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57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普通用卷配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发改委日前传出消息,今年上半年各省将逐渐陆续推出居民阶梯电价。

B.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当天的《时报》报道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C.故事会上,有几个同学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明的父母对他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这不,昨天他妈又给他送衣服和牛奶来了。

B.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C.老师家的藏书真多啊,偌大一个书房放得满满的,真可谓汗牛充栋。

D.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扬州,总是见异思迁,很难作出决定。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借物抒情,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

题目中的“瀑布”一词,运用夸张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

C.《敬业与乐业》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D.《叫三声夸克》一文是说明文,以说明有关知识为目的。

文章在客观说明的过程中,还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4.

(1)

(1)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语段

(1)和语段

(2)各写出白求恩同志的什么精神?

语段

(1)介绍白求恩时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

请分别指出来。

(写序号)

语段

(1)、

(2)突出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

为什么?

原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5.秃的梧桐

    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2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3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6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7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8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10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文章结尾写道: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简要分析其作用。

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6.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佛印绝类弥勒(        )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诎右臂支船(           )         (4)珠可历历数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作者描写三个人物用什么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语段按什么顺序来写?

核舟的主题是什么?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

(2分)

                                                                             

该词描绘边地奇异的风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选择两个事物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

例句: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2)

六、书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9.请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中。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0.题目:

我不再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脆弱”、“自卑”、“任性”、“烦恼”、“骄傲”等等,使标题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八、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A、黄与绿主zǎi(   )着无边无银,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wǎn(    )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它没有婆娑(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玄的虬(    )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意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2)语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改为        

12.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鸟专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设计一条保护鸟的广告词。

(2)请你写出两句含有鸟字的古诗。

13.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3)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

(4)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5)                     ,苦嫌鹦鹉语声娇。

(《池鹤》)

(6)               ,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8)夕阳西下,                          。

(《天净沙秋思》)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

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A项“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B项“面目全非”指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

形容变化大得很。

与语境不符;D项“见异思迁”指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根据以上分析,C项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

4.【答案】【小题1】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小题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①,侧面描写⑧⑨

【小题3】

对比论证,好处:

突出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明确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论点。

【小题4】

原句好,原句用了双重否定句,感情更强烈,突出了人们对白求恩的佩服之意,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掌握能力。

熟读原文,掌握各部分主要内容,提取关键词语。

语段

(1)和语段

(2)各写出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议论文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再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如夹叙夹议,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最后结合关键的语段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语段

(1)介绍白求恩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①,侧面描写⑧⑨。

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白求恩的精神,强调要向白求恩同志去学习的必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句式含义的分析理解。

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强烈,“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运用双重否定,使语气更强,更能突出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而变换句式为肯定句后,表述的只是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不能突出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故改了不如原句表意更强烈。

5.【答案】【小题1】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小题2】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小题3】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小题4】

示例:

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

(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线索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了解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如下几种: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加以分析。

本题通过分析发现: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这时候(秋天),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由此可得: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此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充分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可知,“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

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这是梧桐的生存现状,经过风吹雨打,虫蚁咬噬,人们总会觉得它难得活,不得活,在文章内容上,表现出梧桐生存的艰难,在文章结构上则是前后照应。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主题,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注意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和中心,结合上下文情节归纳总结。

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语,并且围绕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组织语言。

文末最后一句“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说明梧桐的生存环境虽然很恶劣,但它的生命同样得到了延续,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也启示我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6.【答案】【小题1】

(1)像   

(2)不相类似   (3)同“屈”,弯曲  (4)清清楚楚  

【小题2】

(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了许多胡子的是苏东坡。

(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小题3】

肖像、动作、神态,表现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小题4】

空间顺序(先中间后两边)或逻辑顺序,核舟的主题为“大苏泛赤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注意本题中“诎”同“屈”,解释为“弯曲”。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注意“峨冠”、“比”的正确翻译。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

仔细阅读本段“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作者描写“东坡、鲁直、佛印”三个人物用了肖像、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内容的理解能力。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本段先写核舟的中间(船舱)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船的顶部。

这样安排写作的顺序是因为船舱是核舟结构的主体部分,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是按照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写的。

文中最能体现核舟的主题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7.【答案】【小题1】

如:

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2分)

【小题2】

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2分)

【解析】

此题考查描写诗句所表现的画面的能力。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能只是翻译,要对诗句加以联想,多用修饰性词语,描绘诗中提到的景象。

诗歌是形象化的文字,阅读时要运用联想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示例:

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分析能力。

学生要熟记古诗,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常常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牵,情为景动,情景交融。

分析诗人的情感,就是抓住诗词中写景物的句子,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作者思念家乡,“家万里”“归无计”,抓住“家”与“归”两字即能理解诗中包含的作者的万般乡愁。

“燕然未勒”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

8.【答案】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就永远不会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就永远不能成钢。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句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的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解答此题时,先要弄清题目要求:

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选取两个仿写,句式是“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仿写句子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9.【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现代常用汉字的能力。

注意在平时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

做到书写认真,字体美观大方。

注意“涯”的正确书写。

10.【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此题是半命题作文。

作文之前要先补足文题,可选择的材料很多,要先思考选择什么能写出具体的内容。

可以填“烦恼”、“期望”、“高兴”等词语。

要选取过去生活中最能引发自己感情的事情来写。

要围绕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记流水账,要抓住过去生活中的某一个让自己感情受到触动的细节来描述,还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语言也要生动感人。

11.【答案】

(1)宰、宛、suō、qiú

(2)银垠;玄旋;意逸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平时就要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注意“宛”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应为:

无边无垠、盘旋、旁逸斜出。

12.【答案】

(1)参考答案: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鸟语花香的美好,你我共同的追求;保护鸟儿,从我做起。

(2)千山鸟飞绝,  月出惊山鸟,    山光悦鸟性,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拟写宣传标语的要求:

扣住主要活动内容,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如:

对偶句、排比句、短句子等)。

本题示例: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鸟语花香的美好,你我共同的追求;保护鸟儿,从我做起。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这是一道迁移性默写题。

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日常所学进行联想、筛选,写出规定的答案。

本题有关鸟的古诗很多,任选两句默写即可。

但要注意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3.【答案】

(1)举杯销愁愁更愁

(2)无案牍之劳形

(3)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

(4)枯藤老树昏鸦 

(5)转觉鸬鹚毛色下 

(6)俱怀逸兴壮思飞

(7)食之不能尽其材  

(8)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此题中需注意“牍”、“鸬鹚”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