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266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选择培养,正确的叙述是()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

【答案】A

【解析】选择培养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所用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以便于下一步的稀释涂布操作。

2.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B.分解尿素的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C.分解尿素的细菌、霉菌、放线菌

D.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答案】C

【解析】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但不会抑制霉菌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会抑制放线菌生长。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

3.关于酶合成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的合成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B.诱导酶的合成调节属于基因表达的调节

C.诱导酶的合成一旦开始,就不受环境中诱导物的影响

D.酶合成的调节与微生物增强的适应能力无关

【答案】B

【解析】组成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的合成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遗传物质的控制,通过酶的合成调节能够使生物体适应环境,又不至于造成原料的浪费。

4.将从种植烟草的土壤里分离得到的尼古丁(C10H14N2)降解菌株SC接种到尼古丁培养基中,30℃摇床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并计算发酵液中的尼古丁浓度和菌体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离SC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法

B.培养36h时SC的数量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影响SC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和pH

D.发酵液中的尼古丁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

【答案】C

【解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和提纯细菌,A项正确;培养36h时,SC的数量达到最大值,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尼古丁是SC的主要营养物质,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再结合曲线图可推知,影响SC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培养基中尼古丁的含量,C项错误,D项正确。

【点睛】

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

项目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平板划

线法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不能计数

适用于

好氧菌

稀释涂

布平

板法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适用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5.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的目的是

A.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给分解尿素的细菌提供营养

C.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

D.维持正常pH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进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故选C。

考点:

尿素分解菌的鉴别

【名师点睛】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进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

6.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纤维素分解菌依靠分解纤维素获得的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得到能量,所以为异养型;而动物胃内氧气很少,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为厌氧型,故B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新陈代谢类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某科研工作者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培

养大肠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两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绘得右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物质为葡萄糖,乙物质为乳糖

B.a→e时间内分解葡萄糖的酶一直存在

C.a→e内分解乳糖的酶一直存在

D.大肠杆菌利用营养物质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答案】B

【解析】分解葡萄糖的酶属组成酶;不管环境中是否有葡萄糖,该酶都要存在于大肠杆菌的细胞中。

分解乳糖的酶属诱导酶;只有当环境中的葡萄糖被耗尽且有乳糖存在时,控制该酶的基因才表达,该酶才被合成。

大肠杆菌利用营养物质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酶合成调节。

8.本课题以土壤中的细菌为研究对象,要达到的目的是()

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②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氨的细菌

③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

④统计所取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的考查,回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

①以土壤中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①正确;

②氨气是气体不能存在于固体培养基中,因此不能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氨的细菌,②错误;

③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公式估算出每克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即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

,③正确;

④由③知公式表示每克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但不是所取土壤样品细菌数,④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菌,根据平板上的菌落数估算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对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为了研究病毒,需将其大量培养,你认为下列何种培养方式最适宜()

A.无菌的牛肉汤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固体培养基D.适宜温度和湿度下的活鸡胚

【答案】D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并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及原料快速复制增值。

无菌的牛肉汤是只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是不能繁殖病毒的。

故A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而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只是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无细胞。

则不能培养病毒。

故B错误;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凝固剂即成固体培养基。

常用作凝固剂的物质有琼脂、明胶、硅胶等,以琼脂最为常用。

固体培养基在实际中用得十分广泛。

在实验室中,它被用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检验杂菌、计数、保藏、生物测定等。

没有活细胞,不能培养病毒。

故C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所以培养病毒可以用活的鸡胚作为培养基。

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动物细胞的培养,所以病毒的培养需要适宜温度和湿度下的活鸡胚。

故D正确。

【考点定位】烟草花叶病毒

10.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无菌操作不要求杀死培养基中的一切细菌

B.用酒精擦拭双手的方法是对操作者进行消毒

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无菌技术是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而不是杀死培养基中的一切细菌。

对操作者应用较温和的方法进行消毒。

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对无菌操作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彻底消灭其中的微生物,用酒精擦拭不能达到目的;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无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进行灭菌处理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完成平板划线操作

D.将划线结束后的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D

【解析】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接种环需要再灭菌,A错误;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再次通过火焰,塞上棉塞即可,B错误;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C错误;划线操作结束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

【点睛】理清平板划线操作的过程:

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12.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

【答案】C

【解析】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故选C。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优点:

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缺点:

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优点:

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缺点:

1)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2)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1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

C.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D.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培养前应对培养基先灭菌再接种,以防止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呼吸条件下大量繁殖,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无机碳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C错误;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等知识。

14.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人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B.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个菌落

C.将切下的胡萝卜外植体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获得愈伤组织

D.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应密闭才能产生果酒,A错误;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上稀释后的菌液能够得到单个菌落,B正确;外植体需要消毒后进行接种在MS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宜的条件才能获得愈伤组织,C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普通培养基没有选择功能,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尿素分解菌,D错误;答案是B。

考点:

本题考查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A.核区B.质粒C.线粒体D.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细菌遗传物质存在于核区和质粒DNA中,核区DNA控制细菌的主要遗传性状,质粒DNA含有控制细菌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

1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醋酸菌制作果醋时,需通入氧气

B.利用凝胶色谱法可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

C.进行DNA粗提取时,用酒精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D.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能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将糖分或乙醇转化为醋酸,所以用醋酸菌制作果醋时,需通入氧气,A项正确;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利用凝胶色谱法可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B项正确;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进行DNA粗提取时,可用酒精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C项正确;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处理,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消毒处理,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DNA和蛋白质技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对生物生命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乳酸菌可以利用乳酸、葡萄糖等为营养物质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每一阶段,都有ATP的形成

C.结核肝菌不能在一般的培养机上培养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属于腐生菌

【答案】C

【解析】乳酸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乳酸,不能利用乳酸,A错误;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结核肝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不能用一般的培养基来培养,C正确;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氧型生物,D错误。

【考点定位】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18.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乳酸菌的调整期和对数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进入乳酸菌增长的稳定期,由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调整期和对数期的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稳定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答案】D

【解析】进入稳定期时,由于其他微生物死亡,故此时生物种类极少,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小。

19.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答案】C

【解析】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氮源,A错误;一般来说,在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具有一定比例,但培养基中含量最多的应该是水,而不是碳元素或氮元素,B错误;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C正确;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可能会造成微生物渗透失水死亡,D错误。

20.病毒具有的核酸类型为:

A.所有的病毒都只有DNAB.所有的病毒都只有RNA

C.一种病毒既有DNA又有RNA

D.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答案】D

【解析】绝大多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是DNA,少数是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二、综合题

21.自生固氮菌,能独立完成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高效的自生固氮菌株,并对其固氮能力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鉴别菌种,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法,在_____(物理性质)培养基上

进行接种,观察所获单个菌落特征。

(2)以上操作过程中有三种材料或用具需要消毒或灭菌:

①培养微生物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操作者的双手;③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其中需要灭菌的是_____。

(填序号)

(3)某同学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他的目的是_____。

经接种、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右图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

(4)为了进一步筛选高效固氮菌,研究人员将上述获得的等量的四种固氮菌分别接种到等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相同时间后,对固氮菌进行计数并测定培养液中的含氮量,结果如下:

甲菌

乙菌

丙菌

丁菌

菌量(个/mL)

2.1×105

2.5×105

1.8×105

2.0×105

含氮量(K)

3.32

4.38

5.34

5.36

①培养过程中需不断振荡的目的是_____。

②对固氮菌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

③由上表结果可知,_____菌的固氮效率最高。

【答案】(稀释)涂布平板法固体①③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防止杂菌污染涂布不均匀让固氮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少丙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考查对灭菌、微生物接种方法的理解与识记。

(1)鉴别菌种主要根据菌落特征,,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法,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观察所获单个菌落特征。

(2)分离微生物,培养微生物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需要灭菌。

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

(3)平板倒置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防止杂菌污染。

图示菌落分布应为涂布平板法接种,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涂布不均匀导致。

(4)①培养过程中不断振荡可以使固氮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利用。

②由于连在一起的细菌形成一个菌落,对固氮菌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③据表可知,丙菌数量少于丁菌,但培养液中含氮量与丁菌相差不大,丙菌固氮效率最高。

22.【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NaNO3

K2HPO4

FeSO4

MgSO4·7H2O

琼脂

C6H12O6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01g

0.5g

15g

30g

100mL

0.1万单位

(1)据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能在此培养基繁殖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氮源是_____________。

(3)培养某微生物时需要用接种工具接种到该培养基表面上,所使用的接种工具可能是__________。

(4)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除了要去除一些成分外,还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法。

【答案】固体对青霉素有抗性(意思相近即可)C6H1206(葡萄糖)NaN03接种环或涂布器纤维素(粉)刚果红染色

【解析】试题分析:

熟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表中提取信息并结合题意作答。

(1)表中培养基的配方中有凝固剂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由表中培养基的配方中有青霉素可知:

能在此培养基繁殖的微生物对青霉素有抗性。

(2)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6H1206(葡萄糖),氮源是NaN03。

(3)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前者需使用接种环,后者需用到涂布器。

(4)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因此需要去除C6H1206(葡萄糖),加入纤维素(粉)。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因此,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这种筛选方法被称为刚果红染色法。

23.【生物-选修模块1:

生物技术实践】

我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

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饮用水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图如图甲,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如图乙。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

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该小组通过统计______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

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______(“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

【答案】小于用滤膜过滤除菌氮源琼脂鉴别黑色菌落偏低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

【解析】

(1)图甲操作的目的是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以获得大肠杆菌,因此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

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

(2)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图乙中的乳糖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据此可知:

在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氮源。

在固体培养基上大肠杆菌才能形成菌落,因此还需要加入琼脂。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3)由“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可知:

该小组通过统计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

当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所以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偏低。

【点睛】本题是对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原理的考查,回忆并理清相关的知识点即可作答。

24.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原油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它是一种有害的、致癌的、诱发有机体发生突变的化合物,毒性很大,分子结构却很稳定,是当石油泄漏时所要面对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

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

当原油污染土壤后,如何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以此为课题设计了有关实验。

实验过程:

筛选、获取能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

1.步骤一:

配置来源于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

2.步骤二:

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

3.步骤三:

4.实验结果与结论:

二、选择高效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

5.筛选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结论:

二、菌种的产业化

要用于生产实践,必须提供大量的高效利用多环芳烃菌种。

7.生产上大量培养菌种的方法是。

【答案】(10分)

1.被原油污染的土壤

2.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

3.接种:

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

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进行培养

4.在选择性培养基形成的菌落,即为能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所需菌种。

5.用接种环挑取上述培养基中的菌落,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将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条件中培养,选择分解圈最大的菌落进行保存。

(2分(接种1分+培养1分))

6.实验结果与结论:

培养基中分解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