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18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docx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复习专题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兴奋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2.下列有关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色盲男孩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将会被灭活

C.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将继续发挥催化作用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

3.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

B.曲线c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

C.推测与曲线a对应的人机体消瘦

D.与曲线b的对应人体检时,测量血糖应空腹进行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

A.微量B.高效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提供能量

5.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以通过“激素→E→内分泌腺→D”,使其恢复正常

D.内分泌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D→激素神经系统”实现

6.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三种类型,兴奋传导方向可能依次为①③⑥⑤②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8.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C.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D.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9.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10.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的亚显微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后膜

B.信号仅能从甲向乙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C.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引起肌膜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

11.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

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的⑤、⑥和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结果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实验结果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影响

D.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消除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2.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13.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B.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1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下降

B.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免疫调节,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

C.人遭受寒冷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D.短期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葡萄糖浓度是相对稳定的

15.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

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

D.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

16.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C.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D.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7.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

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18.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B.肌肉细胞中CO2的扩散

C.肝细胞中糖元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19.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下列选项中符合Ⅰ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作用增强B.蛋白质合成和储存减少

C.肝糖原合成增加D.ATP的合成不受影响

20.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上神经肌肉接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可以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

B.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变化

C.更多的乙酰胆碱引发肌膜产生更大的动作电位

D.人体内骨骼肌收缩必须依赖于神经末梢的兴奋

21.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

A.甲状腺B.垂体C.唾液腺D.卵巢

22.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浆细胞分裂并产生抗体

C.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3.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B.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C.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但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24.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演绎法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建立血糖的调节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要蒸馏水冲洗2次

D.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5.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C.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26.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过敏原只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27.某人去医院抽血化验体内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正常值,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个体相关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由于缺碘引起的

B.该个体一定会出现代谢活动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等症状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8.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29.下列不能正确表示细胞I、II和物质E、F相互关系的是()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浆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突触前神经元

突触后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A.AB.BC.CD.D

30.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1.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细胞B.记忆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

3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

B.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

C.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

D.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

33.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缺氧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

B.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方式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不同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D.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34.下列过程中,生物膜信息传递方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并导致汗腺分泌增加

B.精子与卵细胞识别并结合形成受精卵

C.甲状腺分泌激素并改变靶细胞的代谢速率

D.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

二、非选择题

35.Ⅰ、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1是突触2抑制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图2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b点时膜外是_______电位。

(2)研究人员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从而抑制疼痛。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甲表示___________。

(3)图2中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血糖浓度升高。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图2中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

其中,_______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Ⅱ、黄河三角洲是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请回答下列问题:

(4)调查该湿地中猫头鹰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法。

(5)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6.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据图分析回答:

(l)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可先后分别与多种信号分子结合,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一方面通过调节细胞内_______,促进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从而加快组织细胞对血糖的________,一方面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等,从而降低血糖。

由图可以看出,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时,会___(填“促进”或“抑制”)腆岛素的分泌。

(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内存在异常抗休(图中抗体1、抗体2),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_____(填数字)。

过敏反应与该病相比从抗原的来源来看,前者的抗原是______。

(3)当血糖偏低时,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相应细胞均会兴奋,并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此时肾上腺髓质细胞兴奋时接受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_。

(4)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腺.因而下丘脑中既能分泌激素又能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通常义称______细袍;一正常机体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降低,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加。

37.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

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其生理意义是。

38.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问题: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过___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等过程,使血糖浓度降低。

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具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是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___细胞能产生抗体。

因抗体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______。

(3)正常机体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

(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在传递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将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将会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9.甲状腺主要是由许多滤泡上皮细胞组成的。

甲状腺激素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下图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甲状腺素的形成过程图(TG:

甲状腺球蛋白,T:

酪氨酸,MIT:

一碘酪氨酸,DIT:

二碘酪氨酸。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浆中摄取氨基酸,在附着有________的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________加工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内贮存。

(2)滤泡上皮细胞能从血浆中以________的方式摄取I-。

I-经过_________的催化作用而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内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3)滤泡上皮细胞在________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以_________方式摄取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胶质小泡,胶质小泡与图中L所示的细胞器_______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L内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即甲状腺激素,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

(4)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与核受体结合后启动基因_______,促进mRNA的形成,加速新蛋白质和和各种酶的生成。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切段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①→②→③→④→⑤,B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正确;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脑,D错误。

考点:

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色盲男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每个都含有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故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激素参与调节生命活动,起作用后将会被灭活;胃液的PH值过低,会使唾液淀粉酶失活;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在突触间隙中被迅速分解。

3.C

【解析】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人在进食后,血糖含量会增加,为保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减少,二者含量变化正好相反,所以a表示健康人胰岛素变化趋势,c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导致机体会变得消瘦。

4.D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并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激素只能调节生

命活动,不能供能,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

识网络的能力。

5.B

【解析】

【分析】

考查神经和内分泌对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的理解,进而考查不同情境下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详解】

饭后,血糖升高刺激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肝脏等器官,从而降低血糖,即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反射弧发生缩手反射,这是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即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B错误。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以反馈性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即通过“激素→E→内分泌腺→D”,使其恢复正常,C正确。

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相互影响,其中包括“D→激素神经系统”,D正确。

【点睛】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不一而足,有的是神经调节,有的是激素调节,有的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相互影响。

6.B

【解析】试题分析:

甲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三种类型,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由⑥或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确定:

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故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①③⑥⑤②,A正确;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则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B错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其信号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A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丁区域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说明此时丁区域为静息电位,因而还没有发生Na+内流,A错误;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D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X、Y、Z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故A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X、Y、Z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故D错。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故B错;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功能,故C正确;

9.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处有神经结,所以a是传入神经,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A正确。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起作用后就失去活性,B正确。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会大于c,因为c处相当于突触,信号会有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

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高钠离子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因为动作电位是因为钠离子的内流引起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关于兴奋传递的3个易错点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故A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故B正确;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产生,只有当神经递质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故C错误;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可以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因此后膜的电位变化,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