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535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安全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血液安全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血液安全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血液安全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血液安全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安全试题.docx

《血液安全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安全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安全试题.docx

血液安全试题

附件3-2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

1.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

答:

1997年12月29日公布,1998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我国法律规定献血主体是谁?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3.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国家鼓励哪些人员率先献血?

答:

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4.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是如何界定的?

答:

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5.输血科(血库)的质量控制由什么机构负责?

答:

中心血站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

6.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答: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7.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职能是什么?

答: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第四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主要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8.医疗机构如何确定临床用血计划?

答: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由哪个部门指定其供应?

答: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10.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来源?

答: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制备和供给。

11.如何进行临床输血申请?

答:

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12.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13.无家属患者抢救时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署?

答: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14.临床输血一次用血或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如何申请?

答: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或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15.医疗机构在应急用血时进行采血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

⑴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血站(或中心血库);

⑵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输血,而其他医疗措施所不能替代;

⑶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条件。

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集血液后十日内将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16.如何采集输血前受血者的血液标本?

答:

⑴所用血样要能够恰当地反映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如果受血者需要继续输注红细胞,再次申请时输血时,应该重新采集一份血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⑵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因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⑶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如遇紧急情况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标本。

⑷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采集的血样注明同时通知输血科。

⑸右旋醣酐等中高分子药物可干扰配血,应在药物输注前采集血样备用。

17.输血前红细胞的相关检测主要有哪几项?

答:

⑴红细胞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定型。

⑵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试验:

主要目的是检出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可导致溶血的其他血型系统抗体。

⑶交叉配合试验:

不能只做盐水凝集试验,必须加做能检测出IgG血型抗体的方法,如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等。

对于献血者血液的血型在输血前需再次进行血型复核。

18.怎样确认ABO血型?

ABO血型鉴定的试验原理是什么?

答:

根据红细胞膜表面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试验原理:

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够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反应。

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试剂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天然IgM类抗A或(和)抗B。

19.ABO血型鉴定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⑴分型血清试剂质量性能应符合商品合格实际的要求。

在每次试验结束后应放置4℃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⑵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合,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以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⑶试验中使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⑷操作方法应按规程执行,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悬浮红细胞,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⑸ABO血型鉴定最佳反应温度为4℃,通常在室温(20~24℃)下做试验可出现良好的凝集反应,37℃可使反应减弱。

⑹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20.为什么要强调在ABO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做正反定型?

答:

⑴两种定型结果可互相验证,使血型鉴定结果更为准确。

在血型鉴定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导致错误结果,有些错误结果采用正定型不易发现,如标准血清问题、类B现象、红细胞多凝集或全凝集现象、某些原因的抗原减弱等,用反定型复查可弥补正定型的不足,在正反定型出现不一致时,易于发现和纠正血型错误。

⑵可以发现亚型或疾病因素导致血型抗原或抗体的改变。

亚型受血者红细胞上抗原弱不易查出,易被误定,但其血清中多含有与其血型相对应的抗体,所以反定型可以防止某些A、B亚型的漏检。

21.红细胞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

⑴技术性问题。

⑵被检红细胞和/或血清问题。

22.常见技术性问题有哪些?

答:

⑴标准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血清效价不高,可将A亚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

⑵试剂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或过淡,导致试验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误判为阴性反应。

⑶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

23.被检红细胞主要有哪些问题?

答:

⑴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导致抗原减弱。

⑵血型正定型类似AB,血清中有抗B,应考虑类B。

⑶混合凝集视野:

有一部分红细胞凝集,有一部分红细胞不凝集。

可能的原因有近期输过非同型血液、亚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等。

24.被检血清主要有哪些问题?

答:

⑴受检者血清中蛋白紊乱(巨球蛋白血症等),或试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⑵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及(或)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⑶有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

⑷血清中有ABO血型意外的抗体,如自身抗I、抗M,常引起干扰。

⑸新生儿、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

25.为什么在做ABO血型反定型时用试管法比玻片法好?

答:

因为存在于受血者血清中的抗-A及抗-B个体差异很大,如果效价较低,在玻片上不足以凝集大量抗原阳性的红细胞,造成假阴性结果。

若用试管法作反定型,可以延长反应时间,或离心看结果,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结果更为可靠。

26.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指哪些?

答:

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有29个。

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和Rh。

27.血型抗体分几类?

各有哪些临床意义?

答:

根据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血型抗体主要分为IgM 和IgG两大类。

⑴IgM类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凝集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这类抗体主要是ABO以及P、MN、Lewis抗体,常为天然抗体。

能激活补体,发生血管内溶血。

⑵IgG类抗体多数情况下在盐水介质中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只有在胶体介质、酶或抗球蛋白、凝聚胺介质中才发生凝集,这类抗体主要是Rh、Kidd、Duffy等血型抗体。

通常情况通过免疫(输血、妊娠、器官移植)产生抗体,又称免疫抗体。

多发生血管外溶血。

28.Rh血型系统有几个主要抗原?

如何判断Rh阳性和阴性?

答:

主要有5种。

是D、C、c、E、e。

红细胞有D抗原者为Rh阳性,无D抗原者为阴性。

29.Rh血型鉴定试验假阳性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答:

⑴在RhD血型鉴定试验中存在其他特异性抗体(指不完全抗D抗体)。

对疑难血型抗原鉴定时,应用不同来源抗血清同时做两份试验。

⑵被检细胞是多凝集红细胞,与任何血清都会发生凝集。

⑶当用未经洗涤的红细胞做试验时,被检标本自身凝集和异常蛋白质可能引起假阳性结果。

⑷试剂可能被细菌或其他抗血清所污染。

30.微柱凝胶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

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利用凝胶的空间位阻,经低速离心,凝集的红细胞悬浮在凝胶上层,而未和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则沉于凝胶低部(管底尖部)。

31.何时采集受血者用于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

答:

受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32.输血科在接到输血申请和血样后到交叉配血前要做哪些工作?

答: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项目、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3.哪些血液成分在输注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答: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4.输注单采血小板需要交叉配血试验吗?

答:

输注单采血小板不需要交叉配血,但应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

35.什么情况下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答:

凡遇到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以及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36.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

加入的Polybrence试剂,带有大量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膜上唾液酸携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膜周围的Zeta电位消失,通过离心使红细胞发生聚集。

然后再加入复悬液,复悬液中的枸橼酸,中和Polybrencer的作用,使红细胞周围的Zate电位恢复。

如无抗体致敏红细胞则无凝集。

如有IgG抗体致敏细胞,加入复悬液后其凝集也不能散开。

 

37.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⑴可以用含EDTA之血浆代替血清使用。

⑵若病人血清(血浆)含肝素,如洗肾患者,须多加4—6滴Poly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⑶若试剂使用前为低温贮存,请恢复室温再行操作。

⑷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目的是增加检测抗-K的敏感性,对检测其他红细胞抗体无帮助。

⑸在冬天室温极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中可能含有寒冷凝集素等因素,可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

若有此怀疑,建议在最后滴入Resuspending时,将试管立即置入37℃水浴中,轻轻摇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