选项,KNO3的提纯方法是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D选项,火药与硫黄、木炭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N2,体现氧化性,正确。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l2与FeBr2溶液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

2Fe2++4Br-+3Cl2

2Fe3++2Br2+6Cl-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反应:

Ba2++SO

BaSO4↓

C.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Al3++3NH3·H2O

3NH

+Al(OH)3↓

D.稀硝酸与铜反应:

Cu+NO

+2H+

Cu2++NO2↑+H2O

【答案】C

【解析】当n(Cl2)∶n(FeBr2)=1∶1时,氯气不足量,Fe2+完全反应,Br-反应一半,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

2Fe3++Br2+4Cl-,A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OH-+Ba2++Mg2++SO

BaSO4↓+Mg(OH)2↓,B错误;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Al3++3NH3·H2O

3NH

+Al(OH)3↓,C正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2NO

+8H+

3Cu2++2NO↑+4H2O,D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X、Y两种烃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均相同,则X和Y一定互为同系物

B.沸点比较: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C.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判断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的交替结构的依据是:

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A

【解析】A项,等质量的X、Y两种烃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均相同,则X和Y最简式相同,不一定为同系物,如C2H2与C6H6,故A错误;B项,有机物一般C数越多沸点越高,烃类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B正确;C项,乙醇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中的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如果苯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则邻二甲苯就应该有2种不同的结构,故D正确。

综上,选A。

10.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相应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a

试剂b

试剂c

装置

A

验证非金属性:

S>C>Si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B

制备纯净的氯气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C

检验溶液X中含有CO32-

盐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

D

除去Na2SO3中的Na2SO4

氯水

混合物

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A、装置b中出现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装置c中出现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即S>C>Si,故正确;B、MnO2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此装置中没有加热装置,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从装置c中出来氯气中混有水蒸气,不是纯净的,故错误;C、装置b中加入盐酸,出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明X中含有CO32-,可能含有HCO3-或SO32-或HSO3-,故错误;D、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32-氧化成SO4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11.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

D.离子半径:

Z>W>X>Y

【答案】D 

【解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是氧元素,X是氮元素,Z是硫元素,W是氯元素;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只有Z元素的单质是固态,则Z元素的单质熔沸点最高,A错误;W的非金属性大于Z的非金属性,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强,B错误;Y的非金属性大于Z的非金属性,则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强,C错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

Z>W>X>Y,D正确。

12.用一种阴、阳离子双隔膜三室电解槽处理废水中的NH

,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室溶液由无色变成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