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48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4月

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右图为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A.1%B.2%

C.3%D.4%

2.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低—低—低”模式

3.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张教授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B.李老师暑假期间到桂林旅游

C.刘同学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定居D.王先生今年五月到香港出差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

读图,完成4~5题。

4.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  )

A.aB.bC.cD.都不是

5.图乙中,a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国总人口继续增长,2014年末达到13.68亿人,受人口年龄结构以及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生人口从2010年1592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687万人,保持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年人口不断上升。

2011年,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9.4亿后开始回落。

2014年降至9.3亿。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总量达到2.12亿人。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政策规定: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根据材料,回答6-7题。

6.下列不属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素质低D.老龄化严重

7.出台普遍二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减轻国家负担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⑤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

读图完成8-9问题。

(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8.该国人口增长过程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D.③①②④

9.在发展阶段②,该国()

A.劳动力开始短缺B.老龄化问题加剧

C.抚养比较低D.就业压力小

 

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行政村不同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

甲、乙、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与甲相比,该行政村乙年龄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上升B.死亡率下降

C.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导致该行政村年龄结构由乙向丙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气候因素

C.社会变革D.交通和通信

12.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该村落生育率低,学生少B.学生辍学严重

C.全部进城求学D.师资短缺严重

图为“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日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婚姻家庭②旅游③就业机会④国家政策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4.该日,人口流动总体呈现(  )

A.由中小城市流向特大城市

B.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

C.由农村流向城市

D.由北方流向南方

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A.15~17岁B.18~25岁

C.26~36岁D.37~49岁

16.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

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65年B.1980年

C.2015年D.2045年

19.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用工成本上升B.青壮年人口增加

C.老龄人口增加D.人才外流严重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20~21题。

20、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B、②

C、③D、④

21、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B、南美

C、西欧D、北非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学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C.性别结构的均衡化D.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2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回答24~25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2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5.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读漫画,回答26~27题。

26.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③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7.该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降低城市化水平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环境污染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尽。

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

据此,完成28~30题。

28.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

A.极易被破坏B.再生能力差C.利用潜力小D.数量是有限的

29.“生态脚印”说明(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C.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对自然资源的利用D.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0.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B.生态系统承载力太大C.资源消费量小D.资源利用与环保不协调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

1950年前后,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

据此完成第31~32题。

31.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①投资创业,充满商机 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 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 

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 ⑤环境优美,适宜养老

A.①④B.①③C.②⑤D.④⑤

32.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1950年前后海南的人口迁移,属于自发性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的人口迁移皆由气候环境因素所致

C.“知青”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

D.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大发展

人口变动与城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

下图示意上海市1996年至2015年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33--34题。

33.据图推断,上海市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的时间是()

A.1999年B.2001年

C.2004年D.2007年

34.关于上海常住人口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B.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用太高无关

C.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少

D.常住人口最多的是2007年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

”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有拓展。

据此回答35--36各题。

35.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人口迁移B.经济全球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

36.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A.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

B.2017年2月2日,多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

C.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D.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37.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

38.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

39.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军事因素的强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B.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40.石家庄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

①铁路运输的发展②河流干流、支流汇合处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省级行政中心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41.重庆、武汉等城市选址的共同点是()

A.河流的入海口B.河流航运的起点C.河流的交汇处D.河流的上游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42~44题。

42.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源B.交通C.地形D.能源

43.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是(  )

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

44.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D.交通等基础设施

读下图,完成45--46问题。

45.该地可能位于()

A.山东丘陵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辽东丘陵

46.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高级住宅区,其理由是()

①沿河分布,地形平坦,利于耕种②地势较高,依山傍水,通风、采光条件好,风景优美③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④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奥特菜斯(Outlets)是一种新的商业零售模式,发源于美国,意思为FactoryOutletStore,是由畅货中心或工厂直销的模式,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在工厂附近或者干脆在工厂仓库开设,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

后渐渐发展成为拥有众多品牌入驻的大型或超大型购物中心。

商场开始讲究购物环境,其位置选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近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7.奥特莱斯的业态模式中,最初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交通C.便民D.价格

48.试推测奥特莱斯后期发展的区位特点()

①一般是在城市中心②一般是在城市郊区③价格优势显著④商品品牌效应不显著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49.如果你是奥特莱斯的管理者,下列哪种商品入驻相对合适()

A.市场认知认可的品牌化商品B.价格低廉的大众化商品

C.奢侈商品D.高仿国际品牌的商品

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聚落和交通干线分布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50-51题。

50.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B.山地

C.高原D.丘陵

51.关于图中三类城镇说法正确的是()

A.①类等级最低B.②类提供服务最少

C.③类数目最多D.③类之间距离最远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为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52-54题。

52.“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

53.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城市化水平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54.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 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读某学生所在地区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完成55~56题。

55.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

B.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

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

D.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56.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  )

A.去B城市上中学

B.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

D.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57.图中等值线a、b、c的地租高低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58.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 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其城市人口比重达68%。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9~60题。

59.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模式B.城市化速度慢

C.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功能分区

60.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与杭州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宁波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杭州覆盖

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1.N,O,P,Q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A.N处B.O处C.P处D.Q处

62.O处地租较N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O处位于工业区B.O处交通通达度高

C.O处人口密度大D.O处距离市中心远

“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开放厕所数量与该城市用户日常对开放厕所需求数量之间的平衡程度。

主要基于城市开放厕所总量、城市开放厕所覆盖率、城市人均厕所拥有量、城市厕所搜索量占比、城市人均厕所搜索量等众多基础数据维度,通过大数据挖掘、计算得出。

下图是我国目前最新“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

读图回答63-64题。

63.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越高说明该城市的开放厕所(  )

A.总量越多B.分布越均匀

C.人均拥有量越多D.使用越合理

64.从上图看,与“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

A.地理位置B.人口多少

C.经济状况D.交通通达度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6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66.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67~68题。

67.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68.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69-70题。

69.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70.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理由为。

(3分)。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

(2分)。

(3)C城市的盛行风是,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方向延伸(2分)。

(4)在C城市的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4分)。

(5)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4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2012年的热播大剧《叶落长安》,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主人公郝玉兰一家三代50年间融入西安这座城市的艰难过程。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空间流动较大,大女儿莲花因工作,十多年奔波于西安和成阳之间,历尽周折,才把工作调到西安;二女儿荷花因上大学,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

儿子东京在农村做了十儿年知青,后来全家调动进了城,最终因创业,又回到了农村。

(l)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荷花从西安到北京是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3分)

(2)和剧中人物东京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

而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

(2分)分析后者对迁入地的影响。

(6分)

(3)人口迁移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又分为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

材料中体现剧中情节显示了______种人口迁移类型。

(2分)

(4)现在我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较多,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2分)

月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

1-10ADCBBBDDCC11-20AAABBCDCAB21-30CBCACCBDBD

31-40BDCADCAABA41-50CACDBDDBAA51-60CCABDAABCB

61-70CBDCDBCDDA

二、综合题

1.

(1)B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2)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西南风东、南

(4)③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

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5)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任答2点合理即可得4分)

2.

(1)自然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文化教育(社会文化).

(2)政治;经济;有利影响:

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建设;繁荣城市市场等.不利影响:

给城市交通、居住、就业、社会治安等带来压力.

(3)4.

(4)经济发展不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