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24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docx

应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定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适应应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和控制县域城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体系的合理发展与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全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特编制《应县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地位:

本规划是指导全县各类城镇与乡村居民点发展,调控区域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调控空间开发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适用于应县行政区域范围。

县域内各部门专业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

各城镇(包括集镇)总体规划和工业区、工业点、交易市场规划应以本规划为指导。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约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规划目标,突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共享和分区管制的调控思路,体现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特征,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构建与工业化初期经济社会集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城乡空间体系。

规划具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原则;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予人关怀的原则;动态性原则。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建设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0);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2003);《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报批稿2004.11);《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山西省应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0—2010年总体规划》(2003.12);《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7;《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0)》;国家、省、市其它有关的法规、政策、条例。

第五条规划期限:

2004年--2020年。

近期为2004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

第二章县域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六条区域发展定位:

国家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区,山西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畜牧生态经济区和知名旅游区,朔州市重要的以轻型机械、陶瓷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第七条战略思路: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以体制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空间集中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加大蔬菜、玉米、奶牛等农业基地建设力度,实现基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加速资本聚集,搞好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由龙头带动起步阶段步入到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二)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做大、作强”微型锅炉、陶瓷、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五大产业为重点,以企业集团和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区域城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实施空间集中化战略,促进城乡空间结构优化。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结合政府行政指令和政策引导,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人口集中为基本环节,城镇发展为基点,积极推进人口与生产要素分层次集中:

在县域南、中、北三大区域之间,促进人口与生产要素向中部平川地区集中;在城镇体系内部,促进人口与经济要素向县城集中;在乡村层次上促进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通过三个层次的重点建设,切实改变人口与生产要素分散布局的现状,为区域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环境。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态建设、搞好水土资源与文物古迹保护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八条发展目标:

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7400元,力争GDP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各项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19000元,远期GDP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绿色”产业化农业体系基本建立,支柱产业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主的中心集聚型城镇体系建设逐步成形,城乡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具体指标见表1。

表1应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体系

指标

2002年

2010年

2020年

经济发展类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75

22

5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3057

7400

19000

财政总收入(亿元)

1.47

3.6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050

8500

200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602

4800

11000

社会发展类指标

总人口(万人)

28.63

29.8

31

恩格尔系数(%)

32.7

30

25

城镇化水平(%)

26.7

33

4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45

70

90

每千人拥有医卫人员数(人)

2.6

4.0

6.0

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例(%)

80

90

第九条农业发展规划:

围绕建设全省畜牧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实施“奶牛基地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建设”两大工程,重点建设优质玉米、优种牛羊、特色林草、绿色蔬菜和特色药材五大基地,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优美风光,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特色种植业:

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优质品种开发,重点抓好两大基地。

一是以义井乡、藏寨乡、大临河乡、下社镇、南河种镇、杏寨乡为主的优质高蛋白饲用玉米基地;二是以大临河乡、南河种镇、下社镇为主的优质高淀粉马铃薯生产基地。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名特豆类、黍谷、莜麦以及油料作物。

(二)蔬菜产业:

主攻露地菜,抓好淡季大棚菜,发展名优细特菜,推广以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增产增效技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实现蔬菜结构合理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无害化、管理科学化,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

重点建设南河种镇、下社镇、大临河乡、金城镇、镇子梁乡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三)林草产业:

按照生态建设要求,以南部山区、边山峪口和龙首山丘陵区和藏寨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大黄巍乡等为重点,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大力发展牧草产业。

南部山区种草15万亩,边山峪口种草15万亩,桑、浑两河区域种草20万亩,龙首山、黄花岭区种草10万亩,川区种草5万亩。

(四)畜牧业:

以奶牛业与养羊业为重点,走“中间起步,两头延伸”的路子,形成龙头企业(公司)+骨干基地+养殖户(养殖专业户和广大的农户)三级畜牧业生产经营网络,使畜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重点建设三大畜牧业基地:

金城镇、大临河乡、镇子梁乡、义井乡、藏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7个乡镇的肉牛、奶牛基地;南部山区、边山峪口、龙首山区、黄花岭等区域的肉羊育肥基地;川区井灌区舍饲圈养牛、羊基地。

近期重点是规模化发展金城镇(奶牛)、大临河乡(奶牛)、藏寨乡(肉牛、奶牛)、大黄巍乡(羊、牛)四个重点奶牛、羊养殖园区。

(五)特色药材种植:

着眼于提高山区农民收入水平,坚持以山区黄芪为重点、川区小药材为辅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白马石乡、南泉乡种植基地,促进药材基地建设。

(六)生态畜牧经济区划:

(1)南部山区林草植被保护区: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扩大封山育林范围,实行围栏轮牧,建设养羊基地,发展林芪间作混交林,促进黄芪生产,防止水土流失。

(2)边山峪口小流域治理区:

区域上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搞退耕还林还草,适度发展围栏养羊,下部为峪口洪积扇区,建设以仁用杏、接李为主的经济林带。

(3)桑、浑两河草灌生态区:

农业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壤改良为主,牧业以发展肉牛和奶牛为主,形成农林牧同步发展的生态区。

(4)龙首山、黄花岭风沙治理区:

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营造以柠条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形成乔灌草结合的防护体系,适度建设养羊基地。

(5)川区井灌农田园林建设区:

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为主,也是县域舍饲圈养畜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

(七)农业发展主要措施:

(1)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大中型蔬菜、牲畜专业交易批发市场;(3)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5)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6)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条工业发展规划:

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企业集团和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发挥优势,分类引导,“做大、做精、做强”微型锅炉、陶瓷、农畜产品加工业三大优势产业;项目支撑,资源整合,打造万发炉业、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田仁乳业集团、长城园肉乳有限公司、黄花岭陶瓷、新星陶瓷、大众陶瓷、新宇陶瓷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突出特色,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城东、北曹山、城南工业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改革,创造宽松政策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和制度新优势,提高工业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协作与联系,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一)农畜产品加工业:

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抓住“特色、绿色、深加工”三大战略要点,在不断壮大白酒、乳制品、肉制品等优势产业基础上,突出发展一批绿色食品工业项目和系列产品,大力培育“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逐步建设新型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基地。

规划期内应逐步形成7大工业系列:

白酒加工业、肉乳加工业、玉米加工业、蔬菜与马铃薯加工业、绿色饮品加工业、饲料工业、药材加工业。

产业布局采取集中与分散布局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向城东工业区集中,向东西向布局轴带集中。

(二)轻型机械工业:

以万发炉业制造集团为龙头,采取主业扩张和产业链延长相结合的发展策略,积极整合县域其它相关产业,带动产业链上游的铸造、机械加工、生物颗粒燃料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需采取适度集中的发展策略,积极鼓励无污染的加工产业和生物颗粒燃料业等相关产业向城南工业园区集中。

(三)陶瓷产业:

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生产新技术,大幅度淘汰落后工艺和小规模生产能力,改造中低档生产线,促进产业生产的清洁化和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

注重依托优势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积极开发系列化产品,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重点扶持优势企业的发展,鼓励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组建大型陶瓷企业集团。

重点建设北曹山工业园区,园区发展面积规划控制在2平方公里。

城南工业区应控制陶瓷产业进一步扩张,并加快现有企业清洁化改造步伐,逐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城镇工业区。

(四)推进措施:

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依托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面向企业的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强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工业发展集约化、簇群化;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高度重视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第十一条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以旅游业、区域性市场建设、交通运输业和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建立起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

(一)旅游业:

按照“三、三、二、一”的思路发展,即:

明确古建文化游、边塞文化游、塞北风情游三大主题,着力开发木塔旅游景区、龙首山与龙潭湖生态休闲旅游区、边山峪口与内长城旅游区三大旅游景区,组织好内外二条旅游线路,兴办食、住、行、购、娱各类产业,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到2010年,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二)区域性交易市场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城镇为中心,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区域性市场,力争到2010年,建成在晋北区域影响较大的蔬菜、牲畜及产品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近期重点抓好南河种、大临河蔬菜批发市场、金城镇农贸市场、北曹山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臧寨乡活羊屠宰销售市场等建设,配套发展储存、初加工与运输服务。

利用朔同地区煤炭外运通道和相对丰裕的荒地资源优势,近期可在藏寨乡、大黄巍乡适当发展煤炭集运市场。

煤炭市场与加工企业选址应避开居民点、水库、蔬菜基地,与公路之间应保留100米以上的绿化隔离带。

(三)交通运输业:

大力发展以煤炭、农副产品集运为主的公路运输业。

(四)农业服务业:

一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民营科技组织和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销售、储运和科技服务。

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开拓和发展农村技术市场。

四是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咨询服务。

(五)生活性服务业:

稳步发展商贸、交通、饮食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教育、社会保障等新型服务业,逐步开发房地产产业市场和社区服务。

(六)政策措施:

(1)提高认识,重视第三产业在促进经济繁荣、市场发育、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深化改革,提高第三产业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

(3)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第三产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4)建立和完善第三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5)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第三产业投入力度。

第三章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第十二条指导思想:

以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约程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宜人舒适的人居环境为目标,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尽快培育具有活力的县域中心城镇,协调发展其它建制镇,增强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重视城镇化和环境生态建设的和谐,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县域城镇体系。

第十三条基本原则: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发展应体现,“三化互动”、协调推进,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城乡统筹、区域整合,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

(一)“三化互动”、协调推进原则。

以城镇建设为切入点,以工业化为着力点,以农业产业化为基本点,协调发展、同步实施“三化”战略,搞好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结合,城镇建设与工业布局调整的结合,城镇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和市场建设的结合。

通过城镇化引导要素集聚,促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发展支持城镇化。

(二)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原则。

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资源合理配置和人口合理迁移,同时,以开放促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

(三)城乡统筹、区域整合原则。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从城乡整体出发,合理调整城乡居民点布局,积极引导城乡人口合理流动,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视水土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污染防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城镇化持续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第十四条战略思路:

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保持适度的城镇化速度,重点突出,走非均衡发展的乡村城镇化道路;突出发展县域中心城镇,壮大规模和实力,改善环境设施,使中心城镇脱颖而出,成为功能明确、设施较为完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镇,增强城镇体系的整体集聚效应;提高下社、南河种两个建制镇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充实其它乡镇驻地为农业和农村居民服务的中心地功能;调整和优化农村居民点与产业布局,促进人口向城镇与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强区域性网络设施建设,强化城镇与产业布局轴线;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城镇环境生态改善,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

第十五条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基本满足人民小康生活要求,基本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城镇体系。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到2010年,转移乡村人口1.8万人,城镇人口达到9.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左右,2004—2010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到2020年,转移乡村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4%左右,2011—2020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到2010年,各城镇规划建成区内,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7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镇废水处理率达到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到2020年,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镇废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三)科教文化建设明显加强。

城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明城镇创建全面步入良性循环。

(四)城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城镇社区管理,不断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努力促进城镇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轨道。

(五)城镇景观风貌有明显改善。

城镇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优势得到发挥,旧城的保护性改造基本完成,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受到严格保护,城镇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形成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

(六)基本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下社镇、南河种镇为次中心,一般集镇为基础,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

第十六条战略方案:

规划选择“向心集聚型与中心地型相结合”的发展方案。

方案要点为:

按照核心--边缘理论,将县域空间组织为包括中部核心区、农牧发展区和南部、西北部边缘区三个区域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中部核心区包括县城、两个建制镇和主要工业区,是县域工业企业布局、旅游业发展、市场建设和人口集聚的核心区,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龙头。

农牧发展区围绕中部核心区分布,主要承担区域农牧业发展功能,为城镇点状发展区,大临河、南泉、杏寨、大黄巍、藏寨、义井等为相应区域的中心地,承担为相应区域生产与生活服务的中心地功能。

边缘区主要包括南部山区和东北部丘陵区,主要承担区域生态屏障功能,是人口与经济要素流出区。

农牧发展区、边缘区通过交通通道的组织,与核心区形成密切的联系。

城镇空间组织的基本方向是积极推进核心区的城乡建设、适度控制农牧发展区的城乡建设,严格控制与压缩边缘区的建设活动,引导人口与生产要素向中部核心区集聚。

城镇职能等级形成“一主(金城镇)、两副(下社镇、南河种镇)、多点”的三级结构。

 

第四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十七条城镇职能结构:

强化县域中心城镇的旅游职能、新兴产业职能、商贸职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南河种镇和下社镇的区域性商贸职能,协调提高其它乡驻地的中心地职能,形成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城镇职能体系。

(一)职能等级:

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等级规划为“一心两镇多点”的三级结构。

“一心”即金城镇(县城),为城镇体系的一级城镇;“两镇”即下社镇与南河种镇,为县域具有专业化职能的中心镇,是城镇体系的二级城镇;大临河、藏寨、杏寨、义井、南泉、大黄巍6个集镇为三级城镇。

(二)职能分区:

金城镇—全县;下社镇—镇域、白马石乡部分;南河种镇—镇域;大临河—乡域、白马石乡部分;藏寨—乡域;杏寨—乡域、下马峪乡;义井—乡域;南泉—乡域;大黄巍—乡域。

(三)职能类型:

规划为三类:

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

综合性城镇,即金城镇,对内(县域),城镇主导职能以综合服务职能为主,工业职能与其它职能为辅;对外(朔州市、山西省)城镇职能要突出发展旅游及旅游服务的区域性职能,向旅游城镇方向发展。

工贸型城镇,即南河种镇与大临河,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区或工业点和区域性批发市场,工业与商贸职能具有区际意义。

农贸型城镇,包括下社镇和其它乡驻地集镇,以综合服务职能为主,适当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具体分级、分类见表2。

第十八条城镇规模结构:

遵循“突出重点,促进集聚”的总体指导思想,规划到2020年,形成10万人以上的城镇1个,1—2万人口的城镇2个,0.5--1万人口的城镇2个,其它乡驻地达到一个城镇组团人口规模,基本满足配套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人口要求。

具体划分见表3。

 

表2应县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职能

等级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职能

县域

中心

综合性

金城镇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旅游业、轻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风景旅游城镇。

地方性

中心

工贸型

南河种镇

以蔬菜交易、加工和生产服务为主的专业化城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农贸型

下社镇

县域东南部区域性集贸中心和服务中心。

一般

乡集镇

工贸型

大临河

以蔬菜交易与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集镇。

农贸型

藏寨

以农畜产品加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杏寨

以农畜产品加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义井

以农畜产品加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南泉

以农畜产品加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大黄巍

以农畜产品加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注:

下马峪、白马石、镇子梁三个乡驻地,职能与设施按中心村配置。

表3应县城镇人口规划单位:

万人

城镇名称

现状人口

2010年

2020年

规模等级(2002年)

城镇数量

金城镇

5.6

7.5

11

>10.0

1

下社镇

1.26

1.3

1.5

1.0-2.0

2

南河种镇

0.77

1.0

1.3

大临河乡

0.26

0.3

0.5

0.5-1.0

2

藏寨乡

0.14

0.2

0.5

义井乡

0.21

0.25

0.3

<0.5

4

南泉乡

0.16

0.2

0.3

杏寨乡

0.13

0.2

0.3

大黄巍乡

0.11

0.15

0.2

第十九条城镇空间结构:

以有利于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