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综合治理.docx
《煤矿安全综合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综合治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安全综合治理
产规模矿井,已经引发和存在矿山环境问题,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和精度除应与不同采矿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外,还应包括对已有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和开发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因此,矿山的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最终应比矿山生产服务年限要长,为保证《方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方案》应分阶段性和轻重缓急分期治理,根据治理的效果和资源变化情况,分阶段调整本矿综合治理方案,本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由于采煤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地质灾害滞后于开采期,地表移动变形区土地复垦及地质灾害治理需在地表移动变形稳定后进行,故本矿山治理方案最终适用年限确定为:
自本矿井扩界扩能后开采至闭坑后5年,即治理适用年限为15年。
为保证治理效果,建议方案5年为一个阶段,5年后重新编制治理方案。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自然状况
1、地形地貌
本区属于高原山地地貌,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内最高处为矿井东侧山头,标高1898.2m,最低处为矿井北部溪沟处,标高为1789.5m,相对高差108.7m。
矿区大部分面积出露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
2、气象、水文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夏秋温暖、春冬严寒,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常年阴雨绵绵,气候变化无常,年均气温为14.4℃,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5℃,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0.3℃。
年平均降水量1223.6毫米,无霜期250天。
本区主干河流为三岔河,位于矿区范围的东侧矿界外约300m,三岔河发源于西部香炉山,由阳新灰岩洞穴流出,属长江水系乌江支流。
区内河床海拔在1770~1768.5米左右,河床两侧为高原侵蚀地貌,水流终年不断,河宽3~10米,一般宽6米,深0.3米左右,由于河曲发育,形成150—300米宽的条带冲积平地,洪峰出现在每年5~9月,在附近观测量为10.50米3/秒~0.30米3/秒,丰水期地表水及地下水补给河流,枯水期河水补给为地下水,动态变化大,水量受降水控制。
当地区域侵蚀基准面海拔高程为1783米。
另外,矿区内的北部边界发育一条冲沟,该冲沟为季节性冲沟,由南南西流向北东东,流量不大,2007年9月实测流量为1.0/s,冲沟坡降为0~6%之间,最后汇入矿界外北东侧的三岔河。
3、植被、土壤
矿区植被不发育,大部分在人为工程活动下演替为耕地,土壤瘠薄地段,见蕨类石松、牛毛草等零星分布的草丛,在村寨。
该区土壤分类为紫色土、紫色泥土和潮沙土。
紫色土、紫色泥土含紫色砂页岩、暗紫红色角砾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经耕垦熟化形成的旱作土,分布在iiiii煤矿的山坡地段。
约占评估区的85%;潮沙土分布在iiiii煤矿的东面河谷边和北面的沟谷边,系由溪沟冲积物、沉积物母质经耕垦种植熟化形成的旱作地,约占评估区的15%。
二、矿区地质条件
(一)、地质
1、区域地质概况
(1)、区域地层
矿区位于大湾井田二塘向斜西南翼。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散布各地。
见区域地层简表2-1。
(2)、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陆块黔北隆起qqqqq断陷内的二塘向斜西南翼。
二塘向斜走向长约300km,幅宽约10km,为一两翼倾角较平缓的向斜,向斜走向北西,产状稳定。
轴部由三叠系组成,两翼依次为二叠系和石炭系。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但在矿区范围内沿走向及倾向上未发现破坏煤层的大断层。
表2-1 区域地层简表
系 统 组(群) 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 厚度(m) 主要岩性
第四系 Q 0~10 粘土、砂、砂质粘土、砾石
三叠系 上统 T3 82~205 上部:
黄灰、土灰色薄层至块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下部:
黄灰色薄层至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产透镜状炼油煤一层。
中统 法郎组 T2f 0~55部:
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下部:
浅灰色厚层灰岩。
关岭组 T2g 339~1058 下部为黄、绿黄、绿、紫、暗紫红等杂色页岩,夹少量泥灰岩;上部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局部夹少量泥灰岩、灰质白云岩;顶部为灰色块状白云岩。
下统 永宁镇组 T1yn 191~721 下部灰、浅灰等色泥灰岩、灰岩,紫、黄、黄绿、灰绿等色页岩、泥岩夹少量浅灰色泥灰岩;上部为厚层至块状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夹白云质泥灰岩、泥灰岩。
飞仙关组
T1f 376~700 下部青灰、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灰岩薄层及条带;上部紫红、暗紫、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
二叠系 上统 宣威组 P3x 67~320 黄绿色、黄灰色、浅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炭质页岩、煤层相间。
峨眉山玄武组 P3β 0~13 玄武岩、凝灰岩,夹砂岩、泥岩。
中统 茅口组 P2m 300~740 下部为厚层至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上部为深灰、灰黑色厚层至块状石灰岩夹白云质斑块及燧石灰岩。
栖霞组 P2q 80~207 下部灰白色、黄褐色中厚至厚层状石英砂岩夹页岩、薄煤;上部为厚层-
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
石炭系 上统 马平组
C3mp
94.7~671
上部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至块状致密灰岩,局部含白云质;下部浅灰色中厚层-厚层灰岩。
中统
黄龙群 C2hn 36.2~700 上部浅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生物灰岩、泥质灰岩、鲕状灰岩;下部浅灰色块状白云岩,夹似层状、透镜状灰岩。
下统 摆佐组 C1b 130~480 上部浅灰色、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灰岩,夹介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下部浅灰色块状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大塘组 C1d 62~>579 上部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白云岩;下部黄色页岩、砂质页岩、黑色页岩,夹石英砂岩、粉砂岩、燧石层。
2、矿区地质特征
(1)、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
第四系(Q)、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宣威组(P2x)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
现从新至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Q):
为坡积物、残坡积物组成,厚0—10米。
其结构松散,稳定性较差。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分布于矿区中部及西侧山麓及山顶。
上部为紫色、暗灰色紫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以细砂岩为主,常夹透镜状灰岩,区域厚440---590m,评估区出露不全;中部为紫、紫灰色夹黄绿色中厚层状的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以细砂岩为主,顶部夹透镜状石灰岩,中部产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底部以含较多的豆状、眼球状钙质结核之紫色粉砂岩或细砂岩与下部分开,厚250--340m,矿区出露不全;下部为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细砂岩组成,以粉砂岩为主,底部为浅灰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富产瓣鳃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厚60--13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位于峨眉山玄武岩组假整合面之上,为一套近海相含煤沉积建造。
厚207--259米。
根据沉积特征、煤层和古生物分布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P2x2):
以灰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可采煤层五层,即C7、C8、C9、C11、C16。
下段(P2x1):
由C16层煤层底板至玄武岩顶,上部以浅灰至深灰色泥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夹少量炭质、泥质页岩,以灰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下部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底部为暗紫色铁质泥岩及灰绿角砾状凝灰岩。
本段仅C12号
-
煤层局部可采。
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
在矿区外北东侧图幅边角出露上段,其岩性为暗绿色至灰黑色拉斑玄武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2)、矿区构造
矿区内为单斜构造,地层倾角6-8°。
平均7°,倾向230°左右,产状变化小。
矿区内未发现断距>10m的断层,未见影响矿井开拓布置、开采的地质构造。
故矿区构造复杂程度简单。
三、矿山企业概况
(一)、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
iiiii煤矿隶属于qqqqq市ttttt大湾镇管辖,属私营合资企业,位于qqqqq市ttttt大湾镇安乐村,地理坐标:
东经104°38′08″~104°39′05″,北纬26°44′34″~26°44′55″。
水城-赫章的省级公路从矿区北东侧通过,矿区距二塘火车站约4km,距qqqqq市火车站44km,交通方便。
井田范围为一不规则的多边形,其矿界范围由9个拐点构成(详见矿权拐点坐标表),东西最宽1580m,南北最长535m,矿区面积0.6273km2,开采标高+1880~+1570m。
iiiii煤矿矿界拐点坐标表
点号 X Y
1 .00 .00
2 .00 .00
3 .00 .00
4 .00 .00
5 .00 .00
6 .00 .00
7 .00 .00
8 .00 .00
9 .00 .00
矿区范围位于大湾井田东南部的边角地带,北西面深部煤层属水矿<集团>大湾煤矿矿区范围,北面相邻私营小矿井分布有乐园和安乐联办整合煤矿井、通达和福兴整合煤矿井。
(二)、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
大湾镇位于qqqqq市中心区西部39公里处,是ttttt在威宁、赫章县两界交界处的一块“飞地,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居住着苗、彝、白、汉等民族,辖12个行政村,68个村民组,5个居委会,总人口58000人,是ttttt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最边远的乡镇。
辖区内煤炭资源丰富,驻镇企业有水矿集团的大湾矿、木冲沟煤矿、顶拉煤矿、二塘选煤厂、二塘医院、水钢赫章转运站和水矿西洋焦化等。
镇内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水煤公路穿镇而过,水大支线在大湾镇境内就有二塘火车站和大湾火车站。
2007年大湾镇工农业总产值10000万元,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
农业以玉米、小麦、水稻、油菜为主,乡镇企业以煤炭生产为主。
井田范围内总共将涉及到大湾镇的安乐村三组、四组村民,共约100户,200人。
目前,开采范围内的村民住户房屋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矿产资源及储量、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
根据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07年10月作的《贵州省qqqqq市ttttt大湾镇iiiii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07年8月底,在矿界范围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总资源储量为619.10万t(含村寨保安煤柱68万吨)。
其中:
1、开采消耗(即采空区的资源储量)(111b)18.02万t;
2、查明的煤炭保有资源储量:
286.64万t(含村寨保安煤柱50.4万吨),其中:
(332)资源量42.77万t(含村寨保安煤柱2.0万吨);(333)资源量243.87万t(含村寨保安煤柱48.4万吨);(334?
)资源量314.44万t(含村寨保安煤柱17.6万吨)。
iiiii煤矿矿床类型为沉
积式矿床,主要可采局部可采煤层为:
C7、C8、C9、C11、C16五层,煤层平均倾角为20°。
见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夹 矸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煤层
间距
(m) 稳 定
程 度
最小-最大(m)
平均煤厚(m) 煤层变化规律
厚度(m) 层数
C7 1.19-1.21
1.20 沿走向变化不大 无夹矸 粉砂质泥岩 泥岩 6.0 稳定,全区可采
C8 1.06-1.25
1.15 沿走向变化不大 0.05-0.20 0-1 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 稳定,全区可采
10.0
C9 0.5-1.0
0.90 沿走向变化不大,沿倾向时薄时厚。
0.05-0.15 1-2 粉砂质泥岩 泥岩 大部分可采
10.0
C11 2.10-2.50
2.30 沿走向变化不大 0.05-0.20 1-3 粉砂岩 粉砂岩 稳定,全区可采
28.0
C16 1.30-1.70
1.50 沿走向变化不大 无夹矸 粉砂质泥岩 粉铪岩 稳定,全区可采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8月对iiiii煤矿生产矿井作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iiiii煤矿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0.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8.969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29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4.335m3/t。
确定2006年度iiiii煤矿为低瓦斯、低CO2矿井。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8月对iiiii煤矿C16作出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火焰长度为15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50,有煤尘爆炸性危险,其它煤层情况不详。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4年7月对iiiii煤矿C16煤层掘进头作出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C16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三类),其它煤层情况不详。
(四)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年限、年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该矿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矿山服务年限=可采储量/(生产能力×1.4)≈8年
iiiii煤矿为一改扩建煤矿,达到设计标准后,煤矿生产服务年限和开采年限为10年。
年生产能力:
大湾镇iiiii煤矿为一改扩建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5万t/a。
iiiii煤矿改扩建后,由于矿山提交(332)、(333)、(334?
)类别资源量分别是42.77万t、243.87万t、314.44万t,也就是说探明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7%,所占比例较低,加上该区地质情况较为
复杂,因此iiiii煤矿改扩建后,产量变化较大,矿山必须加强地质勘查,才能确保产量平稳。
(五)开采历史、现状、矿山尚有生产服务年限
井田内煤层露头发育,小窑开采历史悠久,主要开采C7、C11等煤层,顺煤层斜井开采,开采深度浅,大部分未超过氧化带,开采面积在400m3,估计存有600~800m3积水,关井压产期间已全部关闭和炸封。
iiiii煤矿始建于1995年,1996年建成投产,刚投产时因资金及设备有限,生产规模很小(年产量不足1万吨),2002年以后,矿山生产规模可达到1-3万吨/年。
主要开采C9、C11和C16煤层,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矿山建井至2007年8月31日止,已在矿区东部1718m标高以上形成了68350㎡的采空区,消耗储量14.46万t。
矿山尚有生产服务年限:
2007年经过改扩建,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10年
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一)、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矿管函[2007]1553号),“关于解决煤矿资源合理配置、调整qqqqq市部分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规划iiiii煤矿扩界扩能后的生产规模为15万t/a。
2008年iiiii煤矿编制了开发利用方案,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238.2万t,矿井设计资源/储量213.3万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67.6万t,按15万t/a规模设计,基本符合《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之规定。
因此,确定iiiii矿井设计规模为15万t/a。
(二)、矿山开采方式、方法及开采影响范围
1、开采方式、方法
iiiii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工作面采用人工爆破落煤,支护方式采用箱木进行支护。
煤炭运输采用人工装入矿车,经过运输巷、运输石门,然后至斜井井底车场,再使用地面绞车提升到地面储煤场,通过汽车外运。
2、开采影响范围
根据iiiii煤矿区内煤层特征,走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厚度(可采煤层总厚度7.57米)、各煤层间距,影响范围,经计算矿山综合厚度为7.57m(详见安全采深计算表)。
应用下列公式H=M×k(H:
安全采深m;M:
煤层厚度m;k:
安全系数,参照《地方煤矿实用手册》中表6—33,本矿安全系数宜取100),通过计算确定安全采深为757m。
可知,矿山评估范围均低于安全采深0.99米、3.18米、0.85米、1.05、1.50米。
五层可采煤层合计厚度约7.57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煤层
层间距(m) 系数C值 综合作用厚度(m)
C16 0.99 11 1.00 0.99
C11 3.18 1.00 4.17
14
C9 0.85 1.00 5.02
22
C8 1.05 1.00 6.07
28
C7 1.50 1.00 7.57
3、地表变形量预测
基本参数选取
由于本矿为缓倾斜煤层,其开采煤层后边界角按经验数规定确定参数。
同时,本矿区可采煤层甚多,均是重复采动,按规定结合不同断面考虑重复采动参数的影响。
参照煤炭部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附表5—3《按覆岩性质区分的地表移动一般参数综合表(α<50º)》中的覆岩要素第三类来选取量角参数,各参数取值参考如下:
边界角:
走向边界角:
δ0=60°
底板边界
角:
γ0=60°
下山边界角:
β0=54°
上述预测计算模式仅是初步的或大概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很准确。
今后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应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盘区内主采区的主剖面在地表布设观测点,进行长期观测,总结该矿地表变形的规律,以便指导矿井生产和地表变形预测
根据本矿开采煤层与覆岩结构特征,煤层采深与采厚比介于11~61之间的特征分析,该矿井开采后地表变形浅部以形成沉陷盆地为主,而矿山西侧以地裂缝为主,同时在浅部还可能会出现塌陷坑。
由上可知,本矿开采影响范围约300km2。
(三)、废弃物处置情况
本矿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为煤矸石、矿坑排水,另外还有生活垃圾等,各类废弃物处置情况如下:
矸石:
矿井在技改扩能新建井过程中产生的矸石较多,约3000m3,矿井改扩建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之后,矿井的矸石排量为0.3万t/a左右。
处置方式为建井过程中产生的矸石主要用于回填工业场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部分运往制砖厂,剩余矸石堆放在工业场地北部矸石场。
矿坑排水:
矿井改扩建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井下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采用混凝沉淀、消毒处理工艺。
目前,本矿已经安设了矿井水污水处理系统。
处理能力为30m3/h,处理后的井下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处理要求。
经处理后的的井下水部分复用于井下消防洒水,其余经场地排水沟,最终排入小河沟。
生活垃圾:
现矿山有专门的生活垃圾池和粪便坑,生活垃圾靠自然腐蚀,粪便经发醇后用于家作物施肥。
(四)、选(冶)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iiiii煤矿开发利用方案,本矿主要采用原煤销售,靠人工手选矸,因此无选(冶)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
(五)尾矿库位置、规模
根据iiiii煤矿开发利用方案,本矿主要采用原煤销售,靠人工手选矸,未建尾矿库。
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矿山环境现状
(一)、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
iiiii煤矿开发对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场区用地和修建矿山公路用地。
矿井工业广场位于井田范围内的缓坡上,占用的土地面积为6hm2,矿山占用土地、植被资源类型主要为灌木草丛、荒山和旱地,占用耕地面积小于30%,掘井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渣基本回填,废弃坑道,基本上没有破坏土地植被的问题产生。
矿井周围无特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重要文化设施,井田范围内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无大气污染
(二)、水资源、水环境变化问题
区内可采煤层缓倾斜展布于全矿区,在矿区北东缓坡地带为煤层露头,矿区北部的河流水和季节性的冲沟水沿途接受河流、泉水、煤窑水及山坡紊流的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河流水低于矿区开采煤层地表露头,可采煤层底板有页岩等相对隔水层,河流水与矿山地下水无水力联系,因此iiiii煤矿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地下水降幅仅与区内降雨补、排有关,地下水最大下降幅度约为1m,基本无影响对象。
矿区地表有季节性的冲沟水流经含煤地层露头地带,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可能沿岩层风化裂隙、老窑及原矿井浅部采空区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据调查,近几年来,矿区地表无泉点等水源地,因此,iiiii煤矿开采对地表水漏失影响范围主要为北西侧冲沟季节性水源,其影响程度小,范围约300m2。
该水源主要功能为补给三岔河外,无其它如灌溉、饮用等功能。
(三)、水土污染及水土流失情况
矿区水土污染主要为矿坑排水中混合的悬浮物、矿井生产排矸石堆放场地污染。
据调查,矿井现安设有矿坑排水处理设备,因此矿山排水对矿区环境污染程度小;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除部分由制砖厂利用外,其余的堆放在专门的排矸场。
排矸场面积约为2hm2,堆放场地平缓,该矸石堆放场地原土地类型为一般农用地(旱地),矸石污染土地主要污染物为煤矸石,污染面积比矸石场稍大,约为为2hm2。
矿区水土流失主要为矿井抽排水导致地表水漏失形成水土流失和矿山工业场区建设导致水土流失。
矿区地表水漏失范围即为水土流失范围,其流失量与矿井排水和建设规模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矿区土壤流失量小,约2t/a。
;(四)、矿山地质灾害
iiiii煤矿未发现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现有地裂缝地质灾害一条。
主要分布在矿区沿煤层倾向方向的坡麓一带,地裂缝走向约为420m,不连续,走向方向为北西—南东向,规模为小型;该地裂缝改变了该区地质环境,导致安乐村部分村寨村民房屋基础下沉,墙顶、地坪开裂,部分房屋已面危房,致使矿区范围内的村寨住户不再适合居住,该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
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强度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的会扩大对环境影响的地域,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加重已有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
预测因矿山采煤活动的加骤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因矿山排放矸石、废水等引起的大气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污染的程度会加重。
同时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人们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识的加强,矿山开发引发地质灾害会采以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通过排污处理工程和水环境的治理改善矿山水资源环境。
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地貌景观会逐渐得到治理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级别确定
iiiii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确定是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评估级别,同时还考虑相邻矿山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一)、评估范围
根据矿区所处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到煤矿开采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四大方面:
1、引发和加剧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2、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