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97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docx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

岁月悠悠风尘稠,璀璨明珠光彩依旧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介绍

一、延续两千年杨氏血脉,演绎八百载村落文明

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地处市区南面35公里处,与江西省广丰县、玉山两县相毗邻,总面积9641亩,辖24个村民小组,728户,2638个人口,古民居96幢。

是江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

南坞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民风清纯向上。

东周时期,唐叔虞后裔藏,字伯齐,号尚父,封杨侯,因以为姓。

自此杨氏生生不息,洋洋大观。

最显赫者三十九世杨坚为隋朝开国皇帝。

东晋安帝时,会稽太守、南抚越大将军、信安侯向公家于衢。

唐中宗时(684年),五十八世中议大夫谭公居江山镇安(今石门)。

六十九世珠公居齐礼乡洄潭,七十五世永丰县尉师叔公迁杨秀坞。

宋理平二年(1235),七十九世宋御史尹中公,迁南峰(南坞),是为南坞建村之初。

南坞杨氏,世代崇尚儒学,耕读传家。

建村之初,即创办学堂于峡山寺,“理学名宗”四个大字至今仍赫然留在内祠堂内。

自尹中公开始,有二十五人分别获取进士、举人、解元、廪生、岁贡生等功名,其中有些人分别官至御史、京府尹、刑部郎中、云南兵备道、大理寺左评事、知县等。

续至当代,读书之风益盛,地方名人甚众。

家风的清白、家族的名望、仕宦的政绩为世人名士所景仰,明嘉靖年间,刑部尚书毛恺为之题词:

“江阳望族”;明隆庆元年,江山知县余一龙赠匾额:

“聚顺”;明浙闽总督部堂、兵部尚书兼理粮饷又兼都察副都御史李芝芳为之题词:

“清白家传,流芳百世”。

南坞村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繁多样。

农历三月初三,是南坞杨氏一世祖尹中公的诞辰,杨氏子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今人称之为三月三庙会。

祭祀活动仪式庄重,程序严密。

迎祖巡游,祭拜祖宗;宣读族训,分、关飨饼;演奏器乐,表演戏剧:

庄重热烈,归宗聚心。

与此同时,峡山寺内,红烛吐炎,青烟缭绕;虔男信女,顶礼膜拜;黄袋香客,络绎不绝:

情有所依,人心向善。

这种活动,延续三天,蔚为壮观。

除此以外,“座唱班”活跃于红白喜事之处,传统医药流行于民众之间,整个村庄文化氛围浓郁。

南坞村有省级文保单位一处,市级文保单位两处,文物点22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一处。

二、风水宝地堪称奇,建筑布局藏玄机

南坞村四面环山,南面开阔,林茂水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房屋依照山坞的地势而建,形成群山拱围、拾级而上的总体格局。

全村的房屋布局蕴藏着堪舆(风水)学的玄机。

民国五年(1926)《杨氏外祠家谱·南峰阳居图》的载文,好象是对南坞村的风水与建筑格局的描述:

“翠滴南峰,秀凝玉峡,群山环匝,二水分流。

桥(以)似半规,锡嘉名以聚福;井传八卦,酌琼液以生香。

美荫垂桑梓之林,分遮村落;祥烟吐云霞之色,遍霭里门。

地原胜于洄潭,族更繁于秀坞。

上溯肇迁之始,永怀流泽之长。

”山秀,水美,气聚:

确实是好风水。

半圆形拱桥与八卦形水井相呼应,聚福生香。

人丁兴旺,生生不息,南坞杨氏世代披泽承福。

南坞地处浙江与江西交界,山南水西流入长江,山北水东流入钱塘江;南坞建有内祠、外祠,同村同宗建两座祠堂,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内祠堂屋前筑有一个八卦井,外祠堂屋边也筑有一个八卦井,用水方便;村西南玉峡山上建有两座石塔。

南坞村有一山两水,同宗两祠,一村两井,一山两塔,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一生为二;老子《道德经》有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传》有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恐怕不会是一种巧合!

“聚福桥”像把锁,横跨于两支小山脉的联结处,八卦井处于最南端,积聚水源:

可能是“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龙经》)理论指导下的建筑,为的是锁住龙脉,谋求“气聚”。

内祠在第一期的建筑中,处于最前面,外祠建成后,前面再也没有建造房屋,这是不是因为南坞的地形,最前面一定要有庞大、分量重的建筑物坐镇?

两座祠堂,内祠座东朝西,外祠座北朝南,除了地位有轻重外,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峡山寺原来为祖庙,不建在村里,却建在村落南方一里多的地方。

这些可能都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

或许峡山对于村落来说,还是风水中的朝案之山,就像臣子朝拱君主。

从南坞村的建筑布局,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堪舆(风水)学理论与一些原则的运用,例如:

关于“气”的理论、龙脉理论的运用,山水选择、整体系统、因地制宜、生态修复、负阴抱阳等原则的运用。

南坞建筑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建筑特色鲜明,雕、绘工艺精湛

“广渡祠堂南坞井”,为历代江山人民所传诵,其实南坞的精华不仅仅在井,两座祠堂、两个八卦井、节孝石牌坊、峡山寺、两座石塔、绿云海石刻、二十二幢基本建筑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均是南坞以至江山人民的宝贵财富。

南坞古村落的公共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规模宏大,而且融雕刻、彩绘于一体。

其中以内祠、外祠、八卦井最为引人注目。

内祠堂,初建于元代,于康熙五十年(1711)从大坝移至重建。

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二进三天井,左右马头墙,歇山顶小青瓦屋面。

房屋主体粗犷,雕刻细腻。

抬梁、柱子一人难以合围。

门楼牌坊式,正、反面砖雕表现细腻,为浙西地区所罕见。

牛腿、雀替上的仙鹤、梅花鹿、花草雕刻栩栩如生,梁、枋上的彩绘技艺精湛,天井内有河卵石铺设的精美图案。

屋前摆设十二座分属明、清时代的旗杆石,供祭祀时用。

外祠堂,创建于明嘉靖年间(1530),明甲寅年(1614)遭兵毁,后在乾隆十七年重建。

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进,二大天井、三小天井,左右马头墙,歇山顶小青瓦屋面。

大门立面四柱三重檐,出挑上翘,檐角各设斗拱一攒。

梁、枋雕仙鹤、梅花鹿,牛腿雕人物,雀替雕花草,技艺堪称一流。

前堂设戏台,八角藻井,十六攒斗拱层层叠出,顶板彩绘人物故事图,牛腿镂雕双狮滚球、鲤鱼跳龙门,技艺巧夺天工。

建筑主体中堂,用材特别粗壮结实,抬梁跨度特别大,大梁彩绘、牛腿雀替雕刻特别精美,回廊藻井勾心斗角,造型绝伦。

整座建筑气势宏伟,文化氛围浓厚。

内祠堂八卦井,明代建成,井深3、1米,直径1、8米,呈八角形状,八根青石柱、八块青石板组成护栏,立柱上刻有掘井与历代修井的时间。

井水长年不浅不溢,清澈甘甜。

水井流传着好多美丽的传说,不愧为文化之井。

二十二座古民居基本建筑于明清时代,以清代为主,两座建于民国时期。

风格基本一致,青砖红瓦,歇山顶,多有马头墙,一般为穿斗式,两进或三进带天井居多。

有的房屋牛腿、雀替有雕刻,有的有拼花窗格。

富有特色的古建筑群,诉说着南坞当年的兴旺和繁荣,诉说着南坞的灿烂与沧桑。

四、开发保护任重道远,政府、民众齐心协力

凤林镇党委、政府,南坞村两委对南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十分重视,镇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南坞村古村保护措施办法》,成立了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工作领导小组;南坞村制定了《古村整治规划》,成立了专业的安全保护机构。

自2003年以来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对外祠堂、峡山寺以及一些古民居进行维修,并对内、外祠堂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大力开展优秀民俗文化活动。

保护开发古村落已经成为南坞村民的共识。

然而,很大部分古民居年久失修,维修资金存在很大短缺,维修工作任重量大。

农民建新房的愿望强烈,保护旧居与建房用地存在矛盾。

南坞村正在做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古村落实保护开发规划,多方筹集资金抢救维修古建筑,尽力保护开发好南坞这块古村落瑰宝。

 

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委员会

(撰稿人:

赵普义)

2010年6月

万树成荫山包屋(古村落全貌)

“理学名宗”永流芳(内祠堂)

 

气势宏伟艺凝诗(外祠堂)

画栋雕梁堪称奇(绘画雕刻)

 

傲立山巅看世界(峡山石塔)

 

清冽甘淳溢文明(内祠堂八卦井)

 

阿弥陀佛保佑我(峡山寺)

 

思绪悠悠情绵绵(杨雨水旧宅)

族规族训记胸怀(三月三祭祖)

优秀传统劲弘扬(三月三庙会)

 

古今文化相协调(文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