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060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ocx

精选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员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对当今世界主题的判断,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而正确认识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外交战略的正确性。

主要内容:

一、时代主题及其转换。

     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三、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教学重点:

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教学课时:

4课时

时代主题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有全球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是分析观察国际形势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新旧世纪转换的深刻变动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深入发展,呈现出一幅五光十色、扑朔迷离的复杂图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邓小平说: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阐明了时代的主题,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跌宕起伏,江泽民同志强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和平稳定中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但同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人类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这一论断,为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制定外交战略,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不仅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也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也是全世界人民所共同面临的两位一体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时代主题及其转换

(一)时代主题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

时代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问题都作过不同程度的论述,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生产方式为依据,将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不同的时代。

列宁对时代问题曾作过专门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时代,提出过“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等等重要的概念。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世界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时代主题揭示了时代的主要特征,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体现着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自从国际社会形成以来,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里都有特定的主题。

时代主题问题是世界经济政治的首要问题。

时代主题具有客观性,它是世界主要矛盾的产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时代主题又是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世界矛盾和形势的发展,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

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诸如粮食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尽管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同和平与发展问题相比,它们都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或者说,它们只反映了当今时代某一方面的特征而不是基本特征,并且它们的解决,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

决定时代主题的主要因素是世界基本矛盾和世界人民的切身利益及共同愿望。

第一,时代主题解释了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经济政治的本质属性和首要问题;时代主题反映了时代的主要内容、发展方向和主要特点等,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一般运动,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性质和国际形势的走向带有根本的规定性,因而不受每个时代都有的个别的、局部的倾向所左右。

第二,时代主题是对世界经济政治总体发展趋势的判断;在历史发展的任何时代,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中都有一个总趋势,它决定着世界经济政治的未来和方向,决定着国际形势的主流。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重新认识国际环境,及时觉察和判断出时代主题的转换,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

从而为我国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提供了主要依据。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说: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强调“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精辟地揭示了世界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邓小平及时敏锐地判断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1.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当代世界有许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着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

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

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

因此,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

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把握了时代的主题。

4.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就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总趋势判断,目前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同时发展问题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的“硬道理”。

虽然战争和冲突仍然存在,但都是总体和平稳定主流下的支流,它们改变不了主流的总体走向。

第三,时代主题的判断是国家或政党制定国家战略和内外政策的根本依据。

时代问题是马列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地分析形势、确定任务、划分营垒、制定战略、拟定政策、规划部署的客观依据和必要前提。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做出的科学判断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基本依据。

江泽民同志针对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指出: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51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关于“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列入党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中。

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成为我国把握时代主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被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所认可和引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作出了精辟论断。

在第十一部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这些准确判断和论述为我们正确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大势,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

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国际形势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宁称之为“帝国主义阶段”,并指出这一阶段存在三大矛盾,即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列宁认为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内容,即时代主题。

在这一时段里,人类经历了频繁的战争,其中包括两次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

而战争又加剧了各种矛盾,引起了革命。

例如,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俄国的无产阶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发动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东欧、中国在内的12国家走了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此外130多个亚非拉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的革命斗争,均验证了列宁关于时代论断的正确性。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时代主题的转换提供了客观条件。

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

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

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

因此,战争可以避免。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

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这段时期内难以实现。

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

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重新认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正式提出了当代世界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重要论断。

时代主题的转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是战争与革命的突出体现,但它同时也是时代主题转变的起点。

正是通过对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巨大危害的反思,人类深化了对和平与发展的价值的认识,并为之不懈奋斗,最终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界定为和平与发展,是指我们这个时代从总体上讲实现了和平,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从主流上看大家都在致力于搞建设、图发展。

它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与发展。

应当说,尽管人类付出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截止到目前,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一个都没有完全、彻底地解决。

就和平而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猖獗,它们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世界的不少地区仍然战争和动乱;一些国家的军费开支依然庞大,武器交易还很活跃。

就发展而言,世界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全球性问题更加尖锐。

(三)时代主题转换的主要依据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第一,在政治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消灭了法西斯,铲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一大根源;战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20世纪上半叶所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造成了空前的劫难。

战争教育了人民,于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渴望和追求。

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和各国人民日益在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努力,使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资本主义列强决定世界事务的历史。

社会主义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2.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由此,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行为受到限制,因瓜分不均而发动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减少。

第三世界的崛起成为制约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因素。

3.世界和平运动迅猛发展,对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4.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第二,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重点逐渐从军事转向经济和科技,都凸显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日益成为制约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之间的依赖不断加深,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合作才能达到双赢,实现共同发展。

并且在当今这个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为谋求和实现国家的利益提供广泛而可靠的保证。

例如日本,因发动战争而成为战败国,害人害已;而依靠科学与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大大加深,世界经济的纽带把各国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了国际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经济活动被纳入国际组织以及区域组织运行规则的框架之中,一般情况下有关国家不会首先考虑诉诸武力,贸然发动一场给别国带来灾难、同时也严重损害本国利益的战争。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由于新科技革命带来社会生产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提高,资产阶级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人待遇等福利政策,大大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

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无产阶级直接夺取政权的革命形势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国内战争。

3.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经济和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科技,提高综合国力。

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

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

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

第三,在军事上,美苏军事对抗形成的“恐怖平衡”使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降低。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制约了战争的爆发。

战后,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

经过激烈角逐,双方在各类核武器的性能、总当量以及运载工具等方面各有千秋。

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达到了可以毁灭对方许多次的超杀伤水平,形成“恐怖均势”状态,使谁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

由于核武器的出现,使战争的手段很难达到战争的目的,客观上成为制约战争的因素。

也就是说,核武器作为战争工具出现,但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

还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谁也没有完成战争的准备。

整个冷战期间,美苏军事力量虽有差距但大体均衡的客观存在,使双方陷入无止境的军备竞赛又谁都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战争准备;最为关键的是美苏的战略争夺都是防御性的,是在维持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的防御和对峙,这种战略态势客观上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

此外,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也成为制约战争的因素。

比如打了8年的两伊战争,共造成了8000亿美元的损失;而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一方空战的日均消耗是2.9亿美元,地面战是5.2亿美元。

由于战争的投入和成本增加了,所以逼迫想进行战争的国家三思而行。

邓小平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科学论断的重要战略意义。

其一,这一判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客观情况,得出了世界进入了“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结论。

列宁的这一思想,由其后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邓小平所提出的代观,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结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其二,改变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为中国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科学外交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国以来,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长期固守在战争与革命的观点上,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的建设方针建立在准备打仗的基础上,准备早打、大打,但事实上,我们预想的世界大战并未打响,而备战与经济社会发展抢资源的现象日益突出,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物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和平与发展时代观的提出为我们制定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内,就要充分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自己,对外,要改变从70年代起执行的“一条线”战略,更加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实行真正不结盟的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其三,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

实际上,至今,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邓小平提出,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这有助于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事业,完全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愿意,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影响全局的中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它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战争与和平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严肃而又重大的课题。

据统计,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平均每三天就要发生一次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冷战对峙,使人类时刻面临死亡威胁。

进入21世纪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和平问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人类安宁,仍是21世纪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

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一)促进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

和平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没有和平的环境,社会就难以按部就班、从容有序地运转,各项建设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人民的生活也会遭到巨大的破坏。

所以,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第一,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世界和平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成为促进和平的新兴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产物。

军事是科学技术运用最密集的领域,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军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战争的制约性空前高涨。

1.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研制的现代化战争武器的巨大威慑性和相互毁灭性,使国际社会空前畏惧战争尤其是核战争,谁也不敢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

2.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高,研制费用越昂贵,战争消耗就越大。

巨大的军费投入,不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的,即使是发达国家或超级大国也很难支撑一场全球性的现代化战争。

3.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些国家可以不通过诉诸武力而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这就相应减少了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

可见,科技在对世界军事和战争形态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成为推迟乃至避免世界大战、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革命在物质和技术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依存度空前提高,促进合作,谋求共赢不仅是全球化的客观产物,同时又日益成为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

可以说,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对阻碍世界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国际政治关系发挥了日趋明显的牵制作用,推动和平的潮流继续发展。

第二,其他战略力量的新发展有力牵制了霸权主义,增强了和平的力量;当前,国际关系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并在和日趋激烈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并极力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谋求平等发展。

世界多极化进程尽管曲折坎坷,但不可逆转,它将从根本上否定和摒弃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主宰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遭受控制与排挤的状况。

1.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气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根源。

美国推行“先发制人”战略,给世界和平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

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历程,不难看出,军事对抗,时局动荡,其重要原因就是一两个实力超群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肆无忌惮地推行称霸世界的侵略扩张政策,世界人民又无足够力量削弱以至制止这种政策的实施。

因此,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既是超级大国霸权实力相对削弱的结果,又是对超级大国称霸战略的有力牵制。

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将能更好地反映世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的民主化大趋势。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进步繁荣的主旋律,多极化趋势适应了这一趋势,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占世界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强烈地渴望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谋求发展,增强实力,共同繁荣。

特别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坚持推行和平发展战略,将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推动者和维护者。

3.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将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是由一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往往源于力量对比的不平衡。

当今世界主要力量对比相对均衡,各种政治力量从不同领域和层面共同参与世界事务时战争因素就会受到极大牵制,世界局势就会保持总体平稳,经济也会获得较快发展,否则,就会陷入战争和动荡局面;另一方面,主要政治力量间利益的交汇点日益增多,依存共处的趋势明显增长,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力量保障。

第三,在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瓦解后,世界主要大国力量进行了新的分化组合,对抗与对话同行,冲突与合作交织,但和平、合作、对话、交流是大国关系的主导方面,世界和平的可靠性有所增加。

维护世界和平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逻辑必然。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

在这个核心背景下,发展经济,谋求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在21世纪的头等课题,各国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深,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使得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呈现出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关系格局。

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性质降低,共存多赢和两败(或几败)俱伤的性质在增大。

这一特征使国家间趋于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经济全球化普遍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价值取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依存共处,多赢互动成为新的取向。

(从1950年到1993年,世界经济总体发展了5.39倍,而国际贸易增长了12.95倍;从1980年到1994年,外国直接投资从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8%增长到9.6%;1970年,越国界的股票、债券交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德、日都在5%以下,而1996年分别升至152%、197%和83%)。

最后,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

世界战争史证明,人民,不论是发达国家人民还是落后国家人民,都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特别是落后国家。

历史上,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战争的严重创伤,更加珍惜世界和平稳定的局面,把消除内乱,维护地区稳定,作为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与渴望和平的发达国家民众一起,形成了声势空前的和平浪潮。

当美国推出“先发制人”安全战略,并以伊拉克为实验地实施这一战略时,包括美国传统盟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反对。

2003年2月15日,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全球600个城市,迫千万人举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