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667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docx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

 

商洛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课题结题鉴定材料

 

丹凤县商镇中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一、申请书

二、课题立项通知书

三、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成果附件

 

结题申请书

商洛市教育学会课题组:

  丹凤县商镇中学于2013年9月申请立项了《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的商洛市教育教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题名称:

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研究学校:

丹凤县商镇中学  

课题总负责人(课题组长):

周健刘丹军

  课题研究时间:

2013年6月——2014年7月

  课题研究过程:

该项目研究历时一年多,经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13年6起,至2013年9月。

主要任务:

准备材料,校内论证,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

从2013年9月起,至2013年10月,为课题起步阶段。

主要任务:

重新审视《课题申报评审书》,进行课题开题论证,细化课题组人员分工,制订各项研究制度,设计各种记载表格,进行子课题申报。

第三阶段:

从2013年11月起,至2014年3月,为课题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任务:

按计划进行研究,积累研究的过程资料与个案材料,进行课题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情况优化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

从2014年4月起,至2014年7月,为课题结题鉴定阶段。

主要任务: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文章,论文。

课题组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成果材料,申请、接受结题评审。

此致

敬礼

商镇中学

2014年7月

《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丹凤县商镇中学周健刘丹军

内容提要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结题报告

前言:

该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年,从2013年9月开题以来,到今年6月份课题研究临近结束。

得到了学校领导、教研处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同学们的热心参与合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运用‘例证教学方法’”——强调该研究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并明确了研究角度;“正确评价”——强调评价方法的客观、公正性;“历史人物”——限定了该研究课题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

二、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运用“例证教学方法”,寻找历史学习规律,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2、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

高中历史教育应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寻找历史学习规律,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教育心理学指出:

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尚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例证式教学方法,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抽象思维能力和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能更好地落实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4、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不胜枚举,面对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如果学生不善于在历史学习中,寻找评价历史人物的规律,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要让高中学生对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逐一得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的确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案例证明: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历史规律可寻的,运用“例证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性,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对增强学生历史智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和学习负担、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和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经世致用功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运用“例证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性,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实践价值

通过该课题研究,使我校历史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推广价值

对增强学生历史智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和学习负担、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和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经世致用功能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一)基本方法

1、采取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2通过师生分析案例、对比、归纳,寻找共性,得出一般性规律认识来完成

(二)手段

通过小论文、随笔、课堂生成性问题等,或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相关教学讲义、教案等作为研究手段。

(三)途径

使学生通过在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中,寻找历史学习规律、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系统总结、反思,呈现论文,形成结题报告,完成该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解决问题的方法:

采取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解决问题的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及9月中旬前完成——从“个别”入手,运用例证教学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得出评价结论。

采取方法:

主要通过师生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完成——即写出评价“个别”历史人物的小论文。

2、10月中旬前完成——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落脚。

在“个别”的例证中,寻找并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操作步骤,形成规律认识。

采取方法;主要通过师生分析上述案例、对比、归纳,寻找共性,得出一般性规律认识来完成——即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3、11月中旬前完成——从“一般到个别”,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采取方法:

主要是运用研究所得出的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这个一般性的规律,去正确评价“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历史人物,从而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达到研究目的。

从“个别”入手,运用例证教学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得出评价结论。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遵循论从史出的评价原则,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个别”历史人物入手,运用例证法,对课本中涉及到的具体人物逐一进行讨论:

回顾他们的历史地位、历史活动、主要贡献、明显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对具体人物的评价结果。

在评价具体的历史人物时,笔者主要贯穿以下评价人物主线,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即要评价的历史人物“他(她)是什么人?

”、“做了哪些事?

”、“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何局限性和不足?

”让学生逐一回答,得出评价结论。

例如:

评价秦始皇,师生互动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第一步:

师生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统一中国的一人”“厚今薄古的专家,专制独裁的暴君”,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第二步:

师生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

秦始皇“一生做了怎样的事?

”)他在位时期,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第三步:

师生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

秦始皇“其所为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所为结束了割据,完成了统一,有利于政令通达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秦朝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疆域的基础,其制度和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步:

师生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

秦始皇“有何局限性或不足?

”)但秦始皇当政时期也推行暴政,加重了人民负担,实行“焚书坑儒”,扼制了思想文化自由、损毁了大量文化典籍,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秦的暴政也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又如:

评价汉武帝,师生互动(步骤同上)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汉武帝“一生做了怎样的事?

”)汉武帝当政时期,在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将郡国的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大一统;汉武帝时还命大将卫青、霍去病多次组织军队反击匈奴,取得成功,维护了北部边疆安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汉朝的兴盛。

(汉武帝“其所为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述措施推动了西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西汉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有何局限性或不足?

”)汉武帝当政时连年组织征战,且追求豪华宫廷生活,耗费了民力、财力,增加了人民负担,引起了社会动荡,但汉武帝晚年也知悔过并调整了统治政策,使西汉又重新趋于稳定与发展。

因此,纵观汉武帝的一生他仍不失为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实际教学研究中,笔者还用如上方法,让学生对唐太宗、孝文帝、华盛顿、拿破仑、林肯等历史人物进行一一评价,从中体会规律性认识。

4、最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系统整理“档案袋”材料,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完成该课题。

四、该课题在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解决的思路

(一)存在的困难:

1.研究者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储备有待更新;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尚缺乏有效把握。

2.研究者所带年级是初三毕业年级,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测试多、升学压力大,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程度冲击。

3.学生对相关历史人物知识掌握欠缺。

4.学生对参与该研究活动态度不一,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二)解决思路:

1.钻研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吸收最新研究成果;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充分运用到人物研究当中去。

2.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学校教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班主任、历史课代表、班干部等的有力支持,保障了研究时间、研究进度、研究计划的逐步落实。

3.研究者提供参考书目及相关人物资料,充实学生对相关历史人物的了解与掌握。

4.研究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的态度,积极参与研究。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师生所撰写的评价“个别”、“特殊”历史人物的小论文。

2、师生通过分析上述案例,对比、归纳、概括,拓展学生思维,寻找共性,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步骤的文字性材料,如小论文、随笔、课堂生成性问题等,或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

3、相关教学讲义、教案等。

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

中学历史教育应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寻找历史学习规律,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4、系统总结、反思,呈现论文,形成结题报告,完成该课题。

六、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理论上已取得了一些新的基本观点:

运用“例证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性,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历史教育应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寻找历史学习规律,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实践上的新突破

师生所撰写的评价“个别”、“特殊”历史人物。

师生所撰写的评价“个别”、“特殊”历史人物的小论文。

师生通过分析上述案例,对比、归纳、概括,拓展学生思维,寻找共性,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步骤的文字性材料,如小论文、随笔、课堂生成性问题等,或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

相关教学讲义、教案等。

系统总结、反思,呈现论文,形成结题报告,完成该课题。

自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已形成论文3篇。

教学案例4个,总结4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研究理论不够深,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实践的广度不够,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课题负责人:

周健刘丹军

课题组成员:

龙亚娟闵亚东叶海侠

级别:

商洛市课题性质:

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一)

课题名称

运用“例证法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研究主题

理论学习、成立课题组

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2日

活动形式

学习、讨论、教研

主持人

周健

记录人

刘丹军

活动内容

1、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

2、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方向。

活动目标

理解课题相关概念及界定,掌握课题研究方法,提升评价观念。

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

2、课题组组长周健学习课题的相关文件。

3、讨论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研分工。

课题组组长提出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二)

课题名称

运用“例证法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研究主题

资料汇总,阶段成果分享,问题探讨。

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18日

活动形式

学习交流

主持人

周健

记录人

刘丹军

活动内容

1、课题成员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前一阶段成果介绍。

3、下阶段的研究设想。

活动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使课题成员了解例证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内涵外延。

2、通过学习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1.课题组成员对收集到的课题资料进行说明,并就个人课题研究中的成功、困惑以及设想讲了意见。

2、课题组组长对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

3、确定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4、学术负责人对运用例证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5、课题负责人对后期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运用“例证法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研究主题

成果审定、课题总结、结题准备

活动时间

2014年5月21日

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合作

主持人

周健

记录人

刘丹军

活动内容

研究成果展示,课题研究总结

活动目标

成果分享,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运用例证教学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课题组组长简要通报“运用例证教学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课题进展状况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2、课题组成员对各自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说明,大家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

3、课题组组长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大家把研究成果应用在实践中,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贡献。

4、课题组副组长就课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要求各成员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将课题研究工作常态化。

5、课题组组长就本课题的结题事项进行了说明,要求各成员上交研究成果。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商镇中学刘丹军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向是史学界争鸣的热门题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屡见不鲜。

如1985年高考题对李鸿章的评价题;1992年“杨贵妃”题;1995年秦皇、汉武三大事迹比较题等。

笔者从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出现的这类题目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整理,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现诉诸文字,以飨同行。

一、评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具体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

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

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

①政治上:

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

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

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

如林则徐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

李鸿章活动也可分为三大类:

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

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世界近现代史人物也可用此法评述,如评析拿破仑可分为

①政治野心家:

a.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

b.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略)。

③资产阶级军事家:

a、发动带有反封建性的战争,多次打败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b、对英、俄战争带有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的一面;c、对埃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战争是侵略性战争。

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大的方面可分为中共创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等阶段进行叙述。

二、评价历史人物涉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一般应注意这样几个观点

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和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贫民,单单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试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史实分析这一观点。

(解题思路:

分析人民群众在英国革命中作用的表现,如支持新议会代表、保护议会、保卫首都、新模范军等。

)再如陈寿《三国志》中桥玄曾这样评述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试结合东汉末年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解题思路:

①分析东汉末年社会状况说明乱世需出英才;②曹操的主观努力使他得以统一北方,说明他确是“命世之才”;③以曹操力图统一而南征失败说明他的作用有限;④陈寿观点错在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如恩格斯说: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试结合18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

(解题思路①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②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③因此拿破仑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

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正是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作用。

(解题思路:

作用表现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②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③长征途中提出改变去湘西,转向贵州进发的主张,遵义会议上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革命;④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⑤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

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活动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

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不仅个人而且人民群众也只能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违背规律则必将被历史遗弃。

但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狂妄野心,善良的欧洲人就不可能卷入那场可怕的令人胆颤心惊的战争。

可见,人类历史的道路是由人们的动机、欲望和实现这种欲望和动机的努力决定的。

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解题思路:

①观点错误;②分析“二战”起因说明爆发的必然性;③观点错在过分夸大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在强调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明白个人主观意志对历史发展的能动作用,有时甚至起扭转历史航向的作用,片面夸大规律的决定作用而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会犯历史唯心主义“归诸于天命”的错误。

如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是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不和议而亡,盖其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天下所兴,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图全之善策。

”结合你对宋与辽、金、夏议和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解题思路①观点错误;②议和原因在于两宋政治腐败,无心抵抗;③宋朝兵力并不弱,曾多次击败辽、金、

夏的进攻;④错误在于没有看到议和的本质原因,所谓“天下所兴,固非人力可争”是一种唯心史观,看不到本质,只能归于天命)

4.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

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反对旧制度即封建制甚或奴隶制时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但他们的资产阶级属性决定他们只会为资产阶级利益着想,而绝不会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如克伦威尔领导反封建斗争,但又实行独裁统治;华盛顿领导反殖民统治斗争,但又保留种族歧视弊端;罗伯斯庇尔完成反封建任务但没有满足农民无偿分配土地要求,且又限定工人最高工资等等,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两面性,而这正是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5.具体历史情况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