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07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docx

10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

 

贵州神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

 

二0一七年七月五日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

第一节矿井状况

一、概况

1.交通位置

***煤矿位于三板桥镇,距普安县城西约10km,普安县目前尚无铁路,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煤矿距贵阳—盘县公路(320国道)北侧约1km,距镇胜高速公路普安县城入口收费站约10km,交通较方便。

2.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中山地貌,矿区地势具“中部高、南北低”特点。

飞仙关组形成近东西向延展山脉和南北分水岭,地形陡峭,沟壑纵横。

含煤地层(龙潭组)则分布于南西部,呈缓坡地貌,村寨密集,耕地遍布。

矿区内最高点位于东部无名山顶,标高+1924.9m;最低点位于南缘沟谷中,标高+1410m,最大相对高差为514.9m。

3.地表水系

矿区属北盘江水系,有南盘江支流楼下河与北盘江支流罗细河(格所河)的分水岭通过。

分水岭处于归顺与莲花山相连一带,走向北东。

分水岭北西面,水流总体为由南向北流入格所河,属北盘江流域区,域地表水有北盘江支流乌都河。

分水岭南东面水流总体为由北向南流入楼下河,属南盘江流域。

4.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据调查本区域至今没有发生地震的资料记载。

按照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烈度属Ⅵ度区。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5、主要自然灾害

本矿井主要自然灾害有:

冰雹、夏季暴雨山体塌方、泥石流、地面沉降、凝冻等。

矿区地形高差较大,矿区开发诱发地表山体滑坡、崩塌的可能性与危险性较大,雨季要防止形成泥石流的可能。

二、煤层及煤质

1、含煤性

本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约452m。

含煤20~23层,煤层总厚度约7.62m,含煤系数约1.7%。

含可采煤层2层(1#、17#),可采总厚度4.60m,可采系数为1.0%,在垂向上,龙潭组上部含煤性较好,可采煤层(1#、17#)均赋存于该层段;中、下部含煤性变差。

2、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煤层共2层:

即1#、17#煤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可采煤层情况见表1-4-3。

1#煤层:

位于龙潭组顶部,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可采厚度,以下同)1.37-2.30m,平均1.94m。

全区见煤点20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703、805、902)、井巷测煤点17个,全部可采,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1层,厚0.05-0.30m,为炭质泥岩。

煤层顶板为灰色泥质灰岩(标一),盛产动物化石,局部地段顶板为粉砂质泥岩,亦含动物化石。

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粉砂岩。

1#煤层的厚煤地带,在南东部h5、h14、h12一带,煤厚在2.0-2.3m左右;由该带向NW、向SE方向,煤层均变薄,一般在1.3-2.0m左右。

1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煤层约113.92m。

煤层厚0.88-3.56m,平均2.66m,全区见煤点共8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井巷测煤点5个,全部可采。

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3层,多为单一结构。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有时含动物化石。

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细砂岩。

17#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厚煤区位于矿区南部802孔—h1—h5一带,煤厚一般大于3m,最厚点(802孔)达3.56m。

向北西方向,煤层有逐渐变薄之势,至北部805孔煤厚仅1.17m。

其它煤层:

据区内703孔资料,F2断层下盘尚残留有20#、25#、26#、27#、29#煤层,并且厚度均大于最低可采厚度(0.8m),因为区内仅有东南角1个孔(703)资料,上述煤层在区内的可采性难以评价;同时,因F2断层破坏,煤层残存范围很小(一般0.1—0.2km²),且均位于东南角。

因此上述煤层作不可采煤层处理。

表1-3-2可采煤层特征简表

煤层

可采厚度(m)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

顶底板岩性

煤类

稳定

程度

煤层平

均间距

(m)

夹矸

层数

复杂

程度

1#

1.37-2.30

1.94(20)

0-1

较简单

10-18°

14°

顶板:

灰色泥质灰岩

底板:

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岩

贫煤

较稳定

113.92

17#

0.88-3.56

2.66(8)

0-3

较简单

10-18°

14°°

顶板:

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底板:

浅灰色薄层状泥岩

贫煤

较稳定

三、煤层顶底板

1#煤层:

顶板岩性为灰色泥质灰岩,较致密坚硬,较稳固,采空区顶板经多年风化后呈大块状垮落,小煤矿开采需支护。

底板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岩,其下为粉砂岩。

17#煤层:

顶板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底板岩性主要为浅灰色薄层状泥岩,其下为细砂岩。

四、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㈠矿井瓦斯等级

本矿2010、2011、2012年度分别进行过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各年度瓦斯鉴定情况摘要如下: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2010)801号”,云庄煤矿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92m³/min,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2011)790号”,云庄煤矿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41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63m³/t,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88号”,云庄煤矿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42m³/min,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2014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云庄煤矿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881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65m³/t,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㈡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2017MO42)》,本矿1#和17#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为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㈢煤层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2017MO42)》,本矿1#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属Ⅲ类,即不容易自燃煤层,17#煤层未取样进行鉴定,因此,即自燃煤层进行管理。

㈣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该地区划定为突出危险区域。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10月提供的《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号、1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232号“关于对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三桥云庄煤矿1#、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

鉴定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煤层在开采+1450m水平以上,17#煤层在开采+1392m水平以上不具突出危险性。

矿井按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㈤地温

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地温异常现象,地温正常。

㈥冲击地压

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但在本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暂时按没有冲击地压危险管理。

㈦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016年12月云庄煤矿委托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对本矿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并提交了《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其水文地质情况如下所述。

2、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质类型

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矿床充水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矿井采掘面积不断扩大,顶板岩层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岩层位移,采空区地面将产生塌陷、地裂缝、冒落裂隙等,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将通过地裂缝、冒落裂隙直接渗(涌)入矿井,有可能造成矿井水患。

(2)地表水:

区内地形高差较大,无大的地表水体,季节性溪沟发育,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正常情况下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3)老窑和原矿井积水:

矿区煤层露头及浅部地带,由于当地村民私挖乱采,遗留一定数量的1号、17号煤老窑,这些老窑分布零乱,一般均汇聚大量老窑积水。

因此,在老窑和原矿井附近开采时,应注意防范突水事故发生。

(4)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为龙潭组及飞仙关组下段的裂隙。

它们富水性弱。

因此,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应作好疏排水工作。

(5)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

为含煤地层上覆永宁镇组、下伏茅口组岩溶强含水层,永宁镇组在区内和周边地带均无分布,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茅口组与含煤地层之间有较厚的峨眉山玄武岩隔水层相隔,一般情况下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6)断层导水:

区内断层一般导水性较差。

但随着矿井不断开采,有可能改变断层的原始状态,导水性会增强,有可能连通强含水层。

因此,在一些较大断层(F2等)附近采煤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突水事故发生。

充水方式:

由于矿井直接及接间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强,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老窑巷道导水,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

水文地质类型:

本矿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煤矿最低开采标高+1200m,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高程约+1410m)之下,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矿区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及飞仙关组地层中的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故本矿区属以裂隙水直接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

综合分析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Ⅱ类Ⅱ型。

五、煤矿生产概况

煤矿生产及辅助系统为:

矿井开采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矿井瓦斯、煤尘、火灾防治系统;矿井防治水系统;矿井机电系统;矿井运输、提升系统;矿井爆破材料及井下爆破系统;矿山救护系统;矿井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共计九大系统。

1.矿井开采系统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

矿井共有3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

主平硐净宽3.0m,净断面8.03m²,倾角3‰,表土段混凝土砌碹支护,支护厚度300mm,长356m,装备带式输送机,担负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及进风任务。

主平硐在1#煤层底板开口,采用穿层布置,以199°的方位,3‰的坡度掘进356m后布置一采区运输平巷,沿1#煤层布置一采区运输下山至+1455m标高落平,通过煤仓、煤仓通道将一采区运输巷平巷与一采区运输下山相连,形成矿井主运输系统

副平硐:

净宽3.0m,净断面8.03m²,倾角3‰,表土段混凝土砌碹支护,支护厚度300mm,长361m,井筒内铺设22kg/m单轨,担负矿井材料设备、矸石等辅助材料运输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及进风任务。

副平硐在1#煤层底板开口,以218°的方位,3‰的坡度穿层施工361m后变坡,施工一采区轨道斜巷揭1#煤层后,布置一采区上部平车场,再沿1#煤层布置一采区轨道下山至+1455m标高落平。

回风井:

3.0m,净断面8.03m²,倾角3‰,长335m,表土段混凝土砌碹支护,支护厚度300mm,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

在井筒内敷设瓦斯抽放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

回风平硐在1#煤层底板开口,以228°的方位,3‰的坡度施工335m后变坡,施工一采区回风斜巷揭1#煤层后,再沿1#煤层布置一采区回风下山至+1455m标高落平。

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轨道下山、一采区回风下山在+1455m标高落平后通过车场、一采区井底联络巷连接,在+1455m标高布置一采区水泵房、主副水仓形成矿井一采区开拓系统。

一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轨道下山、一采区回风下山通过联络巷、石门及绕道连接煤层,再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至采区(井田)边界,通过切眼勾通上、下顺槽,构成回采工作面进、回风系统,形成矿井一采区生产系统。

矿井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煤层,编号为1011工作面,煤层平均厚1.94m,煤层倾角平均7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用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配备2个掘进头1012运输巷、101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掘进工艺为炮掘。

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现场检查时,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011采煤工作面已经形成,1012运输巷、101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正在施工掘进。

2.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方式为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风井安设了FBCDZ№16/2×75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风量40.2~89.4m3/S,功率为2×75kW。

矿井通过主要通风机反转进行反风。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FBD-№6.0/2×15型局部通风机接风筒(直径600mm)压入式通风。

(2)矿井总进风量2853m3/min,其中主平硐进风量1208m3/min,副平硐进风量1645m3/min。

矿井总回风量2963m3/min。

根据本矿目前开采的采掘工作面布置,现有通风能力基本能满足矿井通风需要。

且矿井各个掘进工作面以及回采工作面均为独立通风,有各自独立的进回风系统。

3.矿井瓦斯、煤尘、火灾防治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瓦斯防治

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对云庄煤矿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2008年10月提供的《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号、1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232号“关于对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三桥云庄煤矿1#、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

鉴定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煤层在开采+1450m水平以上,17#煤层在开采+1392m水平以上不具突出危险性。

矿井按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①瓦斯抽放系统

由于矿井首采工作面1011采煤工作面、1012回风巷、101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位于鉴定无突出危险性区域内,矿井采用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采空区采用埋管抽采采空区瓦斯。

矿井在地面建立瓦斯抽放泵房并采用高低负压两套抽放系统。

高负压抽放系统选择2BE1-303型水环式真空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极限压力33Kpa,电机功率90Kw,转速660r/min,最大抽气量60m³/min。

选择管径为D351×8mm无缝钢管主管,支管采用D273×6mm无缝钢管。

低负压抽放系统选择2BE1-3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极限压力33Kpa,电机功率110Kw,转速464r/min,最大抽气量68.3m³/min。

选选择管径为D377×8mm无缝钢管。

②风排瓦斯

目前矿井已形成完整通风系统。

风井安设了FBCDZ№16/2×75型矿用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两台,在采区相关巷道设置了风门等通风设施,使风流按设定的路线流动,局部扇风机按规定设在进风侧,风量满足稀释抽放后剩余瓦斯要求。

③瓦斯管理

矿已经配备瓦斯检查员、光学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瓦检仪,有各种瓦斯检查制度,瓦斯防治等措施,基本能达到矿井瓦斯管理要求。

④防突管理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该地区划定为突出危险区域。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10月提供的《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号、1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232号“关于对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三桥云庄煤矿1#、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

鉴定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煤层在开采+1450m水平以上,17#煤层在开采+1392m水平以上不具突出危险性。

矿井按突出矿井设计与管理。

矿成立了防突管理机构、防突队并配备了防突钻机2台、WTC瓦斯突出参数测定仪等。

基本能达到防突管理要求。

2)煤尘防治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2017MO42)》,本矿1#和17#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为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1)矿井在地面建有高位水池(500m³)。

(2)井下主给水管采用DN80mm钢管沿主平硐铺设至井下,支管选用DN75mm的钢管。

(3)矿井在主平硐、副平硐、风井等巷道内安设了主要隔爆水棚和辅助隔爆水棚。

(4)本矿配备了粉尘测定仪。

3)火灾防治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2017MO42)》,本矿1#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属Ⅲ类,即不容易自燃煤层,17#煤层未取样进行鉴定,因此,因此按自燃进行管理。

矿井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回采率高,巷道布置简单,有较好的防火性。

工作面顺槽采用锚杆支护,开采时,要加强自燃征兆的早期识别工作,发现自燃预兆后及时采取措施,每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进行采空区及巷道密闭。

本矿的井下消防水管与井下防尘洒水管共用,井下发生火灾时采用防尘洒水支管接管进行消防。

井口设置检身工作人员,严防烟火进入井下,对机电设备进行防爆合格检查,防止失爆电器入井。

4)安全监测监控

矿井安装了KJ73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本矿在地面设置1个中心站,设2台监控主机(1个使用,1个备用)。

全矿共设9个分站,其中:

地面设2个分站,井下共设7个分站。

在采掘工作面、以及主要巷道安装了瓦斯传感器等。

对井下各工作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全天24小时的监测监控。

对重要采掘运输设备与生产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和信息存储;在参数超限和设备故障时,能及时报警、显示和存储,必要时还可实现超限自动断电。

在采掘工作面安装了“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

入井人员配置了便携式瓦斯报警器。

同时,矿井还在重要的地点、井下主要通道设有监控摄像,适时对各目标进行监控。

在系统的维护管理、传感器的校检方面,矿井成立了专门机构,设有监控中心,并根据有关规定将传感器定期送有资质的部门校检。

矿井安装了KJ251A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

KJ251A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KJ251A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4.矿井防治水系统

矿井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煤矿最低开采标高+1200m,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高程约+1410m)之下,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矿区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及飞仙关组地层中的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故本矿区属以裂隙水直接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

综合分析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Ⅱ类Ⅱ型。

矿井为平硐下山开拓,中央水泵房布置于井底车场附近,水泵房底板高出巷道底板0.5m,水泵房设有2个安全出口,水泵房在与井底车场相通的安全通道内设置了易于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另外有一条管子道(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通到一采区轨道下山,用于安设排水管。

矿井水泵房选用M85×4型离心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水泵流量85m3/h,扬程160m。

选用配套电机功率为75kw防爆电机3台。

经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检测检验,主排水系统合格。

矿井选用Φ159×4.5钢管作为排水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另安装一趟Φ210×5应急救援排水管。

正常涌水时期工作水管的能力在20h内能排出矿井24h正常涌水量。

最大涌水时期两趟同时工作,全部水管的能力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最大涌水量。

为防止老窑、老塘、采空积水以及突水透水事故的发生,矿井采取了探放水措施,目前配备了4台探水钻。

5.矿井供电系统

(1)供电电源

矿井已具备双回路条件,两回10kV电源引自普安110变电所不同母线段,线路规格为LGJ-120,线路长约6km,矿井必须专线引入双回路电源,并保证双回路供电电源的可靠性。

矿井二路电源采用单列运行方式,即一路工作电源,一路备用电源,工作电源工作时备用电源必须处于热备用状态,并同时具备当工作电源发生事故停电时,备用电源能自动投入运行状态。

矿井的两回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

(2)地面供电

在工业场地设置有一个地面变电所,担负全矿的供电配电工作。

地面变电所,包括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检修工具间及器材存放间等,变电所设围墙。

地面一、二级负荷(主要通风机、瓦斯泵、监测监控主机、空气压缩机等)为双回路电源供电。

地面其他设备供电安装两台S11-630/10/10/0.4型变压器供地面工业场地设备和照明用电,两台变压器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地面风井用电设备选用KS11-500/10/0.69型变压器一台和KS11-630/10/0.69型变压器一台,两台变压器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3)井下供电

在井下设置10kV中央变电所,降压以660V/127V供井下用电设备,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供电;水泵房采用双回路专用电缆供电。

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2台KBSG-630/10/0.69型变压器供井下其他负荷用电,掘进工作面局扇选用两台KBSG-100/10/0.69供电。

井下供电设置了“三大保护”,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矿井控制、通讯、信号等设备均选用本质安全型和矿用防爆型设备设施。

井下各供电电缆均采用矿用型阻燃橡套电缆。

矿井在水泵房主、副水仓内分别埋设一块主接地极,其余配电点设局部接地极,并通过接地母线接地连接导线和电缆接地芯线构成井下接地网。

6.矿井压风系统

矿井工业广场建设了空压机房,安装了LG132-8型(排气量22.5m3/min,供气压力0.8MPa)空压机2台,配套电机功率为132kW;。

压风管路主管采用D133×4mm无缝钢管,支管采用D108×4mm无缝钢管。

压风管理沿主、副平硐铺设至各需风场所。

矿井在井下设置避灾硐室,在硐室内设有压风自救装置,掘进工作面与采面设置压风自救站。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对本矿两台压风机系统进行了现场检测检验,综合判定该压风系统合格,正常运转符合要求。

7.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本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布置三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

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t/a。

主平硐安设有DTL80/40/55型胶带输送机,副平硐井筒内铺设18kg/m轨道、单轨,混凝土轨枕,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

一采区运输下山安设有胶带输送机、一采区轨道下山安设有提升绞车。

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运输机。

1011采煤工作面未进行回采,采煤工作面未安设运输设备。

运煤:

1011工作面(计划采用刮板输送机)→1011运巷(刮板运输机)→运输下山(刮板运输机)→煤仓→运输平巷(皮带)→主平硐(皮带)→地面。

运料:

地面→副平硐(机车)→一采区轨道巷→一采区轨道下山(绞车)→工作面。

一采区轨道下山绞车经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检测检验,检测结果为合格。

8.矿井爆破材料库

本矿爆破器材库设在地面,井下不设爆炸材料库。

有公路相通,交通运输和使用较方便。

爆破器材库的具体位置、结构和设施等的设置已经主管部门批准。

井下爆破所用雷管、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