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学校 发展规划书.docx
《特色发展学校 发展规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发展学校 发展规划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色发展学校发展规划书
(2010年—2019年)
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文本
学校类型:
六年制学校
学校代码:
—3
学校名称:
上饶县第一小学
校长姓名:
徐凤英
二0一0年十月制
《特色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使用说明
一、《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共有八个部分。
二、学校在广泛征求社区代表、教师代表等校内外各方面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历访谈、社区大会等过程,由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完成。
其中第一部分由徐凤英执笔完成;第二部分由廖兴耿执笔完成;第三部分由吴在亮执笔完成;第四、五部分由杨艳执笔完成;第六、七、八部分由徐燕执笔完成。
三、《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于三月底完成,上交教育局审批,经评审通过后组织实施。
目录
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
第一部分:
学校愿景、校风及办学特色…………………………………
(2)
第二部分:
社区概况及变化………………………………………………
(3)
第三部分:
学校概况及变化………………………………………………
(4)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及背景…………………………………
(5)
第五部分:
特色学校发展依据……………………………………………
(6)
第六部分:
特色办学的基本思想……………………………………
(7)
第七部分:
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第八部分:
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措施、方法……………………
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地址
上饶县政协委员会
上饶县旭日街道办
三清金旅集团
上饶县第一小学
上饶县第一小学
上饶县第一小学
旭日镇旭日村
上饶县老年协会
上饶县第一小学
上饶县第一小学
上饶县第一小学
电话
8887869
职业
干部
干部
董事长
教师
教师
教师
干部
退休教师
教师
教师
学生
文化程度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中专
中专
大专
本科
民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性别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姓名
徐清华
郑国良
吴恒忠
徐凤英
吴在亮
杨艳
廖兴河
张莲香
徐燕
邱荣云
苏雨轩
职务
顾问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学校愿景:
一、美丽的一小
环境美:
学校建筑布局合理,亭台楼榭在绿荫中错落有致,根据每幢楼的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种植四季花卉,主楼之间用文化长廊连接。
行为美:
老师衣着大方得体,行为举止端庄优雅,重师德师表。
学生知礼仪、守规范、好学习。
二、和谐的一小
和谐的人际关系:
领导对老师严中有爱,既懂管理又有亲和力。
老师对学生关爱但不放纵,敬业但不刻板。
学生对老师尊重但不畏惧,活泼但不违纪。
和谐的发展模式:
学生、老师包括校长的发展需求都能得到最大的满足,遵循“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原则。
没有歧视、没有体罚,以人为本的校园可以让每一个人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文化的一小
学校是全体师生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
物质文化:
墙壁会说话、草木含教育,既赏心悦目又怡情励志。
制度文化:
事无巨细,皆有章法,既民主公正又刚柔相济。
精神文化:
尚真、尚善、尚美。
校风:
民主和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活泼文明。
教风:
诲人不倦、敬业奉献。
学风:
学而不厌、勇于探索。
校训:
砺志、笃学、诚信、健康。
校歌:
我爱我校
校刊:
青青芳草地
教育理念:
国学立品,双语树人,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人才。
办学宗旨: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成功的人生奠基。
办学特色:
国际教育
第一部分学校愿景、校风及办学特色
第二部分社区概况
社区概况:
我校地处旭日街道办,是上饶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区距上饶市五公里,处信江河北岸,槠溪河西侧,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学区人口主要来自三个居委会:
信江居委会,七六居委会,旭日村居委会。
辖区总人口约45000人,总面积5.9平方公里。
其中信江居委会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00余人;七六居委会常住人口15000余人,面积2.1平方公里;旭日村居委会常住人口5000余人,面积2.0平方公里。
此外,由于辖区是县城,三个居委会居住着大约14000人的流动人口。
本社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较为复杂,家长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45.6%。
主要是机关干部,教师、医生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职员等等,他们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比较配合学校工作,但也有因忙于公务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当地的失地农民约占16.2%,主要从事经商、运输、建筑等等行业,他们大部分只受过初等教育,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还有一部分居民是流动人口,为了子女的教育而暂时居住城市,他们主要是小商贩,或者在个体企业从事服务或临时工等等,对子女的教育虽然重视,但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常常居无定所,学习环境差。
据统计,我县居民的经济收入已达到人均8800元左右,大部分居民生活稳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本社区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新建及在建的生活小区有:
水木清华园、阳光福邸、名江商业城、明星广场、中央一品、信水滨城、凯旋江岸首府。
现入住率不到百分之五,随着入住率的提升,估计在今后的三年中每年将会新增300——400的小学学龄人口。
我校学生人数的年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十以上。
第三部分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上饶县第一小学前身是旭日大队中心小学,校址在旭日村廖家祠堂。
1980年搬迁到旭日镇育才路17号。
学校占地面积22034平方米,建筑面积893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小特高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19人,小学一级教师61人,小学二级教师7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52人、大专83人、中专53人),59个教学班,学生4065人。
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教学设施配备比较完善。
建有两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微机室、18个多功能教室、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双向闭路电视控制室、红领巾电视台、教师多媒体视听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练功房、图书室、音乐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场所。
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数字管理系统,可以共享多所名校教育资源,建成了班班通工程,成为全县教师的培训基地。
学校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从1985年开始,在全县率先引进“现代小学数学”、“注、提实验教学”两项实验教材,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小学数学”示范校、“注提”实验教学百所名校,2002年,学校又提前两年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校本培训、校本研发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10年,在教育局的引领下,学校又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教,弘扬国学精粹,开展“孝心教育和诚信教育”,两大教育工程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家长的齐声赞誉,被省精神文明办公室提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案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浙江温岭小学、海口市英才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东罗镇小学、四川绵竹市九龙中心小学、玉山瑾山小学、上饶县应家小学、石人小学等学校结成联谊校。
学校是江西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承办过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现场观摩研讨会,学校还多次应邀在省电教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校园小小电视人宝典》,被省电教馆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省“手拉手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电教先进单位”,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发展与创新”实验学校,国家“十一五”规划“创建和谐校园,探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实验基地,江西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文明单位,上饶市“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文明单位,江西省“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上饶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上饶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学校,上饶市绿色学校,上饶市优秀校本教研示范校。
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学校,社会声誉日渐看好。
目前,学校正全力构筑“文化知识”和“特色教育”双轨并行的教育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让校园成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干、求实进取的乐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发挥才智、彰显价值、开拓创新的乐土,为建成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地方名校而努力。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现状及背景
优势:
1、人才优势: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行政领导班子。
班子成员年龄、知识、学科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拥有一批责任心强、教学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其中有5名省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8位县级二级名师,有9位教师被确定为第二批县级名师培养对象,3位县级名班主任。
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9人,获省级奖励18人,获市、县级奖励80余人。
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52人,专科学历83人,小学特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9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8岁。
2、资源优势:
学校积极投身课改,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从1985年开始引进“现代小学数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2002年又率先在全县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并参与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发展与创新教育”子课题“创建和谐校园、探索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的研究;2010年学校尝试进行“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改新模式研究。
大量的教改教研活动,为学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料。
同时,作为江西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硬件、软件的建设,除了有18个多功能教室、视听阅览室、红领巾电视台、语音室、计算机室等现代教育装备外,学校还建有数字校园网和网站,中央电教馆和百年树人集团两大资源库,有翰林汇、科利华等电子备课系统。
近年来,学校与浙江、广西、海南、四川等地以及本市的一些名校开展了校际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3、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城市发展中心区域,地处全县行政中心和
文化中心,领导关心,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生源,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深受社会各界的肯定。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学校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
4、文化优势:
学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成立了“茉莉花”教师艺术团和学生艺术团,开展了每年一届的“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多次代表上饶县参加全市艺术节大赛和体育运动会,全面提高师生审美素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劣势:
1、社会关系较为复杂。
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相差甚远,应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协调各方面关系以求得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2、教育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学生骤增带来了系列问题,首先成班率居高不下,教师工作负荷越来越重。
其次,空间狭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分别只有6.03平方米和2.45平方米,距国家规定的标准差距很大,造成学生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较突出。
作为县城学校,大多数教师没有了变动工作单位的可能,而评聘了小学高级职称后的教师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丧失了继续进取的原动力。
4、评价机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会发生冲突。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提到战略高度,但“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教师的主宰、学校的制胜法宝。
对于学校来说,内部需要改革新评价机制,外部需要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5、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学校毗临于繁华街道,位于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校园周边小摊小贩较多,卫生条件、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机遇:
1、政府高度重视。
温总理提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
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尤其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城西学城、打造教育名县”的战略后,学校受关注的程度会更加提高。
如我校的扩建工程就已经列入2010年县政府重点工程,危房改造也列入了校安工程。
2、城市发展需求。
上饶县委“双十”目标中的提出,“2011年县城人口过十万人……”。
届时,县城人口在急速增加,学校生源也不断增加。
城市在发展,学校在发展,教育要求也在提高。
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3、社会广泛关注。
学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办好学校是全民的呼声,学校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也将越来越丰富。
4、绩效工资的统筹安排,班主任津贴的大幅提高,将会极大地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的工作积极性,以此为契机,完善激励机制、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时机已经成熟。
挑战:
1、教学改革如何深入。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的。
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并围绕这个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办学品位如何提升。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采取得力的减负措施,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
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科研力度如何加强。
“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加快科研兴校步伐”这一目标,认真努力地搞好教育科研工作。
以创新的思路,强烈的争先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立足于课堂,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学校主课题、部门课题、个人课题的实验研究均能取得新进展。
4、育人环境如何优化。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形成“合力”,致力于改善教育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不断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
并通过“双向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
5、管理机制如何完善。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需要,是学校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型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有效地完善各种管理机制,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随着县城二小、五小、六小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创品牌、树特色、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让我校脱颖而出,成为上饶名校佼佼者,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第五部分特色学校的发展依据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教育要面向世界”,指明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立足国情,也要追踪世界,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大踏步进行的同时,我们的基础教育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遇。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极大地影响和冲击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学校的发展中等待我们的是一个个新的挑战。
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领域中承担着探索者和实验者的战略重任,必须勇敢地接受挑战,迎难而上、主动参与,坚持“服务祖国发展、服务人类进步”,在深化国际特色学校建设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性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的自身努力下,上饶县第一小学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自己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办学特色,为满足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群众需要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上饶争创全国百强县市和打造城西教育名县的宏伟目标,给我们学校的发展、定位提供了三个坐标系,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国际教育特色,服务祖国发展”的信心。
第六部分特色办学的基本思想
教育理念:
国学立品,双语树人,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人才。
办学理念:
1、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
第一,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充分承认学生在学习潜能、发展基础和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多元需求,为培养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相统一的“国际人”奠定基础。
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物质设施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有利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化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结构。
学校致力于培养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自主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学生,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职业工作和生活幸福奠定基础。
在教学方面,学校突出中英文双语教学以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融合。
第二,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建设。
师资是学校办学之基、学校发展之源,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有高水平的教育素质;只有高水平的教育素质,才会有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学校的“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也就得到根本保证。
2、以校为本——以学校自主发展为本。
第一,坚持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发展大势、上饶发展大势对学校提出的新的使命,把握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规
律、确定学校发展战略、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发展策略、落实发展措施,继承、巩固已有的成绩,改革、创新达到新的发展,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内涵发展策略,通过提高教育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通过学校核心竞争力工程建设,坚持理念强校、师资强校、课程强校、学科强校、科研强校、制度强校,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素质,在国际、国内教育竞争中,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三,坚持“质量与品牌”战略,围绕“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坚持以“狠抓质量、争创特色、塑造品牌、建立标准”为主线,建设各项办学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保证学校具有持久的发展活力。
第七部分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办学总体思路:
内强管理:
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创新机制,文化管理。
外求开拓:
树立开放办学观念,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在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拓展办学空间。
优化特色:
突出学科重点,丰富特色内涵,提升特色定位,做到管有风格、教有特点、学有特长。
主动发展:
立足自身,善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办学目标
1、总目标
为学生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为教职员工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一个理想平台;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使上饶县第一小学发展成为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融合国际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名校。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前):
确定项目特色
确定项目特色,探索国际教育特色的发展道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基础与优势,学校将以国际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为目标,锐意改革,坚持创新,自主办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一条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2011.1—2013.12):
培育特色项目
建设适应学校教育国际化需要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形成高效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凸现国际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第三阶段(2014.1—2016.12):
构建特色文化
控制办学规模,实现小班额教学。
建设在国际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学校教育国际化需要的校园文化。
第四阶段(2017.1—2019.12):
打造特色学校
建立高质量的国际型预备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以培养文化底蕴厚、综合素质优、双语水平高、交际能力强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办成优质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建立国际教育的研究基地。
学校在多年的双语教育中形成了独特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教学经验,打造了一支研究骨干力量,积极探索国际教育的新模式,使我校成为全省国际教育研究基地,对全省国际教育起示范辐射作用。
第八部分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措施和方法
创建学校精神文化
营造融合共生的教师人际文化:
教师作为创造学校文化的中坚力量,其自身所形成的教师人际文化,毫无疑问,会时刻影响学校文化的生长。
如果一所学校形成了一种先进的教师人际文化,它就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在滋润方式,给教师以深刻的影响,促进教师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文化的生长。
“融合共生”应该成为,而且必须成为学校教师人际文化首要的价值追求。
首先,注重对教师进行观念引领。
教师文化的核心是教师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正派、师行规范的优秀教师队伍。
我们引导教师从书本上学习、在实践中汲取、在借鉴中提高、在科研中升华,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
作为教师,无论是专业成长,还是精神成长,在打造国际教育特色的目标下,开放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外在有益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心灵和头脑。
学校要建立一个开放、民主、人文的管理体系,为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各种沟通提供条件。
其次,组织教师开展文化自诊活动,实现教师从文化行为到行为文化的转变。
教师需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豁达乐观的心态,学校也要开展教师沙龙、教师论坛、教师联谊会等各种文化活动,去丰富教师的生活,化解教师心头的各种压力。
学校为教师营造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要善于以多赢共生凝聚人,以诚信美德引领人,并制定出有
利于提高教师合作协调能力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师团队共同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
组织教师撰写个人发展计划,深入开展“八自活动”(自查、自摆、自省、自悟、自学、自改、自创、自进),让每一位教师从备课、评课、人际交往等方面去透析学校文化,开展文化自我诊断活动,使每一个教师明白:
改变自己的行为就是重塑学校文化,从而促进教师由自然成长型转向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专家型,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学校的发展来自于教师的发展,需要不断把教师个人的智慧、经验和思想转化为教师集体的财富,并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传统,从而实现由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自身的文化、机制和积淀,感染,熏陶、培育教师,从而在教师身上打上学校的烙印,实现学校发展推动教师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
国际教育的主题活动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教师、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比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树立全球概念。
校园活动文化运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校刊、班刊、学校网站、电子大屏幕、国旗下讲话进行国际教育的宣传。
开展国际礼仪表演、世界优秀童话故事表演赛、外语节活动、英语俱乐部活动、英语夏令营活动,以沙龙、专题讲座、社会考察、实践体验、访问交流、汇展等多种形式开展“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富有、美与丑”等主题活动。
学校将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例如,开展第一小学形象少年、形象教师评选,增强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
“中国队,我们为你助威”主题活动,增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
“世界遗产与我们”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世界遗产,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保护世界遗产意识,共同去创造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的环境。
“我是小小外交官”活动,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交往之道,培养学生与人交际能力。
“各族文化周”活动,充分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与交流,通过师生们喜欢的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理解意识,促进共同发展。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活动,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