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869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docx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

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

一、写作导航

所谓具体,词典上解释为:

“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

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有丰富的细节,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能让读者脑子里出现生动、细致的画面的,都是写的比较具体的;而概括的叙述,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读者的脑子里是不能出现细致的画面的。

具体生动地记述事件要做到: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一)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例1:

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例2:

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二)把握外貌描写

例: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把握外貌描写①“小”到什么程度?

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三)应用“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去写人记事状物。

即:

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心里感到什么,脑里想到什么,有没有动作﹖

如:

《我的烦恼》

“铃,铃”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妈妈询问我的数学成绩,一听考了95分,妈妈立即就开始发牢骚,她每次都批评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让我心理很烦恼.

可以修改为:

“铃,铃”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

“今天数学测验几分”(听)“95分”我回答道。

话音刚落,就看到妈妈一边脱鞋,一边用严肃神情教训说:

“你真是的,怎么离100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呢?

你看隔壁家小明才刚上一望了。

”(听)我听了这话,心里不由自主的难过起来,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味儿。

(感)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滚,看着妈妈我多想说:

“妈妈,你知道吗?

你每次的不理解和责怪不是在为我好,而是在无意间伤了我的自尊,变成了我的烦恼。

(想)无奈我只好回自己的屋去。

(做)

(四)从多个角度进行追问。

对所描述的事物多问几个“怎么样”,然后用一定的修辞和表现手法来描述这些问题。

在写作文之前,对感受最深的部分和与主题关系最紧密的部分,一定要认真想一想,多问——“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是一把能把文章写具体的钥匙,用它去开启内容空洞的锁,一般都灵。

1、a我到外婆家,看到原本胖嘟嘟的小狗瘦了许多

b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小白狗那本来圆圆的肚子凹了进去,胸部的肋骨,一根一根地可以数出来。

(小狗“瘦”了许多,从哪儿看出它“瘦”了)

2、a果园里各种果树都开花了,真是百花争艳。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的像雪。

(“各种”果树指哪些树?

百花争艳,是怎么争的,既然是艳都有哪些色?

3、a他吃了一口辣椒就辣得受不了。

b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

‵哇呀!

’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吃辣椒“受不了”时面部表情怎么样?

有何动作语言?

(五)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

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事情的过程分成一些小动作,按一二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行为过程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

如:

“他真讨厌,仗着自己个大,一来就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

过程分解:

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一入餐厅,他的眼睛迅速扫视了一下四周,便径直跨到队伍前面,侧站着身子站在了队伍的右侧,既能躲避监护老师的监视,又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备工作,他虎视眈眈,等待着时机。

他那看似潇洒的外表再也遮掩不住那颗丑陋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不轨行径。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插卡机上一插,右手伸向厨窗内,一张馋老鼠似的嘴巴大声喊道:

“师傅,我要一份……”那似乎很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学,早已有几个在对他指指点点怒目而瞪了……看看表,他的整个过程竟然不到5秒。

(他插队前的表现;他插队时的表现;他插队后周围同学的想法)

二、名作欣赏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写作借鉴:

文章围绕一个“狂”字展开故事情节:

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

“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对事情发生的过程分解德细致入微,文章也因此生动感人。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

让我想一想

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2)所写事件具体生动;(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让我想一想

南京考生

清浅的月光拉长了我的影子,我伫立在窗前。

父亲那双厚实的大手拍着我的肩膀,我回头,迎着他的目光:

让我想一想。

初三的课业负担繁重,高中更是不必说了,父母替我考虑,让我放弃每周一次的绘画课程,好让我潜心于学业。

我回到画架前,掷画笔时的赤紫色颜料溅得满纸狼狈。

六年啊,六年的学画之路,就这样让它中断了?

记得六年前的春节,爷爷拉着我一步步走上老家古旧的阁楼。

他蹲下身,从沉重的大箱子中翻出一张泛黄的画,递给我。

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的作品。

我缓缓地展开这幅画,画上有一只用炭笔勾勒的猫。

这花猫伏在地上,尾巴弯出好看的弧度,明净的眼在慵懒的黄昏中显得尤其明亮,须毛清晰可见。

它的周身都笼罩着一种缱绻的光芒,我差点就真的要伸出手轻轻抚摸它柔软的身子……我盘腿坐在阁楼里端详它,许久才抬头,问爷爷:

“这真的是您画的?

”爷爷点点头:

“从前啊,我也很喜欢画画,可惜……”他的嗓音很沙哑,似乎还饱含着淡淡的忧伤。

但我仍像先前一样激动,一样震撼,仿佛落下去的太阳会突然从西山背后跳出来,金黄耀眼。

我开始学画,开始留意生活中诸多的细微之处,然后试着用画笔去表现。

背上画袋,去请老师指点。

当对着石膏像百思不得其解,而后疑云散尽时,我常领会到什么叫“欣喜若狂”……

时光的梳篦,让我逐渐有了一种尽管不很成熟,却独一无二的欣赏美的视角。

我时常会望着天空出神,漫天流云,在旭日中层层叠叠,相契相接,散发着不同层次的金光,给人以天堂般的遐想……哪怕此刻想到,我的心仍是不住跳动。

我应该感谢绘画,感谢它所带给我无限的美感和心灵的悸动。

爷爷的话又在耳边响起,“绘画好,可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呀……”我轻轻一笑,坚定地抬起头对自己说:

既然热爱,就应该坚持下去。

我把手贴在心上,面对选择,请让我想一想。

画作上的水珠已晕染开来,就像几朵赤紫色的花的痕迹。

很美,很美。

【品味点评】

本文以要不要在初三学业繁忙时仍坚持学画为线索,由“我”与爸爸的争执做开端,自然地引出“想一想”的中心。

而“我”所回想的与爷爷的对话及自己辛苦学画的历程,使“想一想”的内容充实饱满,令人信服——这一点正是很多作文中所缺少的。

前有分歧,后有决定;前有生气掷笔的狼狈,后有画作上花的绽放——结构完整,构思巧妙。

第六节烘云托月出彩来

-----记叙文中的侧面描写

一、写作导航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渲染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也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技法1:

以人衬人

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以听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口技人,来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技法2:

以物衬人

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用口技道具的简单从侧面来写口技人,以此来表现口技人高超的技艺。

技法3:

以景衬人

如: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

……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想跑,水裹住他的腿。

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老舍《骆驼祥子》

通过环境的恶劣,烘托和渲染祥子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二、名作欣赏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

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

”奶奶忽然说:

“你快听,听见了么……?

”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

是鸽哨儿?

是秋风?

是落叶划过屋檐?

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

“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

瞧你那讨厌样儿吧!

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

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

“等不到那会儿哟!

”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

”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

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

“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

“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

”我问。

“再踩两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

“行了吧?

”“唉,行了。

”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

“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我又问:

“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

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

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

“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

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

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

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写作借鉴:

以第一人称“我”的成长为线索,叙述了“我”孩提时代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表达出“我”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小说没有精雕细刻的描写,而是通过情境创造,从侧面表现奶奶淳朴、善良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

如“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一情境,营造了一个甜适、温馨而美好的环境气氛,表达出奶奶对“我”的关爱以及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又如“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

‘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这一情境,渲染了一个快乐、幸福而和谐的环境氛围,蕴涵了奶奶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给了读者特别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

让我想一想

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2)所写事件具体生动;(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这里也有乐趣

上海考生

一代代人来了,离开了,不曾回来了。

没错,我只是个破旧的老房子,所以不再被人记起了。

我只是石库门,仅此而已。

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大腹便便的人对我指指点点想要拆掉我,说我太老,说我太旧。

我很难过,简直欲哭无泪。

看着面前那把熟悉而又破旧的摇椅,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从前……

还记得那是我刚建成的时候,很独特,还融入了西方建筑的文化,人们都抢着搬进来,与我一起生活。

那把摇椅就是那时刚搬进的一对年轻夫妇买的……那个年轻姑娘总是喜欢躺在摇椅上晒太阳,生了孩子也是如此,她便整日抱着宝宝晒太阳,讲故事,阳光将她们的笑容映得那么灿烂。

孩子渐渐长大,大概4、5岁时,那孩子便忍不住下地来玩耍,她总是咯咯的笑,穿梭于我的门户之间,胆大的她还爬上窗户甚至屋顶,她的母亲每次见状都无奈的笑笑,连哄带骗地把孩子叫下来,仿佛那时,我就如她们的游乐园,她们轻快而又爽朗的笑声还萦绕在我耳边……

后来她们搬走了,或许是我老了,或许是我不再能满足她们了,她们欣然前往那个钢筋混凝土所搭建的城市中,不再回来了……

直到有一天,我惊喜的知道了国家宣布我为重点保护对象,永不拆除,永久保留。

我简直高兴与激动得无法形容了,陆陆续续的,我看见各地甚至国外游客来参观我,与我一同合照、留念。

我仿佛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耳边又出现了游客欢笑的声音,就如同曾经那一家人一样。

我多么希望她们还能再回来看看我啊!

请别忘了,这里也有乐趣;别忘了,你们曾经欢乐的岁月;别忘了,你们留下的爽朗的笑声。

我还是希望,在那喧嚣的城市中,你们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回忆、体味,重温那份旧时的乐趣——我依旧希望你们能再回来看看……

【品味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写法独特。

作者以一个破旧的老房子的口吻和经历,述说自己曾经给一家人带来的乐趣,后来又“喜新厌旧”,远离了“这里”的乐趣。

从侧面写人们生活的变化,借助乐趣,凸显和反映了文物保护的重大主题,让人警醒,给人启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