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76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童教学实录docx.docx

牧童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牧童》教学实录

执教人:

秦小芳

教学目标:

整理人:

阳方秀、吴雪艳

1、识记本课2个生字,“牧”和“蓑”。

指导正确书写“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边读边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4、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童年生活,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也是一首动听的歌。

孩子们,我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你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他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

生(异口同声):

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童年的世界吧!

二、复习古诗,旧知引新知:

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首古诗《所见》,请你听一听: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师:

《四十田园杂兴》

生: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

《小儿垂钓》

生: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

大家记性真好!

一首首古诗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下面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看一看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读古诗——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师:

我们就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师:

板题:

《牧童》(学生与师一起书空)

师: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人呢?

生:

牧童。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生1:

活泼的。

生2:

自由自在的。

生3:

喜欢吹笛子。

师:

这是一个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牧童。

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成为了古代诗人常描写的对象,那么唐朝的吕岩笔下的牧童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展示古诗)

师:

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生1读:

生:

评价

师:

读得真有感情,声音也很响亮!

还有谁想挑战自己?

生2读:

生:

评价

师:

听着你抑扬顿挫的朗读声,老师已经陶醉了。

还有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

生3读:

师:

不错,整首诗都比较流利,注意“蓑”的读音以及“蓑”的写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他的形近字“哀”、“衷”进行对比记忆。

同学们真不错!

那你们知道读古诗除了有感情还要注意什么?

生:

节奏

让我们边读边划节奏。

请学生读并相互评价。

师: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想挑战一下你们,老师点字你们读诗,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

有)

师点“卧”学生读“不脱蓑衣卧月明”

秦老师为什么要点“卧”字?

生:

老师想让我们注意“卧”的写法。

师相机引导:

牧童躺着干嘛?

生:

赏月亮,吹笛子

师:

用“卧”字能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学法迁徙)师请学生点字让其他学生读诗。

生1:

“蓑”齐答:

“不脱蓑衣卧月明”(“蓑”的写法)

生2:

“铺”齐答:

“草铺横野六七里”(反衬草长得茂盛)

生3:

“弄”齐答:

“笛弄晚风三四声”(吹笛的情趣)

孩子们说得真好!

给自己点掌声!

生欢喜地鼓掌。

四、学古诗、悟诗意

现在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由组合并讨论)

小组长汇报:

请学生纠正并汇报:

集体纠正并借助课件展示诗意让学生读

师:

边读边想象诗的意思并练习背诵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师:

是呀,一首首古诗就是一幅幅明朗的画面,师有情感的朗诵古诗,请学生想象画面。

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你看见了什么?

(一)欣赏美丽原野:

师:

现在让我们慢慢体会吧!

先看第一句,谁愿意读这句给大家听?

生1读:

师:

声音真响亮!

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草原!

师:

那是怎样的草原?

从那里看出来?

生1:

一片宽阔的草原,有六、七里那么长。

师相机提醒学生用数字想象“六七里”结合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六七里”

师:

你懂得从重点词去体会。

“六七里”让我们感到眼前似乎就是宽阔的原野。

生2:

一片绿绿的草原,很宽很宽,躺下去很舒服!

师:

你想象的草原可真美呀!

一个“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我们在哪篇课文中看到过草原呢?

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

第一课《草原》!

一碧千里,广阔无垠。

师小结: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1读:

师:

你的声音真甜美,读出来的草原美丽极了!

生2读:

师:

读得真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了一片令人陶醉的草原了。

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感受一下吧!

男生读:

师:

男生眼中的草原是多么广阔、豪放呀!

女生读:

师:

女生把草原的柔和、舒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让老师也忍不住想去好好享受一番了。

师:

此时你看见的是一幅什么图?

生:

“草铺横野图”(师板书)

(二)倾听悠扬笛声:

听了大家的朗读,展现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

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

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生1:

笛声

生2:

月亮姐姐的歌声,风声。

师:

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

想听吗?

生(齐声回答):

想!

播放录音。

师:

听!

多么悠扬的笛子声呀!

是谁在吹呢?

生:

牧童!

请你读第2句,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

生1读:

清脆的笛子声。

生2:

因为有晚风,所以夹着笛子声应该是断断续续的,诗中写了是三、四声。

师:

体会得多好呀!

你的抑扬顿挫的朗读,让我着着实实地享受了一番,谢谢你!

师:

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

弄。

牧童是调皮地摆弄着它的笛子,好玩地吹着。

生3: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牧童正在吹笛子,还躺在了草地上欣赏月亮。

师:

你的想象真丰富!

(利用多媒体再次播放悠扬的笛声让学生闭目倾听。

师:

刚才你们听到的笛声有时——有时——有时——有时——真是“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听:

轻快的笛声传来啦!

(学生轻生的有情感的朗读)

你听:

高昂的笛声传来啦!

(学生激情朗读)

你听:

低沉的笛声传来啦!

(学生沉重的朗读)

你听:

明快的笛声传来啦!

(学生欢快的朗读)是呀,笛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真是“笛弄晚风三四声”孩子们此时你看到的又是什么画面?

生:

“笛弄晚风图”课件展示画面(师板书)

师:

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请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生:

“卧月图”(课件展示)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几幅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

这首诗诗谁写的?

他除了看到这幅画面还看到了什么?

(四)体会自由生活:

师:

同学们,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生1:

悠闲。

生2:

自由自在。

生3:

无拘无束。

师:

请你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生:

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

牧童从哪里归来?

怎样归来?

生1:

放牛回来了。

生2:

吃饱了饭回来了。

师:

牧童忙碌了一天,到了黄昏,终于可以歇歇了,他吃得饱饱的,挺着个大肚子回来了。

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呀!

他要做些什么呢?

生:

睡觉。

师:

怎么睡呀!

生:

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

衣服都不脱,就这么一躺,就是爽!

师:

你羡慕他吗?

生:

羡慕!

师:

让我们也做一回牧童吧!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

生齐读:

师:

听到你的朗读,让老师感觉多么舒服呀!

这首诗诗谁写的?

他除了看到这幅画面还看到了什么?

(六)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诗人生平)

六、拓展

1、了解吕岩的诗《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

2、齐背古诗

总结:

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吗?

生:

因为诗人向往、期待、逍遥自在的生活。

师:

千年的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如此自由,惬意!

你想告诉你的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吗?

请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七、感情升华,背诵古诗:

同学们,童年是幸福的,美好的。

《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

现在,我们就要和牧童道别了,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走进其中的诗情画意吧!

八、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

2.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九、板书设计:

草铺横野图无忧无虑

牧童笛弄晚风图自由自在

卧月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