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4779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docx

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

2019—2020高考备考周早读阅读三十四

一.作文范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

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为题举行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江西赣州高三期末考试。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为题举行辩论赛”,这是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必须围绕辩论赛展开思考,否则容易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规定了写作的任务,既然是辩论词,考生就应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立意写作,绝对不能和稀泥似的同时认可或综合两种观点。

考生还需有辩论意识,除了论证己方的观点,还要能将对方驳倒。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材料中虽没有议论性的文字,却暗藏命题人的价值倾向,考生不管选择哪种观点都不得否定“行高者”。

试题以辩论赛的形式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启示考生“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效仿他”,即写作时不能违背这一价值判断。

4.文体的限制。

这是一道辩论赛反驳陈词类的作文,本质上属于议论文。

材料规定考生只能从正方或者反方任意一方的角度展开辩论,很明显,考生必须以对方的观点为靶子进行反驳。

因此,考生写作时,必须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观点明晰、论证有理有据。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自由选择一个观点。

该题目贴近生活,让大多数考生有话说,不至于泛泛而言、言之无物。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思考“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做法的心态,以及对自身、社会、国家等主体产生的影响;也可以思考“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做法的原因和意义等,再联想相关事例即可连缀成文。

应该说联想与思考是较为开放的。

3.论据选择是开放的。

不论是选择哪种观点,只要观点明确,站在己方立场,紧紧围绕己方观点进行辩论,考生就完全可以根据平时的知识储备,自由选择论据。

论据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人生发展的思考深度,以及他们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解题

这一类型的题目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

学会辩论—学会反驳。

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

不管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的话语还是汉代儒家学者郑玄的观点,都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作文时效性强、思辨性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与“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不仅引导考生全面看问题,而且引导考生思考在当下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自己应该怎样面对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

考生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辩论。

但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做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正方角度: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从反方角度: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偏题立意:

1.有德行的人面临的利弊。

(不符合题意,偏离题目写作要求)

2.诽谤有德行的人不可取。

(只是评价观点,不符合辩论赛中要求的观点)

3.论仰慕英雄人物的必要性。

(未紧扣题目中要求的观点之一,偏离题意)

……

下水文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邱欣祥

各位同学、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我方认为,“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是人之常情。

人们看到有德行的人就像看到自然的美景,欣赏美景是正常的心态,绝对不会想这景物如此美,我要毁坏它。

高铁女司机金婉鑫读大学时,看到日本新干线上女司机穿着制服开车的视频,想到的是羡慕。

所以她专业用功,最后得了第一名,此外她还努力学跳爵士舞、到特教学院做公益。

金婉鑫以一种平常心态看到日本新干线上女司机的优雅,并视其为自己的榜样,从而成就自我。

不仅金婉鑫如此,其他人看到也是羡慕,而绝不会想着怎么诽谤她。

所以说,“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人之常情。

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公民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

常言道: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自己的命运最终是由当初一个思想决定的。

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正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它指引着人的行动,影响了人的命运。

就像吴孟超的弟子王红阳所说的那样,在他们的眼里,吴老的高贵品质、渊博学问、大家风范和可贵精神,是一本厚重的书,一生也读不完。

特别是吴老呕心沥血培养他们的师道与情怀,让他们一生受益、终身难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王红阳敬仰导师,始终向导师学习,走好了人生之路。

不只是吴孟超的弟子向他学习,更有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及普通群众尊重他爱戴他。

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孔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告诫弟子也告诫后人,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要向之学习,与之看齐,见德行有亏或做事有误之人要反省检视自身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嫉妒和诽谤。

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

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

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

孔子、司马迁只是众多仰慕效仿有德者的个例。

翻看中国历史,我们看到无数人以德行高尚之人为榜样,效仿他们,成就了自己,影响了后人。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也成为优良传统。

我方一致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人的正常思维,是人们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而今,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使自己“行高于人”,而见到“行高于人”者也一定要见贤思齐。

二.历史典故:

第四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016.嗟来之食:

时刻保持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

【释义】嗟:

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一个自尊的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别人轻蔑的怜悯。

通常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断,百姓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再加上天灾,百姓就没法活了。

这一年,齐国大旱,田地干裂,庄稼旱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只得到外面去逃荒要饭。

有个富人名叫黔敖,家里囤积了很多的粮食。

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始终无动于衷。

这时,他的一个家奴向他建议:

如果在这个时候施舍给那些饥民们一点吃的,他们必定会感恩戴德,便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

于是,黔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

每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

“叫花子,给你吃吧!

”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看着他们争抢,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一天,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了过来。

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从他摇摇晃晃的步伐便看得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黔敖看见他,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他大声吆喝道:

“喂,过来吃吧!

”语气中充满了得意。

黔敖本以为这个饥民一定会感谢他的好意,谁知,那个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

黔敖又叫道:

“嗟,听到没有?

给你吃的!

”只见那饥民慢慢地走到黔敖的面前,仰起头注视着黔敖说:

“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愧,说不出话来。

【成长心语】

中华民族历来都崇尚有骨气、有志气的人。

一句“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曾为多少仁人志士所赏识,也激励了许多人为免受“嗟来之食”而奋发自强,这其中包含了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

但是,时下在市场经济求利的心理支配下,很多人却开始对这种精神嘲弄和鄙视。

不要说真的贫困交加,就是衣食无忧,也要伪装成贫困的人来博取别人的同情心骗取钱财,心安理得地过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

人性的弱点是吃馋坐懒,一旦丧失了自立精神,就像一株缠树的藤条,再也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和勇气了。

017.曳尾涂中:

与其戕害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

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

“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

”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尸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

”两个大夫说:

“还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说:

“请回吧!

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无言以对。

【成长心语】

庄子不为了富贵当“犬马”,坚决不被名利锁束缚的骨气让我们敬佩。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

从他的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与其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正是庄子独特人格魅力的卓越体现。

018.鸿雁传书:

用不屈与铮铮傲骨铸就一颗忠心

【释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历史典故】

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

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

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

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

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并且对苏武说:

“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

”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

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

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

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

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

“你们匈奴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

苏武明明没有死。

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

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

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

”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

“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

”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苏武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京城长安,汉昭帝接见了他们,还叫他到先帝庙里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成长心语】

历史学家吴晗曾写过一篇《谈骨气》的文章,其中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骨气。

所谓骨气就是做人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明是非、知荣辱,不拿原则做交易。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苏武用不屈的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019.趋炎附势:

要尊重别人,先要尊重自己

【释义】趋:

奔走,巴结;炎:

热,显赫,指权势;附:

依附,依靠。

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用于指斥那些巴结、投靠有权有势者的行为。

【历史典故】

李垂,字舜工,山东聊城人,北宋官员。

咸平年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职。

他曾编写了三卷《导河形胜书》,对治理旧河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庸俗风气非常反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得罪了许多权贵,一直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法获取了宋真宗的欢心,从而掌握有大权,加上他玩弄权术,排挤异己,最后独揽朝政。

许多想要升官发财的人见他炙手可热,便都争相吹捧他、奉承他,希望可以获得他的赏识,平步青云。

有人见李垂从来不去刻意地讨好丁谓,十分不解,便问他为何从未去拜谒过当朝的宰相。

李垂说:

“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则,公正地处理政事,反而仗势欺人,实在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谒?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丁谓的耳朵里,丁谓对此非常恼火,便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了。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台,而李垂则被召回京都。

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

“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都想推举你做知制诏。

不过,当今的宰相还不认识你,你是不是应该去拜访他呢?

让他认识认识你,一定会有好处的。

”李垂淡淡地回答说:

“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

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见到有的大臣办事不公,就当面指责他,以我现在的年纪,又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提携呢?

”他的这番话又传到了新任宰相的耳朵里。

结果,他再次被排挤出了京都。

【成长心语】在生活中,美丑、贤愚、善恶、强弱、贫富、成败、得失等等,都会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之差。

那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人,难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则难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这种“高度”的比较,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心态,控制着人们的心理平衡。

看透“高度”的比较特性,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自己,身在高处的时候,既能看到低处的踏实又能看到低处的苦痛,不得意忘形,不忘乎所以;身在低处的时候,能看到高处的荣耀又能看到高处的风险,不自轻自贱,不自暴自弃。

这是因为,要尊重别人,先决条件就是要尊重自己。

020.木人石心:

出淤泥而不染,以禅定的心净化诱惑

【释义】本义为“木头人,石头心”,比喻人全无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历史典故】

晋朝有个名士叫夏统,会稽人,是位超凡脱俗的隐士。

他多才善辩,很有名气。

当时,许多人劝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他来到了京城洛阳,太尉贾充听说了,便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被他婉言谢绝。

贾充不甘心,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

贾充对夏统说:

“如果你同意到我身边来做官,就可以指挥这些军队,乘坐这样华美的车子,那该有多威风啊!

”夏统对眼前豪华显赫的场面就像没有看见似的,根本不动心。

贾充仍不死心,又招来一些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

贾充心想,这下你总该动心了吧。

不料,夏统漠然如初,毫不动摇。

贾充见全然打动不了夏统的心,不解地说:

“天下竟有这样的人!

真像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

【成长心语】

诱惑,是一个会让人心动的词汇。

每个人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轰轰烈烈,殊不知,这轰轰烈烈中便包含了无数次诱惑的考验。

诱惑是从来都有的,差别在于面对诱惑,每个人所作出的不同反应。

有的人享受诱惑,让自己沉醉于诱惑之中,一步步地沦陷;有的人洁身自好,他们不同流合污,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们身处的社会虽然不是物欲横流,但也有太多的诱惑,要想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便需要以一颗禅定的心去抵御诱惑。

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021.奴颜婢膝:

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

【释义】奴:

奴才;颜:

面孔;婢:

女仆;膝:

膝盖,借指下跪。

像奴才一样的谄媚脸孔,像女仆般讨好地下跪的膝盖。

形容奴才相十足,无耻地谄媚、奉承他人的样子。

【历史典故】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并俘虏了徽宗和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事变后,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在大臣们的帮助下,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当起了皇帝,建立了南宋王朝。

此后,又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苟延残喘,对金人提出的无理要求全部答应。

到了宋理宗时,任用奸臣贾似道为相,而使得朝政更加混乱。

贾似道,字师宪,因其姐姐被选入宫中做了贵妃,依靠裙带关系才得以入朝为官。

贾似道此人极善奉迎之事,很快就做了地方大官,之后,升任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

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鄂州被蒙古人围困。

贾似道领兵增援,还没开战,他就私下向蒙古人称臣纳贡。

得到了实惠的蒙古人,很快就退了兵。

贾似道却谎报此战“大捷”,理宗不明究竟,还升他做了右丞相。

之后,他用计除掉异己势力,独揽了整个朝政大权。

理宗死后,度宗即位,贾似道被加封为太师,朝中一切政事都在他的私宅中商议。

襄阳被围四年,他只是一味地向蒙古乞怜。

朝中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只有一个叫陈仲微的人敢站出来揭露他的罪行。

陈仲微,字致广,曾因得罪贾似道而被罢官。

他复官后,依然上书指责时政,说:

“君道相业,两有所亏!

”批评国君和宰相的昏庸,还说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时候,也是如此,君是昏君,相是奸相,那些佞臣们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荣华,到头来却又投降敌人,向敌人称臣。

陈仲微要求宋度宗和贾似道等人以徽宗、高宗时的旧事为鉴,切勿把国家大事继续耽误下去。

陈仲微在其向度宗的谏书中,用“俯首吐心,奴颜婢膝”来形容那些奸佞的权臣。

【成长心语】俗话说:

“男儿膝下有黄金。

”从这一句千百年来流传的话语中,我们便可窥得历代人们心中的一种观念——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

越是面对沉重的苦难,越是要挺起我们的脊梁。

心手相连、团结互助、永不言弃、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我们之所以崇拜那些流传千古的英雄,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屈的“脊梁”。

但在这个世上,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像软骨动物一样,随意地改变自己,他们没有可以挺立的“脊梁”,没有值得称道的骨气,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可悲的。

第五章宽容是睿智,平常心是“道”

022.以管窥天:

克服狭隘,把“心窗”打开

【释义】以:

用或从的意思;管:

就是竹管、竹筒;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本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

比喻见闻狭隘,看问题片面。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

因为他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

传说,扁鹊曾得到过仙药和秘方,能隔墙给人看病,并能看清病人的五脏六腑,病灶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隔墙听到宫内一片哭声,不知除了什么事,他就向宫外守门人询问。

方才得知是太子刚刚去世。

扁鹊又问:

“他什么时候去世的?

得了什么病?

”守门人回答:

“今天早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世的。

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凭借自己的经验,已经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

于是,他对守门人说:

“请禀告君王,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活。

”守门人瞧了瞧扁鹊,说:

“先生该不是胡说吧?

人死了还能治活?

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他东西。

一解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

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

”扁鹊再三请求守门人,他就是不答应。

扁鹊叹息说:

“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

我用的治疗方法,不用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守门人见他说得很有把握,终于答应替他去禀报国君。

国君一听太子有救了,非常高兴,即刻请扁鹊进宫给太子看病。

扁鹊仔细检查了太子的身体,切了太子的脉,然后为太子实施针灸。

当银针扎进太子身体后,太子就慢慢睁开眼,嘴唇微微动了动,周围的人们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扎完针后,扁鹊又为太子配制了几副药,同时告诉太子侍从如何煎服。

最后,他对君主说:

“太子不出一个月,身体就会康复。

”果然,没出一个月,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扁鹊的名声就更大了。

【成长心语】

守门人一开始不把扁鹊看在眼里,他不相信也不了解扁鹊有如此高的医术,只能说明他见识狭隘。

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但见识狭隘,心胸也狭隘,他们用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

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

他们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阴影下,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所以才是真正的睿智,以一种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023.杞人忧天:

对危险的恐惧要比危险本身更可怕

【释义】杞: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境内;忧:

忧虑。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而整日寝食不安。

比喻无中生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历史典故】

从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常会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万一哪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啊?

到时岂不是要被活活压死吗?

从此以后,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没有地方安身,他越想越觉得危险,越想越觉得可怕,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朋友们看他这样忧愁,整日精神委靡,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会那么容易就塌下来的,即使天真的塌下来了,也不是你一个人担心就能解决的啊!

何况,天不过是由很厚的气体聚积而成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大气之中。

放心,天不会塌下来的。

”杞人听了朋友的话,又说:

“如果天真的是大气组成,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是会掉下来吗?

”朋友说:

“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由会发光的气体积聚而成的。

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朋友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仍然在为这个问题担忧。

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塌下来,一会儿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会掉下来。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天没有塌,日月星辰也好好地挂在天上,但他仍然在为此担忧。

后来,他因忧虑过度而去世了。

【成长心语】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与其每天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把精力浪费在无能为力的事情上,还不如积极一点,去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即使那些毁灭性的事件真的发生了,也不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充满遗憾。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胸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024.杯弓蛇影:

抛却疑虑,寻找生命中的阳光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是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自己吓唬自己。

【历史典故】

西晋时期,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

他有一位好朋友,一有空就到他家里来聊天。

很长一段时间,这位朋友也没有来。

乐广十分惦念,就前去看望。

到了之后,他发现朋友半坐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这才知道朋友生病了。

追问病因,朋友支支吾吾地不肯说,经过再三询问后,朋友才说:

“那天在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