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810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docx

报纸的采编实践活动

“报纸的采编”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课题的提出:

关于“报纸的采编”的实践活动,要从上学期的“研讨世界杯足球赛班会”说起。

那天,同学们纷纷带来刊载足球赛消息的报纸:

《城市信报》、《环球时报》、《都市女报》、《足球报》……呀,各种各样的报纸可真多!

我们常见的报纸有哪些?

报纸又是怎样编辑成的呢?

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浓的兴趣。

大家知道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文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际交往非常频繁的时代。

人们对交际已不断提出新的方式与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当代的少年儿童更应该有与世界交往能力及新的经济价值观。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因此,在班委会的提议下,暑假中我和四、二班一起进行了“报纸的采编”的综合实践活动。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大社会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锻炼同学们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

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交往态度,提高语言能力,体验采编报纸的艰辛,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别人。

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同学们创造思维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二、实践活动的目标:

1.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报纸的怎样采编的,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同学们通过实践小记者生活,培养大家人际关系交往、仔细观

察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的过程、方式: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自选研究主题”

为了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首先聘请了区教研室郑老师、《齐鲁晚报》的周主编等,给学生作了一系列的讲座,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实施与评价等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他们兴趣盎然地想研究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研讨世界杯足球赛新闻消息,商讨定下了关于“报纸的采编”的实践活动。

2、“自愿组成小记者站”

为了实现实践活动的目的,同学们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推选了小记者站的“站长”、“主编”,并聘请了辅导老师,组成了四个实践活动小组,每个小组还起了富有个性的名字呢!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讨论制订出了这次实践活动的方案及各小组的子课题。

(见相片一)

站长:

吕千一

主编;李杨晓夏

指导教师:

李淑香阎强

“流星雨”──组长:

常馨恬组员:

王蔚、刘旋、

侯艳、夏晨、吕千一

“阳光女孩小组”──组长:

刘慧君组员:

马小妹、

李杨晓夏、谢晟

“水晶女孩小组”──组长:

王克乐组员:

赵欣、

楚昱茜、侯小满

“虎豹小组”──组长:

李琦组员:

梁笑童、

林海峰、马优优、孙阳阳

3、“自己聘请教师”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

依据学生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研究问题的需要聘请教师。

例如在整理资料中,学生遇到了“怎样分类、怎样写调查报告”的困难。

于是,聘请知识面广的闫老师适时指导,使大家明白了资料要分主次;调查报告一般要按“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准备、研究过程”几部分组成。

4、“确定小组选题”

准备工作就绪,同学们以“报纸的采编”为线索,各自忙乎开了。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选择各自感性趣的课题。

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确立了三个子课题:

(1)怎样编辑报纸,到报社采访调查。

(2)人们喜欢哪些报纸及原因,调查报摊及行人。

(3)体验小记者生活,采访调查泉城路的变化。

(二)活动实施阶段

1、采访报社:

(见相片二)

假日的一天,我们暑假实践班的同学和李老师到新闻大厦的《齐鲁晚报》编辑部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坐车到了新闻大厦。

很快,我们就乘电梯到了目的地——11层。

我们大家悄悄地走进《齐鲁晚报》编辑部,见到了周总编。

周总编向我们介绍了《齐鲁晚报》的许多资料。

我知道了《齐鲁晚报》创刊于

1988年1月1日,从原来的4开4版,发展到现在的最多56版块,每版都有不同的内容,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原来,一份份报纸是这样一步一步经过千辛万苦才印发到千家万户的。

报纸的制作一定不简单。

周总编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所在的11层全是正在打印稿件的记者。

报纸通过采访一组稿——编辑——出样——校对——印刷而成。

12楼和13楼就是进行编辑、出样和校对这三项工作的。

走出11楼,我们又做电梯到12楼参观。

我看见门口的讨论桌上放着今天报纸的样版,全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

讨论桌后边有个评分拦,上面挂着前一天的报纸。

其中,每一篇报道都有详细的评分,有40多分的,也有3、4分的,全部用醒目的红笔标出。

看来,这里的评分工作开展得很激烈呢!

这样看着看着,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一边记着笔记,一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齐鲁晚报》编辑部。

这次调查不仅搜集到许多资料,还锻炼了胆量,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2、调查报摊、行人:

(见相片三)

A、知道了报纸是怎样编辑的,我们跃跃欲试想办报纸了。

可是,设置哪些栏目呢?

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人们喜欢哪种报纸哪些栏目的调查。

7月11日,小记者站的同学们到街头报摊实地调查。

调查的问题是:

你喜欢哪种报纸?

你喜欢报纸的哪中栏目及原因?

通过调查这些报摊,约100个行人,小记者们了解到人们喜欢哪些报纸栏目:

报纸名称

百分比

喜欢的原因

《齐鲁晚报》

30%

特别喜欢里面的《现代教育》和《今日济南》栏目。

《生活日报》

25%

内容丰富,生活类栏目最受欢迎。

《济南日报》

20%

能让读者了解泉城济南,《济

南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都市女报》

15%

贴近生活,有很多关心当代女性的事。

其他报纸

10%

都是贴近生活的,而且人们感觉很亲切。

B、资料收集了不少,怎样把这些“珍珠”穿起来,成为一条珍贵的“项链”呢?

于是同学们便把各自采访调查的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归类。

整理资料中,我们遇到了“怎样分类、怎样写调查报告”的困难。

我们请教了李老师、闫老师,明白了资料要分主次;调查报告一般要按“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准备、研究过程”几部分组成。

现在我们不仅写出了有自己见解的调查报告4份,还培养了我们的习作能力呢!

(见相片四)

3、当“小记者”:

(见相片五)

通过研究调查,小记者知道了大家喜欢哪种报纸的哪些栏目及原因,然后认真研究学习这些报纸栏目的经验,制定了采访计划,设置了同学们喜欢的专栏,例如,《校园新风》、《真实再现》等。

为此,7月12日小记者站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记者采访泉城路”的尝试。

但是,第一轮采访没有成功。

虎豹小组的同学们粗声粗气的采访一位保安叔叔,可叔叔连看也没看他们一眼,就离开了。

“阳光女孩”小组的女孩们细声细气地叫住一位过往的行人,却都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结果这位游人也转身走了。

老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引导、鼓励我们,进行了第二轮采访。

当时有两位男同学看到背挎包、很像游人的一位叔叔,便鼓足勇气跑上前去,有礼貌地询问:

“叔叔,您好!

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看到泉城路的变化,您有何感想,请您谈谈,好吗?

”叔叔回答的很认真,也很有耐心。

然后,叔叔笑着说:

“你们采访完了我,该我采访你们了。

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和谁一起来的?

”孩子们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叔叔边拿出照相机边说:

“我是《齐鲁晚报》的记者。

走,给你们和老师照张相,咱们好好谈谈!

”于是,第二天的齐鲁晚报第二版中,以《今年的暑假这样过》为题,刊登了李老师和同学们顶着42度高温,兴致勃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及文字的报道。

与此同时,我校小记者的《泉城路的变化调查报告》也刊登在校报上。

小记者生活的体验不仅使同学们有了办报纸的素材,还使大、小记者成了好朋友。

在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和共同采访中,同学们的口头、书面表达,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活动体验阶段:

1、自己办报:

(见相片六)

采访和调查,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到报纸是怎样编辑的。

接下来,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整理、设计,进行了自己办报的实践尝试。

自己办报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会鼓励我们。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评改,有的同学改了三四遍,还有的同学已经把打印好的稿子交给了老师,又问:

“老师,我认为那一点写的不太满意,能不能拿过来再改一改?

”“老师,我又想了一种更好的设计方法,能不能再改一改?

”……整理和设计,没有采用统一的模式,而是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的,什么字体,怎么安排,加什么装饰,由他们决定,自己做。

有一些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了,就去请教老师、家长,每位同学都在努力让自己的那一份报纸最有个性,最漂亮,最吸引人!

大家看:

这是小记者站的流星雨小组主办的《真实再现》专栏,水晶女孩小组主办的《校园新闻》专栏,虎豹小组主办的《今日泉城路》专栏,阳光女孩小组主办的《语文小百科》专栏。

一篇篇充满着童真的文章、一张张洋溢着稚气的报纸,表达着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正是长大后创造力的源泉。

这些专刊手抄报开学后发行,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这不仅仅是采编一份报纸的锻炼,而已拓展为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当上了小记者、小编辑,了解了出一份报纸需要多么麻烦的手续,懂得了每份报纸的成本与什么有关,知道了如何来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好的效果……连几个平时有点调皮的同学,这是也集中了精力,为班级的采编工作出谋划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完成了他们喜欢做的事。

2、活动成果及感受:

我们的研究实践活动,历经半个多月。

在这次研究实践活动中,我们共设计活动方案4个,调查了九个报摊及100余行人,采访了《齐鲁晚报》社编辑部,拍下照片37幅,小组合作写出了调查报告5份,选出优秀习作20篇,采编报40余份,并在校内发行。

这次研究实践活动融阅读、习作、书法、美术于一体,同学们既当编辑,又当记者,大家的人际交往,处理信息及审美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于此同时我们品尝到了实践的快乐,也体会到编辑报纸的艰辛,这些是坐在教室里得不到的。

同学们说:

看着报纸上的一篇篇文章,我的心里很激动。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大记者才能编报,没想到我们小学生也能做到!

这是我们出的第一份报纸,相信有了这个好的开头,我们就会有更大的成功。

闻着清清的墨香,我小心的合上它,放在报架上,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阶台阶。

“天边的星星”升起来了,“童年的梦”实现了,等了20多天的校报终于编辑了。

看,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篇篇有趣的故事,是我们筛选了好几遍的精华。

我感觉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了,我一定要做最佳的我!

家长们说:

仅从办报纸这一件事上,便让孩子们初尝了干成一件事的艰辛与不易,定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孩子们发奋学习,求知的热情和动力。

对老师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深表赞同。

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也有不少遗憾,如:

怎样运用百分比计算调查来的数字;怎样把调查来的资料,按主次分类等,这些能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完善。

从“报纸的采编”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发现有关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内容设计较少,为此,我们向各大报刊的叔叔、阿姨建议,多开发适合我们学生的栏目。

  

四、学生实践活动日记选:

采访编辑部记

学生:

吕千一

假日的一天,我们暑假实践班的同学和李老师到新闻大厦的《齐鲁晚报》编辑部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坐车到了新闻大厦。

很快,我们就乘电梯到了目的地——11层。

我们大家悄悄地走进《齐鲁晚报》编辑部,见到了周总编。

周总编向我们介绍了《齐鲁晚报》的许多资料。

我知道了《齐鲁晚报》创刊于1988年1月1日,从原来的4开4版,发展到现在的最多56版块,每版都有不同的内容,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原来,一份份报纸是这样一步一步经过千辛万苦才印发到千家万户的。

报纸的制作一定不简单。

周总编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所在的11层全是正在打印稿件的记者。

报纸通过采访一组稿——编辑——出样——校对——印刷而成。

12楼和13楼就是进行编辑、出样和校对这三项工作的。

走出11楼,我们又做电梯到12楼参观。

我看见门口的讨论桌上放着今天报纸的样版,全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

讨论桌后边有个评分拦,上面挂着前一天的报纸。

其中,每一篇报道都有详细的评分,有40多分的,也有3、4分的,全部用醒目的红笔标出。

看来,这里的评分工作开展的很激烈呢!

这样看着看着,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一边记着笔记,一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齐鲁晚报》编辑部。

这次调查不仅搜集到许多资料,还锻炼了胆量,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街头报摊记

学生:

王晓婷

今天可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实践活动!

”站长这个“好”主意——让我们去街头报摊调查,得到大家的一直拥护。

老师让我们买几份报纸看看,顺便调查一下那几个商量好的问题。

我们五个人都没钱,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还是到了报摊前,我无奈地去妈妈单位借钱。

妈妈今天不上班!

我向护士长借了一元钱,妈妈知道了肯定不高兴。

我一边抓着那好不容易借来的一元钱,一边想:

这是哪门子的事呀,买个报纸还这么难!

平时在家,父母把钱塞到手里,万分叮嘱,我还不愿买报纸呢!

“钱”这一关算是过了,可后面还有重重难关等着我们呢!

谁去买报纸就是一关,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让经常买报纸的夏晨“夏姑娘”出马。

夏晨手握一元钱,步伐坚定地向包摊走去,这样子虽然有点机械,可我觉得这样挺对的,因为那个卖报的女人特别凶,我真不知道该叫她阿姨好,还是叫她奶奶好。

夏晨甜甜地叫了声“阿姨”,我想她是想叫得年轻点吧。

可那位“阿姨”无礼地说:

“我像阿姨吗?

叫我大娘才对呢!

”夏晨脾气好要是我,早就和她打起来了。

我们几个撅着嘴买了几份报纸就回学校了。

要调查的问题早忘了……

唉,今天的调查没有成功,不过我们相信:

今后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会考虑周到,成功而回的!

第一次当小记者

学生:

李扬晓夏

今天,我们作文班的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

(一)胆小:

真难!

到了那里,我们开始调查。

开始,我很高兴,但我找了一位阿姨,刚想开口,急剧的心跳使我把要问的问题给忘了,所以一个好机会给错过了,当初,我还以为就是问几个问题吗,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我才真体会到:

做小记者真难!

要在陌生人面前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真要好好锻炼锻炼……

(二)勇敢:

真好!

好一会,又走来了一位老爷爷,我鼓足了勇气走上去,深吸了一口气,壮着胆子,一句一句把自己背了好几遍的问题向老人家吐了出来,老爷爷看着我紧张的样子,笑了。

耐心的一一做了回答。

我成功了!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接下去的采访,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了吧,精彩极了!

通过这次实地调查,我接触了一些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人。

不仅使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还亲身体会当小记者的辛苦与快乐……

五、学生实践活动成长案例:

多给学生一滴水

李杨晓夏,这个漂亮又文静的小女孩。

平时在课堂上并不是很活跃。

然而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了她少儿本该有的活泼。

她原来还是班里的中队委员,成绩优异,令人羡慕。

可是,在管理上,比其它班干部少了些许“威严”。

也就是同学们中所谓的“老好人”。

不会与学生起正面冲突,更不会得罪学生。

在2002学年第一学期的中队干部竞选中,她选票很少。

这无疑给她一个很大的打击。

虽然她在班中新担任了文娱委员一职,可是起初,她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是非常得心应手。

同学们要排队到音乐教室去上课,文娱委员要起到组织作用。

然而,面对这位“老好人”,学生似乎当她是一幅美丽的雕塑,无动于衷。

任凭这位“新官”喊破嗓子,还是一点也没有奏效。

她急得快要哭了。

结果,还是其他班干部帮了她的忙,组织好学生上好音乐课。

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这阵春风,带来了暖流,让她改变了自我。

在自我表现这一块内容中,李杨晓夏同学重新又注入了活力。

她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摄影,撰写文章,收集资料。

更可喜的是,她还参加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答辩。

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学生第一次参加的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讨论”。

以前在电视或其它渠道看到过类似的场面,这次却有学生自己来操作。

而且,她们一小组还是论文答辩中第一轮的答辩者。

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她对论文答辩操纵自如,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一个问题,轻松地和人讨论。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她很快就脱颖而出,让人刮目相看。

综合实践活动给了李杨晓夏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同时,她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也比较活跃。

音乐课前,她能组织她学生到音乐教室去上课了;黑板报前有了她的身影。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暑假的实践活动中,她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真感谢综合实践这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它足可以造就一个“新人”。

刘慧君,也是班里的宣传委员。

班里的黑板报少不了她的辛勤耕耘和浇灌。

可是班里的文学气候却没能在她的鼓动下“宣传”起来。

妈妈还说她的作文,有时就像是买菜要记的账。

然而就是她,却是她所在小组论文答辩中的论文的书写者。

综合实践课给了学生很多的写作素材:

出调查报告时的酸甜苦辣;采访时的犹豫徘徊;写论文时的心理压力……这些都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

刘慧君就拿它们来开辟她的“作文园”,丰富她的作文躯壳,使她的作文中充满了思想。

“沙雕旅游艺术品调查”这一个课题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刘慧君就用她的论文来燃最后的礼花,使他们课题组的成员在论文答辩中,能顺利过关。

这幕后的英雄的功劳可不能埋没。

跟她谈话,她笑道:

“我妈妈称赞我的作文进步了。

以前写的作文,有时不通顺,现在写起来,洋洋千言,像开了闸了的水库,怎么写也写不完。

综合实践活动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写作题材。

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综合活动课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利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巧、技能中,能不断地补充、汲取,在原有的知识程度上,又不断地扩充、吸收。

完善了自我。

我们就要的是那份可贵的进步!

哪怕是一滴,浪花中的一滴!

楚昱茜,这个活跃的气体,她有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滋润,更加显得如鱼得水。

大胆加上泼辣,再有那么点自信,嗨,还别说,在她身上就闪出一股子“创新”味来。

暑假,让学生向往已久的“大解放”终于光临了。

学生欢天喜地,大肆在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而这位小姑娘可没坐等闲。

她召集了“水晶女孩小组”的“天使们”,左思右想,最后敲定泉城路为调查目标。

人家在炎热的酷暑休息,而她却带领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大胆地问行人、游客累不累?

亲切地询问他们,泉城路的变化。

经过几次的调查,“泉城路的变化的调查情况”出炉了!

她充满信心地说:

“自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以来,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我能想出点花样来搞其它的活动了。

是的,在班队课上,她独出心裁地主题安排,让学生着实开了眼界。

她还尽其所能让同学们乐上一乐,笑上一笑。

创新的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传统的教育认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了校门,步入了社会,让他们预先学习和接触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

把在综合实践课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在学生的身上,能更加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完善、创新;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我们的教师多给学生加一点水,哪怕是一滴也可以给予他们新的激流去闯荡。

六、教师的实践活动反思:

给学生一个创意的领域

济南市经八路小学李淑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它超越了以往那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了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这块崭新的教学领域,给教师们、学生们带来了乐趣,给教学注入了活力。

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们一同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他们在实践中收获体验,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学会做人,陶冶情感,增进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怎样给学生一个创意的领域呢?

我的体会是:

一、“肯定”就是导。

“肯定”就是一种引导,一种导向。

比如,当学生提出以社会考察、搜集、访问、等形式开展这次活动,我首先对他们的想法大加肯定:

“你们真了不起!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你们不仅爱看,而且还想出这些方法,这多有创意呀!

干吧,孩子们,老师会全力支持你们的!

”其实一开始他们的想法可能是突发的,随意的,而且是试探性的,但当老师肯定以后,他们的思索就是有意识的、定向的、深层次的,可见这种“导”是多么重要!

在“导”中给学生创设鼓励性的宽松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二、勇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它不仅使学生感到新奇,同时也使我感到了茫然不知所措。

如何进行呢,我深深感到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认识对活动的影响之大。

因此,我努力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搜集大量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优秀的案例,认真学习、研究,同有经验的教师讨论,使一些高深的理论、新颖的经验尽快地消化、吸收,在自己头脑中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了充分的理论的储备,我便利用暑假,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

1、利用学生的兴趣

关于“关于报纸采编的研究”这一实践活动的课题的提出是这样的:

“上学期召开了“研讨世界杯足球赛班会”。

那天,同学们纷纷带来刊载足球赛消息的报纸:

《城市信报》、《环球时报》、《都市女报》、《足球报》……呀,各种各样的报纸可真多!

报纸又是怎样编辑成的呢?

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浓的兴趣。

于是,我提议下,暑假中我们一起进行了“关于报纸采编的研究”的实践活动。

2、适时鼓励、引导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

每当这时,我不急于解决,而是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想办法,我再适时鼓励、引导。

在鼓励、引导中给学生创设鼓励性的宽松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例如,7月9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到街头报摊实地调查,开头并不是很顺利的,正像李琦同学实践活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

我们高兴地走到一个报摊前,一位老奶奶正在买报纸,看起来很和蔼,没想到我只问了一句:

我们想问问哪种报纸卖得快和多?

她就大声说道:

“回家看去!

”原来她不愿意同学们围着报摊看,怕影响她的卖报生意。

小组同学商量后,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我及时引导,同学们凑钱在每个报摊买了几份报纸,这样才得到了报摊主人的认可,学生的调查才成功。

又例如,为了学习编辑报纸,7月12日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当小记者采访泉城路”的尝试,这对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也是一种锻炼。

别看他们平时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

但是,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确实需要勇气;让陌生人接受采访,确实需要“艺术”。

第一轮采访,虎豹小组的“虎豹”们,粗声粗气地采访一位保安叔叔,叔叔连看也没看他们一眼,就离开了。

“阳光女孩”小组的女孩们,叫住了一位过往的游人,却站在哪儿半天没人出声,结果这位游人也转身走了。

眼看采访没有结果,我把同学们召集在一起,引导、鼓励大家学习《实话实说》的主持风格,同学们又开始了第二轮的采访。

这一轮采访的成功率可真不低!

“流星雨”小组的同学们,竟然成功的采访到两位晚报记者,还被他们把采访活动拍成照片登报了呢。

三充分尊重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自主安排活动形式、自主策划,在自主活动中超越自我,激发其潜在的创新能力,自己则退于背后,其指导性却要别巨匠心。

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完成的方式后,我则强调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和感悟,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同时,活动过程和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多边交互的过程。

因此,我很重视建立良好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