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310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会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知道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应用。

3、知道机械效率,并能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

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

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

(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

(演示)

提问:

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

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

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

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

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

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PPT出现一个滑轮)

学生:

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

轮子会不会转呢?

(会)

教师:

绕着什么转?

(绕着圆心)

教师:

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教师:

轴用框固定。

教师:

框的上下还各有一个钩子。

引入定义:

像这样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就叫做滑轮。

板书:

一、滑轮

1.定义:

能够绕……

2.组成部分:

轮轴框钩

滑轮画法:

(用PPT)先画轮,再画轴,然后框,最后钩。

再请学生观察:

这两个滑轮在构造有没有不同呢?

(没有)

老师利用其中一个滑轮将这个重物举高:

1.把滑轮挂在铁架台上

2.在绳子的一端挂上重物

3.将绳子绕过滑轮

4.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

思考:

教师提供一套完全相同的器材,请学生用这个滑轮想出另一种方法,同样也把这个重物举高。

学生讨论:

请同学你上来表演。

(学生操作过程中,滑轮会打翻,可以提示:

先将重物挂在滑轮上)

(注意:

举高后一定要将绳子的自由端固定好。

总结:

操作步骤:

1.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2.把重物挂在滑轮的下方

3.将绳子穿过滑轮

4.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重物就被举高了

操作:

教师同时利用这两个滑轮将重物举高。

(操作:

两边同时拉)

思考:

这两个滑轮在构造上是相同的,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滑轮会动,另一个不会动)哪一个不会动?

(左边)教师在左边这个滑轮上贴一个小圆点,当向下拉绳子的时候,看看滑轮有没在动?

总结:

可见,不能说是滑轮不动,而是滑轮的轴不动。

而右边这个滑轮的轴会随着物体的运动而运动。

(PPT)

定义:

把在工作过程中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把在工作过程中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板书:

3.分类: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可见,定滑轮和动滑轮不是构造不同,也不是一个会动,一个不会动。

而是由在工作过程中轴会不会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来区分的。

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1.利用定滑轮工作有什么好处呢?

分析:

在没有利用定滑轮时,要将重物举高,力就要向上。

(演示)

而用了定滑轮之后,力的方向可以向下。

(边讲边演示)

总结: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利用定滑轮工作能不能省力呢?

如果直接匀速向上(副板书:

匀速)提起物体,需要多大的力?

测量:

拉力为多少牛?

(2N)那么物体的重力也就是2N。

即阻力为2N,记为F2=G=2N(副板书)

而用了定滑轮之后,需要的拉力为多大呢?

测量:

此时拉力为多少?

(2.1N)这是动力,记为F1=5.2N(副板书)

分析:

因为动力大于阻力,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3.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呢?

这个问题如何分析?

谁想出来了?

(请同学发言)

分析: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出示教具)现在我们再把它变回杠杆进行分析。

(将滑轮变回杠杆)

引导:

大家观察一下,当提起重物时,支点在哪?

(在轴上)

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

(用手比划)

发现:

动力臂等于半径,阻力臂也等于半径,即l1=l2。

也就是说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什么杠杆?

(等臂杠杆)(再点PPT)

证明:

当匀速举起重物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F2

可是刚才我们测出F1=2.1,F2=2N;为什么实际过程中F1略大于F2呢?

分析:

因为轮在绕着轴转动时,轴与轮之间会产生摩擦,同时绳子与槽之间也有摩擦。

若忽略摩擦力的话,则F1等于F2。

4.如果沿着不同方向拉绳子,一样可以将物体匀速举高,那么力的大小会一样吗?

(会&不会)用实验来验证。

演示:

向下拉时,F1=2.1N

斜向下拉,F1‘=2.1N

水平拉时,F1‘‘=2.1N

无论沿哪个方向拉,力的大小都不变。

这又是为什么呢?

5.为什么沿不同方向拉绳子,力的大小都不变呢?

分析:

斜拉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现在动力是沿着这个方向的,发现动力臂还是等于半径,即定滑轮还是个等臂杠杆。

因此F1‘=F2。

水平拉时,动力臂仍然等于半径,说明它仍然是一个等臂杠杆,则F1‘‘=F2

总结:

所以,无论我们沿什么方向拉,定滑轮始终是一个等臂杠杆。

综上所述,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是:

板书:

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不能省力3.实质:

等臂杠杆

三、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1.利用动滑轮工作会不会改变力的方向呢?

请一个同学来分析。

分析:

在没有利用动滑轮时,要将重物竖直向上举高,力的方向要竖直向上。

而用了动滑轮,力的方向还是竖直向上。

(边讲边演示)

总结:

利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利用动滑轮工作能不能省力呢?

演示:

现在我用了动滑轮也把重物匀速举高,所需要的拉力为多少呢?

再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下。

(1.3N)记为动力F1=1.3N

发现动力小于阻力,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3.为什么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呢?

该如何分析?

再将动滑轮变回杠杆来分析。

分析:

当提起重物的时候,支点在哪里?

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把动力臂和阻力臂画出来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

(先用手比划)动力臂等于直径,阻力臂等于半径,即l1=2l2。

也就是说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

4.那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多少的力呢?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证明:

当匀速举起重物时,杠杆出于平衡状态。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因为l1=2l2所以F1=1/2F2即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多少的力?

(一半)

若学生没有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四个字,就问学生,这个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杠杆要平衡)那现在杠杆平衡了吗?

(平衡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是匀速举起重物,杠杆是匀速转动,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5.刚才我们测出F2=2N,F1=2.1N,为什么实际过程中F1略大于1/2F2?

学生:

因为有摩擦力。

补充:

除了有摩擦力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刚才我们将物体举高的时候,什么也被举高了?

(动滑轮也被举高了),如果忽略摩擦力,也忽略了动滑轮和绳子的重的话,则F1等于1/2F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动滑轮工作的特点是:

板书:

1.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可以省力3.实质:

省力杠杆

四.滑轮组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幅漫画:

(PPT第一幅图)大家看漫画里有两个人,一个胖子,一个瘦子,还有一袋很重的面粉。

(PPT第二幅图)他让瘦子帮他抓住绳子,自己上楼去搬,

提问:

大家猜猜看,胖子会成功吗?

(PPT打出第三幅图):

我们看到面粉落地了,瘦子反而被提起来了,所以,胖子失败了。

请大家分析一下胖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瘦子比面粉轻,瘦子力气不够大……)

PPT失败原因:

1.G瘦子

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思考:

现在,还是这袋面粉,还是这个定滑轮,面粉和瘦子都在地面上,老师再给你一个滑轮,请你帮助他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瘦子把面粉拉到二楼的窗口呢?

大家讨论一下。

分析:

首先,老师提供给你的滑轮必须把它组装成动滑轮呢还是定滑轮呢?

(动)对,因为我们要省力,所以必须把它组装成动滑轮,用它来省力;其次,原来的那个定滑轮还要不要用呢?

(要)

还需要一个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

那既要用动滑轮来省力,又要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就必须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

怎么组合呢?

也就是绳子怎么绕呢?

(边说边组装成并列的滑轮组)实际上动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的绳子可以直接挂在定滑轮的钩子上,也是一样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绕线方法:

应当是从内到外绕的:

PPT:

应当是从内到外绕的:

先从定滑轮的钩子开始从上往下绕过动滑轮,再从下往上绕过定滑轮,最后拉力的方向是往下的。

定义:

像这样,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就叫做滑轮组。

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请大家思考一下,使用这样的滑轮组可以省多少的力呢?

分析:

我们把面粉和动滑轮看成一个整体,大家想想这里是几段绳子在承担物重呢?

现在我们把绳子剪断,大家可以看到这两段绳子是吊着物体的,而另外一段直接就落地了,所以承当物重的绳子只有这两段,即n=2,若忽略了动滑轮的重的话,每一段绳子只承当二分之一的G物,即F拉=1/2G物,也就是可以省一半的力。

若面粉重300N,则拉力只要150N.

思考:

再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要用100N即1/3G物的力将面粉提到二楼,还是这个滑轮组,那又该如何组装呢?

请大家讨论。

分析:

首先力要用1/3G物,那n要等于多少?

也就是必须有三段绳子来承当物重。

刚才吊着动滑轮的只有两段,现在还需要一段,该系在哪里呢?

只能系在钩子上。

PPT:

绳子从动滑轮的钩子上开始往上绕过定滑轮,再往下绕过动滑轮,最后拉力的方向是向上得,所以此时,瘦子必须跑到二楼去拉。

那这样的连接方式对不对呢?

我们再用刚才的方法分析一下。

PPT:

我们再把绳子剪断,发现这三端都是吊这动滑轮的,可见每一段都承当1/3G物,即100N的力就可以把面粉提到二楼。

思考:

再请大家看这个滑轮组,承当物重的绳子有几段?

4

那这个滑轮组呢?

承当物重的绳子有几段?

5

若用n来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的话,则F拉=1/nG物

五、机械效率

1.定义:

物理学中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用η表示。

2.表达式: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

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

(g=10N/kg)

五.小结:

1.定滑轮:

(1)特点: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特点: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2)实质:

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

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公式

<<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学情分析

滑轮是生产和生活中的普遍使用的机械,生活中学生对滑轮已耳闻目睹,对于滑轮在什么地方使用,滑轮的外形构造等已经较熟悉。

但对于它的特点及用途并不了解。

加上学生才接触物理,只学习了一学期,对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归纳能力尚不够成熟。

根据《滑轮和机械效率》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课件演示、学生交流、放电脑漫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

通过观察、实验和看电脑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勤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探究新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公式推导过程中,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让学生大胆的探索。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熟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引入学习目标,从学生对滑轮的了解,说出滑轮的定义、实质、工作特点等,进而通过画图分析滑轮组的绕法,并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准确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了学习水平。

这节课全体学生能够参与活动,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学到知识。

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对应知识,学生在对定滑轮、滑轮和滑轮提起物体时,对工作特点有较熟练的应用,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滑轮组的综合应用问题还要在下一步复习中进一步。

对于机械效率的计算学生能基本掌握计算方法,知道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改变的影响因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对滑轮和机械效率进行复习,直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上分两大块,第一复习滑轮和滑轮组的知识,第二复习机械效率级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通过复习回顾,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滑轮部分把杠杆知识迁移到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省力杠杆。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

通过画图找到滑轮组的绕法并总结规律,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做铺垫。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经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去体验,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观察概括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多次让学生小组交流,个别展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要尽量使课堂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杠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使用原理的兴趣。

难点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由于内容较多可用两个课时。

教材首先采用一幅科学漫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漫画所现的意思,使学生带着微笑与兴趣进入滑轮的学习。

教师在组织“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让学生做实验,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

由于教材上已有一定的提示,因此可放手让学生按教科书列出的步骤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分析滑轮是杠杆的变形,使他们理解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课堂上讨论探究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使用定滑轮;而需要省力时就要使用动滑轮;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时,就要用到滑轮组。

对于滑轮组机械效率是难点,引导学生推导机械效率的的公式,并进行相关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

《滑轮和机械效率复习》评测练习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

(不计摩擦)

3、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N。

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N(动滑轮自重不计

4、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